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自稱東南西北人的民國奇才,林語堂評價他:中國第一語言天才

這人特別善於講演, 據考證, 當年他用一口流利的英文, 在東交民巷內的六國飯店講了一遍《春秋大義》, 要知道, 當時中國人講演是從來不賣票的, 但是他賣, 而且賣的還貴。 當時, 梅蘭芳的戲票最貴也不過一元二角, 但他的講演, 卻賣兩元, 其實力, 可見一斑。

他叫辜銘鴻, 號稱是留住晚清最後一根辮子的人。 孫中山, 林語堂評價他為“中國第一語言天才”。

民國早年, 辜鴻銘不僅在國內有著知名的地位, 在國外也享有很高的評價, 甚至已經達到了神化的地步。 辜鴻銘在國外一度成為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代名詞。 當時, 在西方人中一度流傳過一句話, 那就是, 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 但不能不看辜鴻銘。 其盛譽, 竟然達到了這般地步。

他曾經稱自己是生在南洋, 學在西洋, 婚在東洋, 仕在北洋的“東南西北人”, 所以我們能夠感受到辜銘鴻的幽默和睿智。 他精通英、法、德等十一種語言, 曾經同時為操六種語言的銀行團當翻譯, 很多名人無不對他敬佩有加。 大學者吳宓乾脆稱他為“中國在世界唯一之宣傳員”。

辜鴻銘妙語連珠, 有很多頗具色彩的故事。

比如辜鴻銘當年頂著辮子進入北大講堂時, 惹得北大學子哄堂大笑。 而辜鴻銘卻頗為平靜的回應道, “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 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 ”, 課堂頓時鴉雀無聲。

還有一次, 有個學生在課堂上向辜鴻銘提問, 他問辜鴻銘, “老師, 您去過那麼多的國家, 那您說說, 哪個國家最懂得生活?”

辜鴻銘不假思索,

當即頗為自豪的回答道, “中國。 ”

同學們見老師自豪的樣子, 不由好奇, 跟著又問道, “那老師, 既然最懂生活的是我們中國人, 那我們又為什麼要學習英文呢?”

辜鴻銘當即擲地有聲的說了一句, “我們學好英文, 是去教化那些西方蠻夷!”

不過由於他留著長辮,

又主張一夫多妻制, 多以當時也被人稱為是“老頑固”。 就連周作人老先生都稱他為“頂古怪的人物”。 但是, 在那個時期, 辜鴻銘卻是唯一一個有分量向西方弘揚中國文化的學者。 他將《論語》、《孟子》、《孝經》、《中英》等著作翻譯成英文, 德文刊登於國外, 影響巨大。

所以, 稱他為“中國第一語言天才”, 實在不無道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