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家創業板公司改定增方案 溢價發行均“自願”鎖定

【財新網】多家創業板上市公司近期調整了非公開發行方案, 均增加了對發行股份鎖定期要求的條款。 此前, 市場傳聞稱, 證監會正在進行新的視窗指導, 要求參與創業板市價定增的投資者“自願”承諾鎖定期。

3月16日晚間, 長榮股份(300195.SZ)和綠盟科技(300369.SZ)均公告表示調整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 增加了定增股份有12個月鎖定期的條款。 3月15日, 東方日升(300118.SZ)也出現相同情況。

按照目前證監會《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的明文規定, 創業板公司如果定增發行的價格不低於發行期首日前一個交易日的股票均價,

發行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即可上市交易, 沒有鎖定期要求。

根據統計, 2016年創業板公司共進行了約200起定增, 其中市價發行案例(包括重組配套募資)約有23起;2017年截至目前, 約有6家創業板公司採用了市價發行方式。 儘管市價發行案例不多, 但仍有上市公司和機構可能利用無鎖定期的便利條件, 配合利好消息, 實現減持套利。

創業板上市公司北信源(300352.SZ)的溢價定增案例就曾引發市場關注。 2016年10月底, 景順長城基金、寶贏基金、北信瑞豐基金以及浙商銀行子公司四家機構, 以18.98元/股的價格競價參與到上市公司的定增認購, 認購總額超過12.62億元。 因為此次市價發行的認購價格高於發行期首日前一交易日均價, 所以四家機構的認購股份均無鎖定期要求。

北信源定增發行的股份於2016年11月發行上市, 而恰逢上市公司又推出高轉送利好, 公司股價在一個月內上漲超過了30%, 以11月23日收盤價25.2元/股計算, 四家認購方浮盈超過4億元。

封堵套利空間

有市場人士表示, 目前主機板和中小板的公司溢價發行都有鎖定期要求, 證監會正在通過視窗指導的形式, 旨在封堵創業板公司通過此類定增套利的機會。

不過, 市場對此也有不同意見——既然規則允許市價定增的股份不設鎖定期, 那麼這麼做也就是合理合法的。 監管者通過視窗指導的方式干預市場主體的自主決策, 有越位之嫌。

但是放在更大的背景下, 再融資市場“私募性質”的定向增發占到絕大多數,

也的確是中國特色。 這種模式受到歡迎, 與透明度低、容易進行私下的“選擇性披露”有很大關係;甚至有的上市公司和私募機構配合拉抬股價, 最後方便“割韭菜”, 此類手法已經在徐翔案中公諸於世。

“定向增發是很容易產生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的。 限制定增這個方向是對的, 今後應該更多鼓勵公開發行。 ”某商業銀行資產管理部人士說。

政策基調:抑制再融資

雖然對具體的視窗指導仍存爭議, 但市場已經認識到證監會嚴控定向增發、資源集中傾斜IPO的政策取向不會有動搖。

“今年就是要把再融資壓倒冰點, 為IPO讓路, 這可能會導致一些項目廢掉。 ”一位資本仲介人士說。

2月17日, 證監會發佈修訂的《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

以及《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下稱《監管問答》。 這兩份檔共同構成再融資新政, “殺傷力”較大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擬發行股份不得超過發行前總股本的20%;二是距離前次募資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三是定價基準日只能是發行期首日。 這些調整旨在大幅抑制A股市場上定向增發的規模和套利空間。

“這次調整應該說是前所未有的大力度, 因為它直接改變了定價機制。 ”一位大型上市券商的投行人士評論道。 他解釋說, 發行期首日是指定增方案在取得證監會審核通過後, 也就是真正開始啟動發行的那一天, 此時二級市場的股價對於定增預案已經有充分反應。

這個調整意味著今後所有的定增融資都將是市價發行, 原有定增中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價差將基本消失。

此前, 定增市場上的套利行為一直非常活躍。 中信證券研報統計稱, 2010年至今2935次定增事件中, 以董事會決議公告日作為定向基準日的共有2735次, 占比高達93.2%;而這些樣本上市日股價相對於定價基準日股價的算數平均漲幅高達34.9%。 新規出臺以後, 2016年規模超過1.5萬億元的定增市場生態將面臨重構。

定價的套利空間被封堵之後, 接下來就是鎖定期。 此次證監會“市價發行自願鎖定”的窗口指導得到執行後, 定增完成配合利好消息出貨的做法也不再可行。

再融資為IPO讓路, 這對於有證券化需求的企業也將形成政策指導, 更多的企業將選擇IPO而不是被其他上市公司並購。長期來看,新股供給增加,也有助於平抑二級市場中小盤股票的過高估值。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市場離有效的均衡水準相去甚遠,新股上市仍然被爆炒。而新股發行價格又被人為壓低,企業上市時獲得的融資非常有限,亟需進行再融資。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剛性的監管介入如果不能和長期的市場機制相結合,勢必會產生新的扭曲。對於再融資市場,不能一棍子打死,應當建立起市場化的約束機制,讓市場決定哪些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直接融資支援。■

更多的企業將選擇IPO而不是被其他上市公司並購。長期來看,新股供給增加,也有助於平抑二級市場中小盤股票的過高估值。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市場離有效的均衡水準相去甚遠,新股上市仍然被爆炒。而新股發行價格又被人為壓低,企業上市時獲得的融資非常有限,亟需進行再融資。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剛性的監管介入如果不能和長期的市場機制相結合,勢必會產生新的扭曲。對於再融資市場,不能一棍子打死,應當建立起市場化的約束機制,讓市場決定哪些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直接融資支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