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八府巡按”是個什麼官?最低時的職級你絕對想像不到

以前的中國老百姓, 接受歷史教育不外乎兩種途徑, 一是戲劇, 一是評書(民間說唱的各曲藝形式)。 在傳統戲劇中, 人們塑造了心目中的清官——包拯包青天。 幾千的封建社會, 雖然都是有王法的, 但是, 基本上仍處於人治, 所以, 能碰到一個勒政愛民的好官, 是一方百姓的福分與期盼。

在清官戲中, 有一個角色是最受觀眾追捧的, 那就是手持尚方寶劍微服私訪的“八府巡按”。 因為, 當地方官為非作歹、欺壓良善, 民間正義得不到伸張時, 只要“八府巡按”大人一出場, 就貪官得懲、惡人當誅, 還當地百姓一片純淨的天空。 那麼, 歷史上真有這樣英明神武的“八府巡按”嗎?

嚴格意義上來說, 在封建專制時代並沒有“八府巡撫”這個官名。 而“八府巡撫”實際上可能是個禦史, 而且是最低級別的禦史, 正式的叫法可以稱“侍御史”。

秦時就設置有侍御史, 兩漢時延用秦制, 只是, 那時的侍御史是朝廷裡官員, 不帶下鄉視事的。 到了唐中宗時, 才從禦史台和內外五品以上官員中遴選二十人擔任巡按使, 臨時由朝廷委派, 負責巡視各省, 考核官員。 這是“八府巡撫”最早的原型。

在唐代, 禦史卻只有正八品, 相當於現在的科級幹部。 宋代的禦史也是八品官, 明代則為正七品, 清代略高, 約為從五品。

人們之所以在戲劇中賦予“八府巡按”以巨大的權力與威名, 應該是受了“巡撫”一職的誤導。 中國的戲劇與小說是誕生於元明期間的, 而巡撫一職最初就是設於明代。 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

又稱撫台。 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 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 以"巡行天下, 撫軍按民"而名。 而以“八府巡按”為代表的巡視和禦史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上千年, 只是後來隨著明清市民文化興起, 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大量引用時, 將“巡撫”誤用, 才生造出了這麼一個官職。

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願望雖然美好, 但, 封建專制的統治本身, 是不可能清官遍地的, 要想讓一個小小的侍御史來改變官風是不可能的。 只有在以法治國的今天, 巡視制度才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就像一把達斯魔之劍常懸在貪官惡吏的頭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