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9世紀面對日本威脅,清政府曾計畫戰艦直搗東京灣

世人皆言甲午戰爭前清政府對日本的野心還茫然不知, 被日本打了個措手不及!然而這卻是抨擊清政府的藉口, 任何一場戰爭都有一個漫長的醞釀過程, 都是雙方矛盾的暴力解決, 所以任何一方對戰爭的威脅都是有一定認識的。 甲午戰前中日矛盾從19世紀60年代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後便越來越激烈, 到1894年終於導致戰爭爆發, 在這漫長的時間內, 清政府面對日本的潛在威脅可謂煞費苦心, 甚至計畫東征日本。

西方諷刺漫畫

19世紀中葉以後, 清朝雖然受到西方列強的滲透與侵略, 但是還能保持中立, 甚至出現了所謂“同光中興”。 清朝儘管事實上已經沒落, 但是1890年以前在東亞地區還是首屈一指的老大帝國, 這便和明治維新後國力逐漸上升的日本產生了地緣上的衝突,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

1871年清政府簽訂《中日修好條約》, 承認了日本與中國具有平等地位,

雙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 但1872年日本偷偷的將清朝的屬國琉球吞併, 琉球使者在北京總理衙門外痛哭請求清政府派兵幫助琉球複國, 可李鴻章與清政府在琉球問題上皆沒有看到背後所具有的深層問題, 沒有理睬, 只是口頭譴責日本, 為日後埋下大患。 第二年日本便以琉球為跳板進攻臺灣, 好在實力差距還算懸殊, 被清軍擊退。 1876年日軍又武力進攻朝鮮, 公然挑戰中國宗主權, 雖然被清軍壓制, 但它還是侵略之心不死, 令清政府非常惱怒。

如這張漫畫所描述, 中日地緣衝突情況非常複雜

面對日本的種種威脅與挑戰, 1879年12月翰林院侍讀王先謙上書清政府說:“一挨海防少完, 兵船足用, 舉倭夷背約構兵諸罪, 戰艦直搗夷巢。 ”正式提出了東征日本的觀點, 在今天可能很多人覺得荒唐可笑, 但是在1879年這並非癡人說夢。 但是在清政府內部意見並不統一, 對日政策爭論了數年也沒得出一個既定方針, 始終在和與戰之間徘徊。 雖然北洋艦隊建設時的針對目標便是日本,

但是又沒有一定要打的想法, 也就沒用盡全力去建設海軍。 反觀日本從最初就立足于武力解決中日問題, 很早就出臺了《清國征討方略》, 竭盡全力建設海軍。

《清國征討方略》

李鴻章雖然是北洋海軍的創始人, 但是他在大多時間內主張對日採取和平政策。

他在早期堅定的反對東征日本的論調, 首先認為“日本槍炮略足與我相敵”, 其次“跨海數千里與角勝負, 謂確有把握也”, 他的這些考慮確實考慮到現實情況, 認為東征日本不可行。 但是他作為北洋大臣, 沒有提出現實可行的政策以供使用, 遇到與日衝突便寄託於西方調停, 即使到了甲午戰前他還希望英美出面調停以拖住日本, 根本沒有意識到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所以說李鴻章在甲午戰爭中賣國求容確實不是實情, 但是從政策角度來說他對甲午戰敗負有重大責任。

1884年, 日本再次干涉朝鮮, 李鴻章對伊藤博文以戰爭相威脅, 成功迫使日本簽訂條約。 但是從此後清政府面對日本威脅的警惕有所放鬆, 海軍建設也逐步停歇,“征日論”也逐步變成了真正的天方夜譚。1894年,日本海軍西進黃海,開始了夢寐以求的征清計畫。從最初的“征日論”發展到被日所征,清政府和李鴻章難辭其咎。正所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功過只待後人評。

海軍建設也逐步停歇,“征日論”也逐步變成了真正的天方夜譚。1894年,日本海軍西進黃海,開始了夢寐以求的征清計畫。從最初的“征日論”發展到被日所征,清政府和李鴻章難辭其咎。正所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功過只待後人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