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資訊爆炸時代的超級整理術

文/古爾浪窪

生活在這個資訊零時差傳遞的年代, 我們每天都有大量的電子版檔、資料、資訊需要處理。

面對每天龐大的數位資訊,

我們應該如何整理才好?

我總結了自己的對電子版檔及數位資訊的處理經驗, 提供五個整理角度和具體的操作方法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1. 整理就是幫素材定位

在閱讀中經過過濾和搜集到一些資料, 以及偶然冒出來的一些想法, 對我來說, 未來可能會用在多個檔和文章中, 也就是說, 它可能會在我的文章中被引用, 也可能在另外的項目中被使用。

對於這種可以多用途使用的資料, 如果被歸類在某個固定的資料夾中, 就不太合適, 而且在使用的時候很難找得到。

此時, 我會將這種素材直接存放在印象筆記裡, 標上多個我自己判斷分類的標籤。 這樣, 就解決了單一定位的問題, 以後在搜索和使用的時候, 可以根據需要的關鍵字快速找出來。

2. 整理就是幫事物決定行動

整理的目的有兩個, 一是把亂糟糟的資料整理整齊, 取用高效;二是讓其本身變得有用, 產生價值。

所以, 在整理的時候, 不能只是追求整齊, 而是在有用的前提下整齊。

比如, 我常常會將一些馬上要用的資料直接放在桌面上, 目的是方便我隨時應用。 這個似乎違背了整齊的概念, 但卻解決了我隨時取用的效率問題。

過一段時間, 我會將桌面上應用完的檔, 集中歸類, 移動到硬碟中某個編號的資料夾中去, 也就是裡層資料裡, 以備未來查閱。

不過, 考慮到本年度, 或者近幾個月來的檔和資料被查閱的次數會和幾率會很高, 我一般不會將本年度的檔和資料放到比較深層的文件分類中,

而是將之編號放在跟目錄下。

這樣做, 既符合整理的目的, 又滿足隨時高效取用的需要。 實際上, 能解決隨時取用和查閱的問題, 本身就是一種讓資料有用的思路。

而在印象筆記中收納知識性資料時, 我則一般採用三層來存儲, 分別為行動、構思和封存。

為什麼其中第一層就是行動?原因是, 在我看來, 資料存起來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收集, 而應該是為了行動。 所以第一層於我, 不僅是資料, 還同時是行動索引。

如此以來, 我就不需要額外再去列行動計畫, 而是直接按照第一層中的目錄行動就好。 對於我而言, 沒有行動的資料, 是沒有收藏價值的。

我認為, 在電子時代, 搜集資料其實是件挺簡單的事, 我們隨時都可以在網上搜集到一大堆資料,

相對搜集資料而言, 更加重要的是我們採取了什麼樣的行動。

3. 整理就是幫事物判斷價值

既然搜索關鍵字就可以在電腦裡和網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 所以, 在資料整理中, 最關鍵的不是分門別類並搬運到多少層的目錄下, 而是標識好關鍵字。

當然, 已經應用過的資料, 或者資料量太多時, 分門別類是必要的, 但如果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 建議不妨把精力放在辨識和標識關鍵字上。 這樣, 即使存儲的位置不夠精細, 關鍵字對, 就可以快速搜到。

從這個角度講, 我們在搜集和整理資料時, 應該以“我的價值判斷”分類, 而不是以其精細的類別存儲。

比如, 我們每天在郵箱裡都會收到很多的郵件,

僅僅標“重要”和“需跟蹤”、“待回復”是不夠的。 也就是說, 這樣的標籤無法滿足我們的關鍵字搜索需求, 因此我們應該以更多的“價值判斷”來設置關鍵字進行標識, 這樣, 需要的時候, 一搜關鍵字, 相關的資訊和資料就都出來了。

那麼我具體是怎樣做的呢?我一般會立即處理完收到的郵件, 如果不能立即處理完的, 我會在郵件上隨手做五個類型標籤, 如下:

需追蹤:有延續性的專案, 需要跟進結果的;

需答覆:不能馬上回答, 需要搜集資料和補充資料才能答覆的;

需彙報:上司佈置的工作任務, 需要定期和到期彙報的;

下一步行動:相對比較重要的瑣事, 需要有空先執行;

行政瑣事:一些需要內部回應處理的小事情;

有空再說:做不做沒關係, 影響不大,真的有時間可以做做的;

4. 為關聯資料做連結

很多事物之間彼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這張名片和某個合約有關,這份合約和某一次的會議紀錄有關,那次會議記錄又和某個專案計畫有關。

這就使得我們在分類時,如果不準確和恰當,反而可能還會阻斷其關聯性,從而導致在尋找、使用、整合資料的麻煩。所以,建立知識與資料之間的有效連結,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資料連結的角度看,電腦上存儲是不太方便的,所以需要彼此間連結的資料,我都存在印象筆記中。在印象筆記中存儲的資料,就像維琪百科上的資料那樣,在每一次記錄資料時,我會隨時與其它資料進行連結。這樣,我不僅僅只是儲存資料,而是將資料彼此間的關係也保存了下來。

當然,這件事無法做到完美,我們沒必要,也無法建立起所有的資料連結,但只要我們在增加新資料時盡可能建立當下想到的連結就足夠了,因為在使用中,只要建立起一部分,對未來的索引、整合工作都會有助益。

這就像大腦的運作一樣,調出 A,可以想到 B,想到C,然後就會產生一個體系。但如果我們只單獨儲存 A 與 B ,時間久了,之間的連結就斷了,那麼後面那個重要的體系也就無法產生了。

5. 破壞分類牆,對資料進行重組

資料整理最有趣的地方,不是將之弄得井然有序,而是很多時刻,彼此連結後,會產生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好像我把好幾個書櫃推倒,讓各種分類的書混在一起,然後我忽然看出原本沒有想到的這本書與那本書的關聯一樣,靈感的火花常常就發生在這些資料和資訊意外會面的時刻。

有意思的新構思,常常產生於意想不到的組合,但太過嚴謹的分類可能會阻礙這種機會,會妨礙不同資料之間碰面產生連結的機會。

所以我的整理思路是,分類可以搭配行動、判斷價值即可,但不需要為了資料的內容去做太仔細分類,反而應該開放資料的圍欄,讓各種類型資料混雜在一起,可以通過很輕鬆和簡單的搜尋、重組,讓這些四面八方的資料碰撞,產生自己需要的意外火花。

尤其是對於一個喜歡寫點東西的人而言,打破分類,一次看到所有筆記內容、一次搜尋、隨時進行破壞與重組各種資料,是刺激產生想法,碰撞出新火花、激蕩出新創意的最佳方法之一。

- the end -

影響不大,真的有時間可以做做的;

4. 為關聯資料做連結

很多事物之間彼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這張名片和某個合約有關,這份合約和某一次的會議紀錄有關,那次會議記錄又和某個專案計畫有關。

這就使得我們在分類時,如果不準確和恰當,反而可能還會阻斷其關聯性,從而導致在尋找、使用、整合資料的麻煩。所以,建立知識與資料之間的有效連結,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資料連結的角度看,電腦上存儲是不太方便的,所以需要彼此間連結的資料,我都存在印象筆記中。在印象筆記中存儲的資料,就像維琪百科上的資料那樣,在每一次記錄資料時,我會隨時與其它資料進行連結。這樣,我不僅僅只是儲存資料,而是將資料彼此間的關係也保存了下來。

當然,這件事無法做到完美,我們沒必要,也無法建立起所有的資料連結,但只要我們在增加新資料時盡可能建立當下想到的連結就足夠了,因為在使用中,只要建立起一部分,對未來的索引、整合工作都會有助益。

這就像大腦的運作一樣,調出 A,可以想到 B,想到C,然後就會產生一個體系。但如果我們只單獨儲存 A 與 B ,時間久了,之間的連結就斷了,那麼後面那個重要的體系也就無法產生了。

5. 破壞分類牆,對資料進行重組

資料整理最有趣的地方,不是將之弄得井然有序,而是很多時刻,彼此連結後,會產生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好像我把好幾個書櫃推倒,讓各種分類的書混在一起,然後我忽然看出原本沒有想到的這本書與那本書的關聯一樣,靈感的火花常常就發生在這些資料和資訊意外會面的時刻。

有意思的新構思,常常產生於意想不到的組合,但太過嚴謹的分類可能會阻礙這種機會,會妨礙不同資料之間碰面產生連結的機會。

所以我的整理思路是,分類可以搭配行動、判斷價值即可,但不需要為了資料的內容去做太仔細分類,反而應該開放資料的圍欄,讓各種類型資料混雜在一起,可以通過很輕鬆和簡單的搜尋、重組,讓這些四面八方的資料碰撞,產生自己需要的意外火花。

尤其是對於一個喜歡寫點東西的人而言,打破分類,一次看到所有筆記內容、一次搜尋、隨時進行破壞與重組各種資料,是刺激產生想法,碰撞出新火花、激蕩出新創意的最佳方法之一。

- the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