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ZNDS眾測】+入毒愛科技,AKG N25初體驗

前言

AKG相必很多人都聽過都見過, 產品涵蓋高中低端, 中文名是接地氣的“愛科技”, 沒錯, 當年我也差點認為這是國產品牌, 因為愛科技實在是一股濃濃的國產風, 很可惜事實並不是這樣。 AKG反而是一款有著70年歷史的國際老品牌, 是世界認同的四大巨頭之一, 從被哈曼收購, 再到現在歸於三星門下, 是個不折不扣的“進口貨”。 當然, 熟悉耳機的發燒友可能都知道, 絕大部分名牌耳機都是從咱們的東莞生產出來, 再轉銷國外, 然後你所謂的海淘, 很有可能買到made in China。 好了課外話就不多說, 我們回歸真題, 聊聊今天的主角產品——AKG N25雙動圈耳機

具體開箱就不用長篇大論的介紹了, 開箱湊字數看者也煩, 來一組視頻最為合適, 可以看到各個細節如何設計擺放, 更直觀更具立體感。

總的東西就這麼多, 配個清理刷確實不錯, 方便清理濾網。 耳機收納包也不錯, 方便耳機收納, 轉接頭也方便特殊情況使用。 整體上來說該有的都有了。

配備了大中小三套矽膠套筒, 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用, 一般這三個尺寸都能滿足絕大部分人了。 想我這種小耳永遠是最小號的簇擁者

來到我們的主角——AKG N25雙動圈耳機, 和之前推出過的N20長的差不多一樣, 只是後腔略略厚了一點, 本次我收到的是最新退出的流行色——原諒綠。 綠色不僅是在手機上吸引足了眼球,

來到耳機上也是那麼的引人注目, 不得不說新配色還是非常亮眼的。 我是個性格比較張揚的大學生, 所以非常喜歡這些人群中不一樣的煙火, 各種紅色藍色耳機我都有, 這也是年輕人的時尚, 和這款耳機的定位一樣, AKG是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去購買去使用去推廣他們的品牌, 畢竟年輕一代才是未來社會的消費主力。

耳機後腔採用的是一種類似手機金屬噴砂的工藝, 有種磨砂感, 看上去非常不錯, 周邊還鑲起一道兩邊, 非常像手機的CNC鑽石切邊, 然而這一切都是假像, N25全部機身都是不折不扣的熟料。 不過能把塑膠打磨成這樣也是不錯的, 犧牲了金屬的質感帶來塑膠的輕盈感也是很明智的選擇, 畢竟金屬雖好, 但是佩戴上會覺得笨重,

而且冬天帶著不舒服。 把塑膠做好依然是耳機界的扛把子。

從側面看更是敬佩做工的細緻, 硬生生的在塑膠上做出了金屬的效果, 70年老廠商的品牌價值不是簡單的以老賣老, 還是有很大的實力的。

控制器正面採用了和耳機後腔背面一樣的設計, 一圈亮邊和磨砂殼面, 不同的是N25配備的控制器是有按鈕的, A是指安卓, IOS當然就是只蘋果, 沒錯使用不同系統的手機是要自己切換開關的。 上部分的開口是通話錄音mic

背面則是暫停/開始按鍵和音量+/-按鍵, 老慣例控制器上刻上AKG的品牌LOGO

分線器上部是橡膠材質的耳機線, 還配有一個可滑動的束線器, 可以有效防止耳機線亂纏

分離線下部是尼龍編織線, 不易纏繞,

非常不錯的設計, 也是將來耳機線的大趨勢, 最近這半年我收到好多款耳機都是採用的這個設計, 不會纏繞可謂是解決了困擾大家很久的問題。

耳機的LR標識非常的隱蔽, 不細心看都看不到, 朋友帶眼鏡瞄了半天找不到, 還一直問我, 還好我眼睛辨識度高, 一下子找到了。

耳機的濾網說實在我有點不敢相信這是大廠作風, 居然還有殘膠殘留, 如果不是因為我的鏡頭是微距鏡頭, 用肉眼真的很難看出來。 希望以後能多把控細節

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外形構造, 傾斜設計的出聲導管以及非常柔軟的矽膠套組合成一套完整舒適的佩戴系統, 讓您在長時間佩戴下耳朵沒有不適感。

調音孔在後面, 對著外面, 不易被遮擋。

所有的細節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我們回過頭來說說這款耳機的表現吧

首先, 這款N25耳機採用的是雙動圈結構, 分別由9.8mm動圈和5.8mm動圈構成, 兩個單元互相協作給與您沉浸其中的音質享受。 與過往絕大多數的雙微動圈耳機不同, N25的兩個動圈是9.2mm的普通尺寸動圈加5.8mm的微動圈, 看這意思就是大的負責全頻段, 而小的負責修飾, 互相協作讓人沉浸其中的音質享受。 阻抗為16歐, 靈敏度為92dB SPL/V@1kHz, 頻響範圍為20-40000Hz, 高達40000Hz的高解析音訊標準, 還有 Sony Hi-Res 的認證加持。 畢竟江湖有言——"見黃標如見姨父", 這句話可不是開玩笑的。

不過這個參數, 在手機上推起來確實是非常吃力, 我的手機是mate9, 還算是不錯的, 但是剛拿到手時要開到系統提示高音量才勉強推出一點效果來(當然煲機後就好很多了), 而換到播放機也依然有點刺耳,所以我果斷選擇煲機,畢竟AKG江湖人都知道——欠煲

煲機我選擇了老朋友“萬魔助手”,插進去一鍵煲機,把手機放那裡保持充電幾天就可以了,堡一段時間它會自己暫停一會的,完全不用擔心,不過煲機時間確實有點久,不要急,滿滿來,AKG煲開了素質是非常不錯的。

手機上試聽了一些歌,不得不說,太難推了,可能手機的素質並不算好。不過幾首曲子停下來,可以明顯感覺到低音凝聚力比較不錯,人聲部分偏薄,高頻段不錯,延展性有了,也不會糊。但總感覺還是不能夠發揮這款耳機50%的實力,畢竟手機礙於續航問題,推力太小,也沒有獨立解碼器,出來的素質肯定不高。於是我還是決定用播放機推試試。

我並不是專業發燒友,只有一台曾經千元左右的飛傲X1,還是老早買的一代,不過X1的素質在千元內還是說的過去的,配合上N25,效果相比手機的提升是立竿見影的,果然好耳機要用好前端推(當然我的還是比較廉價的,和老法師動輒上萬的沒得比),整體素質的提升讓人感覺到這款高解析度耳機的魅力,就各個特色說一遍吧。

低頻——N25的低頻扎實,彈性不錯,聲音更潤而不幹,能量感非常集中,聽感也更加乾淨,特點就是有力,拳拳到肉那種,《渡口》的第一聲鼓聲就明顯能夠感覺出來,下潛雖然不是太深,但你就是能明顯感到每一鼓的能量能足,密度非常大,控制力也很強,收放非常自如,不會因為太過集聚而放不開。

中頻——中頻部分自然偏虛,人聲厚度也薄了一點,不過對於齒音的控制非常不錯,這是很多高解析耳機不知不覺會帶有的小毛病。聲音上女生稍微比男生好一點,男生的聲音天然是很man那種,偏薄的話聽起來gay裡gay氣的,不是太舒服。樂器聲在這個頻段也算不上豐滿,但還不錯,得益于高解析度,樂器不會糊掉。

高頻——高頻部分延續了N系列良好的高頻延展性。高頻段有種高山流水一般暢快自然,特別是像李榮浩的打碟聲,清脆自然,延展性非常不錯,這是我聽李榮浩的歌最好用的耳機了。

解析——相比較市面上千元級別的塞子來說,N25的解析已經足夠強悍了,我也只用過千元級別的塞子,當然頭戴的不算,在這個價位,N25的解析可謂是其中的佼佼者,先不說大編制,就拿李榮浩的《李白》來說,人聲中的打鼓打碟聲非常多耳機都會糊掉,得益於N25的高解析,我終於聽到了更加出色的聲音,前面說到高頻的打碟聲延展性特別好,但是不會拼命的拔高乃至刺耳,收的恰到好處,聲場不大,到恰巧李榮浩自彈自唱的演唱會都是在那種小場合,反而顯得恰到好處。聽了兩天我就一直在聽李榮浩的歌,不得不說非常和我的口味,淡然這東西因人而異我不敢打包票。

聲場——開得很自然。類似於解析,硬要說跟更高定位的頭戴耳塞對比的話當然比不過,可客觀一些來說,在這個等級上,這聲場開拓得非常不錯了,小編曲還是能夠感覺到略略的脫塞感。

動態——不算很大,但絕對不小。聽塞子時的那個昏昏沉沉的下午突然帶來一驚一乍的感覺。對比那些號稱可以聽交響的塞子來說,差了點意思,但對付動態要求低一些的曲子,綽有餘了。

瞬態——聽《自新大陸》都能讓我一驚一乍了還懷疑瞬態不好麼?尤其接近末尾的管樂將要起來的時候,弦樂之中突然冒出來一陣高昂的號聲,在有限的動態下,這個瞬態很讓我欣喜了。

總結:

不得不說大廠就有大廠的優勢,70年沉澱下來的不僅僅是品牌價值,還有貨真價實的實力,AKG是真的愛科技,在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產品,作為AKG首款雙動圈耳機,N25從顏值、佩戴舒適性、解析力、音質等各方面表現良好,無愧於千元耳機中的精品,N25保持了原來維也納AKG的味道,但多多少少為了如今大眾的口味做了個妥協,調音也更迎合了這個時代的音樂風格,良心塞子,1198元的售價也讓眾多發燒友多了一個剁手的理由,值得入毒一試。

而換到播放機也依然有點刺耳,所以我果斷選擇煲機,畢竟AKG江湖人都知道——欠煲

煲機我選擇了老朋友“萬魔助手”,插進去一鍵煲機,把手機放那裡保持充電幾天就可以了,堡一段時間它會自己暫停一會的,完全不用擔心,不過煲機時間確實有點久,不要急,滿滿來,AKG煲開了素質是非常不錯的。

手機上試聽了一些歌,不得不說,太難推了,可能手機的素質並不算好。不過幾首曲子停下來,可以明顯感覺到低音凝聚力比較不錯,人聲部分偏薄,高頻段不錯,延展性有了,也不會糊。但總感覺還是不能夠發揮這款耳機50%的實力,畢竟手機礙於續航問題,推力太小,也沒有獨立解碼器,出來的素質肯定不高。於是我還是決定用播放機推試試。

我並不是專業發燒友,只有一台曾經千元左右的飛傲X1,還是老早買的一代,不過X1的素質在千元內還是說的過去的,配合上N25,效果相比手機的提升是立竿見影的,果然好耳機要用好前端推(當然我的還是比較廉價的,和老法師動輒上萬的沒得比),整體素質的提升讓人感覺到這款高解析度耳機的魅力,就各個特色說一遍吧。

低頻——N25的低頻扎實,彈性不錯,聲音更潤而不幹,能量感非常集中,聽感也更加乾淨,特點就是有力,拳拳到肉那種,《渡口》的第一聲鼓聲就明顯能夠感覺出來,下潛雖然不是太深,但你就是能明顯感到每一鼓的能量能足,密度非常大,控制力也很強,收放非常自如,不會因為太過集聚而放不開。

中頻——中頻部分自然偏虛,人聲厚度也薄了一點,不過對於齒音的控制非常不錯,這是很多高解析耳機不知不覺會帶有的小毛病。聲音上女生稍微比男生好一點,男生的聲音天然是很man那種,偏薄的話聽起來gay裡gay氣的,不是太舒服。樂器聲在這個頻段也算不上豐滿,但還不錯,得益于高解析度,樂器不會糊掉。

高頻——高頻部分延續了N系列良好的高頻延展性。高頻段有種高山流水一般暢快自然,特別是像李榮浩的打碟聲,清脆自然,延展性非常不錯,這是我聽李榮浩的歌最好用的耳機了。

解析——相比較市面上千元級別的塞子來說,N25的解析已經足夠強悍了,我也只用過千元級別的塞子,當然頭戴的不算,在這個價位,N25的解析可謂是其中的佼佼者,先不說大編制,就拿李榮浩的《李白》來說,人聲中的打鼓打碟聲非常多耳機都會糊掉,得益於N25的高解析,我終於聽到了更加出色的聲音,前面說到高頻的打碟聲延展性特別好,但是不會拼命的拔高乃至刺耳,收的恰到好處,聲場不大,到恰巧李榮浩自彈自唱的演唱會都是在那種小場合,反而顯得恰到好處。聽了兩天我就一直在聽李榮浩的歌,不得不說非常和我的口味,淡然這東西因人而異我不敢打包票。

聲場——開得很自然。類似於解析,硬要說跟更高定位的頭戴耳塞對比的話當然比不過,可客觀一些來說,在這個等級上,這聲場開拓得非常不錯了,小編曲還是能夠感覺到略略的脫塞感。

動態——不算很大,但絕對不小。聽塞子時的那個昏昏沉沉的下午突然帶來一驚一乍的感覺。對比那些號稱可以聽交響的塞子來說,差了點意思,但對付動態要求低一些的曲子,綽有餘了。

瞬態——聽《自新大陸》都能讓我一驚一乍了還懷疑瞬態不好麼?尤其接近末尾的管樂將要起來的時候,弦樂之中突然冒出來一陣高昂的號聲,在有限的動態下,這個瞬態很讓我欣喜了。

總結:

不得不說大廠就有大廠的優勢,70年沉澱下來的不僅僅是品牌價值,還有貨真價實的實力,AKG是真的愛科技,在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產品,作為AKG首款雙動圈耳機,N25從顏值、佩戴舒適性、解析力、音質等各方面表現良好,無愧於千元耳機中的精品,N25保持了原來維也納AKG的味道,但多多少少為了如今大眾的口味做了個妥協,調音也更迎合了這個時代的音樂風格,良心塞子,1198元的售價也讓眾多發燒友多了一個剁手的理由,值得入毒一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