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晉國被三家肢解後,韓國為什麼成為最弱小的國家?

自東周開始, 周朝由強轉弱, 王室日益衰微, 大權旁落, 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 戰爭頻繁。

經過春秋時期長期的爭霸戰爭, 許多小的諸侯國被大國併吞了。 有的國家內部發生了變革, 大權漸漸落在幾個大夫手裡。 這些大夫原來都是王室貴族, 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 他們積極對外征戰, 就這樣, 他們的勢力越來越大。

一向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 到了春秋末期, 國君的權力也衰落了, 實權由六家大夫(韓、趙、魏、智、範、中行)把持, 另外還包括郤、欒等大家族。 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 互相攻打。 後來有兩家(範、中行)被打散了,

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 這四家中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西元前457年, 韓、趙、魏聯合擊敗智氏, 平分其地, 分別建立韓、趙、魏三個政權。

西元前403年, 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 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 周威烈王想, 不承認也沒有用, 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就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 打那以後, 韓、趙、魏都成為中原大國, 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 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在趙國、韓國、魏國將晉國瓜分殆盡後, 魏國和趙國都曾經有過戰國七雄霸主的輝煌時期。 但是, 本是同根生的韓國, 為什麼國力最為弱小呢?

一:韓國沒有成為強國的地理條件

雖然是三家瓜分晉國的土地, 但是就分得土地來說, 三個國家還是存在顯著的區別。 就戰國時期, 產糧地區成為各個國家強盛的基礎。 比如秦國在擁有巴蜀地區後, 其糧食供應問題得到極大緩解。 而對於趙國和魏國來說, 前者分得了太原盆地、河北山麓平原等, 後者則擁有晉西南、關中渭北平原等。 而韓國則糧食來源則過於依賴河南中部平原。 更為關鍵的是, 趙國有太行之險可守, 魏國握有黃河之險和太行山脈, 而韓國幾乎是無險可守, 充分暴露在秦國、楚國等強國的眼皮下。

二:韓國在制度建設上明顯落後

進入到兼併戰爭激烈的戰國時期後, 各個國家都在通過變法革新,

打破落後的政治體制來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 其中, 魏國自吳起等人的變法後, 一躍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 拳打秦國、腳踢齊國, 可謂盛極一時。 而趙國雖然在戰國初期不咋地, 甚至和韓國、燕國比起來都沒有多大優勢。 但是自胡服騎射後, 趙國接替魏國成為戰國中後期的強國。 而韓國呢, 眼看著其他六國變法圖強, 韓國也搞了一次申不害改革。 但是其作用僅僅了維護了韓國的君主統治, 根本沒有對國家體制進行大刀破斧的改動, 何談富國強兵了。

三:經濟優勢得不到發揮

在戰國時期, 經濟實力也是國家強大或弱小的關鍵。 比如戰國中期的長平之戰, 儘管趙國在軍事實力上不遜色秦國, 但是經濟水準上的落後, 間接導致了趙國的戰敗。 對於韓國來說, 因為處在天下交通的中樞地區, 所以在手工業和商業水準上比較領先。 然而, 韓國顯然沒有進一步引導商業的進一步發展, 也即沒有在制度上鼓勵商業發展, 導致韓國的經濟優勢不能有效轉化為國力。

四:統治者不優秀

國君的統治水準較低,也是韓國弱小的關鍵。在戰國初期,各國大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韓國的經濟、政治條件和魏國、趙國相差不大。但是,越往後的話,韓國統治者的眼光和能力就跟不上了,等到戰國後期,韓國已經是積重難返,只有臣服在秦始皇的統治下。

四:統治者不優秀

國君的統治水準較低,也是韓國弱小的關鍵。在戰國初期,各國大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韓國的經濟、政治條件和魏國、趙國相差不大。但是,越往後的話,韓國統治者的眼光和能力就跟不上了,等到戰國後期,韓國已經是積重難返,只有臣服在秦始皇的統治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