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段祺瑞到底有多少錢:有總統買不起房

在北洋軍閥當政時期, 大總統袁世凱、大總統黎元洪、代總統馮國璋、臨時執政段祺瑞四位國家元首家中到底有多少財產, 他們又有多少家產留給後人呢?


袁世凱家產豐厚

袁世凱出身世宦, 年輕時又分得一份豐厚家產, 其一生不曾為錢所困。 只是, 袁世凱為人輕財尚俠, 錢財易得而揮霍極快, 後投入父輩好友吳長慶營中, 機緣所至, 竟成民國總統。

1916年6月, 袁世凱稱帝敗亡, 死後留下一大筆遺產供妻妾子女分配。 據袁世凱的三女兒袁靜雪稱:“大哥袁克定, 因系嫡出長子, 獨分40萬, 其餘庶出的兒子, 每人各分得12萬銀元。 他們所分的錢數, 除了現金以外, 還有折合銀元數字的股票, 包括開灤煤礦、啟新洋灰公司(水泥)、自來水公司等股票在內”;“他們兄弟, 每人還分得有10條金子, ……女兒們每人只給嫁妝費8000銀元。 我娘和各個姨太太都不另分錢, 各隨她們所生的兒子一同過活。

因時隔多年, 袁靜雪的回憶也未盡可靠, 不過袁世凱之孫袁家賓(第六子袁克端之子)曾見過一份分家的帳單, 此單沒有說明袁世凱正妻于氏與嫡子袁克定的所得, 但上面記載了大、二、五、六、八、九姨太太(三、四、七姨太太去世)各分得現款6萬元、黃金30兩;其他諸子則各分得現款8萬銀元、黃金40兩, 股票折合約7萬銀元。

時隔22年後(1938年春), 袁克定又主持了第二次分家, 這次所分的是北平、天津兩地的五處房產和彰德、輝縣的各一處房產。 當時第十六子袁克藩已去世, 這些房產折現後由尚存的16個“克”字輩兄弟平分。

袁世凱死後, 獨得大份的袁克定很快將分到的家財揮霍一空, 最後只好跑到表親張伯駒家中寄居。 而與張伯駒同為“民國四公子”的“皇二子”袁克文,

其風流一生, 死後卻未留一文, 連後事都是他的青幫弟子湊錢所辦。

黎元洪善於理財

相比袁世凱, 黎元洪可謂是“苦出身”。 直到辛亥革命, 黎元洪才因禍得福, 後來袁世凱將他調任京城, 每月除薪俸1萬元外, 另有辦公費和其他兼職各2萬元。

光這幾項, 黎元洪每月就可拿5萬元。

黎元洪遁入天津租界後, 改投資實業。 憑著廣泛的人脈和雄厚的資金, 黎元洪先後投資的實業不下70餘家, 其中銀行20餘家、企業10餘家、煤礦8家, 投資總額約300萬元, 收益頗豐。

早在清末時期, 尚為中級軍官的黎元洪就不失時機地購入了一些田產與房屋用於出租;到北京後, 黎元洪更是購買地基自建公館, 共耗銀12萬兩;天津隱居期間, 黎元洪又在英租界購入地基4畝, 並建了一棟陳設精美的花園洋房。 民國後, 黎元洪還在武昌、河北等地購入多處田產等, 坐地收租。

馮玉祥在回憶錄中有一段饒有趣味的記載, 說黎元洪某次召集在京各首長在居仁堂會餐, 大家談到各種煩心的國事,

黎就訴苦道:“唉!總統真不是人當的, 這一個月我又賠了三萬多。 這樣計算, 我每年就要賠上三十六萬。 長此下去, 我實在不能支持了。 唉, 你們看!這個月, 我的煤礦股票和鹽票的利息, 差不多都賠貼光了。 東也捐款, 西也募錢, 叫人無法應付。 每月進個十萬八萬, 僅只捐款一項, 就不夠開銷!”

馮玉祥聽後問道:“總統是當旅長出身, 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錢呢?”黎元洪愣了一下, 局促地說:“存的呀!”馮玉祥逼問道:“旅長的餉每月不過幾百兩銀子, 怎麼會存那麼多呢?”黎元洪不再回答, 只呵呵一笑了之。

1928年, 黎元洪去世, 其生前財產因國內戰亂頻繁而受到一部分的侵害, 餘者多為其長子黎紹基代為主持。

馮國璋“善自封殖”

黎元洪1917年去職時,馮國璋由江蘇督軍赴京代任總統,不過此公在位時卻鬧了一個大笑話,這就是“總統賣魚”事件。據傳,中南海的魚系前代皇家放養,馮國璋入主後派人將湖中魚一網打盡,並命人在市場上高價賣出,一時間北京各處都在叫賣“總統魚”,而售款盡入馮國璋的私人腰包。

軍閥混戰時期,大總統不好做,因為各地稅收很少正常解送中央,而開口問中央要錢的卻多如牛毛,中央政府的收入不穩定,也難免影響到總統的個人利益。馮國璋於是在入京代理大總統前特別將崇文門監督一職要到自己名下,因為崇文門監督是個肥缺,每月可穩收20萬元商業稅,以供總統府的開支。

一個月區區20萬的收入固然可以解決總統府的開支,但對於國務來說無濟於事。因此,馮國璋也難免像黎元洪一樣,有時要自掏腰包了。不過馮國璋有時卻很吝嗇,不肯出錢,而是讓國務院自己解決,這讓一些人很不滿。

馮國璋的吝嗇與他的經歷有關係。馮家原本殷實,但馮國璋出生後,家道便開始中落。馮國璋讀書原本優異,後因家庭困難而不得不放棄學業,投筆從戎。正因如此,馮國璋對錢的事情看得比較重。由於馮國璋身為地方大員甚至國家元首仍顧及私利,當時即有人指責他“善自封殖”,馮國璋聽後自辯道:“項城(袁世凱)雄主,吾學蕭何田宅自肥之計,多為商業,以塞忌者之口耳。”馮的意思是,我之所以愛財,就是免得有人說我有野心。

馮國璋還利用多年積累的餘財進行多方投資,在老家河北河間縣購置了大量地產,又與張謇合辦了占地數十萬畝的鹽墾公司,還在開灤煤礦、啟新洋灰公司、中華匯業銀行等處擁有股票。

馮國璋於1919年去世,其留下的遺產大概300萬元不到,這些錢是其多年儲蓄和投資所致。馮死後,喪事和遺產分配都委託給老友王士珍負責,在後者的主持下,這些錢按不同的份額分給了他的子女們。

段祺瑞兩袖清風

相比馮國璋,段祺瑞就要寒酸許多了。段祺瑞曾“三造共和、五任總理”,1924年後又任“臨時執政”(相當於總統、總理一肩挑),可謂歷經宦海、權重一時,但這位北洋大佬,生前卻不曾積蓄家財,甚至連自己的房子都沒有。

說起房子,段祺瑞還有這樣一樁美談:早年袁世凱將打牌贏來的一處宅院送給自己的義女(段祺瑞的續弦)居住,不想等到袁死後,原房主找上門來,請時為總理的段祺瑞搬走,房子歸還原主……原來,當時房契並未交割。段祺瑞不愧為守法總理,他在院子裡轉了一圈又一圈後,最後還是戀戀不捨地退還了這個住了兩年的公館。

段祺瑞為人耿直,為官廉介,其人脾氣大,治家也嚴,手下的人戰戰兢兢,不敢犯錯。每逢有人將禮物送到段公館,門房都是將之放在內客廳門口的條案上,段祺瑞每次路過時,總是仔細看了又看,最後挑一兩件最不值錢的留下,其餘全部讓人送回。有一次,張作霖派副官給段送了一些東北特產,那位副官一再懇求,段祺瑞才收下兩條江魚,這已是極大的面子了。只有一次,馮玉祥給他送了幾個大南瓜,段祺瑞倒是很中意,沒有送回。

除薪水外,段祺瑞並不像其他軍閥大佬那樣利用權勢進行投資以獲取額外收入,因而在他徹底下野後,家中經濟十分緊張。1926年,段祺瑞搬到天津英租界,當時一些部屬湊錢給他買了一套規模不大的住所。比起其他退隱的軍閥,段公館實在寒磣,打雜做飯的加起來不超過十人,段祺瑞都維持不下去,後來全靠一些老部下接濟。

1936年,段祺瑞去世,享年72歲。作為大人物,段祺瑞一生不蓄私財,不徇私情,不擁兵自重,這在軍閥中無論如何都算是至為可貴了。

馮國璋“善自封殖”

黎元洪1917年去職時,馮國璋由江蘇督軍赴京代任總統,不過此公在位時卻鬧了一個大笑話,這就是“總統賣魚”事件。據傳,中南海的魚系前代皇家放養,馮國璋入主後派人將湖中魚一網打盡,並命人在市場上高價賣出,一時間北京各處都在叫賣“總統魚”,而售款盡入馮國璋的私人腰包。

軍閥混戰時期,大總統不好做,因為各地稅收很少正常解送中央,而開口問中央要錢的卻多如牛毛,中央政府的收入不穩定,也難免影響到總統的個人利益。馮國璋於是在入京代理大總統前特別將崇文門監督一職要到自己名下,因為崇文門監督是個肥缺,每月可穩收20萬元商業稅,以供總統府的開支。

一個月區區20萬的收入固然可以解決總統府的開支,但對於國務來說無濟於事。因此,馮國璋也難免像黎元洪一樣,有時要自掏腰包了。不過馮國璋有時卻很吝嗇,不肯出錢,而是讓國務院自己解決,這讓一些人很不滿。

馮國璋的吝嗇與他的經歷有關係。馮家原本殷實,但馮國璋出生後,家道便開始中落。馮國璋讀書原本優異,後因家庭困難而不得不放棄學業,投筆從戎。正因如此,馮國璋對錢的事情看得比較重。由於馮國璋身為地方大員甚至國家元首仍顧及私利,當時即有人指責他“善自封殖”,馮國璋聽後自辯道:“項城(袁世凱)雄主,吾學蕭何田宅自肥之計,多為商業,以塞忌者之口耳。”馮的意思是,我之所以愛財,就是免得有人說我有野心。

馮國璋還利用多年積累的餘財進行多方投資,在老家河北河間縣購置了大量地產,又與張謇合辦了占地數十萬畝的鹽墾公司,還在開灤煤礦、啟新洋灰公司、中華匯業銀行等處擁有股票。

馮國璋於1919年去世,其留下的遺產大概300萬元不到,這些錢是其多年儲蓄和投資所致。馮死後,喪事和遺產分配都委託給老友王士珍負責,在後者的主持下,這些錢按不同的份額分給了他的子女們。

段祺瑞兩袖清風

相比馮國璋,段祺瑞就要寒酸許多了。段祺瑞曾“三造共和、五任總理”,1924年後又任“臨時執政”(相當於總統、總理一肩挑),可謂歷經宦海、權重一時,但這位北洋大佬,生前卻不曾積蓄家財,甚至連自己的房子都沒有。

說起房子,段祺瑞還有這樣一樁美談:早年袁世凱將打牌贏來的一處宅院送給自己的義女(段祺瑞的續弦)居住,不想等到袁死後,原房主找上門來,請時為總理的段祺瑞搬走,房子歸還原主……原來,當時房契並未交割。段祺瑞不愧為守法總理,他在院子裡轉了一圈又一圈後,最後還是戀戀不捨地退還了這個住了兩年的公館。

段祺瑞為人耿直,為官廉介,其人脾氣大,治家也嚴,手下的人戰戰兢兢,不敢犯錯。每逢有人將禮物送到段公館,門房都是將之放在內客廳門口的條案上,段祺瑞每次路過時,總是仔細看了又看,最後挑一兩件最不值錢的留下,其餘全部讓人送回。有一次,張作霖派副官給段送了一些東北特產,那位副官一再懇求,段祺瑞才收下兩條江魚,這已是極大的面子了。只有一次,馮玉祥給他送了幾個大南瓜,段祺瑞倒是很中意,沒有送回。

除薪水外,段祺瑞並不像其他軍閥大佬那樣利用權勢進行投資以獲取額外收入,因而在他徹底下野後,家中經濟十分緊張。1926年,段祺瑞搬到天津英租界,當時一些部屬湊錢給他買了一套規模不大的住所。比起其他退隱的軍閥,段公館實在寒磣,打雜做飯的加起來不超過十人,段祺瑞都維持不下去,後來全靠一些老部下接濟。

1936年,段祺瑞去世,享年72歲。作為大人物,段祺瑞一生不蓄私財,不徇私情,不擁兵自重,這在軍閥中無論如何都算是至為可貴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