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蘇軍對待戰俘有多強硬?六十萬日軍戰俘在西伯利亞領教了

文|爆炸君

看二戰史我們會發現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 那就是蘇聯對日本宣戰最晚但對待日本戰俘卻是最狠的。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中國有這麼幾句形容恩怨的老話, 叫“井水不犯河水”或者是“往日無怨近日無仇”, 說得是沒有恩怨就不會有糾葛。 用這幾句話來看待二戰中蘇聯和日本的關係或許再合適不過了。

雖然二戰時期, 日本和德國是邪惡軸心國的盟友, 而德國在二戰時期的主要對手是蘇聯, 但是當時的日本因為自身的利益並沒有主動對蘇聯宣戰, 而且雙方還在1941年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 因此二戰中也出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德國和蘇聯在戰場上拼得你死我活, 而德國的鐵杆盟友日本卻多次拒絕德國兩面夾擊蘇聯的請求, 從二戰爆發到二戰結束日本從始至終並未對蘇聯主動宣戰。

但最後的結果是蘇聯在歐洲戰場上打敗德國後,

應美國的要求在遠東地區對日本出兵, 並且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摧枯拉朽地摧毀了日本陸軍最精銳的部隊關東軍, 俘獲的日軍俘虜多達六十萬人。 未曾在二戰中有過恩怨的蘇軍卻對這六十萬日軍俘虜極其強硬, 不僅將他們全部押往西伯利亞從事苦力勞動, 還在精神和肉體上給予了這些日軍俘虜最大的“教育”。

這在當時幾乎嚇傻了那些以殘酷嗜血著稱的關東軍俘虜, 他們在冰天雪地裡也不禁納悶:為什麼蘇聯人會這麼恨我們呢?二戰結束的幾年後, 日本開始要求蘇聯歸還戰俘, 結果六十萬戰俘活著回到日本國內的只有四十萬, 那二十萬不知所蹤了。 就是這四十萬活著回去的日軍戰俘,

將蘇聯人的強硬傳遍了日本全國, 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整個日本國民都對這個以“戰鬥民族”著稱的國家畢恭畢敬。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 在上個世紀的冷戰中, 儘管日本是美國的鐵杆盟友, 但是日本人卻不敢對美國當時最大的強敵蘇聯說三道四,

因為他們的內心始終無法繞開西伯利亞冰冷雪天的回憶。 那是痛徹心扉的寒意。 即便是現在蘇聯解體了, 日本人也不敢對國力大不如前的俄羅斯說一個“不”字。 這又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 叫“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繩!”

那麼問題又來了, 正如前文所說, 二戰時期的日本和蘇聯並非是你死我活的仇敵(至少沒有像德國和蘇聯那樣), 為何蘇聯人會對日本戰俘那麼狠呢?其實這應了中國的另一句老話, 叫“君子報仇, 十年不晚!”雖然蘇聯和日本在二戰時期沒有多少恩怨(除了小打小鬧的一場諾門罕戰役), 但是在二戰前, 蘇聯或者說沙俄和日本卻是有深仇大恨的。

1905年, 老牌帝國沙皇俄國和新興的日本就因為爭奪中國東北的權益而打了一場戰爭,

史稱“日俄戰爭”。 在此戰中, 腐朽的沙俄沒有想到敗給了新興沒幾年的日本, 令整個俄國內部都為之愕然。 多年後當蘇聯的遠東部隊進攻日本關東軍時, 一些部隊打出的口號就是為1905年的慘敗雪恥。 除此之外, 蘇聯在剛剛成立的時候, 日本就夥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干涉蘇聯的十月革命。 1918年春, 日本更是出兵俄國遠東地區的海參威(本屬中國), 強佔俄國的遠東沿海地區, 並積極參加1919年秋冬反對蘇俄的“十四國遠征”, 試圖將剛剛誕生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

都知道蘇軍在二戰中以強硬著稱,面對日本這個以前的敵人,蘇軍也絕對不會心慈手軟。因此二戰結束後,蘇軍將被俘的大批關東軍押往西比利亞地區,一是想讓這些成本低廉的生力軍為戰後蘇聯的經濟復蘇做出貢(補)獻(償)。二就是報當年的一箭之仇。這也正應了中國的另一句老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關於二戰中日本戰俘的命運沉浮,歡迎大家關注歷史大爆炸,爆炸君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專門給大家做出解讀。(栗強)

都知道蘇軍在二戰中以強硬著稱,面對日本這個以前的敵人,蘇軍也絕對不會心慈手軟。因此二戰結束後,蘇軍將被俘的大批關東軍押往西比利亞地區,一是想讓這些成本低廉的生力軍為戰後蘇聯的經濟復蘇做出貢(補)獻(償)。二就是報當年的一箭之仇。這也正應了中國的另一句老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關於二戰中日本戰俘的命運沉浮,歡迎大家關注歷史大爆炸,爆炸君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專門給大家做出解讀。(栗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