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埃爾多安公投所終結的土耳其“凱末爾時代”到底是如何開始的?

前段時間, 土耳其公投結果揭曉, 埃爾多安修憲成功, 土耳其從“議會制”改為“總統制”。 這使得埃爾多安成為“土耳其國父”凱末爾之後, 首個集黨政軍大權一身的土耳其總統。 而埃爾多安, 隨後也在其國內展開了新一輪清洗行動。 很多人因此表示, 土耳其正在快速地“去凱末爾”化, “凱末爾時代”即將迎來終結。

▲慶祝土耳其獨立的土耳其人

那麼凱末爾到底是怎麼崛起?“凱末爾時代”又是如何來臨的呢?

奧斯曼帝國在經歷了16、17世紀的黃金時代之後, 到了18世紀逐漸衰落, 在20世紀歐洲風雲變幻的諸國博弈中, 奧斯曼帝國顯然已經垂垂老矣, 時常被嘲諷為“西亞病夫”。 所幸奧斯曼帝國所堅持的外交方針是與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英國建立起一個堅定的友好關係, 從而得以保持著自己國家和民族的獨立。 不過這種長期的親英政策在一戰前卻被上臺的青年土耳其人党所顛覆,

不僅如此, 在獲得了德國的軍事援助以及支持其對俄作戰的許可時, 奧斯曼帝國在一戰中錯誤的選擇了倒向同盟國。

▲一戰中的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錯誤的選擇很快就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惡果。 在1918年11月德國宣佈投降之後,

同盟國徹底戰敗, 而英國對於這個背叛自己的老朽國家也毫不留情, 奧斯曼帝國因此陷入了被瓜分的命運之中。 1919年, 法國將軍德斯佩雷騎著一匹希臘人贈送的白馬耀武揚威的帶著大軍進入古老的君士坦丁堡。 與此同時, 英、法、意三國的軍隊陸續進入了奧斯曼帝國的土地。 在這些軍隊背後的巴黎, 協約國們已經商議好了瓜分奧斯曼帝國的阿拉伯地區以及安納托利亞, 而奧斯曼帝國的代表所能做的, 也只有在這份判處帝國死刑的條約上簽字。

▲巴黎和會

在奧斯曼帝國簽署了條約之後, 色雷斯和安納托利亞立刻便爆發了反對協約國瓜分土耳其的民族主義運動, 原本在奧斯曼帝國時代逐漸崛起的泛突厥主義這時更是在土耳其本土熊熊燃燒了起來。 更加火上澆油的是, 希臘人在協約國的幫助之下竟然也加入了瓜分土耳其的行動中來。

▲希臘士兵

在希臘人的刺激之下, 君士坦丁堡立刻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抗議, 而在安納托利亞, 還未解除武裝的奧斯曼軍隊則選擇與來犯的希臘人交火, 這其中就包括後來的土耳其之父——凱末爾·穆斯塔法。

▲擔任奧斯曼帝國軍官的凱末爾

凱末爾·穆斯塔夫在擔任奧斯曼帝國軍官時就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早年他投身于青年土耳其党人發動的政變,後被派往保加利亞擔任武官。1911年,調離君士坦丁堡的凱末爾參加了在的黎波里塔尼亞的土耳其與義大利之間的戰爭,一戰時,凱末爾更是指揮了令英法聯軍十萬大軍折戟的達達尼爾海峽保衛戰,令他的名字名滿歐洲。在獲得了其他還未放棄武裝的將領支持之後,凱末爾向國內的軍政當局發出密碼電報表明自己的立場,他反對對於土耳其本土的瓜分,並且認為應該推翻已經完全受控於英國人統治的奧斯曼蘇丹政權。凱末爾的電報在君士坦丁堡立刻引發了渲染大波,震驚的奧斯曼蘇丹政府立刻下令要求凱末爾返回君士坦丁堡,並以接觸其軍權為威脅。然而凱末爾卻依然辭去了所有的職務,他脫下了軍裝,完完全全的投身于安納托利亞的民族解放運動。

▲奧斯曼帝國末代蘇丹穆罕默德六世

之後,協約國迅速對奧斯曼帝國政府施壓,大維齊爾裡紮將軍被迫引咎辭職,其他愛國主義分子也遭到協約國的大肆圍捕。協約國對奧斯曼帝國粗暴的干涉,以及奧斯曼帝國政府對於協約國的軟弱和國民的背叛讓來自安納托利亞的愛國者們受到極大的刺激,他們在安卡拉成立了大國民議會政府,正式與奧斯曼帝國一刀兩斷。

▲反對協約國分割奧斯曼帝國的遊行

組建大國民議會的凱末爾等人立即被帝國政府視為了帝國的叛徒,並通過宗教手段向凱末爾等人下達了通緝。在協約國的支持下,奧斯曼帝國政府徹底與大國民會議這些安納托利亞的愛國者們兵刃相向,大批帝國軍隊奔赴安納托利亞前來鎮壓大國民會議。雖然凱末爾等人出身軍旅,然而此時的大國民會議卻缺乏可靠的武裝力量,與奧斯曼帝國軍隊之間的戰鬥只能依靠民間的遊擊隊。在經歷了十個多月的血戰之後,遊擊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他們的犧牲為凱末爾組織建立國民軍爭取到了極為寶貴的時間。

▲遊擊隊

國民軍的初見成效讓凱末爾更加有對抗協約國的底氣,他開始靈活的運用協約國之間的矛盾,並且積極的與同樣遭受協約國制裁的蘇俄取得聯繫。就在凱末爾不斷擴充著國民軍的軍事實力時,安納托利亞的局勢卻發生了極大的逆轉。對於凱末爾以及大國民會議的土耳其獨立事業的不滿,英國鼓動著希臘人向安納托利亞繼續挺近。

▲親自指揮軍隊入侵土耳其的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

希臘軍隊在英國的幫助下進展迅猛,1921年8月希臘軍隊在國王康斯坦丁一世的指揮下兵臨安卡拉。於是凱末爾迅速擺脫了奧斯曼帝國軍隊的糾纏,回師安卡拉。當時,國民軍經歷了無數戰爭的歷練,早已成為了一支龐大的武裝。可雖然國民軍在數量上略多於他們所面臨的希臘軍隊,但是除了騎兵方面,以及少部分來自蘇俄援助的遠端火炮以外,國民軍的訓練與裝備方面則遠遜於希臘軍隊。

▲凱末爾檢閱國民軍

對於希臘人而言,能否消滅凱末爾所率領的這支龐大的國民軍便成了勝負的關鍵。在凱末爾的指揮下,國民軍與國王康斯坦丁一世率領的希臘軍爆發了長達22天的薩卡利亞戰役,戰爭初期憑藉裝備和訓練的優勢,希臘軍隊不斷成功壓制國民軍。訓練不足的國民軍在希臘人的火力下也不斷出現投降或者逃亡的現象。但是希臘人至始至終卻都未能完成自己的消滅國民軍的目標,而且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希臘軍隊的進攻逐漸乏力。能夠不斷就地獲得物資以及人力補充的國民軍,在這場漫長的戰役中開始佔據上風。

▲國民軍發動進攻

勝利的天平最終倒向了一直頑強作戰的土耳其人,不堪重負的希臘軍隊在國民軍不斷的攻勢下開始出現潰散,並最終失去這場戰役的勝利。凱末爾以及國民軍的勝利極大的震撼了協約國成員,早已不滿英國在土耳其不斷擴大影響的法國和義大利,相繼表示退出安納托利亞發生的爭端。法國在之後甚至開始公開表示支持凱末爾對自己民族獨立所作的努力。四面楚歌的希臘人則在土耳其人的追擊下不斷的潰逃,慘烈的局面甚至讓英國人不得不考慮封鎖土耳其海峽。

▲潰逃的希臘軍隊

最後,在英國人的武力威脅之下,凱末爾明智的選擇了妥協。土耳其雖然沒能保住奧斯曼帝國的阿拉伯地區各省,但是作為土耳其人居住的安納托利亞則基本保住。在他的主持下,土耳其接受了英國一部分苛刻的條件,並承認摩蘇臺地區脫離土耳其,但是土耳其的民族獨立卻已經得到了切實的保障,奧斯曼蘇丹政府被迫流亡。對於這些突厥人的後裔來說,這就是“凱末爾時代”的開始。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

▲擔任奧斯曼帝國軍官的凱末爾

凱末爾·穆斯塔夫在擔任奧斯曼帝國軍官時就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早年他投身于青年土耳其党人發動的政變,後被派往保加利亞擔任武官。1911年,調離君士坦丁堡的凱末爾參加了在的黎波里塔尼亞的土耳其與義大利之間的戰爭,一戰時,凱末爾更是指揮了令英法聯軍十萬大軍折戟的達達尼爾海峽保衛戰,令他的名字名滿歐洲。在獲得了其他還未放棄武裝的將領支持之後,凱末爾向國內的軍政當局發出密碼電報表明自己的立場,他反對對於土耳其本土的瓜分,並且認為應該推翻已經完全受控於英國人統治的奧斯曼蘇丹政權。凱末爾的電報在君士坦丁堡立刻引發了渲染大波,震驚的奧斯曼蘇丹政府立刻下令要求凱末爾返回君士坦丁堡,並以接觸其軍權為威脅。然而凱末爾卻依然辭去了所有的職務,他脫下了軍裝,完完全全的投身于安納托利亞的民族解放運動。

▲奧斯曼帝國末代蘇丹穆罕默德六世

之後,協約國迅速對奧斯曼帝國政府施壓,大維齊爾裡紮將軍被迫引咎辭職,其他愛國主義分子也遭到協約國的大肆圍捕。協約國對奧斯曼帝國粗暴的干涉,以及奧斯曼帝國政府對於協約國的軟弱和國民的背叛讓來自安納托利亞的愛國者們受到極大的刺激,他們在安卡拉成立了大國民議會政府,正式與奧斯曼帝國一刀兩斷。

▲反對協約國分割奧斯曼帝國的遊行

組建大國民議會的凱末爾等人立即被帝國政府視為了帝國的叛徒,並通過宗教手段向凱末爾等人下達了通緝。在協約國的支持下,奧斯曼帝國政府徹底與大國民會議這些安納托利亞的愛國者們兵刃相向,大批帝國軍隊奔赴安納托利亞前來鎮壓大國民會議。雖然凱末爾等人出身軍旅,然而此時的大國民會議卻缺乏可靠的武裝力量,與奧斯曼帝國軍隊之間的戰鬥只能依靠民間的遊擊隊。在經歷了十個多月的血戰之後,遊擊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他們的犧牲為凱末爾組織建立國民軍爭取到了極為寶貴的時間。

▲遊擊隊

國民軍的初見成效讓凱末爾更加有對抗協約國的底氣,他開始靈活的運用協約國之間的矛盾,並且積極的與同樣遭受協約國制裁的蘇俄取得聯繫。就在凱末爾不斷擴充著國民軍的軍事實力時,安納托利亞的局勢卻發生了極大的逆轉。對於凱末爾以及大國民會議的土耳其獨立事業的不滿,英國鼓動著希臘人向安納托利亞繼續挺近。

▲親自指揮軍隊入侵土耳其的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

希臘軍隊在英國的幫助下進展迅猛,1921年8月希臘軍隊在國王康斯坦丁一世的指揮下兵臨安卡拉。於是凱末爾迅速擺脫了奧斯曼帝國軍隊的糾纏,回師安卡拉。當時,國民軍經歷了無數戰爭的歷練,早已成為了一支龐大的武裝。可雖然國民軍在數量上略多於他們所面臨的希臘軍隊,但是除了騎兵方面,以及少部分來自蘇俄援助的遠端火炮以外,國民軍的訓練與裝備方面則遠遜於希臘軍隊。

▲凱末爾檢閱國民軍

對於希臘人而言,能否消滅凱末爾所率領的這支龐大的國民軍便成了勝負的關鍵。在凱末爾的指揮下,國民軍與國王康斯坦丁一世率領的希臘軍爆發了長達22天的薩卡利亞戰役,戰爭初期憑藉裝備和訓練的優勢,希臘軍隊不斷成功壓制國民軍。訓練不足的國民軍在希臘人的火力下也不斷出現投降或者逃亡的現象。但是希臘人至始至終卻都未能完成自己的消滅國民軍的目標,而且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希臘軍隊的進攻逐漸乏力。能夠不斷就地獲得物資以及人力補充的國民軍,在這場漫長的戰役中開始佔據上風。

▲國民軍發動進攻

勝利的天平最終倒向了一直頑強作戰的土耳其人,不堪重負的希臘軍隊在國民軍不斷的攻勢下開始出現潰散,並最終失去這場戰役的勝利。凱末爾以及國民軍的勝利極大的震撼了協約國成員,早已不滿英國在土耳其不斷擴大影響的法國和義大利,相繼表示退出安納托利亞發生的爭端。法國在之後甚至開始公開表示支持凱末爾對自己民族獨立所作的努力。四面楚歌的希臘人則在土耳其人的追擊下不斷的潰逃,慘烈的局面甚至讓英國人不得不考慮封鎖土耳其海峽。

▲潰逃的希臘軍隊

最後,在英國人的武力威脅之下,凱末爾明智的選擇了妥協。土耳其雖然沒能保住奧斯曼帝國的阿拉伯地區各省,但是作為土耳其人居住的安納托利亞則基本保住。在他的主持下,土耳其接受了英國一部分苛刻的條件,並承認摩蘇臺地區脫離土耳其,但是土耳其的民族獨立卻已經得到了切實的保障,奧斯曼蘇丹政府被迫流亡。對於這些突厥人的後裔來說,這就是“凱末爾時代”的開始。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