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茶餐廳術語|身為餓底嘅你又點可以唔知道

“老細, 細蓉走青, 方包走油飛邊, 茶走, 加多個夏蕙姨行街!”

咦?莫非是黑社會的暗號?作為一名茶餐廳新手, 聽到這種話不免內心一驚, 心跳指數“蹭”地往上升!

茶餐廳是一座城市最市井的縮影, 它的魅力在於能直觀地感受到城市文明的縫隙與疏離。 裝修老舊的茶餐廳往往人氣最旺, 夥計一畫幾筆就能記住熟客要order的單, 無不讓人感受到濃郁的生活氣息。

茶餐廳平時就吃多了, 但茶餐廳裡那些“術語”你又懂得多少?

聽到茶餐廳夥計向水吧講「飛沙走奶」, 別以為他們談論金庸的武俠小說, 其實飛沙走奶 = 走糖走奶。 「沙」取同音即是指砂糖, 「奶」則是指牛奶或煉奶。 當一杯咖啡要「飛沙走奶」, 即是齋啡。 小編溫馨提示, 齋啡比較削胃, 喝之前最好吃點東西打下底。

茶走是指奶茶不加砂糖, 而加煉奶以增添甜味。 歷史來源於數十年前的食客, 因為怕普通奶茶加砂糖惹痰而改用煉奶, 另一個原因是砂糖無法全部都溶化, 積在杯底而造成越飲越甜的狀況, 因此用更易溶解的煉奶代替。

在茶餐廳裡聽到“靚仔”, 千萬不要以為是在叫自己, 事關這樣的話你會“淤到爆”。 因為夥計們實際是在叫“白飯”。 在茶餐廳裡, “靚仔”其實代表白飯;而有靚仔當然也少不了靚女, “靚女”則代表了白粥。

靚仔在茶餐廳的火爆程度連神通廣大的TVB都有播, 甚至還有個非常洋氣的英文名“handsome boy”

在茶餐廳聽到別人叫“肥妹”,你也別那麼快對號入座,顧著吃的人未必是在說你,而是在說一種在茶餐廳十分受歡迎的飲料——朱古力。朱古力味道好,成為不少女士們的茶餐廳首選飲品,但其含熱量高,喝容易令女性朋友變肥胖,所以久而久之就叫咗做肥妹。

2

9

29屬於小編最一頭霧水的茶餐廳術語之一。「2」用粵語發音,「9」用英語,這個混搭的詞就組成熱鮮奶,發音時請注意了,是熱奶,並不是二奶!

蔥作為廚師們的好朋友,經常會出現在各種菜式上。但就好像榴槤和苦瓜,蔥花的味道未必人人都接受到,客人叫湯粉面指定不加蔥花,因為蔥花的青色的,服務員一般都會說:”走青“。

在茶餐廳我們還會經常聽到“加底”,千萬不要聽成了“家底”。其實所謂的“底”是指主食,類似於“跟x”。像是叫一個豬扒加底,其實就是豬扒加飯,或者叫豬扒跟飯,而三文治類的“底”則是麵包。

“早晨!羅友新鮮出爐啊,整翻個咧?”

“咁巧?咁5個羅友行街啦!”

一頭霧水的人心裡一驚,現在的人都這麼開放了?直接吃屁股?其實“羅友”就是我們熟知的“鳳梨油”,取鳳梨油後兩個字為“羅友”,聽起來親切又貼近生活,還多了點詼諧的感覺。

如果以上九個術語都難不倒你

那不知道2.0版本的你又知道多少?

繼續來挑戰自己~

食物篇

碟頭飯:即用白色大碟盛一菜一飯,便宜大份,一般在中午食用,跟 “蓋澆飯”和湖南的“蓋碼飯”差不多。常見的有番茄牛肉飯、滑蛋叉燒飯、香菇滑雞飯等等。

奶油豬:其實跟豬一點關係都沒有。奶油豬是港式茶餐廳下午茶小吃的一個品種,做法很簡單,豬仔包烘熱切開擦上牛油,煉奶即可。口感松化,外脆內軟。

set餐:茶餐廳必備的一種套餐餐單,全天供應,長期不變。常見的選擇:一是牛油方包或多士(即吐司);二是火腿奄列或煎雙蛋(多為太陽蛋);三是一碗面類(可選速食麵、米粉、通心粉等)加一至兩種食物(如午餐肉、香腸、叉燒等),再另配一杯飲料。

蛋治:即雞蛋三文治。香港茶餐廳夥計為了點菜快捷,習慣用簡稱,如“腿蛋治”即“火腿雞蛋三文治”、“餐蛋治”即“午餐肉雞蛋三文治”。此外,還有“公司治”(club sandwich),又稱總匯三明治,即麵包裡夾雞肉+培根+生菜+番茄。

撈丁:“撈”在粵語中有“攪拌”之意,而“丁”是指日清速食麵品牌“出前一丁”,“撈丁”就是把食物配料與出前一丁加上醬汁攪拌而成的菜式。除了“出前一丁”之外,常見的速食麵還有香港本土產的“公仔面”,通常用來做“湯丁”,比如“餐蛋面”(午餐肉+雞蛋+速食麵)。

什果賓治:“賓治”是英語punch的諧音,大陸譯為“潘趣酒”(也算是英國的國民飲料),“什果”是“雜果”的俗寫,“什果賓治”就是放進多種水果粒的潘趣酒,不過現在茶餐廳的“什果賓治”只是果汁,不含酒精成分。

生春 = 太陽蛋

孖春 = 雙蛋

夏蕙姨 = 西多士

敗家仔 = 阿華田

汪阿姐 = 熱咖啡

細蓉 = 雲吞面

隊Q住:火腿雞蛋三文治

術語篇

走甜 / 飛冰:“走甜”,指冷飲內不放糖。若不想冷飲過凍,可以叫“少冰”或“走冰”、“飛冰”。

加色:指在白飯/粉面中加入牛腩汁或豉油(醬油)提味,這種配飯的豉油一般偏甜,不同於鹹醬油或蒸魚用的鮮味醬油。

搭台:與不認識的人同坐一桌用餐,稱為“搭台”。餐廳內人多時,夥計就會問你:“搭台得唔得啊?”

行街:意即客人叫外賣,在香港餐廳提供塑膠飯盒和刀叉一般都要加收費。

甩色:“甩色”就是檸檬水的意思~它通常與“檸茶”連用,像“兩檸茶一甩色”,意思是要一杯檸檬茶一杯檸檬水。因為檸檬茶是有顏色的,而檸檬水是透明的。為了縮短點菜時間,茶餐廳夥計會省略叫檸檬水,而改稱兩杯檸檬茶,一杯去掉顏色。

爆雪 = 加冰

扣底 = 減少米飯量。

加底 = 飯和菜的分量都減少

206 = 熱檸樂

306 = 熱檸叻加薑

烘底 = 經烘烤的麵包

後數 = 同一桌子上還有人沒走,最後走的人付錢

走數 = 有客人吃完東西沒給錢就走了,就是吃霸王餐

每次在港劇看到茶餐廳,總會特別納悶

為什麼香港人那麼喜歡去茶餐廳?

如今總算知道

茶餐廳濃縮了城市裡的繁忙與休閒

日日開門迎客,風雨不改

“做人最緊要就係開心”

“吃飯最緊要就係知道自己要食咩”

茶餐廳一定是你的不二選擇

中餐西餐中西fusion你想的在這裡都能找到

看完這些茶餐廳術語

不知道你是否O曬嘴

趕緊學起來

下次去茶餐廳就可以派上用場啦~

在茶餐廳聽到別人叫“肥妹”,你也別那麼快對號入座,顧著吃的人未必是在說你,而是在說一種在茶餐廳十分受歡迎的飲料——朱古力。朱古力味道好,成為不少女士們的茶餐廳首選飲品,但其含熱量高,喝容易令女性朋友變肥胖,所以久而久之就叫咗做肥妹。

2

9

29屬於小編最一頭霧水的茶餐廳術語之一。「2」用粵語發音,「9」用英語,這個混搭的詞就組成熱鮮奶,發音時請注意了,是熱奶,並不是二奶!

蔥作為廚師們的好朋友,經常會出現在各種菜式上。但就好像榴槤和苦瓜,蔥花的味道未必人人都接受到,客人叫湯粉面指定不加蔥花,因為蔥花的青色的,服務員一般都會說:”走青“。

在茶餐廳我們還會經常聽到“加底”,千萬不要聽成了“家底”。其實所謂的“底”是指主食,類似於“跟x”。像是叫一個豬扒加底,其實就是豬扒加飯,或者叫豬扒跟飯,而三文治類的“底”則是麵包。

“早晨!羅友新鮮出爐啊,整翻個咧?”

“咁巧?咁5個羅友行街啦!”

一頭霧水的人心裡一驚,現在的人都這麼開放了?直接吃屁股?其實“羅友”就是我們熟知的“鳳梨油”,取鳳梨油後兩個字為“羅友”,聽起來親切又貼近生活,還多了點詼諧的感覺。

如果以上九個術語都難不倒你

那不知道2.0版本的你又知道多少?

繼續來挑戰自己~

食物篇

碟頭飯:即用白色大碟盛一菜一飯,便宜大份,一般在中午食用,跟 “蓋澆飯”和湖南的“蓋碼飯”差不多。常見的有番茄牛肉飯、滑蛋叉燒飯、香菇滑雞飯等等。

奶油豬:其實跟豬一點關係都沒有。奶油豬是港式茶餐廳下午茶小吃的一個品種,做法很簡單,豬仔包烘熱切開擦上牛油,煉奶即可。口感松化,外脆內軟。

set餐:茶餐廳必備的一種套餐餐單,全天供應,長期不變。常見的選擇:一是牛油方包或多士(即吐司);二是火腿奄列或煎雙蛋(多為太陽蛋);三是一碗面類(可選速食麵、米粉、通心粉等)加一至兩種食物(如午餐肉、香腸、叉燒等),再另配一杯飲料。

蛋治:即雞蛋三文治。香港茶餐廳夥計為了點菜快捷,習慣用簡稱,如“腿蛋治”即“火腿雞蛋三文治”、“餐蛋治”即“午餐肉雞蛋三文治”。此外,還有“公司治”(club sandwich),又稱總匯三明治,即麵包裡夾雞肉+培根+生菜+番茄。

撈丁:“撈”在粵語中有“攪拌”之意,而“丁”是指日清速食麵品牌“出前一丁”,“撈丁”就是把食物配料與出前一丁加上醬汁攪拌而成的菜式。除了“出前一丁”之外,常見的速食麵還有香港本土產的“公仔面”,通常用來做“湯丁”,比如“餐蛋面”(午餐肉+雞蛋+速食麵)。

什果賓治:“賓治”是英語punch的諧音,大陸譯為“潘趣酒”(也算是英國的國民飲料),“什果”是“雜果”的俗寫,“什果賓治”就是放進多種水果粒的潘趣酒,不過現在茶餐廳的“什果賓治”只是果汁,不含酒精成分。

生春 = 太陽蛋

孖春 = 雙蛋

夏蕙姨 = 西多士

敗家仔 = 阿華田

汪阿姐 = 熱咖啡

細蓉 = 雲吞面

隊Q住:火腿雞蛋三文治

術語篇

走甜 / 飛冰:“走甜”,指冷飲內不放糖。若不想冷飲過凍,可以叫“少冰”或“走冰”、“飛冰”。

加色:指在白飯/粉面中加入牛腩汁或豉油(醬油)提味,這種配飯的豉油一般偏甜,不同於鹹醬油或蒸魚用的鮮味醬油。

搭台:與不認識的人同坐一桌用餐,稱為“搭台”。餐廳內人多時,夥計就會問你:“搭台得唔得啊?”

行街:意即客人叫外賣,在香港餐廳提供塑膠飯盒和刀叉一般都要加收費。

甩色:“甩色”就是檸檬水的意思~它通常與“檸茶”連用,像“兩檸茶一甩色”,意思是要一杯檸檬茶一杯檸檬水。因為檸檬茶是有顏色的,而檸檬水是透明的。為了縮短點菜時間,茶餐廳夥計會省略叫檸檬水,而改稱兩杯檸檬茶,一杯去掉顏色。

爆雪 = 加冰

扣底 = 減少米飯量。

加底 = 飯和菜的分量都減少

206 = 熱檸樂

306 = 熱檸叻加薑

烘底 = 經烘烤的麵包

後數 = 同一桌子上還有人沒走,最後走的人付錢

走數 = 有客人吃完東西沒給錢就走了,就是吃霸王餐

每次在港劇看到茶餐廳,總會特別納悶

為什麼香港人那麼喜歡去茶餐廳?

如今總算知道

茶餐廳濃縮了城市裡的繁忙與休閒

日日開門迎客,風雨不改

“做人最緊要就係開心”

“吃飯最緊要就係知道自己要食咩”

茶餐廳一定是你的不二選擇

中餐西餐中西fusion你想的在這裡都能找到

看完這些茶餐廳術語

不知道你是否O曬嘴

趕緊學起來

下次去茶餐廳就可以派上用場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