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做產品經理,別做頁面經理

1.

最近在工作中, 我們遇到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按照業務需求劃分的產品經理, 逐漸不會負責一整個產品或者整個平臺了,

就會更加專注自己負責的部分。 這樣原本沒有問題, 但在整體的體驗上, 卻發生了很多糟糕的產品設計漏洞。

比如, 同樣一個內容, 在這個功能裡名稱是 A, 在另一個功能裡名稱卻成了 B, 很不一致, 搞得用戶雲裡霧裡。 再比如, 用戶在某個地方看到了一個功能的說明, 卻不知道該去哪使用這個功能。

這些看似很幼稚的錯誤, 就在產品經理互相協作中不斷出現。 究其原因, 是不同的產品經理負責的模組, 整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功能。 比如調度、計費和時效考核, 跟訂單相關的三大模組, 整合在一起對訂單進行描述和操作;比如積分、商城和任務, 也是對騎手來說相關聯的又各成體系的部分。

2.

我見過很多新人, 都有一個特點, 就是對表面文章和單獨的某個功能特別執念。

面試過一個同學, 對網易雲音樂的某個介面非常有研究, 她能在這個介面上做幾十處改造, 並且也能說出這些改造的原因, 能講出各種論據來作為支撐。

我說, 我認可你的這些說法。 但是你改造之後, 對用戶其他地方的操作, 是不是也會有影響?會不會跟其它功能的配合, 變得糟糕了?

3.

產品經理經常跟工匠精神掛鉤, 大家都知道, 做產品要對產品有足夠的熱愛、要能夠理解業務、懂得用戶。 於是, 摳細節、琢磨每個功能的局部, 就成了產品經理的美德。

不過現在我越來越擔心很多時候, 我們變成了頁面經理, 而不是產品經理。

對於一個頁面, 我們得心應手, 做得無可挑剔。 但是這世界上不存在只用一個頁面的「頁面使用者」,

對於每個用戶來說, 他是來用你的產品的, 他的體驗都是連貫的。

4.

之前創業做 O2O 的時候, 就很明白一個道理。 美甲用戶在你的平臺上約美甲, 從查看樣式、預約上門、接受服務到售後服務, 每個環節都是用戶體驗。 一旦某個環節有了問題, 那整體體驗也就廢了。

只靠 APP 上幾個頁面的流暢, 是無法打動用戶的。

5.

跟螞蟻金服的產品經理朋友聊天, 得知他的工作範疇, 驚異於他負責模組之小、事務之具體。 在大公司, 每個一線產品經理做的事情有多細節, 對創業團隊產品經理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他們真的可能是一個人負責一個頁面。

也許這也是支付寶的用戶體驗難以連貫的根源。 使用者每次切換頁面,

其實都是換了一個設計者, 就像去了個商店, 每走一步就換了個售貨員一樣。

6.

用心的話, 你能發現很多體驗不連貫的地方。

同樣一場 live 的參考評分展示, 居然在列表和詳情裡全然不同。

最簡單的猜測, 無非就是在星星和評分的對應關係上, 兩個頁面的設計者用了兩套演算法了。

7.

始終記住, 我們是產品經理, 不是頁面經理。

做電商的時候, 我們要知道用戶從下單, 到付款完成, 再到收貨和售後的連貫體驗。

做社區的時候, 我們要知道用戶從看帖、點贊到發帖、評論, 連貫的體驗。

在用戶進行每一步的時候, 不要讓使用者感到迷茫, 每個頁面都需要重新認知和理解, 要讓用戶能自然地完成每一步操作、找到每一個可能需要用的入口。

讓使用者真正能用產品順暢地滿足需求, 而不是在每個頁面駐足驚歎設計的美妙。

這才是做好了產品。

#專欄作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