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彭德懷命名的“八一式馬步槍”

提起81式步槍, 是否如雷貫耳?但您是否知道, 還有一支受到過毛主席嘉獎, 彭老總正式命名的八一式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右視

1938年10月, 共產黨六中全會提出號召, 儘量提高根據地軍火製造能力, 使遊擊戰無軍火缺乏之虞。 陝甘寧邊區機械廠(即中革軍委軍工局一廠, 又稱延安茶坊兵工廠)應戰爭急需, 劉貴福等人耗時三個多月, 用民兵從同浦鐵路等交通線上拆下來的道軌做槍管、節套、槍機和刺刀等, 造出一支步槍。 1939年4月25日, 新槍還沒有命名就趕上邊區舉辦的“延安第一屆慶‘五一’工業展覽會”, 擺上展臺需要有個槍名,

由於該槍總長度比三八式步槍稍短, 比三八式卡賓槍稍長, 屬於馬步槍, 布展人員臨時掛上了“無名式馬步槍”的展牌。 在2 460件展品中, 此槍格外引人注目, 獲得特等獎, 劉貴福被授予勞動英雄稱號。 獲得獎品的毛巾上, 毛主席題詞“劉貴福同志, 你是生產戰線上的英雄───毛澤東”。 劉貴福的待遇提高到每月津貼50斤小米, 5塊大洋(5枚銀元)。 隨後開始小批量生產該槍, 月產量最高時達到70支。 實際使用中發現手工製作的無名氏馬步槍零件尺寸不精准, 隨槍而異, 單件選配, 湊起來能打響就行, 故障較多, 有的射擊壽命較短。

八一式步槍的前身——無名氏步槍左視

1939年7月, 軍委決定整合晉冀魯豫根據地各修械所, 組建大型兵工廠,

擴大生產能力, 成立了八路軍總部軍工部。 10月, 劉貴福被調任到位於晉東南太行山腹地軍工部下屬一所(黃崖洞兵工廠)任副所長, 繼續組織無名氏馬步槍生產。 1940年4月, 劉鼎被任命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部長, 聽取劉貴福進一步改進無名氏馬步槍建議:進一步縮短槍管, 提高適應遊擊戰機動靈活的要求;三棱刺刀加長, 斷面改成雙翼形, 更便於拼刺;刺刀折回改成自鎖式扣緊, 平時貼于槍管下, 按鍵解脫後刺刀可以迅速甩動成前伸戰鬥狀態, 刺殺;刺刀根部配有架槍鉤, 便於班組休息時野外架槍;準星改成可調式;改進了保險機構操作性;槍托內有了工具盒;在一些零件上減輕重量, 簡化工藝。 經過四個月的日以繼夜研製,
試製出了一輪樣槍, 定名為“新七九(口徑7.92毫米)步槍”。

1940年8月1日, 軍工部劉鼎部長將新槍試製情況向八路軍總部彙報, 彭德懷副司令員、左權副參謀長看到邊區自己製造出來的馬步槍, 連連稱讚。 劉鼎部長問槍名如何確定?因為此時恰好是“八一”建軍節之際, 彭德懷批准正式命名為“八一式馬步槍”, 此後立即停止了其它步槍的生產, 劉鼎部長開始大力推行標準化批量生產方式, 將圖紙和技術材料發往根據地各兵工廠, 統一品質標準體系, 工序之間用尺寸樣板檢驗過關, 要求槍栓能拿下來互換, 逼迫各廠嚴格制度, 使得全邊區生產秩序大改觀。 自1940年8月至1941年11月, 黃崖洞兵工廠就生產出3 000支八一式馬步槍。 據統計, 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

八路軍總部軍工部各廠共生產8 700多支。 此槍是各個抗日根據地製造數量最多, 使用最廣泛, 性能最優良的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左視

槍械專家徐林收藏到一支美軍觀察組成員從延安帶回美國的八路軍贈品——八一式馬步槍, 槍號66, 生產時間應為1943年9月。 八一式馬步槍實物照片研究對比認為, 該槍的使用特點一是槍機借鑒了遼十三式步槍的槍機;二是供彈機構採用5發雙排進彈的M1898步槍模式;三是裝有軸銷固定聯接於槍口上的折疊式三棱刺刀, 刀身較長, 利於拼刺, 並在刺刀根部配有架槍鉤, 便於班組休息時野外架槍。 該槍口徑7.92毫米, 槍長1 120毫米, 刺刀打開槍長1 510毫米, 全槍品質3.65千克。

八一式馬步槍的刺刀

淘寶店鋪“兵器知識讀者服務部”:https://bqzs.taobao.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