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戊戌六君子”殉難後康有為去哪了?買房子置地還娶了5個小老婆

“戊戌變法”在中國近代史上絕對有著驚天動地的震撼力量。 戊戌變法雖以失敗而告終, 但它卻深刻影響了後來的中國歷史。 人稱康聖人的康有為, 正是借著“戊戌變法”而名揚天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 原名祖詒, 字廣廈, 號長素, 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 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 人稱康南海, 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

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 又稱維新變法, 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領導人物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進行宣導學習西方, 提倡科學文化, 改革政治、教育制度, 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 但戊戌變法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 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 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

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共6人被殺, 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以身殉國後, 作為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卻逃出中國。 六君子有個叫康廣仁的, 是康有這的同胞兄弟, 變法失敗被捕後, 在獄中說:“若死而中國能強,

死亦何妨!”後從容就義。 而出逃境外的康有為卻假借“衣帶詔”之名, 到處招搖撞騙, 混得盆滿缽滿。 在漂泊動盪的流亡生活中,他還娶了五房年輕的姨太太,並積累了相當可觀的家業和多處房產,可以說是戊戌變法的最大受益人之一。

康有為

有人從康氏家族龐大的日常開支推測出,康有為的各種收入每年要超過2萬銀圓(折合人民幣80萬元左右),因為只有如此收入才能養得起他的大家庭,以支付各種日常消費生活。

康有為的家庭龐大,家中成員龐雜,除了原配夫人張雲珠於1922年去世外,他還有5位妻妾和6個子女,日常侍候這些老爺太太、公子小姐的有10多個女僕、30多個男僕、廚師等雇員。另外,平日裡,來康家的還有川流不息前來寄居的門生故舊和食客,少則十餘人,多則三十餘人,康有為一概款待如賓,頗有戰國時期孟嘗君“養士”的古風。

康有為青島故居

康家招待這些成群的賓客,光是消耗大米,平均每4天就要吃掉一石(176斤)。康家僕役每天採購日用品、副食品多用汽車運輸,每月單伙食費就要花費400銀圓以上。雇員每人月薪平均12銀圓,共計每月支付工資500銀圓左右。康家五房妻妾更不是省油的燈,此外還要給女兒每人每月發零用錢5銀圓,兒子每人2銀圓,這些開支每月也得幾百銀圓。

由於康有為時常往來于上海、廣州之間,1914年6月,康有為租賃了上海新閘路16號辛家花園並定居下來。這是一座如同“大觀園”式的住宅,占地頗廣,曲橋樓閣,圍以紅牆。康有為向房主盛家租住,每月租金120銀圓,年租金1440銀圓。

康有為故居

再有,康有為不斷與外界聯繫,時常“通電”對國事表態,依照當時的費用,僅電報費每年可達上千銀圓。再加上婚喪喜慶應酬費等等,總開支平均每月2000銀圓左右。

總之,康有為55歲以後在上海和江南生活的14年間,每年花費不下2萬銀圓。

佛山康有為故居

他只是個到處煽動鼓吹的讀書人,哪來這麼金錢養糊口呢?

參與變法並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的倒貼事,因為變法一事是受到許多人擁護的,當然,貧民百姓大多不會關心這些大人們操心的鳥事的,熱心者大多是或有錢或有勢的社會精英。

最初,由於變法活動經費時常捉襟見肘,康有為就開動腦筋多方籌措資金,主要是搞募捐。1906年春節,康有為訪問墨西哥,受到隆重接待,當地華僑紛紛為他募捐。這些以變法得來的捐款,康老師卻將它活學活用了——當時墨西哥城正籌款修築有軌電車,康有為看到潛藏的商機,就利用那些捐款,購置電車軌道經過之處的地產,不久,這些地價就上漲了好幾倍,最終這一投資得到十多萬銀圓(墨洋)的贏利。後來,康有為遊歷加拿大、日本等地,在海外華僑的幫助下,他利用捐款,在海外做地產生意,積累了一定財富。

丹灶康有為故居

此外,康有為經常會得到憲政黨的供給。康有為是憲政党的黨魁,接受憲政黨供給的生活費。有一次保皇會在海外募得基金100萬美元,曾以10萬美元給康有為作遊歷各國“考察政治”之用,他以此款購買了不少中外文物、古董。康有為曾以這些古物開過展覽會,也出售過一部分。至於大軍閥、大官僚對康有為“饋贈”金銀,帳目則無從統計。

據史料記載,康有為購置過三處別墅。杭州的“一天園”是他最花費心思的一座別墅,建築耗時4年,工程劃分了11期完成。上海瑩園是康有為晚年修建的第二處別墅,1922年落成。此園地處上海楊樹浦,臨吳淞江,可遠眺東海,偶見海市蜃樓。這座別墅築成僅一年多時間,就轉售給日本人。

上海新閘路16號辛家花園

青島“天遊園”是康有為晚年生活中的第三處別墅,地址在青島福山路。這裡原是戊戌變法前德國在青島設租界時建築的提督署,當地稱之為“提督樓”。該樓築於信號山坡,屋雖小而園甚大,可遠眺大海,盛暑不熱,是個好去處。1923年康有為遊青島,當時青島市長趙琪招待康有為住入提督樓。康有為看上了這個地方,就決定租賃。過了一年 多,康有為將這座樓買了下來,改名“天遊園”,此後每年夏天率親屬子女來青島避暑。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後,雖然祖傳財產有所損失,但是從總量上看,他卻賺回了比祖輩遺產更多的財富。

康有為的書房“解慍軒”

到了晚年,康老師的風光早已不似當年了,灰色收入越來越少,雖然有了幾十的的積蓄,但坐吃山空畢竟不是辦法。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康老師很快就發現了新的掘金管道——靠書法賺錢!

中國人有個毛病,那就是圖虛名、喜歡華而不實的東西,尤其在中國的書法界更是如此。前幾年還有報導說,有的省的書法家協會,光副主席就有好幾十號。為了爭個副主席的名號,送禮者有之,駡街者亦有之。他們為什麼對這樣的虛名趨之若鶩呢?因為,有了這樣的“職務”噓頭,字寫得再不長進,那價錢卻是噌噌上漲啊。

康有為書法

不光是書家,就是在社會的各種圈裡混出點名聲,成了名流,你的字就是鬼畫符般的難看,仍是有人來瘋狂砸金的。馬雲的字,趙本山的字,還有哪誰誰的字,不都是有人狂拍幾百萬嗎?

康有為不傻,以他當時的名氣,饑不飽腹時,隨便寫幾幅字就是銀子,所以,改不改革的,對他的生活影響不大。老康晚年時,他的書法就被許多人當寶貝。只是老康這人看在錢的份上,他一點也不清高,可以說是有求必應。為了開拓市場,他還搞過行銷,在全國各地大撒廣告,這項事業成了他下蛋的“金母雞”之一。康有為在報刊上登載賣字潤格廣告,或在上海、北京各大書店放置“康南海先生鬻書潤例告白”,巾堂、楹聯、條幅、橫額、碑文雜體,有求必應,無所不寫。

康有為書法

據說康有為書法的價格(俗稱潤格)大致為:“中堂七尺者三十圓(銀圓),每減一尺減二圓,每加一尺加二圓;小橫額三尺內二十圓,磨墨費加一圓。”至於為廳堂樓閣題寫“匾額”,價格就更高了。當時的官僚、地主、軍閥、富商,附庸風雅,趨之若騖,紛紛收藏康有為的字書。據說此項收入每月就在1000銀圓左右。

康有為書法

由於求字的人多,他自己不想親自伏案潑墨時,就讓他的學生代筆,自己只負責簽名、壓章。

康有為晚年十分迷信風水,熱衷於扶乩問卜,他購地建屋、修墓時,都會因風水而行。1916年起,康有為幾次去江蘇茅山,看到幾處地方風水很好,便購了幾百畝山地,作為母親勞連枝、弟弟康廣仁及三太太何旃理的墓地。在墓地之外,他在茅山句容縣(現為居容市)還看好一處風水寶地,於是開闢了一個農場。

位於青島浮山的康有為墓

可是他辦的茅山述農公司(取其祖父號述之的“述”,及其父親號少農的“農”)並沒因為風水而沾上財氣,最終失敗。

康有為故居

再有,康有為不斷與外界聯繫,時常“通電”對國事表態,依照當時的費用,僅電報費每年可達上千銀圓。再加上婚喪喜慶應酬費等等,總開支平均每月2000銀圓左右。

總之,康有為55歲以後在上海和江南生活的14年間,每年花費不下2萬銀圓。

佛山康有為故居

他只是個到處煽動鼓吹的讀書人,哪來這麼金錢養糊口呢?

參與變法並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的倒貼事,因為變法一事是受到許多人擁護的,當然,貧民百姓大多不會關心這些大人們操心的鳥事的,熱心者大多是或有錢或有勢的社會精英。

最初,由於變法活動經費時常捉襟見肘,康有為就開動腦筋多方籌措資金,主要是搞募捐。1906年春節,康有為訪問墨西哥,受到隆重接待,當地華僑紛紛為他募捐。這些以變法得來的捐款,康老師卻將它活學活用了——當時墨西哥城正籌款修築有軌電車,康有為看到潛藏的商機,就利用那些捐款,購置電車軌道經過之處的地產,不久,這些地價就上漲了好幾倍,最終這一投資得到十多萬銀圓(墨洋)的贏利。後來,康有為遊歷加拿大、日本等地,在海外華僑的幫助下,他利用捐款,在海外做地產生意,積累了一定財富。

丹灶康有為故居

此外,康有為經常會得到憲政黨的供給。康有為是憲政党的黨魁,接受憲政黨供給的生活費。有一次保皇會在海外募得基金100萬美元,曾以10萬美元給康有為作遊歷各國“考察政治”之用,他以此款購買了不少中外文物、古董。康有為曾以這些古物開過展覽會,也出售過一部分。至於大軍閥、大官僚對康有為“饋贈”金銀,帳目則無從統計。

據史料記載,康有為購置過三處別墅。杭州的“一天園”是他最花費心思的一座別墅,建築耗時4年,工程劃分了11期完成。上海瑩園是康有為晚年修建的第二處別墅,1922年落成。此園地處上海楊樹浦,臨吳淞江,可遠眺東海,偶見海市蜃樓。這座別墅築成僅一年多時間,就轉售給日本人。

上海新閘路16號辛家花園

青島“天遊園”是康有為晚年生活中的第三處別墅,地址在青島福山路。這裡原是戊戌變法前德國在青島設租界時建築的提督署,當地稱之為“提督樓”。該樓築於信號山坡,屋雖小而園甚大,可遠眺大海,盛暑不熱,是個好去處。1923年康有為遊青島,當時青島市長趙琪招待康有為住入提督樓。康有為看上了這個地方,就決定租賃。過了一年 多,康有為將這座樓買了下來,改名“天遊園”,此後每年夏天率親屬子女來青島避暑。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後,雖然祖傳財產有所損失,但是從總量上看,他卻賺回了比祖輩遺產更多的財富。

康有為的書房“解慍軒”

到了晚年,康老師的風光早已不似當年了,灰色收入越來越少,雖然有了幾十的的積蓄,但坐吃山空畢竟不是辦法。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康老師很快就發現了新的掘金管道——靠書法賺錢!

中國人有個毛病,那就是圖虛名、喜歡華而不實的東西,尤其在中國的書法界更是如此。前幾年還有報導說,有的省的書法家協會,光副主席就有好幾十號。為了爭個副主席的名號,送禮者有之,駡街者亦有之。他們為什麼對這樣的虛名趨之若鶩呢?因為,有了這樣的“職務”噓頭,字寫得再不長進,那價錢卻是噌噌上漲啊。

康有為書法

不光是書家,就是在社會的各種圈裡混出點名聲,成了名流,你的字就是鬼畫符般的難看,仍是有人來瘋狂砸金的。馬雲的字,趙本山的字,還有哪誰誰的字,不都是有人狂拍幾百萬嗎?

康有為不傻,以他當時的名氣,饑不飽腹時,隨便寫幾幅字就是銀子,所以,改不改革的,對他的生活影響不大。老康晚年時,他的書法就被許多人當寶貝。只是老康這人看在錢的份上,他一點也不清高,可以說是有求必應。為了開拓市場,他還搞過行銷,在全國各地大撒廣告,這項事業成了他下蛋的“金母雞”之一。康有為在報刊上登載賣字潤格廣告,或在上海、北京各大書店放置“康南海先生鬻書潤例告白”,巾堂、楹聯、條幅、橫額、碑文雜體,有求必應,無所不寫。

康有為書法

據說康有為書法的價格(俗稱潤格)大致為:“中堂七尺者三十圓(銀圓),每減一尺減二圓,每加一尺加二圓;小橫額三尺內二十圓,磨墨費加一圓。”至於為廳堂樓閣題寫“匾額”,價格就更高了。當時的官僚、地主、軍閥、富商,附庸風雅,趨之若騖,紛紛收藏康有為的字書。據說此項收入每月就在1000銀圓左右。

康有為書法

由於求字的人多,他自己不想親自伏案潑墨時,就讓他的學生代筆,自己只負責簽名、壓章。

康有為晚年十分迷信風水,熱衷於扶乩問卜,他購地建屋、修墓時,都會因風水而行。1916年起,康有為幾次去江蘇茅山,看到幾處地方風水很好,便購了幾百畝山地,作為母親勞連枝、弟弟康廣仁及三太太何旃理的墓地。在墓地之外,他在茅山句容縣(現為居容市)還看好一處風水寶地,於是開闢了一個農場。

位於青島浮山的康有為墓

可是他辦的茅山述農公司(取其祖父號述之的“述”,及其父親號少農的“農”)並沒因為風水而沾上財氣,最終失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