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將樂縣打造扶貧樣本:一隻鴨,一個產業

將樂縣依託2013年引進的一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進行全產業鏈精准扶貧, 帶動貧困戶、貧困村脫貧

東南網5日5日訊4月25日, 將樂縣萬安鎮半嶺甘溫氏養鴨示範片, 坊頭村貧困戶孫小紅正在清掃鴨棚, 準備再養一批鴨苗。 前幾天, 她首批養殖的6015只肉鴨被將樂溫氏家禽有限公司回購, 僅70天, 她就拿到3.1萬元收入。

“按公司規定, 每年可養3批半。 只要一年, 我就能脫貧。 ”她信心滿滿。

將樂溫氏家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溫氏股份(廣東溫氏集團)的子公司, 是將樂縣2013年引進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溫氏一進來,

一個通過養鴨脫貧的產業扶貧模式就此誕生了。

溫氏不僅帶動貧困戶脫貧, 通過鴨棚租金收入也帶動貧困村脫貧。 此外, 種禽基地開始建設, 辦公科研中心、倉儲、飼料、蛋雞場、食品加工等基地也將在年底陸續建設並投用。 立足全產業鏈扶貧的溫氏, 不是“虎頭蛇尾”的扶貧, 而是可持續扶貧。

溫氏的引進, 讓將樂產業扶貧有了新方向:一隻鴨子, 一個產業, 打造一個扶貧樣本。

貧困戶脫貧無憂

其實一開始, 當萬安鎮幹部找到孫小紅讓她養鴨時, 她還很猶豫:沒資金、沒技術, 能行嗎?

鎮裡和溫氏給她吃了定心丸。

沒資金, 萬安鎮精准扶貧擔保基金給了她3萬元3年的貼息貸款;沒技術, 溫氏統一配給鴨苗、統一配送飼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成鴨。

就這樣, 她做通了愛人的工作, 步入養鴨脫貧的行列。

這一試, 她嘗到甜頭。 第一次養殖, 經驗缺乏, 7000頭鴨苗, 活了6000餘頭。 孫小紅說, 付完首批租金1.3萬元, 扣除水電保溫、運輸等雜費, 她淨收入1.1萬元。

這筆收入讓她有了盼頭。 她一家6口人, 爸媽身體欠佳, 十餘年前就喪失了勞動能力, 兩個孩子一個讀初中, 一個讀小學, 家裡開銷很大。 儘管縣裡扶貧政策出臺後, 免去孩子的學雜費和大孩子的食宿費, 可父母親看病欠下的5萬餘元外債一直還不起。

“我們種田、種煙、打零工, 每年也僅有2萬餘元收入, 維持家庭開支和給父母親看病都很困難, 更別提還款了。 ”孫小紅說, 這次養鴨讓她一下還了1萬元的外債。

“孫小紅這次養殖在斷喙時鴨子感染死亡了一些,

養鴨的成活率僅有86%左右, 單只鴨平均利潤大概是5.2元。 ”萬安鎮黨委書記許惠勇說, 在同一時期, 良坊村另一家養殖戶的番鴨成活率達到97%, 單只鴨平均利潤達到8元。 吸取經驗, 再加上公司的技術指導, 孫小紅提升番鴨成活率應不成問題。 如果這樣, 按每年三批半的養殖, 保守估計, 她也能賺到5萬元。

養鴨能致富, 吸引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加入溫氏。 在已建好的33個養鴨棚, 全縣有17戶貧困戶入駐。

“飛地模式”節約扶貧成本

貧困戶養鴨無憂, 政府扶貧卻頗為心焦。

“一個養鴨棚占地1000平方米, 要投資30萬元, 這還不包括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萬安鎮副鎮長肖廣才說。

怎麼辦?

“飛地模式”降低了扶貧成本。

占地面積60畝的半嶺甘溫氏養殖示範片雖然位於萬安鎮, 卻是萬安鎮、高塘鎮、光明鄉、萬全鄉四個鄉鎮共有的示範片, 計畫建設10座鴨棚, 已完工7座, 涉及10個貧困村。

依託溫氏, 將樂在產業化扶貧方面試水“飛地模式”, 選擇北片萬安、大源、余坊、安仁4個鄉鎮, 集中建設4個養殖示範片, 首批投建33座“飛地”養鴨大棚。

“飛地”鴨棚集中片, “三通一平”統一規劃建設, 節約了建築成本。 “拿半嶺甘示範片來說, 除每個鴨棚30萬元的固定投入, 基礎設施建設另外投入100萬元, 如果分散建設, 10座鴨棚, 可得多花幾十萬元。 ”將樂縣農業局副局長廖洪浪說。

在鴨棚建設上, 將樂也採取分散投資的辦法降低成本。 這個辦法為“五個一點”:溫氏墊付一點、掛包部門幫扶一點、所在鄉鎮資助一點、金融機構貸一點、貧困村自籌一點。

“這次投資鴨棚, 不僅助力貧困戶脫貧, 村裡每個鴨棚每年還能收入4萬元租金。 ”坊頭村村支書孫小明說, 作為市級貧困村, 他們覺得這樣的扶貧模式很給力。

產業鏈扶貧指日可待

在將樂縣委縣政府的引導下, 溫氏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全產業鏈扶貧。

一直以來, 溫氏集團就很注重產業配套。 位於萬安鎮的溫氏養殖有限公司, 它的簡介是這樣寫的:公司配套建設技術服務中心、飼料廠、種鴨場、蛋雞場、肉雞養殖社區等, 計畫建設400個養鴨大棚、150個養雞大棚。

如今, 這些配套正從藍圖走向現實。 其中, 位於萬安鎮的溫氏種鴨場今年6月底就要投用, 占地180畝, 規劃建設20個大棚, 種鴨存欄10萬羽, 年出苗800萬羽;溫氏飼料廠、研發中心、倉儲等基地也正在規劃中,年底就能投用。

“種鴨場投用後,鴨苗就近供應,養殖批次間隔時間就能縮短。”許惠勇說,此外,就近取材的飼料,成本更低;就近配套的物流,運輸費用也節省不少。

不斷完善的產業鏈條不僅提高扶貧實效,也給將樂扶貧部門吃了定心丸。

各種產業配套都齊了,以後溫氏可成為貧困戶脫貧的持久靠山。其實,從鴨棚建立之初,當地政府和溫氏就想到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由各個村集體投資,在每個鴨棚建立生物菌種發酵系統,讓污水、鴨糞摻上稻殼、木屑再加上菌種發酵,避免廢棄物污染環境的同時,發酵後的材料還能充當有機肥,到時候出售,村裡又可多筆收入。

年出苗800萬羽;溫氏飼料廠、研發中心、倉儲等基地也正在規劃中,年底就能投用。

“種鴨場投用後,鴨苗就近供應,養殖批次間隔時間就能縮短。”許惠勇說,此外,就近取材的飼料,成本更低;就近配套的物流,運輸費用也節省不少。

不斷完善的產業鏈條不僅提高扶貧實效,也給將樂扶貧部門吃了定心丸。

各種產業配套都齊了,以後溫氏可成為貧困戶脫貧的持久靠山。其實,從鴨棚建立之初,當地政府和溫氏就想到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由各個村集體投資,在每個鴨棚建立生物菌種發酵系統,讓污水、鴨糞摻上稻殼、木屑再加上菌種發酵,避免廢棄物污染環境的同時,發酵後的材料還能充當有機肥,到時候出售,村裡又可多筆收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