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淵:給西晉掘墓的一號匈奴人······

行天下, 會名人, 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 我們計畫用一年的時間, 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 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 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五月七日, 成都, 蘭尋書院。

道士斜倚靠椅:“聽說劉淵是劉禪的後代, 為父報仇, 所以起兵推翻晉朝?”

員外噗嗤笑出了聲:“劉禪褲襠再不緊, 也流不出劉淵這位梟雄吧?”

書生也搖起了摺扇:“劉淵自稱漢室後裔, 和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後裔是一個意思, 打著正統旗號, 爭取人心而已。

劉淵的家族, 屬於東漢初年南遷的南匈奴部落。 西元50年, 南匈奴和北匈奴交戰失利, 被朝廷移居到西河美稷。

西元188年, 于夫羅做了南匈奴單于。 次年, 他乘天下大亂之機, 攻略河東郡縣, 就此便駐屯平陽一帶。

西元195年, 外戚董承請右賢王幫他與李傕、郭汜作戰, 匈奴騎兵乘勢在今陝、晉等地大肆擄掠,

蔡邕的女兒蔡琰就在這時被擄去。 于扶羅死後, 兄弟呼廚泉做南單于。

西元216年, 呼廚泉入朝, 曹操把他留在鄴中, 又把南匈奴分為五部, 選拔其中貴人做首領。 五部分居並州各郡後, 匈奴族的居住地已不再限於晉西南一隅, 而擴至北部新興。

曹操任命于扶羅的兒子劉豹做北部帥, 劉豹以匈漢和親為由, 說自己是漢朝皇帝外孫, 用了外祖父的劉姓, 他是第一個有史為據採用漢姓的匈奴人。

劉淵是劉豹的兒子, 字元海, 生於西元250年左右, 年份比較好記。 他師事上党名儒崔遊, 學習《易》、《詩》、《書》等典籍, 尤其愛好《春秋左傳》、《孫子兵法》, 並能熟讀成誦, 同時也讀過《史記》、《漢書》和諸子百家。

同時, 劉淵也長於武事, 膂力過人, 善於射箭。 他非常自負, 曾說:常鄙隨、陸無武, 絳、灌無文。 隨何曾為漢高祖遊說西楚九江王英布, 使之降漢。 陸賈曾為漢高祖說服南越趙佗, 使之對漢稱臣, 又提出不能於馬上治天下, 促使高祖深思存亡之故。

隨何、陸賈是漢初的著名辯士, 絳侯周勃和灌嬰則是漢朝的開國名將。

劉淵要兼有隨、陸、絳、灌的長處, 其自負之高, 可以想見。 ”

員外摸了摸下巴:“劉淵雖然自負, 不過文武雙全, 出將入相, 並無帝王之心。 ”

書生點了點頭:“時勢造英雄嘛。 若天下太平, 劉淵可能也就追求建立功名, 不敢有更大的野心。

曹魏亡國前夕, 劉淵到洛陽做人質, 很受司馬昭的優待。 晉武帝時, 有人推薦劉淵可任滅吳的元帥, 後來又有人說他可以擔當鎮壓樹機能的重任。 兩次都因為是匈奴人,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 遭到強烈的反對而作罷。

劉淵在晉廷一直擔任左部帥、北部都尉、五部大都督等治理本族人的職務, 晉廷也曾封他為將軍, 但這僅是徒具名義。 作為投閒置散的豪傑之士, 劉淵心裡肯定頗為不滿。

八王之亂造成的混亂局面, 使若干匈奴貴族想乘機崛起, 劉淵的叔祖、原北部都尉劉宣是其中代表人物。

匈奴貴族認為司馬氏骨肉相殘, 是匈奴人興邦複業的大好時機。 他們秘密商定, 推舉劉淵為大單于, 隨即派人到鄴, 向劉淵彙報。

其時, 成都王穎正把劉淵留在鄴中, 要他為自己效力。劉淵一時無法脫身,只得命使者返回,並帶信要劉宣等再糾合胡人,詐稱回應成都王,實則為起事作準備。

西元304年,王浚與東贏公司馬騰起兵反成都王穎。幽並二鎮聲勢浩大,成都王兵力不濟,難以應付。

劉淵抓住這個機會,自告奮勇向成都王請命,願意發匈奴五部之眾,助他平定二鎮。當時司馬穎求援不得,病急亂投醫,就放他回去了。”

道士拽了一句文:“劉淵此一去,魚入大海,鳥上青霄。”

書生瞟了道士一眼:“劉淵回到左國城,劉宣等人立即擁護他做了大單于,建都離石,二十天工夫,便已聚眾五萬。

劉淵隨即派出五千騎兵,象徵性地去支援成都王部將王粹。但匈奴兵還沒有到,王粹已被東贏公司馬騰打敗,帶兵將官劉宏就以支援不及為藉口撤了回來。

西元304年十月,劉淵在左國城建國稱漢,自稱漢王,改元元熙,追尊蜀漢後主劉禪為孝懷皇帝。

劉宣等人是一心要複呼韓邪之業,劉淵卻說:呼韓邪何足效哉!他要做的事,上承漢高之業,下不失為魏氏。其心目中的英雄是劉邦、曹操。他頭腦很清楚,知道如果亮出匈奴旗號,未必會受漢人擁護,所以決定利用曾有的匈漢和親關係,建國稱漢,追尊後主。

劉淵以臣屬口吻發表文告,從我太祖高皇帝劉邦說起,曆敘兩漢盛衰,而且為了表示尊漢,不僅痛責心目中的偶像曹操,也對昭烈皇帝劉備未能完成復興大業深表惋惜。劉淵要重建漢朝,即是要在宗廟不血食四十年之後的今天,紹修三祖劉邦、劉秀、劉備之業。”

員外頗為贊許點了點頭:“劉淵這一手玩的不錯,能拉攏不少民心。”

書生摺扇輕搖:“劉淵很能沉得住氣,養精蓄銳,幾年都沒有挪窩。他稱王之初,離石饑荒,西晉並州刺史劉琨又已據有晉陽,要向南發展,並不容易。

西元307年,石勒、王彌、劉靈等率部來投,劉淵實力有所增加。侍中劉殷、王育認為:危困之時,應大舉出兵,攻下晉陽,消滅刺史劉琨。再南向佔領河東晉南,建立帝號。渡過黃河後,即取長安為都,再以關中之眾,東進直取洛陽。

劉淵聽後認為可行,即於西元308年初,派劉聰等人南據太行,石勒等人東下河北。劉淵的南進策略,在七月攻克了平陽郡的治所平陽,劉淵隨即遷都蒲子,於十月中即位稱帝,次年正月,又遷都平陽。河北一路,石勒與王彌合作,攻略魏郡、汲郡、頓丘三郡,百姓五十余壘望風而降。

西元309年上半年,劉淵派劉聰、王彌攻上黨。劉琨處境困難,不敢輕離重地,但也派兵去救。洛陽的東海王司馬越也派王曠率數萬之眾,渡河北上救援。

劉聰、王彌先後打敗這兩次援軍,又相繼攻克屯留、長子,逼得上党太守龐淳不得不獻出壺關投降。之後劉琨雖命張倚再領上党太守,但其實只據襄垣一城,上黨郡大部分已為劉淵所有。”

員外扭了扭脖頸:“接下來,劉淵該打洛陽了吧?”

書生歎了一口氣:“早在上党戰前,劉淵得到降將朱誕報告,知道洛陽空虛,已有一次嘗試。

劉淵任劉景做滅晉大將軍、大都督,用降將朱涎做前鋒,要他們先在洛陽以東幾百里的黎陽突破黃河,再尋南下之機。劉景領命後,一舉攻克黎陽,又佔領了黃河重要渡口延津。

劉景殘暴,竟把三萬多男女百姓趕到河裡淹死。劉淵得訊,大為光火: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立即把劉景降職,戰役也就此中止。上党戰役結束後,劉淵就可以用主力攻洛陽,也無需再從東面迂回。

西元309年八月,劉聰等向洛陽進軍,他走的是晉西南黃河對岸的路線,也是走最直捷的路線。劉聰開頭打得很順利,很快就推進到宜陽。九月,因為輕敵,被晉軍襲敗。這是一打洛陽。

同年十月,劉淵又發動第二次進攻洛陽的戰役。這時劉聰、王彌、劉曜、劉景也都趕來助陣。兵到洛陽城下,眼看大功即將告成時,部將呼延翼、呼延顥、呼延朗先後陣亡。加以道路狹仄,又遭晉軍阻擊,陝縣後方的糧車無法前進,劉淵無奈,只得發令退兵。”

員外捏著肥厚的下巴:“兩打洛陽,如此結局,看來西晉百足之蟲,還能撐一段時間?”

書生搖了搖頭:“西晉撐不了多久啦,只是劉淵得病來得更快,於西元310年去世,時年約六十。

劉淵是漢化的匈奴貴族後裔,在西晉日趨衰敗、各地流民紛紛起事反晉的浪潮中,趁勢在中原建立了第一個胡族政權:匈奴漢國。

漢國政權建立進一步把中原推向戰爭和動亂,同時改變了曹操以來匈奴五部統治結構,重新恢復了匈奴傳統舊制。

魏晉文教融合無功,漢化戛然而止,歷史開始了逆向反動。劉淵自身還有濃重的漢文化情結,能譴責劉景濫殺百姓的暴行,後面的繼承者就不堪了。

劉淵死後,太子劉和嗣位。劉和沒有帶過兵打過仗,兄弟劉聰卻久握兵權,他們兩個如何能夠相處。劉淵屍骨未寒,劉和就想解決劉聰,但力量不夠,反而被劉聰殺了。

劉聰奪了帝位後,成了晉朝的災星。”

道士瞪大了一雙牛眼:“劉聰這個災星,都幹了些什麼?”

書生刷地一聲收起摺扇:“明天再說······”

——————————————————

您喜歡我們欄目推出的哪位英雄人物呢?

或者您希望我們為你帶來與哪位元英雄人物的精彩對話呢?

關注我們並且在下方給我們留言,我們將仔細聆聽您的聲音。

要他為自己效力。劉淵一時無法脫身,只得命使者返回,並帶信要劉宣等再糾合胡人,詐稱回應成都王,實則為起事作準備。

西元304年,王浚與東贏公司馬騰起兵反成都王穎。幽並二鎮聲勢浩大,成都王兵力不濟,難以應付。

劉淵抓住這個機會,自告奮勇向成都王請命,願意發匈奴五部之眾,助他平定二鎮。當時司馬穎求援不得,病急亂投醫,就放他回去了。”

道士拽了一句文:“劉淵此一去,魚入大海,鳥上青霄。”

書生瞟了道士一眼:“劉淵回到左國城,劉宣等人立即擁護他做了大單于,建都離石,二十天工夫,便已聚眾五萬。

劉淵隨即派出五千騎兵,象徵性地去支援成都王部將王粹。但匈奴兵還沒有到,王粹已被東贏公司馬騰打敗,帶兵將官劉宏就以支援不及為藉口撤了回來。

西元304年十月,劉淵在左國城建國稱漢,自稱漢王,改元元熙,追尊蜀漢後主劉禪為孝懷皇帝。

劉宣等人是一心要複呼韓邪之業,劉淵卻說:呼韓邪何足效哉!他要做的事,上承漢高之業,下不失為魏氏。其心目中的英雄是劉邦、曹操。他頭腦很清楚,知道如果亮出匈奴旗號,未必會受漢人擁護,所以決定利用曾有的匈漢和親關係,建國稱漢,追尊後主。

劉淵以臣屬口吻發表文告,從我太祖高皇帝劉邦說起,曆敘兩漢盛衰,而且為了表示尊漢,不僅痛責心目中的偶像曹操,也對昭烈皇帝劉備未能完成復興大業深表惋惜。劉淵要重建漢朝,即是要在宗廟不血食四十年之後的今天,紹修三祖劉邦、劉秀、劉備之業。”

員外頗為贊許點了點頭:“劉淵這一手玩的不錯,能拉攏不少民心。”

書生摺扇輕搖:“劉淵很能沉得住氣,養精蓄銳,幾年都沒有挪窩。他稱王之初,離石饑荒,西晉並州刺史劉琨又已據有晉陽,要向南發展,並不容易。

西元307年,石勒、王彌、劉靈等率部來投,劉淵實力有所增加。侍中劉殷、王育認為:危困之時,應大舉出兵,攻下晉陽,消滅刺史劉琨。再南向佔領河東晉南,建立帝號。渡過黃河後,即取長安為都,再以關中之眾,東進直取洛陽。

劉淵聽後認為可行,即於西元308年初,派劉聰等人南據太行,石勒等人東下河北。劉淵的南進策略,在七月攻克了平陽郡的治所平陽,劉淵隨即遷都蒲子,於十月中即位稱帝,次年正月,又遷都平陽。河北一路,石勒與王彌合作,攻略魏郡、汲郡、頓丘三郡,百姓五十余壘望風而降。

西元309年上半年,劉淵派劉聰、王彌攻上黨。劉琨處境困難,不敢輕離重地,但也派兵去救。洛陽的東海王司馬越也派王曠率數萬之眾,渡河北上救援。

劉聰、王彌先後打敗這兩次援軍,又相繼攻克屯留、長子,逼得上党太守龐淳不得不獻出壺關投降。之後劉琨雖命張倚再領上党太守,但其實只據襄垣一城,上黨郡大部分已為劉淵所有。”

員外扭了扭脖頸:“接下來,劉淵該打洛陽了吧?”

書生歎了一口氣:“早在上党戰前,劉淵得到降將朱誕報告,知道洛陽空虛,已有一次嘗試。

劉淵任劉景做滅晉大將軍、大都督,用降將朱涎做前鋒,要他們先在洛陽以東幾百里的黎陽突破黃河,再尋南下之機。劉景領命後,一舉攻克黎陽,又佔領了黃河重要渡口延津。

劉景殘暴,竟把三萬多男女百姓趕到河裡淹死。劉淵得訊,大為光火:吾所欲除者,司馬氏耳,細民何罪!立即把劉景降職,戰役也就此中止。上党戰役結束後,劉淵就可以用主力攻洛陽,也無需再從東面迂回。

西元309年八月,劉聰等向洛陽進軍,他走的是晉西南黃河對岸的路線,也是走最直捷的路線。劉聰開頭打得很順利,很快就推進到宜陽。九月,因為輕敵,被晉軍襲敗。這是一打洛陽。

同年十月,劉淵又發動第二次進攻洛陽的戰役。這時劉聰、王彌、劉曜、劉景也都趕來助陣。兵到洛陽城下,眼看大功即將告成時,部將呼延翼、呼延顥、呼延朗先後陣亡。加以道路狹仄,又遭晉軍阻擊,陝縣後方的糧車無法前進,劉淵無奈,只得發令退兵。”

員外捏著肥厚的下巴:“兩打洛陽,如此結局,看來西晉百足之蟲,還能撐一段時間?”

書生搖了搖頭:“西晉撐不了多久啦,只是劉淵得病來得更快,於西元310年去世,時年約六十。

劉淵是漢化的匈奴貴族後裔,在西晉日趨衰敗、各地流民紛紛起事反晉的浪潮中,趁勢在中原建立了第一個胡族政權:匈奴漢國。

漢國政權建立進一步把中原推向戰爭和動亂,同時改變了曹操以來匈奴五部統治結構,重新恢復了匈奴傳統舊制。

魏晉文教融合無功,漢化戛然而止,歷史開始了逆向反動。劉淵自身還有濃重的漢文化情結,能譴責劉景濫殺百姓的暴行,後面的繼承者就不堪了。

劉淵死後,太子劉和嗣位。劉和沒有帶過兵打過仗,兄弟劉聰卻久握兵權,他們兩個如何能夠相處。劉淵屍骨未寒,劉和就想解決劉聰,但力量不夠,反而被劉聰殺了。

劉聰奪了帝位後,成了晉朝的災星。”

道士瞪大了一雙牛眼:“劉聰這個災星,都幹了些什麼?”

書生刷地一聲收起摺扇:“明天再說······”

——————————————————

您喜歡我們欄目推出的哪位英雄人物呢?

或者您希望我們為你帶來與哪位元英雄人物的精彩對話呢?

關注我們並且在下方給我們留言,我們將仔細聆聽您的聲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