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甲午戰爭,堅持打下去會怎樣?

甲午戰爭從1894年7月開打, 到1895年3月終了, 一共打了十個月清政府就匆忙和談。 假設清朝與日本堅持打耐久戰, 結果會怎樣?下面分析一下。

戰爭中止到1895年春天, 日本軍隊傷亡減員就已經達3萬多人了, 其中死亡和殘疾抵達1.7萬人。 要知道日本一共出動的侵略軍隊也就17萬, 而此時日本佔領的地方是遼寧南部、山東威海衛和澎湖列島, 都是沿海地帶, 一個省會城市都沒攻下, 清朝的中心腸域, 平津政治中心和江浙財稅中心都安然無恙。

假設清朝不議和, 日軍下一步進攻的就是北京。 要想打到北京, 只能從山東撤軍, 與在遼寧的日軍合兵一處, 要麼南下打山海關要麼坐船打大沽口。 此時清政府從南方已經調集了軍隊, 甚至很長時間沒在戰場出面的湘軍也在劉坤一的帶領上去到了東北。

但是日軍能否有實力打北京都值得狐疑, 由於在和談之前, 前線日軍將領提出了攻擊山海關然後繼續打北京的方案,

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否決了, 理由是——沒錢。

其實戰爭中止到第8個月時, 日本國際的財力和物力已消耗殆盡, 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也說:“國際海陸軍備殆已空虛, 而去年來繼續暫時戰役之我軍隊人員, 軍需固已告缺乏。 ”

所以, 日本也想議和, 但他還想要脅清朝割地賠款。

再看清朝這邊。 1895年二三月時期, 山東清軍收復了牟平、文登、榮成等地, 遼東清軍收復了寬甸、長甸、金廠等地。 特別是湘軍在牛莊之戰中, 以劣勢兵力, 重創日軍, 極大的鼓舞了士氣。

而且日軍的佔領地並不波動, 經常遭到清軍和外地團練的襲擾, 這個時分已經有了耐久戰的雛形了。

假設戰爭繼續打下去, 勢必是一場血戰和消耗戰。 日軍每行進一步都將付出血的代價。 即使無法打敗日軍也會讓日軍感到疼, 讓中國變成侵略者的傷心之地。

打疼日本是很有必要的。 日俄戰爭, 俄國也失敗了, 但是卻讓日本人付出了繁重代價, 十萬日軍死亡, 雙方休戰後,

日本也沒敢讓俄國賠款, 割地更是不可以。 而且直到幾十年後日軍對蘇聯都有心思陰影, 再不敢輕言與之休戰。

而清政府寧可賠款兩億兩白銀加上遼東和臺灣, 也不願與日本血戰, 這點與明朝的骨氣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戰爭中無法失掉的, 談判桌上都失掉了。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 日本的實力和野心就是清政府喂大的, 假設之前佔領中國還有夢想的成分, 那甲午之後, 就變成了可以。

有人會說, 日本失掉了列強的存款, 耗下去清朝也會失敗。 但概念不一樣, 一個是喪權辱國, 一個是雖敗猶榮。 可惜, 滿清只注重皇權, 不注重國度與民族。

割地賠款的嚴重後果, 宋代的文學家蘇洵對此有深化分析, 他在《六國論》中寫道:“六國破滅, 非兵不利 , 戰不善, 弊在賂秦。 賂秦而力虧, 破滅之道也, ……昔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 然後得一夕安寢。 起視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

清政府不就這樣嗎, 昔日割了臺灣給日本, 他日就會割東北, 然後就是華北……。 起視四境, 而日軍又至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