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VR是創造同理心的機器?事實可能不一定如此

這些年來, 同理心一直是 VR 內容的創作信條, 越來越多人開始用“同理心機器(empathy machine)”一詞。 “同理心機器”, 或許最早是來自知名影評人 Roger Ebert 的文章, 他將電影形容為“所有藝術形式中最有力的同理心機器。 ”在 2015 年的TED 演講中, Within 的創始人 Chris Milk 用同一個詞語形容了 VR。

《Extravaganza》

上周的翠貝卡電影節上有不少 VR 作品出現。 說起創作靈感, 《The Protectors: Walk in the Ranger’s Shoes》的導演 Kathryn Bigelow 告訴 The Verge:我想最簡單的答案是同理心。

這些年來, 同理心一直是 VR 內容的創作信條, 越來越多人開始用“同理心機器(empathy machine)”一詞。

“同理心機器”, 或許最早是來自知名影評人 Roger Ebert 的文章, 他將電影形容為“所有藝術形式中最有力的同理心機器。 ”在 2015 年的TED 演講中, Within 的創始人 Chris Milk 用同一個詞語形容了 VR。

早在 2012 年的一部 VR 影片《Hungers in Los Angeles》裡, Nonny de la Peña 讓人們體驗了在接受救濟食物時碰見的癲癇發作流浪漢的情景。

Chris Milk 的 Here Be Dragon 工作室在翠貝卡帶來了兩部作品, 一部關於非洲大象遭到非法狩獵, 一部關於二戰期間納粹集中營。

但 Here Be Dragon 的主席 Patrick Milling-Smith 的觀點是反對“同理心機器”一詞的:“我永遠都不想再聽到任何人再說這個詞。 ”因為他認為這個詞被過度使用了。

這種聲音不只在翠貝卡上, 上個月, 遊戲開發者 Robert Yang 在博客中表示 VR 帶來的是“同理心的幻覺”。 更早時候在一篇 New Inquiry 的文章中, 作者痛批了 Chris Milk 記錄敘利亞難民的 VR 影片《Clous over Sidra》:“將觀眾帶入一個視聽沉浸的環境中, 但在這個空間裡觀眾不需要承擔任何後果。 ”

翠貝卡電影節上還有一部叫作《Extravaganza》的 VR 影片, 以動畫呈現了有著氣球般胸部的女性人偶被獨眼男性屠戮的故事。 其創作者 Ethan Shaftel 表示這是在批判新媒介只是被用來裝老酒:“人偶秀是拍給喜歡的人看的, 但它對這個世界一點好處都沒有。 都是舊的模式, 不能改變的東西。

” 雖然他認為 VR 能創造同理心, 但同時和創造性比起來, VR 遠遜于傳統電影:“VR 能沉浸、傳送你, 但很多時候, 它將‘你’這個概念帶入到作品裡。 在觀看傳統電影時觀眾會對角色產生親密的情感回應, 但在 VR 裡人們可能更在意自己身上會發生什麼。 ”

或許當 VR 發展多元化之後, 同理心只會成為內容風格的其中一種。 當正能量成為未來世界的稀有物時, 更多的 VR 會尋找希望的存在。 就像 Patrick Milling-Smith 說的:“也許我們需要更多樂觀主義的 VR, 至少在未來四年裡。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