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手機科普:圖元越高不一定拍照越好,手機越用越卡的是因為它

智慧手機大家並不陌生, 現在連小學生都用上智慧手機了, 可見其普及程度之高, 但是熟悉並不代表瞭解, 由於知識體系不同, 加上一些品牌的行銷誤導, 很多用戶被蒙蔽了雙眼, 甚至被誤導。

如何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呢?那就是更深度的去瞭解智慧手機的相關知識。

1、圖元高不等於拍照好

圖元和拍照並不能畫等號, 千元機和旗艦機成像品質差距較大, 夜晚尤其明顯。

其實手機圖元只是影響拍照品質的原因之一,

鏡頭素質、廠商調教、拍照演算法、是否有光學防抖等都會影響最後的成像品質。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3年前iPhone 6上的那一顆800W圖元的攝像頭, 基本上秒殺了當時所有的Android機。 而彼時Android部分手機圖元已經達到了2100W。 所以說圖元高並不一定代表拍照好。

而現在的許多旗艦機為了追求更大的單位圖元尺寸, 都會選用圖元相對較低的CMOS。 比如三星的NOTE 7, 就從去年的1600W圖元降到了1200W圖元, 但是單位圖元尺寸卻從1.2µm上升到了1.4µm。 手機的成像品質也有了較大提升。

如果縱觀目前的旗艦手機, 在光線良好的情況下, 大家的成像品質都是互有勝負。 只不過對於色彩的調教會有些許差別, 這就看你喜歡什麼樣的風格了。 而且大家曬照片, 基本上都會加濾鏡, 濾鏡的效果足以抵消成像品質的差距。 而在弱光環境下, 由於進光量不足, 手機的對焦速度會變慢, 成片率降低, 塗抹加強, 這時候就非常考驗相機的素質。

所以說如果非常看重夜拍, 還是建議買個旗艦機。

2、Android手機越用越卡

Android手機在系統層面早已過了卡頓的年代, 混亂的協力廠商應用才是目前Android卡頓的主因。

Android手機曾經是卡頓的代名詞。 Android 5.0以前的版本, 由於硬體問題和底層代碼原因, 卡頓會比較頻繁, 所以給用戶造成了不好的印象。

碎片化的Android手機

但是現在市面上主流的品牌安卓手機, 卡頓的問題已經得到了非常好的緩解。 即使是千元機, 單從系統層面來說, 流暢度已經非常接近iOS的體驗。 如果iOS的流暢性為5分的, 那麼一般Android手機基本上可以達到4.6分了。

當然由於Android的碎片化, 協力廠商APP並不能針對某款特定的手機做針對優化, 所以卡頓問題還是主要集中在這些地方。

如何減少Android卡頓的情況:

儘量選擇配置高的手機,記憶體當然越高越好;

手機內不要裝各種管家類APP,這些軟體會常駐在後臺佔用資源,對於手機的流暢性會有影響;

最後養成定期清理後臺的習慣,有時候手機卡頓就是因為後臺開太多的緣故。

3、處理器核心數越多手機是否運行越快

玩大型遊戲選高通,否則幾核無所謂。

如果關注了手機廠商的各種行銷廣告,可以發現:如果某款處理器的性能十分強勁或者是最新款,那麼廠商在宣傳時都會表明具體的型號。反之,如果這款處理器性能比較平庸,那麼廠商通常會強調它的核心數。

驍龍820處理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三星Note 7配備的高通驍龍820是4核心的,魅藍Max配備的聯發科Helio P10是8核心的。對手機有一定瞭解的人一定都知道,820的性能是遠高於Helio P10的。雖然後者核心數是前者的兩倍,但是Helio P10是基於28nm技術的A53架構,而驍龍820是基於14nm的kryo(約等於A72)架構。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納米數越小功耗越低,A後面的數位越大性能越高。

如果用戶是遊戲發燒友,那麼建議購買高通驍龍處理器的手機。因為聯發科的處理器在遊戲性能方面確實被驍龍吊打。驍龍652作為一款中端處理器,遊戲性能基本上可以秒殺目前市面上所有的聯發科機器。比如在王者榮耀團戰時,聯發科處理器的手機很難滿幀運行。而像2K16這種遊戲,基本上只剩下看幻燈片的份兒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聯發科一無是處,遊戲體驗主要取決於GPU性能,雖說Mail T860肯定不如Adreno 530,但聯發科勝在功耗控制。如果你只是玩一些類似皇室戰爭的遊戲,那麼聯發科處理器也可以給你帶來很好的體驗。所以大家買手機時不要只關注核心數,也要留意主頻、核心架構、GPU、緩存等一些方面。這些加在一起才構成了整個處理器。

4、相同的機身材質,摸著感覺並不同

手機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在做工方面差距尤其明顯。

如今金屬機身已經走進千元機的市場,但為什麼和旗艦機相比,手感上還是差一點呢?由於金屬會阻礙信號的接收,所以後殼金屬占比100%的手機並不存在。為了保證信號強度,工程師們便開發出了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三段式、開窗式、納米注塑式。

華為P9背部

由於三段式機身的設計成本較低,並且良品率高,所以很容易被千元機拿來做“金屬機身”這一賣點。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千元機的背部外觀都大同小異的原因。而開窗式則更多的出現在中高端手機上,它的特點主要是在機身頂部有一個長條形的視窗。而攝像頭普遍在這個位置,所以可以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

而採用納米注塑技術的手機,通常機身都會有“大白帶”。它的成本最高而且工藝最難,但是整機的金屬占比卻很高。而且由於金屬表面已經做了納米化處理,形成了緊密的結合體,所以也顯得更加有質感。

Android更清楚

由於Android紛繁的機型,所以開發者不能對所有機型進行適配,這也就導致了協力廠商應用品質上的差異。

這種差距比相機本身拍出來的差距,對用戶體驗的影響要大得多。Android手機複雜的產品線,導致了開發者難以為每部手機量身定制,開發者想的都是如何儘量的適配更多的機型。而且Android的圖片壓縮機制也不如iOS。所以即使作為Android旗艦手機,協力廠商APP的體驗也與iOS拉開了差距。

舉個例子:假如你是一個二流學校的一等生,但是老師為了要照顧絕大多數成績中下的同學,幾乎不會考慮你,所以對於你來說很難更上一層樓。

單從Android系統流暢度上看,兩者的差距真的微乎其微,主要功能都在互相借鑒中成長。但不可否認的是,協力廠商APP品質上的差異,才是目前Android與iOS最大的差距。

智慧手機在給我們的生活提供無限便捷的同時,我們對手機各方面的功能要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廠商們也是絞盡腦汁不斷推出更加優秀的產品。對於用戶來說,更多更深的瞭解智慧手機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問題,更有助於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手機很重要。

所以卡頓問題還是主要集中在這些地方。

如何減少Android卡頓的情況:

儘量選擇配置高的手機,記憶體當然越高越好;

手機內不要裝各種管家類APP,這些軟體會常駐在後臺佔用資源,對於手機的流暢性會有影響;

最後養成定期清理後臺的習慣,有時候手機卡頓就是因為後臺開太多的緣故。

3、處理器核心數越多手機是否運行越快

玩大型遊戲選高通,否則幾核無所謂。

如果關注了手機廠商的各種行銷廣告,可以發現:如果某款處理器的性能十分強勁或者是最新款,那麼廠商在宣傳時都會表明具體的型號。反之,如果這款處理器性能比較平庸,那麼廠商通常會強調它的核心數。

驍龍820處理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三星Note 7配備的高通驍龍820是4核心的,魅藍Max配備的聯發科Helio P10是8核心的。對手機有一定瞭解的人一定都知道,820的性能是遠高於Helio P10的。雖然後者核心數是前者的兩倍,但是Helio P10是基於28nm技術的A53架構,而驍龍820是基於14nm的kryo(約等於A72)架構。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納米數越小功耗越低,A後面的數位越大性能越高。

如果用戶是遊戲發燒友,那麼建議購買高通驍龍處理器的手機。因為聯發科的處理器在遊戲性能方面確實被驍龍吊打。驍龍652作為一款中端處理器,遊戲性能基本上可以秒殺目前市面上所有的聯發科機器。比如在王者榮耀團戰時,聯發科處理器的手機很難滿幀運行。而像2K16這種遊戲,基本上只剩下看幻燈片的份兒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聯發科一無是處,遊戲體驗主要取決於GPU性能,雖說Mail T860肯定不如Adreno 530,但聯發科勝在功耗控制。如果你只是玩一些類似皇室戰爭的遊戲,那麼聯發科處理器也可以給你帶來很好的體驗。所以大家買手機時不要只關注核心數,也要留意主頻、核心架構、GPU、緩存等一些方面。這些加在一起才構成了整個處理器。

4、相同的機身材質,摸著感覺並不同

手機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在做工方面差距尤其明顯。

如今金屬機身已經走進千元機的市場,但為什麼和旗艦機相比,手感上還是差一點呢?由於金屬會阻礙信號的接收,所以後殼金屬占比100%的手機並不存在。為了保證信號強度,工程師們便開發出了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三段式、開窗式、納米注塑式。

華為P9背部

由於三段式機身的設計成本較低,並且良品率高,所以很容易被千元機拿來做“金屬機身”這一賣點。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千元機的背部外觀都大同小異的原因。而開窗式則更多的出現在中高端手機上,它的特點主要是在機身頂部有一個長條形的視窗。而攝像頭普遍在這個位置,所以可以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

而採用納米注塑技術的手機,通常機身都會有“大白帶”。它的成本最高而且工藝最難,但是整機的金屬占比卻很高。而且由於金屬表面已經做了納米化處理,形成了緊密的結合體,所以也顯得更加有質感。

Android更清楚

由於Android紛繁的機型,所以開發者不能對所有機型進行適配,這也就導致了協力廠商應用品質上的差異。

這種差距比相機本身拍出來的差距,對用戶體驗的影響要大得多。Android手機複雜的產品線,導致了開發者難以為每部手機量身定制,開發者想的都是如何儘量的適配更多的機型。而且Android的圖片壓縮機制也不如iOS。所以即使作為Android旗艦手機,協力廠商APP的體驗也與iOS拉開了差距。

舉個例子:假如你是一個二流學校的一等生,但是老師為了要照顧絕大多數成績中下的同學,幾乎不會考慮你,所以對於你來說很難更上一層樓。

單從Android系統流暢度上看,兩者的差距真的微乎其微,主要功能都在互相借鑒中成長。但不可否認的是,協力廠商APP品質上的差異,才是目前Android與iOS最大的差距。

智慧手機在給我們的生活提供無限便捷的同時,我們對手機各方面的功能要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高,廠商們也是絞盡腦汁不斷推出更加優秀的產品。對於用戶來說,更多更深的瞭解智慧手機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問題,更有助於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手機很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