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Dr.魏:最好的禮物,是給孩子一個“最強大腦”

作者 | Dr.魏

養孩子是超級複雜的事情

孩子到底應該怎麼養?

《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

使用手冊

你好, 我是Dr.魏。 前兩天, 我聽“得到”上的吳伯凡老師說過一句話, 他說, 世界上的事兒分三類, 第一類是不複雜的, 比如生產一台車;第二類是有點複雜的, 比如造個火箭;第三類是超級複雜的事情, 什麼呢?就是養孩子。 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 我太認同這個說法了。 生產汽車、製造火箭, 我們可以先確認原理,
然後畫圖紙找材料, 製造出來就行了。 可以說, 只要原理正確圖紙無誤製造沒偏差, 汽車就能按照我們的設定上路, 火箭就能按照我們的設定升空。 而養孩子, 天啊, 不光沒有統一的公式和標準圖紙,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還隨時可能出現新的變數。 更可怕的是, 汽車、火箭造不好可以重來, 養孩子, 那可是一錘子買賣, 不可重來呀! 所以, 和你一樣, 在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 我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然後, 焦慮就開始了。 為了找到答案, 我翻遍了市面上幾乎所有的育兒書, 可是, 這些書裡的回答卻不能讓我滿意。 1.這些書裡給出的很多理論或方法大多還基於國外幾十年前的研究成果, 而在我這個搞腦科學、認知科學的人來看,
這些知識早應該被淘汰了。 2.如果只是一些落後的觀點方法也就罷了, 一些書上講的, 看上去是某某國外教授、權威育兒專家提出來的, 但查下文獻就會發現, 是一些商家, 為了兜售自己的理念, 篡改、曲解、惡意誇大原有的科學實驗結果。 比如, 一些機構為了銷售課程, 宣稱左腦管邏輯、分析、理智, 右腦管創造、想像、藝術, 所以, 左右腦需要分開專門訓練。 但事實上, 這幾十年的腦科學研究已經證明, 無論是邏輯、分析, 還是創造、藝術, 都是整個大腦協作的結果。 再比如, 一些商家刻意強調某些能力的培養是有關鍵期的, 說錯過了, 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事實上, 科學家不說“關鍵期”, 而是用“敏感期”這個概念來描述孩子的最有利的發展期。
並且, 敏感期的時間跨度也比較長, 拿口語來說, 並不是某些機構鼓吹的2-3歲, 而是可以到7歲。 沒辦法, 當我發現無法從現有的資訊中獲得説明, 我就只好和我的科學家朋友們一起, 自己來做了。 所以從2015年開始, 我們創辦了一個基於腦科學、認知科學的兒童早期教育平臺——愛貝睿。 我們希望把真正科學的、聰明的家庭教育方法帶給千家萬戶。 因為, 未來的世界不僅僅是我們的孩子的, 也是你、你們的孩子的。 龍應台說過,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在孩子出生到上學之前的這段時間裡, 你就是孩子的全部世界, 這也是你最能夠影響孩子的時候。 再往後, 同伴、老師、學校漸漸佔據了孩子生命的大部分, 父母的作用就越來越小了。
到那時, 你再幡然醒悟, 想多給孩子些陪伴與養育, 就真的是為時已晚了。 我能做的是, 把最新最靠譜的大腦、認知、兒童發展的研究成果, 翻譯成人話講給你聽, 給出具體的方法讓你能用。 在迷茫無助的育兒之路上, 讓你受惠於那些已經被科學點亮的地方。 你需要做的, 就是做出一個簡單的選擇, 在“得到”上收聽這樣一個節目!相信科學的力量, 相信人類這十幾年間在腦科學、認知科學、兒童早期發展領域的重大發現和反覆運算, 相信科學可以更好地幫助你養育孩子, 至少讓你在育兒的道路上, 少吃點後悔藥。

1.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 我會把兒童早期家庭教育中, 家長最應該重視的內容概括為智力腦、情緒腦、運動腦、語言腦、創意腦五大部分, 這五部分下包含有智力、注意力、記憶力、情緒力、社交力、閱讀力、語言能力、創造力,以及將對未來非常重要的運動能力等多種能力,我都會在節目中一一講到。

2. 我會教給你正確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培養孩子控制自身情緒的方法、科學學習外語的方法、日常提升運動能力的方法、從小培養創造力的方法,我將把這些能力製作成完整的圖譜,供你查閱。

3.這一年中,我還會帶領你,面向未來去養育孩子。我關注的不是你孩子的現在,而是15、20年後,你孩子的未來。我要為他準備的,不是現在學校的看重的能力,而是未來世界看重的能力。

這就是我為你打造的《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我將陪伴你、你的孩子、你的家庭整整一年。

在“得到APP”上,這個節目將用音訊+文字圖片的方式,一週三期,每週一、每週三的兩期是我“講”,每期我會選擇一個家長最關心、最焦慮的問題,通俗易懂地講解科學理論,同時給出科學、聰明、具體實用的操作方法。

你可以自己聽、分享給你的愛人聽,發給你爸媽、你公婆聽,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我這個公眾人物說的話,應該比你直接對老人家說的,更管點兒用。哈哈,開玩笑啦!

週一週三之外,每週五則是我“答”,就是點評你收聽後的育兒實踐行動、解答你的育兒道路上不斷湧現出的問題。

最後,說說我是誰。你認識我,可能因為我是《最強大腦》中的科學判官叨叨魏。其實我是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教授,生活中的我是個極客,喜歡關注最新最前沿的事物。所以,結合專業、興趣以及爸爸的身份,對育兒,我有很多東西想和你叨叨。而第一年,我先和你聊聊最基礎的兒童早期家庭教育。

如果你願意,歡迎你把《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轉告給身邊和你一樣迷茫無助的父母,我邀請你們,和我一起,珍惜做父母的有效期,聰明育兒,從零開始。

附:腦科學育兒手冊

(全年104期節目涵蓋以下內容,順序、個別名稱以及每期內容的講解集數可能有所調整及擴展。)

《專欄主理人》

魏坤琳,人稱Dr.魏、叨叨魏,《最強大腦》科學評審、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兒童早教機構愛貝睿創辦者。

適宜人群

0-6歲孩子的父母;有育兒計畫的准父母;對腦科學、認知科學及兒童發展感興趣的人;教育工作者。

--------End---------

這五部分下包含有智力、注意力、記憶力、情緒力、社交力、閱讀力、語言能力、創造力,以及將對未來非常重要的運動能力等多種能力,我都會在節目中一一講到。

2. 我會教給你正確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培養孩子控制自身情緒的方法、科學學習外語的方法、日常提升運動能力的方法、從小培養創造力的方法,我將把這些能力製作成完整的圖譜,供你查閱。

3.這一年中,我還會帶領你,面向未來去養育孩子。我關注的不是你孩子的現在,而是15、20年後,你孩子的未來。我要為他準備的,不是現在學校的看重的能力,而是未來世界看重的能力。

這就是我為你打造的《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我將陪伴你、你的孩子、你的家庭整整一年。

在“得到APP”上,這個節目將用音訊+文字圖片的方式,一週三期,每週一、每週三的兩期是我“講”,每期我會選擇一個家長最關心、最焦慮的問題,通俗易懂地講解科學理論,同時給出科學、聰明、具體實用的操作方法。

你可以自己聽、分享給你的愛人聽,發給你爸媽、你公婆聽,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我這個公眾人物說的話,應該比你直接對老人家說的,更管點兒用。哈哈,開玩笑啦!

週一週三之外,每週五則是我“答”,就是點評你收聽後的育兒實踐行動、解答你的育兒道路上不斷湧現出的問題。

最後,說說我是誰。你認識我,可能因為我是《最強大腦》中的科學判官叨叨魏。其實我是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教授,生活中的我是個極客,喜歡關注最新最前沿的事物。所以,結合專業、興趣以及爸爸的身份,對育兒,我有很多東西想和你叨叨。而第一年,我先和你聊聊最基礎的兒童早期家庭教育。

如果你願意,歡迎你把《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轉告給身邊和你一樣迷茫無助的父母,我邀請你們,和我一起,珍惜做父母的有效期,聰明育兒,從零開始。

附:腦科學育兒手冊

(全年104期節目涵蓋以下內容,順序、個別名稱以及每期內容的講解集數可能有所調整及擴展。)

《專欄主理人》

魏坤琳,人稱Dr.魏、叨叨魏,《最強大腦》科學評審、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兒童早教機構愛貝睿創辦者。

適宜人群

0-6歲孩子的父母;有育兒計畫的准父母;對腦科學、認知科學及兒童發展感興趣的人;教育工作者。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