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許億:人生如一碗餛飩

《阿甘正傳》裡的媽媽講, 人生如同一塊巧克力, 我在想, 若是中國的媽媽會教導說, 人生如一碗餛飩。 很多時候, 我們不講是非, 只講態度。 但問我們講什麼態度, 那就沒有態度。 沒有態度, 就象渾渾沌沌的餛飩。

關於餛飩, 在我們這個城市搞過新四軍革命文藝工作的阿英先生有文章論曰:“渾沌乃渾之一氣, 陰陽不分之象亦作‘混沌’。 按:《莊子》‘中央之帝為渾沌’, 釋者諸家中, 以簡文(帝)的‘渾沌以合和為貌’之說, 最能切合餛飩之義。 良以這種食物的特色, 就是把若干種作料混集在一個小天地中, 使之合和, 故稱之為‘渾沌’。

食旁是指明為食物。 ”

估計外國人是很難理解這種餡包於面中的方式, 他們最牛的也只成就了兩片麵包夾著肉的漢堡, 只是夾沒有包。 沒有包, 就不能下到湯中, 不能下到湯中, 就不能體會那往事中無數的夕陽西下, 餛飩攤上的嫋嫋炊香, 我們眼巴巴的等在攤旁, 看攤主從沸騰的開水中巢起浮起的餛飩, 另從一旁熬著大骨頭的鍋裡舀起一勺高湯澆在餛飩上。 還沒有開吃, 就已經吞下一碗口水。 清人楊靜亭《都門紀略》中, 曾有讚譽曰:“包得餛飩味勝常, 餡融春韭嚼來香。 湯清潤吻休嫌淡, 咽後方知滋味長。 ”何況骨頭湯之濃膩, 入口即香, 餛飩滑口, 不忍咽下。 雖然中國人從來沒有態度, 但確實創造了許多美妙的形式, 以烘托更為美妙的內容。

到了兩廣地區, 餛飩又名”雲吞”, 一碗雲吞下好, 且看它面皮于湯中舒展如雲, 面色與湯色交融一氣, 一調羹舀起一個入口, 確有吞雲之感。 於是我總覺得餛飩是仙家之食。 查書知道,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記:“都人最重一陽賀冬, 車馬皆華整鮮好, 五鼓已填擁雜還於九街。 婦人小兒服飾華炫, 往來如雲。 岳祠城隍諸廟, 炷香者尤盛。 三日之內, 店肆皆罷市, 垂簾飲博, 謂之‘做節’。 享先則以餛飩, 有‘冬餛飩年”之諺。 貴家求奇, 一器凡十餘色, 謂之‘百味餛飩’。 ”

餛飩最高的形式, 該是福州的一道著名地方風味小吃, 也是福州風俗中的喜慶名菜, 名曰“太平燕”, 也叫“肉燕”。 制肉燕, 複雜在於制“燕皮”, 需選豬後腿的精肉, 配以上好的蕃薯粉,

肉粉配比恰到好處;通過人工用木棒不停的捶打而成, 最後打成“燕皮”薄如白紙, 其色似玉, 口感軟嫩, 韌而有勁。 福州人逢年過節, 婚喪喜慶, 親友聚別, 必吃“太平燕”, 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 故“無燕不成宴, 無燕不成年”。 肉燕好吃在, 肉中有肉, 又肉肉不同, 說的拗口之處, 也難怪有人用“肉燕”做情色之思。

餛飩有趣在其小, 餛飩攤上餛飩都是現做, 一隻筷子蘸下肉糜, 粘起一張面皮, 另一手就手一捏即成。 一碗餛飩包好, 也不見碗裡肉糜見少。 所以小時候每恨餛飩肉少, 不想老婆娘家好的是吃大餛飩。 清人陸友仁在《硯北雜誌》裡記:“一日作餛飩八枚, 召知府早食之。 其法每枚用肉四兩, 名為‘滿江’, 知府不能半其一。 ”雖然老婆家不至於一隻餛飩裡包上半斤肉,

但是半兩包一個總是有的, 一隻餛飩要吃上兩三口才盡, 快意是快意了, 但總不免狐疑, 這不就是水餃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