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亞歷史上120名將排行系列(26-75)

上一期給大家介紹了東亞歷史上一百二十位名將中的前25名, 本期將會大家帶來後面的25到75名, 希望看見排名有所異議的朋友不要憤怒, 可以提出自己心目中的排名。

26.古之祝融-“周瑜”

國籍:三國東吳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安徽省廬江

評價: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簡介:東吳四英傑之首, 東吳大都督。 周瑜也是一位在三國演義中被黑的一塌糊塗的人物, 但不同的是他在中國民間的人氣倒是很高, 可能是因為長得很帥吧。 少時與孫策較好, 孫家落難毅然跟隨孫策, 南征北戰、討平山越及南方各割據勢力成就東吳霸業,

孫策英年早逝又輔佐孫權, 後火燒赤壁大敗攜中原大勝餘威的曹軍, 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赤壁之戰又為我國古代四大戰役之一。 之後進軍南郡, 擊敗曹仁, 佔據南郡, 屯兵江陵。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 長壯有姿貌、精音律, 江東有“曲有誤, 周郎顧”之語。

27.臥龍-“諸葛亮”

國籍:三國蜀漢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山東省琅琊

評價:有一諸葛, 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 一如兩漢。

簡介:武廟十哲之一, 蜀漢著名軍事家。 可以說是《三國演義》的主角,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未出茅廬隆中對, 雄心萬丈;赤壁大戰聯江東, 意氣風發;助劉備奪取荊州、益州, 建立蜀漢, 劉備死後, 竭盡全力輔佐後主劉禪, 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 再七擒七縱孟獲, 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 隨後北伐, 斬魏名將王雙, 射魏名將張郃。 傳說諸葛亮攻魏凡六次, 但正史記載出祁山僅兩次。 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 並改造連弩, 叫做諸葛連弩, 可一弩十矢俱發。 234年在五丈原逝世。 在東亞, 還有人不知道諸葛亮嗎?就連無能的朝鮮宣宗也知道這號人物, 蒙在鼓裡的李昖對大忽悠沈惟敬大加讚美“你就是諸葛孔明在世啊!”(懲毖錄)。

28.“武庫”-杜預

國籍:西晉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陝西省西安

評價:後世無叛由杜翁, 孰識智名與功勇。

簡介: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 西晉時期著名的軍事家, 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 杜預雖然生長在官宦人家, 但不是那種只知享樂的紈絝子弟。 他從小博覽群書, 勤於著述, 當時的人曾給他起個“杜武庫”的綽號, 稱讚他博學多通, 就像武器庫一樣, 無所不有。 整個滅吳一役, 杜預功勳卓著, 共斬殺、俘虜孫吳都督、監軍一類的高級官吏十四人, 牙門、郡守一類的中級官吏多達一百二十人。 西晉滅亡孫吳的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戰爭。 它結束了漢末、三國以來分裂割據的狀態, 使中國重歸一統。

更令人稱奇的是杜預本人, 幾乎沒有什麼武藝。 《晉書》本傳講, 他連騎馬都不會, 射箭的技術也很糟糕。 純粹的一個軍事家。 勢如破竹便是來源於杜預。

29.逆襲的奴隸-“石勒”

國籍:十六國後趙

民族:羯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榆社

評價:發跡河朔, 席捲兗豫, 飲馬江淮, 折衝漢沔,雖自古名將,未足為諭。

簡介:石勒是五胡亂華前期最具衝擊力的胡人將領,嚴格來說石勒雖然兇殘,但主要體現在征戰上面,其本人絕不是暴君,而且文治武功都不俗,亦能做到禮賢下士。石勒在20歲時和眾胡人被晉軍從並州劫掠送到冀州販做奴隸,後來石勒的主人感到石勒相貌奇特,於是,免除了他的奴隸身份。後來第一次反東海王起義時,石勒投軍追隨牧帥汲桑投靠公師籓。石勒這個姓名是汲桑替他取的,立有戰功,後投靠劉淵。在苦縣將晉室僅剩的10萬核心力量基本殲滅,從而為後來合力攻破洛陽最終滅亡西晉創造了條件。石勒在漢人張賓輔助之下以襄國為根據地,先後滅了王浚、邵續與段匹磾等西晉在北方的勢力,又吞併曹嶷。平陽政變後正式與劉曜決裂,319年十一月稱趙王,都襄國。328年在洛陽一戰斬首前趙五萬餘級,俘虜劉曜,329年吞併關中取上邽滅前趙。北征代國,令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的國家。

30.中流擊楫-“祖逖”

國籍:東晉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北省淶水

評價:漢族由南方北伐外族,收復中原,始于祖逖

正版現貨 帝王將相大傳(精裝全4卷)歷史名相傳奇名將傳記/中國歷史人物傳記列傳線裝書局出 ¥89.7 購買

簡介:祖逖是漢族由南北伐,立志驅逐外族的第一位將領,西晉滅亡後,祖逖心懷興複之志,對門下賓客如子侄一般厚待,希望他們將來能為北伐建功。他在建武元年率部北伐,當船至中流之時,敲著船楫朗聲發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並在北伐中得到各地人民的回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的忌憚。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後趙趁機入侵河南,祖約難以抵禦,退據壽春。祖逖收復的河南大片土地最終又被後趙攻陷。祖逖北伐雖然規模不大,效果也不明顯,但其矢志北伐十分令人欽佩,對漢族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31.鮮卑戰神-“慕容恪”

國籍:十六國前燕

民族:鮮卑族

生於:中國遼寧省義縣

評價:五胡旋起旋滅,而中原之死於兵刃者不可殫計。殫中原之民於兵刃,而其旋起者亦必旋滅。其能有人之心而因以自全者,唯慕容恪乎。

簡介:慕容恪被後世譽為“十六國第一名將”。其15歲開始統帥軍隊,17歲時就在棘城大敗後趙石虎10萬大軍,斬首3萬,之後屢破高句麗兵,高句麗畏之,不敢再入燕境。346年正月,燕軍進攻扶余,慕容恪統帥諸軍冒矢石進擊,攻克扶餘,俘扶余國王玄及部落5萬餘口而還。350年,後趙大將冉閔據鄴城,滅亡後趙。自立為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不久燕軍南下,欲圖中原,冉閔素有勇名,所部將士精銳,燕軍畏懼。慕容恪於陣前激勵將士,指出冉閔有勇無謀,最終以誘敵計打敗魏軍,冉閔被俘處死,冉魏滅亡。之後慕容恪又接連擊敗段部鮮卑和東晉軍,殺死段龕和沈勁。366年,慕容恪病逝,死前推薦慕容垂。慕容恪的一生,也是前燕由弱變強的一段時間,由於慕容恪能力也十分突出,與王猛、謝安並稱“並世界三傑”,所以前燕空前穩定,在其死後,前秦、東晉先後攻打前燕,前燕也迅速滅亡。

32.枕戈泣血-“桓溫”

國籍:十六國東晉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安徽省懷遠

評價: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簡介:漢族歷史上首次進行大規模由南北伐,收復被外族淪陷的中原故地便是始于桓溫。桓溫和劉裕是東晉僅有的兩位擁有滅亡十六國之一戰績的名將。雖然也無法得到東晉朝野的支持,但桓溫無視東晉朝野,自行募兵4萬打出了“克復神州”的口號擅自北伐,令天下震驚。初次北伐就兵鋒直指霸上,逼得前秦皇帝苻健退守長安內城。二次北伐,桓溫進兵河南,在伊水擊敗羌帥姚襄,收復舊都洛陽,修繕了西晉陵墓。三次北伐進攻前燕,一直打到枋頭,距前燕國都鄴城只有二百多裡,還收復了淮水以北的廣大地區,可惜最終被慕容垂8萬精兵擋住,失敗告終。桓溫晚年收復壽陽時擊敗苻堅,那是他最後一仗。桓溫三次北伐的對手均是十六國時期經久不衰的戰將,雖有勝有敗但都沒落過下風,並一度收復了洛陽。後來的北府兵眾多統帥謝玄、桓沖等早期都是恒溫的部將。

33.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國籍:十六國前秦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山東省壽光

評價:上馬為將,武略無雙。下馬位相,興國安邦。

簡介:不管放在十六國時代,還是歷史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一位神級人物,文能下馬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句話用在任何人身上都算吹捧,唯一放在他身上簡直太貼切了。可以說是漢初三傑韓信、張良、蕭何的結合體。使匈奴劉氏部、烏桓獨孤部、鮮卑沒奕幹部和拓跋部的代國等都先後歸服了前秦;後率軍進攻東晉荊州掠取萬餘戶,後討平羌族叛亂;大破前涼國斬首一萬七千級,奪占甘肅東北,平定前秦四公叛亂;對桓溫伐燕進行援助趁機完成消滅前燕的佈局;六萬破三十萬攻佔晉陽,最終破鄴城滅亡前燕;臨終前幫助苻堅解決了西北的仇池、前涼,接著隴西鮮卑乞伏部、甘青之間的吐谷渾也都臣服于秦。死前叮囑苻堅不要南下,可惜苻堅不聽喪失大好局面,在位時斷言慕容垂必反,果然滅亡秦國的就是他。

34.投鞭斷流-“苻堅”

國籍:十六國前秦

民族:氐族

生於:中國甘肅省秦安

評價: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北方的非漢民族領袖

簡介:前秦強盛後,苻堅有意一統天下。當時前燕混亂,369年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堅趁勢派王猛、慕容垂率軍于隔年成功滅燕,取得關東地區。370年,前秦滅前燕,擒慕容暐;371年,滅仇池氐楊氏;373年,西南夷邛、筰、夜郎皆歸附于秦;376年,滅前涼;同年,進兵滅代;前秦統一北方。東北、西域各國都遣使和前秦建立關係,只有東南一隅的東晉與他對峙,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都接受前秦冊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盛時疆域東起朝鮮,西抵蔥嶺,南並川蜀,北逾陰山,前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北方的非漢民族政權。但淝水之戰,苻堅在擁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敗給了東晉名將謝玄,自己被叛將所殺。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

35.北府兵主-“謝玄”

國籍:東晉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南省太康

評價:百萬兵來逼合肥,謝玄為將統雄師。旌旗首尾千餘裡,渾不消他一局棋。

簡介:挽救東晉命運的一代名將,指揮了中國古代四大戰役之一的淝水之戰。謝玄很早就顯示出了治理國家的才能,東晉幾次徵召,他都推辭不受,直到桓溫來求才加入桓溫旗下,參與北伐。淝水之戰前夕臨危受命招募北來民眾中驍勇之士,組建訓練精銳部隊北府兵;淝水河畔八萬破苻堅八十余萬,隨後趁機北伐收復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淝水之戰又為我國古代三大戰役之一。後因泰山太守張願率全郡反叛,河北之地騷動不安。謝玄自認為處置不當,便上疏奉還符節,請求解除全部職務。謝玄在歷史的悠悠長河中僅僅是一顆匆匆而過的星星,但僅是這匆匆而過卻創造出輝煌燦爛的一瞬間,一場歷史載入史冊的以弱勝強戰役,一支強大無比歷史都名列前茅的精銳兵團,僅僅這一瞬間卻為漢民族贏得了近百年的生存空間。

36.名將殺手-“慕容垂”

國籍:十六國後燕

民族:鮮卑族

生於:中國遼寧省義縣

評價:流浪17年,61歲終完成夢想

簡介:嚴格來說,慕容垂的軍事能力可能比慕容恪還要強,但其他方面能力差了慕容恪太多。前燕時期,慕容垂屢立戰功卻鬱鬱不得志。369年,枋頭之戰中領導前燕軍大敗桓溫,卻反遭受當政的慕容評排擠,無奈攜子出奔前秦。383年,淝水之戰中前秦大敗,他護駕北返。384年,自稱燕王,建立後燕。394年,在台壁之戰中取勝,吞併了同為慕容氏所建的西燕。395年,後燕、北魏參合陂之戰,太子慕容寶率領的後燕軍慘敗。隨後慕容垂率軍再攻北魏,斬拓跋虔、攻拔平城。拓跋珪聽到這個消息後,大為震驚恐懼,打算放棄都城逃走,但在此期間,慕容垂發病加重,無奈退軍,在退軍時去世。慕容垂的死,對於後燕來說可以算是天塌了,基本決定了後燕的滅亡。慕容垂一生殺涉夜幹,阻桓溫,破劉牢之,敗桓沖,斬慕容永,驚拓跋珪,與他同年代的漢胡名將基本都被修理了個遍。

37.十六國最後的明君-“姚興”

國籍:十六國後秦

民族:羌族

生於:中國甘肅省隴西

評價:前半生英雄無敵,後半生看破紅塵

簡介:383年淝水之戰後,苻堅手下的大將姚萇脫離前秦,自立門戶,創立了後秦。他驍勇善戰、野心勃勃,還想把前秦擊垮。但前秦在苻堅死後,並沒有立即癱在地上,幾個後人相繼即位,活動在今天的山西、陝西、河南等一帶,姚萇到死也沒有搞定,直到姚興繼位。他先後消滅了前秦、西秦、後涼的勢力,使西方安寧;同時東與北魏、東晉抗衡。399年率兵攻打東晉,一舉攻陷洛陽,迫使晉軍南撤,晉之淮、漢以北紛紛降秦,使統治疆域迅速擴大,西至河西走廊,東至徐、幾乎控制了整個黃河、淮河、漢水流域。但柴壁一戰姚興又被拓跋珪擊潰,這是對姚興的一次重大打擊,從此後秦再也無力東進與北魏抗爭,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奪取中原的希望。這一仗非常奇怪,拓跋珪才32歲,從此不思進取、享受女色,7年後被刺殺。姚興也變了,從此看破紅塵,一心向佛。

38.廣開土大王-“高談德”

國籍:高句麗

民族:高句麗族

生於:朝鮮國平壤

評價:高句麗歷史上最傳奇的王

簡介:又叫好大王,在高句麗歷史上,廣開土王以武功顯赫而獲得讚頌。在好太王碑碑文中,稱他雄偉有奇才,“思澤洽於皇天,威武振被四海”,是高句麗各王中比較突出的人物。他即位後,先後打敗契丹、百濟、夫餘,並出兵幫助新羅驅逐了盤據半島南部任那的倭人,聲威大震。並在打敗了百濟以後,把主要力量轉移到了遼東。西元404年,好太王一反臣服後燕的方針,與慕容氏進行了殊死的爭鬥,幾經反復,終於將遼東地區據為已有。燕王慕容熙兩次出兵反擊,力圖奪回遼東地區,均未達到目的,遼東自此牢牢地掌握在高句麗手中。從高句麗太祖王首次進攻遼東,到好太王最後佔據遼東,整整經歷了300年,此間,經過了大小數十次戰役戰鬥,高句麗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實現了十幾代國王的戰略目標。而使高句麗終於佔據遼東,稱雄東北亞,便是廣開土王的最大業績。

39.最後的匈奴人-“赫連勃勃”

國籍:十六國胡夏

民族:匈奴族

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

評價:匈奴人在中國歷史上最後的演出

正版現貨 帝王將相大傳(精裝全4卷)歷史名相傳奇名將傳記/中國歷史人物傳記列傳線裝書局出 ¥89.7 購買

簡介:赫連勃勃原劉姓,與劉淵同族,後來改名。十六國時期胡夏國建立者,也是中國古代的遊擊戰大師。其父劉衛辰曾被前秦天王苻堅任為西單于,督攝河西諸部族。407年,叛秦自立,殺沒弈幹,併吞其部眾,自立為天王,大單于,國號夏,年號龍升,定都統萬城。赫連勃勃為政殘暴嗜殺,狂妄自慢,關中人民受害極深。413年,改姓赫連。418年,赫連勃勃乘劉裕滅秦回朝後,突發奇兵,大破東晉軍隊,殺人無數,佔領長安,在當地堆積數萬人頭為京觀,號為“骷髏台”。一戰赫連勃勃前後俘殺劉裕重將朱齡石,傅弘之、蒯恩,僅劉義真單騎逃走,在灞上稱帝。不久回師,因統萬宮殿完工而刻石于城南。425年去世。胡夏後為北魏所滅。

40.宋武大帝-“劉裕”

國籍:南北朝劉宋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江蘇省鎮江

評價: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簡介:被譽為“南朝第一帝”,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效力劉牢之麾下屢立戰功,劉牢之死後投于桓玄手下韜光養晦,隨後聯合各方誅殺桓玄迎晉帝復位;出兵二萬滅亡了西蜀一統南方,又先後消滅劉毅、盧循、司馬休之等分裂割據勢力,徹底穩定了東晉政局;第一次北伐攻至山東境內差點滅亡了南燕,趁姚興過世發動第二次北伐將南燕、後秦相繼滅亡,並收復了長安和洛陽。使“卻月陣” 成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術,充分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開創了戰術史上的新篇章。辛棄疾那句“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便是形容劉裕。是當之無愧的南朝第一名將。

41.佛狸伐-“拓跋燾”

國籍:南北朝北魏

民族:鮮卑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大同

評價: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簡介:我一直都認為劉裕是南朝第一名將,但很難推其為南北朝第一名將。原因就是北朝有拓跋燾,這兩人實在難分高下。從最簡單的戰功來看,劉裕統一南方,拓跋燾則是統一北方。拓跋燾自幼就表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十二歲時就遠赴河套抗擊柔然騎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燾繼位後重用漢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頓吏治,勵精圖治。 拓跋燾善於使用騎兵,親率大軍先後攻滅胡夏、北燕、北涼,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渾,向南取劉宋的虎牢、滑台等重鎮要地,最終統一中國北方。尤其是與劉宋三次大戰中全部取勝,也就是劉裕死後宋文帝劉義隆的元嘉北伐。先後擊敗劉義中 、到彥之、王仲德、檀道濟等宋將。但是在晚年刑罰過於殘酷,誅戮過多。452年,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殺害。

42.虎兒-“元英”

國籍:南北朝北魏

民族:鮮卑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大同

評價:漢川之民,以為神也

簡介:原名拓跋英,孝文帝改革後改姓元。他出身王室,“性識聰敏,善騎射,解音律,微曉醫術”,孝文帝時期,拓跋英在漢中之戰中展現出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將南齊軍合圍殲滅。孝文帝死後,繼任的宣武帝也對其委以重任,尤其是義陽之戰又斬梁將陳秀之。將曹景宗、馬仙琕所部精銳打的大敗而歸。此戰,魏軍主攻方向明確,增援及時,元英更是戰術靈活,屢破梁軍,使魏軍一舉取得東西兩方向作戰的勝利。宣武帝更是對拓跋英大加褒獎。但是英雄也有走麥城的時候,拓跋英指揮的鐘離之戰,是北魏建國後第一次慘敗,損失約30萬人。元英作為統帥罪當處死,但宣武帝免元英死罪,貶為平民,不久重新起用,又取得三關大捷,俘梁軍大將6人,部將20人,士兵7000人,時元英急追馬仙琕,將雪鐘離之恥,後聞韋睿前來增援,便停止的追擊。西元510年拓跋英病逝。

43.韋虎-“韋睿”

國籍:南北朝南梁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湖北省襄陽

評價:不畏蕭娘與呂姥,但懼合肥有韋虎。

簡介:毛在南北朝評價注解最多的將領。贊其有“有劉秀、周瑜之風”,北魏人十分畏懼他,稱其為韋虎。506年,北魏絕世名將元英前來進攻,南北朝規模最大的戰役鐘離之戰拉開序幕,此戰彙集當時南北朝所有名將,雙方共計近百萬人馬。但最為耀眼的無疑是韋睿。當時南梁名將昌義之被元英幾十萬大軍團團圍在鐘離,昌義之頑強抵抗,戰局十分焦灼。但另一名將曹景宗在邵陽州連忙築壘守衛,不敢支援。最後韋睿自合肥引兵前來,曹景宗才領兵前來會師。韋睿指揮梁軍水火夾攻,在城下大破北魏元英大軍,在城內早已萬念俱灰的昌義之興奮的大呼“又活了,又活了”引兵出城追擊。此役韋睿指揮南梁軍前後俘斬北魏軍30萬,魏軍陣亡將士遍佈淮水百餘裡,幾乎全軍覆滅,僅元英、楊大眼及蕭寶寅三人皆得以倖免。此戰含金量極高,元英是當時“掃北方之眾”戰神級別的將帥,但此戰沒于鐘離。可以說韋睿憑此一戰就足矣躋身中國歷代名將。

44.白袍-“陳慶之”

國籍:南北朝南梁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江蘇省宜興

評價: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簡介:平心而論,陳慶之的戰績確實有些被神化,畢竟他的北伐僅僅是以護送元顥稱帝為目的,並不是要滅掉北魏,而且此次北伐還失敗。後來陳慶之化妝成和尚逃回南梁,也說“衣冠人物盡在中原,非江東所及也”。可見也算是遭遇了一定的挫折。但不管如何,陳慶之絕對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儒將,大器晚成的陳慶之44歲才初次領兵。北魏南犯出軍北迎反克52城獲75000人;與曹仲宗進攻北魏渦陽全殲15萬北魏軍,俘獲三萬人;趁北魏內亂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稱帝,從銍縣起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一度擊破30余萬人,直至攻陷洛陽;隨後爾朱榮率軍來攻洛陽,雙方激戰三日後山洪暴發梁軍全軍覆沒僅其一人身免;毛評曰“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45.契胡梟雄-“爾朱榮”

國籍:南北朝北魏

民族:契胡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朔縣

評價:南北朝第一梟雄,四朝帝王出帳下

簡介:首先介紹下爾朱榮帳下有哪些將軍:開創北齊的高歡、開創北周的宇文泰、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唐高宗李淵的祖父李虎、侯景、慕容紹忠、獨孤信、賀拔兄弟。朱榮早年襲承父位擔任契胡部第一領民酋長,是很有地位的部落貴族。後招兵買馬,力量發展壯大,北魏統治者籠絡他鎮壓農民起義,之後勢力慢慢擴大,做到了真正的百戰百勝。鎮壓六鎮起義,七千勝三十萬活捉葛榮,一代名將陳慶之也在與其的交戰中全軍覆沒,陳慶之獨自割須剃髮喬裝成和尚躲避了爾朱榮的搜捕最終逃回了南梁。但他又是一位屠夫,“河陰之變”,爾朱榮不聽勸告,首先“沉胡太后及幼主於河”,然後以“祭天”為幌子,誘騙王公百官二千多人至河陰,以鐵騎包圍,一陣刀箭,二千多個手無寸鐵的人死於非命。只活了38歲的他最後被他的女婿魏孝莊帝刺死。

46.亂世大流氓-“高歡”

國籍:南北朝北齊

民族:鮮卑族

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固陽

評價:一位與曹操極度相似的人物

簡介:高歡是鮮卑化漢人,鮮卑名賀六渾,原漢族邊民,但生活習俗慢慢鮮卑化。六鎮起義參加葛榮軍,被鎮壓後歸順爾朱榮,收編六鎮餘部鎮壓流民任職第三鎮;消滅爾朱氏殘餘勢力後,任丞相逼走魏孝武帝,遷都鄴城另立孝靜帝,可以說北魏正是在他的手上分裂,建立西魏挾天子以令諸侯;鄴城之戰三萬破二十萬大敗爾朱兆,剿滅爾朱家族;邙山之戰先敗後勝大破西魏軍六萬,使宇文泰元氣大傷;玉璧之戰遇到韋孝寬。占盡優勢苦戰不下,後來軍隊爆發瘟疫無奈撤軍,悲憤交加抑鬱而終。他身後子孫一個比一個瘋狂,將他一生打下的基業揮霍殆盡。

47.黑瀨-“宇文泰”

國籍:南北朝北周

民族:鮮卑族

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武川

評價:關隴貴族真正的奠基者

簡介:宇文泰是鮮卑化匈奴人,甚至可以說是為隋唐盛世真正打下基礎的一位豪傑,雖然隋唐是漢人政權,但是唐一定上是繼承了隋,隋更篡自北周,而宇文泰就是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先是從賀拔岳入定關隴,其死後代據關中,元修來投後,西魏立國之初,宇文泰是慘澹經營,西魏地狹國貧,人口不滿千萬,他直接掌握的軍隊不過三萬餘人。同時,西魏立國之初,關中即遭大饑,人心浮動,而改變這一切的就是宇文泰。另一方面,宇文泰與高歡的幾次東西魏大戰著實精彩,兩人期間都險些喪命,考慮到當時西魏國力不如東魏,那麼宇文泰似乎還要強那麼一丁點。在高歡死後,西魏終於扭轉了過去的劣勢,和東魏勢均力敵了,並多次攻打南梁,疆域擴展到了今四川、湖北一帶,造成了梁元帝身死,南梁幾乎覆滅。這一系烈的勝利使西魏(北周)成為當時三國中最具統一實力的政權。

48.漢文明保護者-“陳霸先”

國籍:南北朝南陳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浙江省長興

評價:南朝第一英主

簡介:在那個亂世,要說漢文明保護者除了楊堅,那麼排第二的就應當是陳霸先。其最著名的就是參與平定侯景之亂,漸漸控制了梁朝的政權,並最終自立為帝,建立大陳,改元永定,是為陳武帝。掌權後平叛之戰主要有三:平王僧辯余部之戰、平蕭勃之戰、平王琳之戰。陳霸先生逢亂世,儘管身經百戰,收拾的卻是百廢待興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賢使能,任選清明,江南局勢漸趨穩定。據史書記載,陳亡後,陳霸先政敵王僧辨之子王頒,糾集其父舊部,夜掘陳武帝陵,破棺焚屍,並將骨灰倒於池塘中,命上千人喝掉,極盡污辱,萬安陵被徹底掘毀,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後世文人過此,莫不感慨萬端。

49.守城第一名將-韋孝寬

國籍:南北朝北周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陝西省西安

評價:導演中國史上最精彩守城戰

簡介:玉壁之戰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攻防戰。8000人硬抗高歡20萬大軍,也就後來的朱文正在洪都2萬硬抗陳友諒60萬大軍可以比肩,但考慮到陳友諒比高歡要差了太多,所以韋孝寬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史上守城第一名將。玉壁之戰高歡率軍用盡了一切攻城辦法皆被其化解,激戰50餘天損失7萬餘人,在最後勝利的時刻爆發了瘟疫,也算是間接害死了一代梟雄高歡;北周滅齊戰爭中,由於玉璧的重要地位,宇文邕只能讓其留守,但老頭閒不住出去逛了一圈就把南陳長江以北的地方給弄了過來;還率兵擊潰尉遲迥,幫助楊堅消滅了一個強有力的政敵。韋孝寬去世次年,楊堅篡周建隋,取消了宇文泰鮮卑化的政策,以楊堅為首的一干人全部恢復漢姓,漢文化再度成為全國主流,因為此韋孝寬消滅尉遲迥實際可以成為漢文化重新佔據中國的首功。

50.冷血名將-“楊素”

國籍:隋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陝西省華陰

評價:被認為是最冷血的名將

簡介:隋朝開國第一名將,追隨宇文憲屢立戰功;指揮南下滅陳,大一統後四處兵亂安定社稷,大破突厥將其分化瓦解,為後世平滅打下了基礎,助楊廣登基後榮寵無比。楊素在對突厥戰爭中,敢於棄陳舊落後的車、騎、步互相衛護的保守陣法,大膽使用騎兵突擊,取得大勝;總是把握好時機去同敵人作戰,他應對情況的變化並不拘泥於一定的方法,而控制軍隊嚴厲有序,如果有誰違犯了軍令,他就立即斬首,沒有寬容的。同時治軍嚴整,其部如有違犯軍令者,立斬不赦,而絕不寬容。所以楊素的部下對他極其敬畏,作戰時皆抱必死之心,所以戰無不勝,稱為冷血名將。

51.閻羅-“韓擒虎”

國籍:隋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南省新安

評價:俘主摧都銳莫當,區區破陣卻爭長。不堪世上無分別,自作閻羅地下王。

簡介:北周驃騎大將軍韓雄之子。容儀魁偉,有膽略,好讀書。北周時,任都督、刺史等職,襲爵為新義郡公。陳出兵進逼光州,任行軍總管,率軍將其擊退 ,後又屢挫陳師。隋開皇元年,任廬州總管,鎮江北要地廬江。作滅陳準備。八年冬至九年春,隋大舉攻陳時,領軍為先鋒,從右翼進攻陳都建康。率500銳卒夜渡長江,迅速襲占採石,半日內攻克姑孰,然後進軍新林。陳軍畏懼,鎮東大將軍任忠等相繼投降。韓擒虎率500精騎,由任忠直引入朱雀門,佔領建康城,俘後主陳叔寶。因功進位上柱國大將軍。後以行軍總管屯金城,旋任涼州總管。十二年,還京後病卒。另外唐朝第一名將是其的外甥,盡得其真傳。

52.高句麗一代戰神-“乙支文德”

國籍:高句麗

民族:高句麗族

生於:朝鮮平壤

評價:能文能武的高句麗完人

簡介:612年,隋煬帝發百萬大軍征討高句麗。面對隋前無僅有的龐大攻勢,高句麗的將軍乙支文德採取了反復請降的拖延戰術與隋朝軍隊周旋了數月。在隋軍回師的必經之地薩水,乙支文德命人築壩蓄水。當隋朝軍隊過河之時,乙支文德下令開閘放水。大批隋軍因此被水淹死。隨後乙支文德帶領早已埋伏好的高句麗軍隊對斷糧多日的隋軍隊發動猛攻。乙支文德亦文武雙全,曾經擔任高句麗宰相。他在擊敗隋帝國的征討時給隋將于仲文所寫的《遣隋將宇仲文》“神策究天文,妙算窮地理。 戰勝功既高,知足願雲止。”是高句麗民族現存最早的詩詞之一。乙支文德可以說是高句麗歷史上最出色的將領,淵蓋蘇文更加像一個獨裁者,遠不能比。

53.初唐戰神-李靖

國籍:唐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陝西省三原

評價:唐初名將,推李靖為第一人。靖入東突厥,頡利受擒,及征吐谷渾,伏允走死,戰功卓著,彪炳旗常。

簡介:唐朝第一名將,漢族古典十大將。隋將韓擒虎的外甥,韓擒虎很早就看出李靖的不同,曾經評論“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後效力李唐。隨太宗從攻王世充嶄露頭角;率軍平定蕭銑,招撫嶺南,攻伐輔公祏叛亂;在唐朝建立初期曾發生過東突厥入侵,新生的唐王朝不是對手,十戰九敗,唯一一勝便是李靖在太谷擊潰東突厥10萬大軍,成功阻止了突厥屢入關中、差點逼李淵遷都的強勢進攻。在唐王朝崛起後,李靖領兵千里奔襲大破東突厥軍,活捉頡利可汗,滅亡東突厥,一雪渭水之恥,之後遠征吐谷渾,為唐王朝奠定西北壓倒性優勢。李靖擅長各種環境下作戰,平定江南在南方水澤地區,擊潰東突厥在漠北草原,打敗吐谷渾則是在青海高原,三者的環境差異很大,但是,李靖在每一種環境下都沒有受到制約,都能克敵制勝;擅長多種形式的戰爭,平定江南是水陸軍協同作戰,擊潰東突厥和打敗吐谷渾是騎步兵協同作戰,李靖都能嫺熟地指揮,並取得勝利。

54.大唐二李-“李勣”

國籍:唐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山東省東明

評價:最難駕馭的名將

簡介:漢族古典十大將,雖然與李靖並稱大唐二李,但軍事才能卻遠遠不如李靖,甚至還有被竇建德擊敗活捉的污點。但總體上來說李勣的戰績還是很硬的。效力瓦崗寨天下爭霸,輔佐李密就立下汗馬功勞;歸唐後從攻唐太宗,平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大唐王朝的建立功不可沒,甚至還得到了和李世民一起身披黃金甲祭祀太廟的殊榮。率軍千里奔襲滅亡東突厥,攻伐薛延陀平定漠北,滅亡高句麗,俘虜寶藏王和男建,為大唐王朝開疆拓土;所得賞物分賜與手下,大功成就推功他人,故而人盡死力。為人重情重義,平定王世充後,李勣的結拜兄弟單雄信被俘虜,依例叛處死刑,臨到就要受刑的時候,李勣對著雄信號啕痛哭,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雄信吃,說:“生死永別,這肉和你一起入土吧。”於是收養了單雄信的兒子。

55.唐朝外戰最強將-“蘇定方”

國籍:唐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北省武邑

評價:一直被世人低估、醜化的大唐神將

簡介:漢族古典十大將,作為唐初名將的蘇定方是悲催的,他是唐朝外戰戰績最輝煌的將領,結果今天不但韓國人對他恨之入骨,在影視上極盡所能的黑他,還因為一本隋唐演義,就連他的祖國也在黑他,這真是太悲哀了。十五歲時,以驍悍多力,膽氣絕倫的氣魄追隨父親作戰,先登陷陣,鄉里依賴他得以安定。隋朝末年,投奔竇建德、劉黑闥義軍,亂世中屢建戰功。貞觀初年歸李唐,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夜襲陰山一役中,作為前鋒率先攻破頡利可汗牙帳。顯慶二年,累功升任行軍大總管,開始獨當一面,並以其非凡戰績和正直為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屢委以重任。征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定方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將唐朝國土向西開拓至中亞,向東擴展至朝鮮半島,為大唐帝國立下不世之功。晚年受命擔任安集大使,全面負責對吐蕃的軍事防禦。

56.三箭定天山-“薛仁貴”

國籍:大唐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河津

評價:中國歷史上口碑最好的冷血屠夫

簡介:屠夫,歷來為人所不齒。但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漢人屠夫讓國人十分推崇,冉閔認羯作父在北方胡漢雙殺,今天國人一致喝彩。常遇春極端皇漢在南北韃漢雙殺,今天國人站起鼓掌(反抗大明者天王老子也要殺,玩小聰明搞中立那更要殺,即便順從大明但留大鬍子且不識漢字也要殺)。薛仁貴自然就是口碑最好的屠夫,因為他只屠…你們懂得。蘇定方被極致醜化,薛仁貴被極致美化,文人真的是可以用筆殺人啊。薛仁貴準確來說是一位極具代表性的勇將,一身武功天下無敵。但統軍能力十分感人,全軍覆沒乃家常便飯。但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貴前期作為猛將,作為李勣等人的副手,確實戰績足夠輝煌,唐初的一系列對外戰功與其著實密不可分,這對於猛將來說十分難得可貴,所謂勇冠三軍用在薛仁貴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但李勣死後,薛仁貴被推上主帥一職,就有點尷尬了,兵敗大非川,吐谷渾自此淪陷,除名貶為平民。唐新羅之戰,重新啟用,又是大敗,遭斬首4000級。導致唐軍喪失早前積累的優勢,獲罪流放到象州,碰上大赦才回家。

57.吐蕃王-“松贊干布”

國籍:吐蕃

民族:藏族

生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

評價:舉凡吐蕃之一切純良風俗,賢明政事,均為此墀松贊王者之時出現也。

簡介:按照藏族的傳統,他為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實際上為吐蕃王朝立國之君。在平定國內叛亂後,松贊干布開始他統一西藏高原的計畫,先後滅掉蘇毗和羊同兩國,完成了西藏高原的統一。在平定內亂、征服諸羌、重新統一西藏之後,吐蕃軍力得到了空前強大,於是松贊干布向唐朝請婚,李世民不許,遂親率吐蕃大軍攻擊唐朝的松州,被牛進達指揮下唐軍擊敗。松贊干布懼,率部退出黨項、白蘭羌及青海地區,遣使謝罪。因複請婚,太宗許之。松贊干布乃遣其相祿東贊致禮,獻金五千兩,自餘寶玩數百事。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648年,王玄策出使,被中天竺劫掠,松贊干布派精兵跟從王玄策擊破中天竺,派人來獻俘虜。650年,松贊干布去世,享年34歲。

58.新羅大將-“金庾信”

國籍:新羅

民族:新羅族/朝鮮族、韓族

生於:韓國廣尚北道慶州

評價:首次完成朝鮮半島統一

簡介:朝鮮半島三國時代新羅的大將,亦是在新羅時代統一朝鮮半島的最大貢獻者。自少便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十五歲時,他就已經是花郎道組織的將領,擅長劍術,十八歲時更成為了“國仙”(花郎的領袖)。三十四歲成為了新羅國的重要將領。率領新羅軍與唐軍聯手,跟百濟、倭國聯軍決戰,配合唐軍順利消滅百濟;不久,金庾信策劃軍事活動,於668年配合唐朝軍隊帶兵消滅高句麗。之後唐羅戰爭爆發,這是一場決定朝鮮半島歸屬的問題,最終金庾信率領新羅軍成功抵擋住了唐軍,又在唐軍因為吐蕃戰事頭疼時抓住時機遣使求和,唐高宗面對新羅的謝罪請求,也樂於接受了,畢竟兩國之前關係一向不錯,遂下令唐軍撤出朝鮮半島。可以說如果沒有金庾信,便沒有今天的朝鮮和韓國。

59.大唐西域之虎-阿史那·社爾

國籍:唐朝

民族:突厥族

生於:外蒙古境內

評價:阿史那社爾,番臣之知兵者也。

簡介:太史公曾經作出結論:信不得胡兒。事實上,任何事情都不絕對,“史聖”司馬遷有些武斷了。一個人是好是壞,不能只看一事一時,漢人時常有奸佞之徒,胡人也不缺乏忠義之輩。也許有人會說什麼“國有難,胡必叛”,但在明末,亦有蒙古族滿桂在保衛北京的戰鬥中壯烈殉國。這裡的阿史那·社爾便是唐初番將的代表性人物,阿史那社爾14歲那年,突厥爆發了內亂。阿史那社爾看透了這一切,身負國恥家仇,一股腦率部歸唐。貞觀十三年,阿史那社爾作為副手,跟隨侯君集攻下了高昌,但阿史·那社爾拒絕瓜分戰利品。在駐蹕一役中,高句麗軍流箭如雨,阿史·那社爾頻頻中箭,卻毫不在乎,士兵受其感召一舉破敵。貞觀15年,繼李靖之後,“天可汗聯軍”要選新司令了。令時人沒有想到的是,最終落到了阿史那社爾頭上,破處月、處密、占龜茲都城、大撥換城五座城邦、擊退薛延陀于碎葉川西、虜龜茲國王和貴族,押于闐國王入長安……這一戰震動了中亞,700多城爭相歸附,疏勒、于闐、安國搶著犒軍。阿史那社爾在西域設“四軍鎮”,高調宣佈“主權在唐”。阿史那·社爾,當之無愧的大唐一代名將。

60.中唐第一名將-“王忠嗣”

國籍:唐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陝西省渭南

評價:他的死差點毀掉了整個唐朝。

簡介:唐朝邊境名將,身兼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後來造反的安祿山也才三鎮)。大唐王朝最後的榮光。玉川戰役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斬敵數千;後任隴右節度使率十萬騎兵北伐契丹,全殲奚、契丹聯軍;大敗突厥葉護部將其可汗傳首長安;與吐蕃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線主力斬殺數萬逼降吐谷渾。王忠嗣是一位純粹的軍人,他是軍人的天職完美的體現,縱觀中國歷史我想因此一人,戰爭就是戰爭純粹的戰爭完全;他一生戰績輝煌,將大唐的邊境再次恢復到了貞觀時代,達到了李世民都沒有達到的巔峰,將大唐王朝的版圖擴大到了極致,但很可惜這一刻卻是大唐最後的輝煌。另外王忠嗣不死,安祿山根本不敢反。

61.韋南康-“韋皋”

國籍:唐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陝西省西安

評價:隴右之功,終德宗之代,理蜀不替。

簡介:平叛徑源叛亂有功,出鎮西川劍閣節度使,離間南詔與吐蕃的關係,不斷地收復唐朝失地,最終分化政策取得成效後,分兵十路大舉向吐蕃腹地進攻,大敗吐蕃和阿拉伯聯軍四十八萬,從此吐蕃由盛及衰一蹶不振。韋皋是衝鋒陷陣攻城略的的猛將,不斷蠶食吐蕃吃進去的土地;又是一代儒將,他到任後就安撫少數民族,分化南詔國吐蕃的關係,經過不斷的戰爭消耗和蠶食吐蕃的國力,最終給予對手致命一擊;即有力的保障了大唐西南西北邊境的安全,又給後世朝代減少了一個強大的對手。其在蜀地二十一年,和南詔,拒吐蕃。史稱其“數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

62.“再造大唐”-郭子儀

國籍:唐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陝西省渭南

評價:公而忘私第一人,人臣之道無缺

簡介: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光復長安、洛陽;西元763年,僕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入侵,長安失陷。郭子儀被再度啟用,任關內副元帥,再次收復長安。西元765年,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內侵,郭子儀在涇陽單騎說退回紇,並擊潰吐蕃,穩住關中。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郭子儀收羅了所有重大功績,安史之亂後,震懾回紇再敗吐蕃,可謂是再造王室,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不但武功厥偉,而且還資兼文武,忠智俱備,故能在當時複雜的戰場上立不世之功,在險惡的官場上得以全功保身。

63.浴血平叛-李光弼

國籍:唐朝

民族:契丹族

生於:中國遼寧省朝陽

評價:自艱難已來,唯光弼行軍治戎,沉毅有籌略,將帥中第一。

簡介:郭子儀和李光弼誰的功勞大很難說,但李光弼打的惡戰明顯要多。安史之亂那邊的安祿山是一個庸才,真正有本事的是史思明。在整個安史之亂中李光弼和史思明鬥智鬥勇也是非常精彩。安史之亂發生,封常清、高仙芝先後戰敗,被斬於潼關。大唐於是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收兵河西。河東、河北方面迫切需要一名良將領兵,郭子儀向玄宗推薦了李光弼。常山一戰擊敗史思明10萬兵馬,後以弱敵強、以少勝多,以絕對劣勢兵力守住了太原(太原防禦戰是中國城市防禦戰的經典戰例),有效地保護了唐肅宗在西北的大本營。而郭子儀則率主力,在回紇騎兵的幫助下,經一路苦戰,連續收復了長安、洛陽。至此,李光弼也成為當之無愧的中興名將。

64.十三太保-“李存孝”

國籍:唐朝

民族:沙坨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靈丘

評價:將不過李、王不過霸

簡介: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個。古人言"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項,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李,指的就是李存孝。史書記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他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地位相當於《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人稱飛虎將軍。野史中曾說李存孝引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 後因反叛以車裂之刑處死。

65.亞子-“李存勖”

國籍:五代後唐

民族:沙陀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太原

評價:生子當如李亞子

簡介:本為朱邪氏,小名亞子,唐末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五代時期後唐王朝的建立者。天佑五年908年繼晉國王位,之後經過多年的征戰,北卻契丹、南擊朱梁、東滅桀燕、西服岐秦,一步一步使得晉國逐漸強盛起來,就是死敵梁太祖朱溫都不得不感歎"生子當如李亞子"。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是為後唐莊宗,並以同年十二月滅後樑。926年死於兵變。莊宗自小長相卓爾不群,成年以後英明神武,素以勇猛善戰聞名,又長於謀略,生前統一大部中國,開啟後唐中興霸業,世人論五代諸帝皆以莊宗武功最盛。存勖雖武人,但洞曉音律,能度曲,尤善二字疊,曾自製詞譜,後人為之驚豔。存詞四首,載《尊前集》。

66.一統契丹-“耶律阿保機”

國籍:遼國

民族:契丹族

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

評價:契丹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

簡介:出身于契丹貴族,年輕時即被任命為撻馬狘沙裡(親兵隊長),後任執掌兵權的夷離堇,南征北戰十數年,統一契丹大小部落並相繼降小黃室韋,破越兀、兀古、六奚諸部,被國人譽為“阿主沙裡”,901,任本部夷離堇(軍事首領),專事征伐,大破室韋、于厥及奚.進大迭烈府夷離堇.次年,領兵四十萬南下,討河東、代北,克九郡.三年(903),北攻女真,南取河東懷遠軍,略地薊北,升於越總知軍國事,成為部落聯盟的實際操縱者.905年,唐朝垂亡,他應晉王李克用之邀到雲州相會,約定共討梁王朱溫和盧龍軍節度使劉仁恭,但終因無利可圖而沒有踐約。916建立遼王朝,即皇帝位,並長期從事對中原、渤海及北方諸民族的戰爭,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取消"興兵合議"的舊習俗,設立北樞密院統管契丹兵馬,組建直接聽命于自己的宮帳軍.重視網羅中原人才,耶律阿保機的軍事思想在豐富和發展遼朝軍事思想方面做出了貢獻。同時遼國也成為趙宋日後強有力的勁敵。

67.五代第一明君-“柴榮”

國籍:五代後周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北省隆堯

評價: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複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

簡介:在當時中原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北宋僅用了20年便完成統一。這固然離不開趙匡胤的英明決斷,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後周國力強大,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柴榮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39歲猝死,西敗後蜀奪秦、鳳等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面對歷史,人們往往更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神武雄略的周世宗柴榮做好了掃平天下、開創盛世的一切準備,卻英年早逝、功敗垂成;宋太祖趙匡胤延續了柴榮制定的策略一統天下,結束了兵禍連年、饑饉遍地的亂世,迎來了文化燦爛的趙宋王朝;但上天和中華民族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趙家王朝被少數民族壓得死死的直到覆滅,反過來再看柴榮,打得契丹望風而逃,已經考慮放棄燕雲以圖安寧,這就是差距。

68.北宋開國第一名將-潘美

國籍:北宋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北省大名

評價:千古奇冤!

簡介:平心而論,潘美一生的戰功要比楊業大得多,大宋實際將他看作是大忠臣。潘美是北宋開國第一名將,平定李重進叛亂首功;率軍攻滅南漢,攻伐南唐路上攻擊總指揮,攻滅北漢的主要將領;後鎮守雁門關與遼作戰無一敗績;第二次幽州戰役一路所向披靡,但曹彬臨陣退縮致使北伐失敗。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戰爭都是攻無不取戰無不勝,就算在趙光義時代各方面在限制掣肘之下,任然在對遼作戰方面保持壓倒性優勢,唯一一敗就是三路北伐之際中路軍執掌糧草的曹彬臨陣退出戰場,趙匡胤留下最後那點家底也被賠光了;縱論他一生戰績任然算是毫無瑕疵,但到了明代卻有個孫子編了一段楊家將徹底將他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想想如果他當時與楊業一起就義就沒有後世這些駡名了,真是挺可笑的。

69.遼國最後於越-“耶律休哥”

國籍:遼國

民族:契丹族

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

評價:休哥以五隊敗曹彬十萬,良由恩結士心,得其死力也。

簡介:耶律休哥是遼國最後一位於越。宏謀遠略,料敵如神,每戰勝則推功於將士。身經百戰,不濫殺無辜。在戍守南邊時,省賦稅、恤孤寡、勸農桑、修武備、均戍兵。宋境白溝以南欲止兒哭則說:“於越來了!” 宋朝為了爭奪燕雲十六州,幾次與遼國發生戰爭。西元979年7月,宋遼兩軍大戰於高梁河,遼軍耶律沙部佯敗而宋軍乘勝追擊,卻遭到遼軍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兩部左右夾擊。此時耶律沙又率兵回擊,配合左右兩部共同攻打宋軍,使宋方大敗,前後死者數萬人。甚至連御駕親征的宋太宗也因臀部中箭受傷而不能策馬,要乘坐驢車倉惶逃走。遼軍追至涿州,因未能趕上太宗而不再追擊。同年末又在君子館之戰中全殲宋軍數萬。989年耶律休哥又在易州獨率精銳迎戰於沙河以北,殺傷宋兵數萬。從此宋兵不敢再出兵攻遼。

70.西夏王-“李元昊”

國籍:西夏

民族:黨項族

生於:中國寧夏自治區靈武

評價:黨項族最傑出軍事家

簡介:脫宋稱帝后,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修建宮殿,設立文武兩班官員,創造西夏文,並頒佈禿髮令。先後派遣軍隊攻擊並佔領了瓜州、沙州(甘肅敦煌)、肅州(今甘肅酒泉、嘉峪關一帶)三個戰略要地。李元昊建國後,西夏與宋朝的外交關係正式破裂。在此後的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中,西夏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了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1048年,李元昊為子甯令哥所弑。

71.武曲星-“狄青”

國籍:北宋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汾陽

評價:有宋一代,武臣寥寥,惟狄武襄立功廣南,稍有生色。

簡介;目前比較公認的北宋第一名將,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西夏李元昊反叛,任命其為延州指使四年大小二十五仗,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襲昆侖關最著名。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數個部族,逼的李元昊稱臣降服;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隨後又出兵鎮壓嶺南叛亂。狄青為人縝密寡言,謀事必先仔細考慮成功的把握,選准制勝的機會然後進行,行軍打仗先整頓隊伍明確賞罰,又與士兵同艱共苦,因此雖然敵人突然襲擊,也沒有一個士兵敢不衝鋒向前,因此他出兵屢建戰功,雖然戰術謀劃都出自於他,但他喜歡將戰功推給輔佐將領。尹洙、韓琦、范仲淹等重臣都與他的關係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

72.女真第一人-“完顏阿骨打”

國籍:金國

民族:女真族/滿族

生於:中國黑龍江省阿什河

評價: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傳之子孫。

簡介:阿骨打作為女真奴隸主的總首領,完成了建國、破遼兩件大事。女真族的歷史從而開始了一個新時期。可以說正是完顏阿骨打率領著女真這個弱小的漁獵民族,走出白山黑水,徹底打破了原有的格局,中國的歷史也因此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西元1114年,完顏阿骨打不堪忍受遼國的欺辱,揭竿而起,率領區區2500人,開始了伐遼之戰。首戰即獲大捷:奪得甯江州,擴軍至3700人。出河店大捷和黃龍府之戰後,完顏阿骨打以2萬擊潰耶律延禧70萬遼軍,經此一戰後,遼國主力盡滅,幾乎難以立國,後來完顏阿骨打不斷打擊遼國,立國兩百多年的遼國最終滅亡,金國取代遼國成為北中國新的霸主,並且要更強。

73.女真將星-“完顏婁室”

國籍:金國

民族:女真族/滿族

生於:中國黑龍江省阿什河

評價:勇冠三軍,功居其最。

簡介:如果完顏婁室早死那麼一年,可能南宋軍民抗金不會有那麼艱難,在南宋前期有兩個非常慘澹的軍事挫折,分別是富平之戰和淮西兵變,導致南宋直接損失關西淮西兩地共計22萬精銳軍隊,翻盤極為不利,相比與嶽飛聯繫在一起的淮西兵變,富平之戰名氣雖小,但堪稱南宋史上最為恥辱的慘敗,影響更加重大,此戰宋朝可謂是押上了老本,18萬宋軍全是精銳的西軍,宋朝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糧餉方面則是把川陝的賦稅征到五年之後籌集的,結果輸得乾乾淨淨,而金國方面完顏婁室,指揮數萬人(其中大部分還是中原劉豫的偽軍),一周時間18萬宋軍就灰飛煙滅。完顏婁室,這位在滅遼攻宋的戰爭中,統率大軍,從東北戰場一直打到西北,馳騁在大半個中國的土地上,所向無敵,戰功累累,以其大智大勇而名聞天下的女真名將真的是遠勝同時代的金兀術,在早前攻打北宋時也是立有大功,“宋之精銳之師凡遇婁室,皆潰不成軍。”富平之戰不久後就病逝了。

74.武聖-“嶽飛”

國籍:南宋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南省湯陰

評價: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簡介: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中興四將之首,漢族古代十大將。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鬥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其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後來接到十二道“金字牌”命令無奈退兵,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其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嶽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歎,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

75.蒙古四駿-“木華黎”

國籍:大蒙古國

民族:蒙古族

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紮賚特旗

評價: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

簡介:在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各部的戰爭中,木華黎已經戰功卓著。1206年,大蒙古國建立時,木華黎因功封千戶長兼左翼萬戶長,統汗庭以東至哈剌溫山(今大興安嶺)的廣大地區。與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溫一起,以忠勇輔佐鐵木真,號為“四傑”。世任怯薛之長,為元初十大功臣之一。1211年,隨從征金,大敗金兵於野狐嶺、澮河堡等地,盡殲金軍精銳,進逼中都,此役木華黎率八魯營敢死隊,挺槍策馬,沖入金軍陣中;因為山勢險要,蒙軍全部下馬步戰,憑藉高昂的鬥志和銳氣殺得金軍大敗,木華黎部一路衝殺,直向金軍完顏承裕的中軍指揮部突過去。成吉思汗揮中軍繼進,往來衝殺,金軍45萬精銳一觸即敗,蒙金雙方強弱形勢從此扭轉。之後的木華黎被拜為太師、國王,長期在北方作戰,進取遼西、河北、山西、山東各地數十城。是嚴格意義上的蒙古征服中原的第一人,沒有之一,在中國,蒙古早期留下深刻影響的也就木華黎一個人。

後期還有76-120名的排位,這個大致是按照時間來排列的,作為一個軍事迷,應該還是會喜歡的。

折衝漢沔,雖自古名將,未足為諭。

簡介:石勒是五胡亂華前期最具衝擊力的胡人將領,嚴格來說石勒雖然兇殘,但主要體現在征戰上面,其本人絕不是暴君,而且文治武功都不俗,亦能做到禮賢下士。石勒在20歲時和眾胡人被晉軍從並州劫掠送到冀州販做奴隸,後來石勒的主人感到石勒相貌奇特,於是,免除了他的奴隸身份。後來第一次反東海王起義時,石勒投軍追隨牧帥汲桑投靠公師籓。石勒這個姓名是汲桑替他取的,立有戰功,後投靠劉淵。在苦縣將晉室僅剩的10萬核心力量基本殲滅,從而為後來合力攻破洛陽最終滅亡西晉創造了條件。石勒在漢人張賓輔助之下以襄國為根據地,先後滅了王浚、邵續與段匹磾等西晉在北方的勢力,又吞併曹嶷。平陽政變後正式與劉曜決裂,319年十一月稱趙王,都襄國。328年在洛陽一戰斬首前趙五萬餘級,俘虜劉曜,329年吞併關中取上邽滅前趙。北征代國,令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的國家。

30.中流擊楫-“祖逖”

國籍:東晉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北省淶水

評價:漢族由南方北伐外族,收復中原,始于祖逖

正版現貨 帝王將相大傳(精裝全4卷)歷史名相傳奇名將傳記/中國歷史人物傳記列傳線裝書局出 ¥89.7 購買

簡介:祖逖是漢族由南北伐,立志驅逐外族的第一位將領,西晉滅亡後,祖逖心懷興複之志,對門下賓客如子侄一般厚待,希望他們將來能為北伐建功。他在建武元年率部北伐,當船至中流之時,敲著船楫朗聲發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並在北伐中得到各地人民的回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的忌憚。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後趙趁機入侵河南,祖約難以抵禦,退據壽春。祖逖收復的河南大片土地最終又被後趙攻陷。祖逖北伐雖然規模不大,效果也不明顯,但其矢志北伐十分令人欽佩,對漢族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31.鮮卑戰神-“慕容恪”

國籍:十六國前燕

民族:鮮卑族

生於:中國遼寧省義縣

評價:五胡旋起旋滅,而中原之死於兵刃者不可殫計。殫中原之民於兵刃,而其旋起者亦必旋滅。其能有人之心而因以自全者,唯慕容恪乎。

簡介:慕容恪被後世譽為“十六國第一名將”。其15歲開始統帥軍隊,17歲時就在棘城大敗後趙石虎10萬大軍,斬首3萬,之後屢破高句麗兵,高句麗畏之,不敢再入燕境。346年正月,燕軍進攻扶余,慕容恪統帥諸軍冒矢石進擊,攻克扶餘,俘扶余國王玄及部落5萬餘口而還。350年,後趙大將冉閔據鄴城,滅亡後趙。自立為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不久燕軍南下,欲圖中原,冉閔素有勇名,所部將士精銳,燕軍畏懼。慕容恪於陣前激勵將士,指出冉閔有勇無謀,最終以誘敵計打敗魏軍,冉閔被俘處死,冉魏滅亡。之後慕容恪又接連擊敗段部鮮卑和東晉軍,殺死段龕和沈勁。366年,慕容恪病逝,死前推薦慕容垂。慕容恪的一生,也是前燕由弱變強的一段時間,由於慕容恪能力也十分突出,與王猛、謝安並稱“並世界三傑”,所以前燕空前穩定,在其死後,前秦、東晉先後攻打前燕,前燕也迅速滅亡。

32.枕戈泣血-“桓溫”

國籍:十六國東晉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安徽省懷遠

評價: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簡介:漢族歷史上首次進行大規模由南北伐,收復被外族淪陷的中原故地便是始于桓溫。桓溫和劉裕是東晉僅有的兩位擁有滅亡十六國之一戰績的名將。雖然也無法得到東晉朝野的支持,但桓溫無視東晉朝野,自行募兵4萬打出了“克復神州”的口號擅自北伐,令天下震驚。初次北伐就兵鋒直指霸上,逼得前秦皇帝苻健退守長安內城。二次北伐,桓溫進兵河南,在伊水擊敗羌帥姚襄,收復舊都洛陽,修繕了西晉陵墓。三次北伐進攻前燕,一直打到枋頭,距前燕國都鄴城只有二百多裡,還收復了淮水以北的廣大地區,可惜最終被慕容垂8萬精兵擋住,失敗告終。桓溫晚年收復壽陽時擊敗苻堅,那是他最後一仗。桓溫三次北伐的對手均是十六國時期經久不衰的戰將,雖有勝有敗但都沒落過下風,並一度收復了洛陽。後來的北府兵眾多統帥謝玄、桓沖等早期都是恒溫的部將。

33.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國籍:十六國前秦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山東省壽光

評價:上馬為將,武略無雙。下馬位相,興國安邦。

簡介:不管放在十六國時代,還是歷史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一位神級人物,文能下馬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句話用在任何人身上都算吹捧,唯一放在他身上簡直太貼切了。可以說是漢初三傑韓信、張良、蕭何的結合體。使匈奴劉氏部、烏桓獨孤部、鮮卑沒奕幹部和拓跋部的代國等都先後歸服了前秦;後率軍進攻東晉荊州掠取萬餘戶,後討平羌族叛亂;大破前涼國斬首一萬七千級,奪占甘肅東北,平定前秦四公叛亂;對桓溫伐燕進行援助趁機完成消滅前燕的佈局;六萬破三十萬攻佔晉陽,最終破鄴城滅亡前燕;臨終前幫助苻堅解決了西北的仇池、前涼,接著隴西鮮卑乞伏部、甘青之間的吐谷渾也都臣服于秦。死前叮囑苻堅不要南下,可惜苻堅不聽喪失大好局面,在位時斷言慕容垂必反,果然滅亡秦國的就是他。

34.投鞭斷流-“苻堅”

國籍:十六國前秦

民族:氐族

生於:中國甘肅省秦安

評價: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北方的非漢民族領袖

簡介:前秦強盛後,苻堅有意一統天下。當時前燕混亂,369年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堅趁勢派王猛、慕容垂率軍于隔年成功滅燕,取得關東地區。370年,前秦滅前燕,擒慕容暐;371年,滅仇池氐楊氏;373年,西南夷邛、筰、夜郎皆歸附于秦;376年,滅前涼;同年,進兵滅代;前秦統一北方。東北、西域各國都遣使和前秦建立關係,只有東南一隅的東晉與他對峙,當時朝鮮半島由高句麗、百濟、新羅割據,都接受前秦冊封,北方外族有柔然、庫莫奚、契丹及高車,西有吐谷渾及白蘭。盛時疆域東起朝鮮,西抵蔥嶺,南並川蜀,北逾陰山,前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北方的非漢民族政權。但淝水之戰,苻堅在擁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敗給了東晉名將謝玄,自己被叛將所殺。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

35.北府兵主-“謝玄”

國籍:東晉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南省太康

評價:百萬兵來逼合肥,謝玄為將統雄師。旌旗首尾千餘裡,渾不消他一局棋。

簡介:挽救東晉命運的一代名將,指揮了中國古代四大戰役之一的淝水之戰。謝玄很早就顯示出了治理國家的才能,東晉幾次徵召,他都推辭不受,直到桓溫來求才加入桓溫旗下,參與北伐。淝水之戰前夕臨危受命招募北來民眾中驍勇之士,組建訓練精銳部隊北府兵;淝水河畔八萬破苻堅八十余萬,隨後趁機北伐收復河南、山東、陝西南部等地區。淝水之戰又為我國古代三大戰役之一。後因泰山太守張願率全郡反叛,河北之地騷動不安。謝玄自認為處置不當,便上疏奉還符節,請求解除全部職務。謝玄在歷史的悠悠長河中僅僅是一顆匆匆而過的星星,但僅是這匆匆而過卻創造出輝煌燦爛的一瞬間,一場歷史載入史冊的以弱勝強戰役,一支強大無比歷史都名列前茅的精銳兵團,僅僅這一瞬間卻為漢民族贏得了近百年的生存空間。

36.名將殺手-“慕容垂”

國籍:十六國後燕

民族:鮮卑族

生於:中國遼寧省義縣

評價:流浪17年,61歲終完成夢想

簡介:嚴格來說,慕容垂的軍事能力可能比慕容恪還要強,但其他方面能力差了慕容恪太多。前燕時期,慕容垂屢立戰功卻鬱鬱不得志。369年,枋頭之戰中領導前燕軍大敗桓溫,卻反遭受當政的慕容評排擠,無奈攜子出奔前秦。383年,淝水之戰中前秦大敗,他護駕北返。384年,自稱燕王,建立後燕。394年,在台壁之戰中取勝,吞併了同為慕容氏所建的西燕。395年,後燕、北魏參合陂之戰,太子慕容寶率領的後燕軍慘敗。隨後慕容垂率軍再攻北魏,斬拓跋虔、攻拔平城。拓跋珪聽到這個消息後,大為震驚恐懼,打算放棄都城逃走,但在此期間,慕容垂發病加重,無奈退軍,在退軍時去世。慕容垂的死,對於後燕來說可以算是天塌了,基本決定了後燕的滅亡。慕容垂一生殺涉夜幹,阻桓溫,破劉牢之,敗桓沖,斬慕容永,驚拓跋珪,與他同年代的漢胡名將基本都被修理了個遍。

37.十六國最後的明君-“姚興”

國籍:十六國後秦

民族:羌族

生於:中國甘肅省隴西

評價:前半生英雄無敵,後半生看破紅塵

簡介:383年淝水之戰後,苻堅手下的大將姚萇脫離前秦,自立門戶,創立了後秦。他驍勇善戰、野心勃勃,還想把前秦擊垮。但前秦在苻堅死後,並沒有立即癱在地上,幾個後人相繼即位,活動在今天的山西、陝西、河南等一帶,姚萇到死也沒有搞定,直到姚興繼位。他先後消滅了前秦、西秦、後涼的勢力,使西方安寧;同時東與北魏、東晉抗衡。399年率兵攻打東晉,一舉攻陷洛陽,迫使晉軍南撤,晉之淮、漢以北紛紛降秦,使統治疆域迅速擴大,西至河西走廊,東至徐、幾乎控制了整個黃河、淮河、漢水流域。但柴壁一戰姚興又被拓跋珪擊潰,這是對姚興的一次重大打擊,從此後秦再也無力東進與北魏抗爭,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奪取中原的希望。這一仗非常奇怪,拓跋珪才32歲,從此不思進取、享受女色,7年後被刺殺。姚興也變了,從此看破紅塵,一心向佛。

38.廣開土大王-“高談德”

國籍:高句麗

民族:高句麗族

生於:朝鮮國平壤

評價:高句麗歷史上最傳奇的王

簡介:又叫好大王,在高句麗歷史上,廣開土王以武功顯赫而獲得讚頌。在好太王碑碑文中,稱他雄偉有奇才,“思澤洽於皇天,威武振被四海”,是高句麗各王中比較突出的人物。他即位後,先後打敗契丹、百濟、夫餘,並出兵幫助新羅驅逐了盤據半島南部任那的倭人,聲威大震。並在打敗了百濟以後,把主要力量轉移到了遼東。西元404年,好太王一反臣服後燕的方針,與慕容氏進行了殊死的爭鬥,幾經反復,終於將遼東地區據為已有。燕王慕容熙兩次出兵反擊,力圖奪回遼東地區,均未達到目的,遼東自此牢牢地掌握在高句麗手中。從高句麗太祖王首次進攻遼東,到好太王最後佔據遼東,整整經歷了300年,此間,經過了大小數十次戰役戰鬥,高句麗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實現了十幾代國王的戰略目標。而使高句麗終於佔據遼東,稱雄東北亞,便是廣開土王的最大業績。

39.最後的匈奴人-“赫連勃勃”

國籍:十六國胡夏

民族:匈奴族

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

評價:匈奴人在中國歷史上最後的演出

正版現貨 帝王將相大傳(精裝全4卷)歷史名相傳奇名將傳記/中國歷史人物傳記列傳線裝書局出 ¥89.7 購買

簡介:赫連勃勃原劉姓,與劉淵同族,後來改名。十六國時期胡夏國建立者,也是中國古代的遊擊戰大師。其父劉衛辰曾被前秦天王苻堅任為西單于,督攝河西諸部族。407年,叛秦自立,殺沒弈幹,併吞其部眾,自立為天王,大單于,國號夏,年號龍升,定都統萬城。赫連勃勃為政殘暴嗜殺,狂妄自慢,關中人民受害極深。413年,改姓赫連。418年,赫連勃勃乘劉裕滅秦回朝後,突發奇兵,大破東晉軍隊,殺人無數,佔領長安,在當地堆積數萬人頭為京觀,號為“骷髏台”。一戰赫連勃勃前後俘殺劉裕重將朱齡石,傅弘之、蒯恩,僅劉義真單騎逃走,在灞上稱帝。不久回師,因統萬宮殿完工而刻石于城南。425年去世。胡夏後為北魏所滅。

40.宋武大帝-“劉裕”

國籍:南北朝劉宋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江蘇省鎮江

評價: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簡介:被譽為“南朝第一帝”,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效力劉牢之麾下屢立戰功,劉牢之死後投于桓玄手下韜光養晦,隨後聯合各方誅殺桓玄迎晉帝復位;出兵二萬滅亡了西蜀一統南方,又先後消滅劉毅、盧循、司馬休之等分裂割據勢力,徹底穩定了東晉政局;第一次北伐攻至山東境內差點滅亡了南燕,趁姚興過世發動第二次北伐將南燕、後秦相繼滅亡,並收復了長安和洛陽。使“卻月陣” 成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術,充分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開創了戰術史上的新篇章。辛棄疾那句“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便是形容劉裕。是當之無愧的南朝第一名將。

41.佛狸伐-“拓跋燾”

國籍:南北朝北魏

民族:鮮卑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大同

評價: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簡介:我一直都認為劉裕是南朝第一名將,但很難推其為南北朝第一名將。原因就是北朝有拓跋燾,這兩人實在難分高下。從最簡單的戰功來看,劉裕統一南方,拓跋燾則是統一北方。拓跋燾自幼就表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十二歲時就遠赴河套抗擊柔然騎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燾繼位後重用漢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頓吏治,勵精圖治。 拓跋燾善於使用騎兵,親率大軍先後攻滅胡夏、北燕、北涼,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渾,向南取劉宋的虎牢、滑台等重鎮要地,最終統一中國北方。尤其是與劉宋三次大戰中全部取勝,也就是劉裕死後宋文帝劉義隆的元嘉北伐。先後擊敗劉義中 、到彥之、王仲德、檀道濟等宋將。但是在晚年刑罰過於殘酷,誅戮過多。452年,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殺害。

42.虎兒-“元英”

國籍:南北朝北魏

民族:鮮卑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大同

評價:漢川之民,以為神也

簡介:原名拓跋英,孝文帝改革後改姓元。他出身王室,“性識聰敏,善騎射,解音律,微曉醫術”,孝文帝時期,拓跋英在漢中之戰中展現出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將南齊軍合圍殲滅。孝文帝死後,繼任的宣武帝也對其委以重任,尤其是義陽之戰又斬梁將陳秀之。將曹景宗、馬仙琕所部精銳打的大敗而歸。此戰,魏軍主攻方向明確,增援及時,元英更是戰術靈活,屢破梁軍,使魏軍一舉取得東西兩方向作戰的勝利。宣武帝更是對拓跋英大加褒獎。但是英雄也有走麥城的時候,拓跋英指揮的鐘離之戰,是北魏建國後第一次慘敗,損失約30萬人。元英作為統帥罪當處死,但宣武帝免元英死罪,貶為平民,不久重新起用,又取得三關大捷,俘梁軍大將6人,部將20人,士兵7000人,時元英急追馬仙琕,將雪鐘離之恥,後聞韋睿前來增援,便停止的追擊。西元510年拓跋英病逝。

43.韋虎-“韋睿”

國籍:南北朝南梁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湖北省襄陽

評價:不畏蕭娘與呂姥,但懼合肥有韋虎。

簡介:毛在南北朝評價注解最多的將領。贊其有“有劉秀、周瑜之風”,北魏人十分畏懼他,稱其為韋虎。506年,北魏絕世名將元英前來進攻,南北朝規模最大的戰役鐘離之戰拉開序幕,此戰彙集當時南北朝所有名將,雙方共計近百萬人馬。但最為耀眼的無疑是韋睿。當時南梁名將昌義之被元英幾十萬大軍團團圍在鐘離,昌義之頑強抵抗,戰局十分焦灼。但另一名將曹景宗在邵陽州連忙築壘守衛,不敢支援。最後韋睿自合肥引兵前來,曹景宗才領兵前來會師。韋睿指揮梁軍水火夾攻,在城下大破北魏元英大軍,在城內早已萬念俱灰的昌義之興奮的大呼“又活了,又活了”引兵出城追擊。此役韋睿指揮南梁軍前後俘斬北魏軍30萬,魏軍陣亡將士遍佈淮水百餘裡,幾乎全軍覆滅,僅元英、楊大眼及蕭寶寅三人皆得以倖免。此戰含金量極高,元英是當時“掃北方之眾”戰神級別的將帥,但此戰沒于鐘離。可以說韋睿憑此一戰就足矣躋身中國歷代名將。

44.白袍-“陳慶之”

國籍:南北朝南梁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江蘇省宜興

評價: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簡介:平心而論,陳慶之的戰績確實有些被神化,畢竟他的北伐僅僅是以護送元顥稱帝為目的,並不是要滅掉北魏,而且此次北伐還失敗。後來陳慶之化妝成和尚逃回南梁,也說“衣冠人物盡在中原,非江東所及也”。可見也算是遭遇了一定的挫折。但不管如何,陳慶之絕對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儒將,大器晚成的陳慶之44歲才初次領兵。北魏南犯出軍北迎反克52城獲75000人;與曹仲宗進攻北魏渦陽全殲15萬北魏軍,俘獲三萬人;趁北魏內亂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稱帝,從銍縣起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一度擊破30余萬人,直至攻陷洛陽;隨後爾朱榮率軍來攻洛陽,雙方激戰三日後山洪暴發梁軍全軍覆沒僅其一人身免;毛評曰“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45.契胡梟雄-“爾朱榮”

國籍:南北朝北魏

民族:契胡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朔縣

評價:南北朝第一梟雄,四朝帝王出帳下

簡介:首先介紹下爾朱榮帳下有哪些將軍:開創北齊的高歡、開創北周的宇文泰、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唐高宗李淵的祖父李虎、侯景、慕容紹忠、獨孤信、賀拔兄弟。朱榮早年襲承父位擔任契胡部第一領民酋長,是很有地位的部落貴族。後招兵買馬,力量發展壯大,北魏統治者籠絡他鎮壓農民起義,之後勢力慢慢擴大,做到了真正的百戰百勝。鎮壓六鎮起義,七千勝三十萬活捉葛榮,一代名將陳慶之也在與其的交戰中全軍覆沒,陳慶之獨自割須剃髮喬裝成和尚躲避了爾朱榮的搜捕最終逃回了南梁。但他又是一位屠夫,“河陰之變”,爾朱榮不聽勸告,首先“沉胡太后及幼主於河”,然後以“祭天”為幌子,誘騙王公百官二千多人至河陰,以鐵騎包圍,一陣刀箭,二千多個手無寸鐵的人死於非命。只活了38歲的他最後被他的女婿魏孝莊帝刺死。

46.亂世大流氓-“高歡”

國籍:南北朝北齊

民族:鮮卑族

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固陽

評價:一位與曹操極度相似的人物

簡介:高歡是鮮卑化漢人,鮮卑名賀六渾,原漢族邊民,但生活習俗慢慢鮮卑化。六鎮起義參加葛榮軍,被鎮壓後歸順爾朱榮,收編六鎮餘部鎮壓流民任職第三鎮;消滅爾朱氏殘餘勢力後,任丞相逼走魏孝武帝,遷都鄴城另立孝靜帝,可以說北魏正是在他的手上分裂,建立西魏挾天子以令諸侯;鄴城之戰三萬破二十萬大敗爾朱兆,剿滅爾朱家族;邙山之戰先敗後勝大破西魏軍六萬,使宇文泰元氣大傷;玉璧之戰遇到韋孝寬。占盡優勢苦戰不下,後來軍隊爆發瘟疫無奈撤軍,悲憤交加抑鬱而終。他身後子孫一個比一個瘋狂,將他一生打下的基業揮霍殆盡。

47.黑瀨-“宇文泰”

國籍:南北朝北周

民族:鮮卑族

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武川

評價:關隴貴族真正的奠基者

簡介:宇文泰是鮮卑化匈奴人,甚至可以說是為隋唐盛世真正打下基礎的一位豪傑,雖然隋唐是漢人政權,但是唐一定上是繼承了隋,隋更篡自北周,而宇文泰就是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先是從賀拔岳入定關隴,其死後代據關中,元修來投後,西魏立國之初,宇文泰是慘澹經營,西魏地狹國貧,人口不滿千萬,他直接掌握的軍隊不過三萬餘人。同時,西魏立國之初,關中即遭大饑,人心浮動,而改變這一切的就是宇文泰。另一方面,宇文泰與高歡的幾次東西魏大戰著實精彩,兩人期間都險些喪命,考慮到當時西魏國力不如東魏,那麼宇文泰似乎還要強那麼一丁點。在高歡死後,西魏終於扭轉了過去的劣勢,和東魏勢均力敵了,並多次攻打南梁,疆域擴展到了今四川、湖北一帶,造成了梁元帝身死,南梁幾乎覆滅。這一系烈的勝利使西魏(北周)成為當時三國中最具統一實力的政權。

48.漢文明保護者-“陳霸先”

國籍:南北朝南陳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浙江省長興

評價:南朝第一英主

簡介:在那個亂世,要說漢文明保護者除了楊堅,那麼排第二的就應當是陳霸先。其最著名的就是參與平定侯景之亂,漸漸控制了梁朝的政權,並最終自立為帝,建立大陳,改元永定,是為陳武帝。掌權後平叛之戰主要有三:平王僧辯余部之戰、平蕭勃之戰、平王琳之戰。陳霸先生逢亂世,儘管身經百戰,收拾的卻是百廢待興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賢使能,任選清明,江南局勢漸趨穩定。據史書記載,陳亡後,陳霸先政敵王僧辨之子王頒,糾集其父舊部,夜掘陳武帝陵,破棺焚屍,並將骨灰倒於池塘中,命上千人喝掉,極盡污辱,萬安陵被徹底掘毀,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後世文人過此,莫不感慨萬端。

49.守城第一名將-韋孝寬

國籍:南北朝北周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陝西省西安

評價:導演中國史上最精彩守城戰

簡介:玉壁之戰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攻防戰。8000人硬抗高歡20萬大軍,也就後來的朱文正在洪都2萬硬抗陳友諒60萬大軍可以比肩,但考慮到陳友諒比高歡要差了太多,所以韋孝寬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史上守城第一名將。玉壁之戰高歡率軍用盡了一切攻城辦法皆被其化解,激戰50餘天損失7萬餘人,在最後勝利的時刻爆發了瘟疫,也算是間接害死了一代梟雄高歡;北周滅齊戰爭中,由於玉璧的重要地位,宇文邕只能讓其留守,但老頭閒不住出去逛了一圈就把南陳長江以北的地方給弄了過來;還率兵擊潰尉遲迥,幫助楊堅消滅了一個強有力的政敵。韋孝寬去世次年,楊堅篡周建隋,取消了宇文泰鮮卑化的政策,以楊堅為首的一干人全部恢復漢姓,漢文化再度成為全國主流,因為此韋孝寬消滅尉遲迥實際可以成為漢文化重新佔據中國的首功。

50.冷血名將-“楊素”

國籍:隋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陝西省華陰

評價:被認為是最冷血的名將

簡介:隋朝開國第一名將,追隨宇文憲屢立戰功;指揮南下滅陳,大一統後四處兵亂安定社稷,大破突厥將其分化瓦解,為後世平滅打下了基礎,助楊廣登基後榮寵無比。楊素在對突厥戰爭中,敢於棄陳舊落後的車、騎、步互相衛護的保守陣法,大膽使用騎兵突擊,取得大勝;總是把握好時機去同敵人作戰,他應對情況的變化並不拘泥於一定的方法,而控制軍隊嚴厲有序,如果有誰違犯了軍令,他就立即斬首,沒有寬容的。同時治軍嚴整,其部如有違犯軍令者,立斬不赦,而絕不寬容。所以楊素的部下對他極其敬畏,作戰時皆抱必死之心,所以戰無不勝,稱為冷血名將。

51.閻羅-“韓擒虎”

國籍:隋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南省新安

評價:俘主摧都銳莫當,區區破陣卻爭長。不堪世上無分別,自作閻羅地下王。

簡介:北周驃騎大將軍韓雄之子。容儀魁偉,有膽略,好讀書。北周時,任都督、刺史等職,襲爵為新義郡公。陳出兵進逼光州,任行軍總管,率軍將其擊退 ,後又屢挫陳師。隋開皇元年,任廬州總管,鎮江北要地廬江。作滅陳準備。八年冬至九年春,隋大舉攻陳時,領軍為先鋒,從右翼進攻陳都建康。率500銳卒夜渡長江,迅速襲占採石,半日內攻克姑孰,然後進軍新林。陳軍畏懼,鎮東大將軍任忠等相繼投降。韓擒虎率500精騎,由任忠直引入朱雀門,佔領建康城,俘後主陳叔寶。因功進位上柱國大將軍。後以行軍總管屯金城,旋任涼州總管。十二年,還京後病卒。另外唐朝第一名將是其的外甥,盡得其真傳。

52.高句麗一代戰神-“乙支文德”

國籍:高句麗

民族:高句麗族

生於:朝鮮平壤

評價:能文能武的高句麗完人

簡介:612年,隋煬帝發百萬大軍征討高句麗。面對隋前無僅有的龐大攻勢,高句麗的將軍乙支文德採取了反復請降的拖延戰術與隋朝軍隊周旋了數月。在隋軍回師的必經之地薩水,乙支文德命人築壩蓄水。當隋朝軍隊過河之時,乙支文德下令開閘放水。大批隋軍因此被水淹死。隨後乙支文德帶領早已埋伏好的高句麗軍隊對斷糧多日的隋軍隊發動猛攻。乙支文德亦文武雙全,曾經擔任高句麗宰相。他在擊敗隋帝國的征討時給隋將于仲文所寫的《遣隋將宇仲文》“神策究天文,妙算窮地理。 戰勝功既高,知足願雲止。”是高句麗民族現存最早的詩詞之一。乙支文德可以說是高句麗歷史上最出色的將領,淵蓋蘇文更加像一個獨裁者,遠不能比。

53.初唐戰神-李靖

國籍:唐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陝西省三原

評價:唐初名將,推李靖為第一人。靖入東突厥,頡利受擒,及征吐谷渾,伏允走死,戰功卓著,彪炳旗常。

簡介:唐朝第一名將,漢族古典十大將。隋將韓擒虎的外甥,韓擒虎很早就看出李靖的不同,曾經評論“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後效力李唐。隨太宗從攻王世充嶄露頭角;率軍平定蕭銑,招撫嶺南,攻伐輔公祏叛亂;在唐朝建立初期曾發生過東突厥入侵,新生的唐王朝不是對手,十戰九敗,唯一一勝便是李靖在太谷擊潰東突厥10萬大軍,成功阻止了突厥屢入關中、差點逼李淵遷都的強勢進攻。在唐王朝崛起後,李靖領兵千里奔襲大破東突厥軍,活捉頡利可汗,滅亡東突厥,一雪渭水之恥,之後遠征吐谷渾,為唐王朝奠定西北壓倒性優勢。李靖擅長各種環境下作戰,平定江南在南方水澤地區,擊潰東突厥在漠北草原,打敗吐谷渾則是在青海高原,三者的環境差異很大,但是,李靖在每一種環境下都沒有受到制約,都能克敵制勝;擅長多種形式的戰爭,平定江南是水陸軍協同作戰,擊潰東突厥和打敗吐谷渾是騎步兵協同作戰,李靖都能嫺熟地指揮,並取得勝利。

54.大唐二李-“李勣”

國籍:唐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山東省東明

評價:最難駕馭的名將

簡介:漢族古典十大將,雖然與李靖並稱大唐二李,但軍事才能卻遠遠不如李靖,甚至還有被竇建德擊敗活捉的污點。但總體上來說李勣的戰績還是很硬的。效力瓦崗寨天下爭霸,輔佐李密就立下汗馬功勞;歸唐後從攻唐太宗,平王世充,滅竇建德,伐劉黑闥,大唐王朝的建立功不可沒,甚至還得到了和李世民一起身披黃金甲祭祀太廟的殊榮。率軍千里奔襲滅亡東突厥,攻伐薛延陀平定漠北,滅亡高句麗,俘虜寶藏王和男建,為大唐王朝開疆拓土;所得賞物分賜與手下,大功成就推功他人,故而人盡死力。為人重情重義,平定王世充後,李勣的結拜兄弟單雄信被俘虜,依例叛處死刑,臨到就要受刑的時候,李勣對著雄信號啕痛哭,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雄信吃,說:“生死永別,這肉和你一起入土吧。”於是收養了單雄信的兒子。

55.唐朝外戰最強將-“蘇定方”

國籍:唐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北省武邑

評價:一直被世人低估、醜化的大唐神將

簡介:漢族古典十大將,作為唐初名將的蘇定方是悲催的,他是唐朝外戰戰績最輝煌的將領,結果今天不但韓國人對他恨之入骨,在影視上極盡所能的黑他,還因為一本隋唐演義,就連他的祖國也在黑他,這真是太悲哀了。十五歲時,以驍悍多力,膽氣絕倫的氣魄追隨父親作戰,先登陷陣,鄉里依賴他得以安定。隋朝末年,投奔竇建德、劉黑闥義軍,亂世中屢建戰功。貞觀初年歸李唐,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夜襲陰山一役中,作為前鋒率先攻破頡利可汗牙帳。顯慶二年,累功升任行軍大總管,開始獨當一面,並以其非凡戰績和正直為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屢委以重任。征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定方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將唐朝國土向西開拓至中亞,向東擴展至朝鮮半島,為大唐帝國立下不世之功。晚年受命擔任安集大使,全面負責對吐蕃的軍事防禦。

56.三箭定天山-“薛仁貴”

國籍:大唐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河津

評價:中國歷史上口碑最好的冷血屠夫

簡介:屠夫,歷來為人所不齒。但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些漢人屠夫讓國人十分推崇,冉閔認羯作父在北方胡漢雙殺,今天國人一致喝彩。常遇春極端皇漢在南北韃漢雙殺,今天國人站起鼓掌(反抗大明者天王老子也要殺,玩小聰明搞中立那更要殺,即便順從大明但留大鬍子且不識漢字也要殺)。薛仁貴自然就是口碑最好的屠夫,因為他只屠…你們懂得。蘇定方被極致醜化,薛仁貴被極致美化,文人真的是可以用筆殺人啊。薛仁貴準確來說是一位極具代表性的勇將,一身武功天下無敵。但統軍能力十分感人,全軍覆沒乃家常便飯。但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貴前期作為猛將,作為李勣等人的副手,確實戰績足夠輝煌,唐初的一系列對外戰功與其著實密不可分,這對於猛將來說十分難得可貴,所謂勇冠三軍用在薛仁貴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但李勣死後,薛仁貴被推上主帥一職,就有點尷尬了,兵敗大非川,吐谷渾自此淪陷,除名貶為平民。唐新羅之戰,重新啟用,又是大敗,遭斬首4000級。導致唐軍喪失早前積累的優勢,獲罪流放到象州,碰上大赦才回家。

57.吐蕃王-“松贊干布”

國籍:吐蕃

民族:藏族

生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

評價:舉凡吐蕃之一切純良風俗,賢明政事,均為此墀松贊王者之時出現也。

簡介:按照藏族的傳統,他為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實際上為吐蕃王朝立國之君。在平定國內叛亂後,松贊干布開始他統一西藏高原的計畫,先後滅掉蘇毗和羊同兩國,完成了西藏高原的統一。在平定內亂、征服諸羌、重新統一西藏之後,吐蕃軍力得到了空前強大,於是松贊干布向唐朝請婚,李世民不許,遂親率吐蕃大軍攻擊唐朝的松州,被牛進達指揮下唐軍擊敗。松贊干布懼,率部退出黨項、白蘭羌及青海地區,遣使謝罪。因複請婚,太宗許之。松贊干布乃遣其相祿東贊致禮,獻金五千兩,自餘寶玩數百事。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648年,王玄策出使,被中天竺劫掠,松贊干布派精兵跟從王玄策擊破中天竺,派人來獻俘虜。650年,松贊干布去世,享年34歲。

58.新羅大將-“金庾信”

國籍:新羅

民族:新羅族/朝鮮族、韓族

生於:韓國廣尚北道慶州

評價:首次完成朝鮮半島統一

簡介:朝鮮半島三國時代新羅的大將,亦是在新羅時代統一朝鮮半島的最大貢獻者。自少便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十五歲時,他就已經是花郎道組織的將領,擅長劍術,十八歲時更成為了“國仙”(花郎的領袖)。三十四歲成為了新羅國的重要將領。率領新羅軍與唐軍聯手,跟百濟、倭國聯軍決戰,配合唐軍順利消滅百濟;不久,金庾信策劃軍事活動,於668年配合唐朝軍隊帶兵消滅高句麗。之後唐羅戰爭爆發,這是一場決定朝鮮半島歸屬的問題,最終金庾信率領新羅軍成功抵擋住了唐軍,又在唐軍因為吐蕃戰事頭疼時抓住時機遣使求和,唐高宗面對新羅的謝罪請求,也樂於接受了,畢竟兩國之前關係一向不錯,遂下令唐軍撤出朝鮮半島。可以說如果沒有金庾信,便沒有今天的朝鮮和韓國。

59.大唐西域之虎-阿史那·社爾

國籍:唐朝

民族:突厥族

生於:外蒙古境內

評價:阿史那社爾,番臣之知兵者也。

簡介:太史公曾經作出結論:信不得胡兒。事實上,任何事情都不絕對,“史聖”司馬遷有些武斷了。一個人是好是壞,不能只看一事一時,漢人時常有奸佞之徒,胡人也不缺乏忠義之輩。也許有人會說什麼“國有難,胡必叛”,但在明末,亦有蒙古族滿桂在保衛北京的戰鬥中壯烈殉國。這裡的阿史那·社爾便是唐初番將的代表性人物,阿史那社爾14歲那年,突厥爆發了內亂。阿史那社爾看透了這一切,身負國恥家仇,一股腦率部歸唐。貞觀十三年,阿史那社爾作為副手,跟隨侯君集攻下了高昌,但阿史·那社爾拒絕瓜分戰利品。在駐蹕一役中,高句麗軍流箭如雨,阿史·那社爾頻頻中箭,卻毫不在乎,士兵受其感召一舉破敵。貞觀15年,繼李靖之後,“天可汗聯軍”要選新司令了。令時人沒有想到的是,最終落到了阿史那社爾頭上,破處月、處密、占龜茲都城、大撥換城五座城邦、擊退薛延陀于碎葉川西、虜龜茲國王和貴族,押于闐國王入長安……這一戰震動了中亞,700多城爭相歸附,疏勒、于闐、安國搶著犒軍。阿史那社爾在西域設“四軍鎮”,高調宣佈“主權在唐”。阿史那·社爾,當之無愧的大唐一代名將。

60.中唐第一名將-“王忠嗣”

國籍:唐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陝西省渭南

評價:他的死差點毀掉了整個唐朝。

簡介:唐朝邊境名將,身兼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後來造反的安祿山也才三鎮)。大唐王朝最後的榮光。玉川戰役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斬敵數千;後任隴右節度使率十萬騎兵北伐契丹,全殲奚、契丹聯軍;大敗突厥葉護部將其可汗傳首長安;與吐蕃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線主力斬殺數萬逼降吐谷渾。王忠嗣是一位純粹的軍人,他是軍人的天職完美的體現,縱觀中國歷史我想因此一人,戰爭就是戰爭純粹的戰爭完全;他一生戰績輝煌,將大唐的邊境再次恢復到了貞觀時代,達到了李世民都沒有達到的巔峰,將大唐王朝的版圖擴大到了極致,但很可惜這一刻卻是大唐最後的輝煌。另外王忠嗣不死,安祿山根本不敢反。

61.韋南康-“韋皋”

國籍:唐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陝西省西安

評價:隴右之功,終德宗之代,理蜀不替。

簡介:平叛徑源叛亂有功,出鎮西川劍閣節度使,離間南詔與吐蕃的關係,不斷地收復唐朝失地,最終分化政策取得成效後,分兵十路大舉向吐蕃腹地進攻,大敗吐蕃和阿拉伯聯軍四十八萬,從此吐蕃由盛及衰一蹶不振。韋皋是衝鋒陷陣攻城略的的猛將,不斷蠶食吐蕃吃進去的土地;又是一代儒將,他到任後就安撫少數民族,分化南詔國吐蕃的關係,經過不斷的戰爭消耗和蠶食吐蕃的國力,最終給予對手致命一擊;即有力的保障了大唐西南西北邊境的安全,又給後世朝代減少了一個強大的對手。其在蜀地二十一年,和南詔,拒吐蕃。史稱其“數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

62.“再造大唐”-郭子儀

國籍:唐朝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陝西省渭南

評價:公而忘私第一人,人臣之道無缺

簡介: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光復長安、洛陽;西元763年,僕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入侵,長安失陷。郭子儀被再度啟用,任關內副元帥,再次收復長安。西元765年,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內侵,郭子儀在涇陽單騎說退回紇,並擊潰吐蕃,穩住關中。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郭子儀收羅了所有重大功績,安史之亂後,震懾回紇再敗吐蕃,可謂是再造王室,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不但武功厥偉,而且還資兼文武,忠智俱備,故能在當時複雜的戰場上立不世之功,在險惡的官場上得以全功保身。

63.浴血平叛-李光弼

國籍:唐朝

民族:契丹族

生於:中國遼寧省朝陽

評價:自艱難已來,唯光弼行軍治戎,沉毅有籌略,將帥中第一。

簡介:郭子儀和李光弼誰的功勞大很難說,但李光弼打的惡戰明顯要多。安史之亂那邊的安祿山是一個庸才,真正有本事的是史思明。在整個安史之亂中李光弼和史思明鬥智鬥勇也是非常精彩。安史之亂發生,封常清、高仙芝先後戰敗,被斬於潼關。大唐於是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收兵河西。河東、河北方面迫切需要一名良將領兵,郭子儀向玄宗推薦了李光弼。常山一戰擊敗史思明10萬兵馬,後以弱敵強、以少勝多,以絕對劣勢兵力守住了太原(太原防禦戰是中國城市防禦戰的經典戰例),有效地保護了唐肅宗在西北的大本營。而郭子儀則率主力,在回紇騎兵的幫助下,經一路苦戰,連續收復了長安、洛陽。至此,李光弼也成為當之無愧的中興名將。

64.十三太保-“李存孝”

國籍:唐朝

民族:沙坨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靈丘

評價:將不過李、王不過霸

簡介: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個。古人言"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項,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李,指的就是李存孝。史書記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他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地位相當於《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人稱飛虎將軍。野史中曾說李存孝引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 後因反叛以車裂之刑處死。

65.亞子-“李存勖”

國籍:五代後唐

民族:沙陀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太原

評價:生子當如李亞子

簡介:本為朱邪氏,小名亞子,唐末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五代時期後唐王朝的建立者。天佑五年908年繼晉國王位,之後經過多年的征戰,北卻契丹、南擊朱梁、東滅桀燕、西服岐秦,一步一步使得晉國逐漸強盛起來,就是死敵梁太祖朱溫都不得不感歎"生子當如李亞子"。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是為後唐莊宗,並以同年十二月滅後樑。926年死於兵變。莊宗自小長相卓爾不群,成年以後英明神武,素以勇猛善戰聞名,又長於謀略,生前統一大部中國,開啟後唐中興霸業,世人論五代諸帝皆以莊宗武功最盛。存勖雖武人,但洞曉音律,能度曲,尤善二字疊,曾自製詞譜,後人為之驚豔。存詞四首,載《尊前集》。

66.一統契丹-“耶律阿保機”

國籍:遼國

民族:契丹族

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

評價:契丹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

簡介:出身于契丹貴族,年輕時即被任命為撻馬狘沙裡(親兵隊長),後任執掌兵權的夷離堇,南征北戰十數年,統一契丹大小部落並相繼降小黃室韋,破越兀、兀古、六奚諸部,被國人譽為“阿主沙裡”,901,任本部夷離堇(軍事首領),專事征伐,大破室韋、于厥及奚.進大迭烈府夷離堇.次年,領兵四十萬南下,討河東、代北,克九郡.三年(903),北攻女真,南取河東懷遠軍,略地薊北,升於越總知軍國事,成為部落聯盟的實際操縱者.905年,唐朝垂亡,他應晉王李克用之邀到雲州相會,約定共討梁王朱溫和盧龍軍節度使劉仁恭,但終因無利可圖而沒有踐約。916建立遼王朝,即皇帝位,並長期從事對中原、渤海及北方諸民族的戰爭,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取消"興兵合議"的舊習俗,設立北樞密院統管契丹兵馬,組建直接聽命于自己的宮帳軍.重視網羅中原人才,耶律阿保機的軍事思想在豐富和發展遼朝軍事思想方面做出了貢獻。同時遼國也成為趙宋日後強有力的勁敵。

67.五代第一明君-“柴榮”

國籍:五代後周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北省隆堯

評價: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複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

簡介:在當時中原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北宋僅用了20年便完成統一。這固然離不開趙匡胤的英明決斷,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後周國力強大,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柴榮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39歲猝死,西敗後蜀奪秦、鳳等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面對歷史,人們往往更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神武雄略的周世宗柴榮做好了掃平天下、開創盛世的一切準備,卻英年早逝、功敗垂成;宋太祖趙匡胤延續了柴榮制定的策略一統天下,結束了兵禍連年、饑饉遍地的亂世,迎來了文化燦爛的趙宋王朝;但上天和中華民族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趙家王朝被少數民族壓得死死的直到覆滅,反過來再看柴榮,打得契丹望風而逃,已經考慮放棄燕雲以圖安寧,這就是差距。

68.北宋開國第一名將-潘美

國籍:北宋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北省大名

評價:千古奇冤!

簡介:平心而論,潘美一生的戰功要比楊業大得多,大宋實際將他看作是大忠臣。潘美是北宋開國第一名將,平定李重進叛亂首功;率軍攻滅南漢,攻伐南唐路上攻擊總指揮,攻滅北漢的主要將領;後鎮守雁門關與遼作戰無一敗績;第二次幽州戰役一路所向披靡,但曹彬臨陣退縮致使北伐失敗。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戰爭都是攻無不取戰無不勝,就算在趙光義時代各方面在限制掣肘之下,任然在對遼作戰方面保持壓倒性優勢,唯一一敗就是三路北伐之際中路軍執掌糧草的曹彬臨陣退出戰場,趙匡胤留下最後那點家底也被賠光了;縱論他一生戰績任然算是毫無瑕疵,但到了明代卻有個孫子編了一段楊家將徹底將他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想想如果他當時與楊業一起就義就沒有後世這些駡名了,真是挺可笑的。

69.遼國最後於越-“耶律休哥”

國籍:遼國

民族:契丹族

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

評價:休哥以五隊敗曹彬十萬,良由恩結士心,得其死力也。

簡介:耶律休哥是遼國最後一位於越。宏謀遠略,料敵如神,每戰勝則推功於將士。身經百戰,不濫殺無辜。在戍守南邊時,省賦稅、恤孤寡、勸農桑、修武備、均戍兵。宋境白溝以南欲止兒哭則說:“於越來了!” 宋朝為了爭奪燕雲十六州,幾次與遼國發生戰爭。西元979年7月,宋遼兩軍大戰於高梁河,遼軍耶律沙部佯敗而宋軍乘勝追擊,卻遭到遼軍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兩部左右夾擊。此時耶律沙又率兵回擊,配合左右兩部共同攻打宋軍,使宋方大敗,前後死者數萬人。甚至連御駕親征的宋太宗也因臀部中箭受傷而不能策馬,要乘坐驢車倉惶逃走。遼軍追至涿州,因未能趕上太宗而不再追擊。同年末又在君子館之戰中全殲宋軍數萬。989年耶律休哥又在易州獨率精銳迎戰於沙河以北,殺傷宋兵數萬。從此宋兵不敢再出兵攻遼。

70.西夏王-“李元昊”

國籍:西夏

民族:黨項族

生於:中國寧夏自治區靈武

評價:黨項族最傑出軍事家

簡介:脫宋稱帝后,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修建宮殿,設立文武兩班官員,創造西夏文,並頒佈禿髮令。先後派遣軍隊攻擊並佔領了瓜州、沙州(甘肅敦煌)、肅州(今甘肅酒泉、嘉峪關一帶)三個戰略要地。李元昊建國後,西夏與宋朝的外交關係正式破裂。在此後的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中,西夏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了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1048年,李元昊為子甯令哥所弑。

71.武曲星-“狄青”

國籍:北宋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山西省汾陽

評價:有宋一代,武臣寥寥,惟狄武襄立功廣南,稍有生色。

簡介;目前比較公認的北宋第一名將,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西夏李元昊反叛,任命其為延州指使四年大小二十五仗,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襲昆侖關最著名。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數個部族,逼的李元昊稱臣降服;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隨後又出兵鎮壓嶺南叛亂。狄青為人縝密寡言,謀事必先仔細考慮成功的把握,選准制勝的機會然後進行,行軍打仗先整頓隊伍明確賞罰,又與士兵同艱共苦,因此雖然敵人突然襲擊,也沒有一個士兵敢不衝鋒向前,因此他出兵屢建戰功,雖然戰術謀劃都出自於他,但他喜歡將戰功推給輔佐將領。尹洙、韓琦、范仲淹等重臣都與他的關係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

72.女真第一人-“完顏阿骨打”

國籍:金國

民族:女真族/滿族

生於:中國黑龍江省阿什河

評價: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傳之子孫。

簡介:阿骨打作為女真奴隸主的總首領,完成了建國、破遼兩件大事。女真族的歷史從而開始了一個新時期。可以說正是完顏阿骨打率領著女真這個弱小的漁獵民族,走出白山黑水,徹底打破了原有的格局,中國的歷史也因此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西元1114年,完顏阿骨打不堪忍受遼國的欺辱,揭竿而起,率領區區2500人,開始了伐遼之戰。首戰即獲大捷:奪得甯江州,擴軍至3700人。出河店大捷和黃龍府之戰後,完顏阿骨打以2萬擊潰耶律延禧70萬遼軍,經此一戰後,遼國主力盡滅,幾乎難以立國,後來完顏阿骨打不斷打擊遼國,立國兩百多年的遼國最終滅亡,金國取代遼國成為北中國新的霸主,並且要更強。

73.女真將星-“完顏婁室”

國籍:金國

民族:女真族/滿族

生於:中國黑龍江省阿什河

評價:勇冠三軍,功居其最。

簡介:如果完顏婁室早死那麼一年,可能南宋軍民抗金不會有那麼艱難,在南宋前期有兩個非常慘澹的軍事挫折,分別是富平之戰和淮西兵變,導致南宋直接損失關西淮西兩地共計22萬精銳軍隊,翻盤極為不利,相比與嶽飛聯繫在一起的淮西兵變,富平之戰名氣雖小,但堪稱南宋史上最為恥辱的慘敗,影響更加重大,此戰宋朝可謂是押上了老本,18萬宋軍全是精銳的西軍,宋朝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糧餉方面則是把川陝的賦稅征到五年之後籌集的,結果輸得乾乾淨淨,而金國方面完顏婁室,指揮數萬人(其中大部分還是中原劉豫的偽軍),一周時間18萬宋軍就灰飛煙滅。完顏婁室,這位在滅遼攻宋的戰爭中,統率大軍,從東北戰場一直打到西北,馳騁在大半個中國的土地上,所向無敵,戰功累累,以其大智大勇而名聞天下的女真名將真的是遠勝同時代的金兀術,在早前攻打北宋時也是立有大功,“宋之精銳之師凡遇婁室,皆潰不成軍。”富平之戰不久後就病逝了。

74.武聖-“嶽飛”

國籍:南宋

民族:漢族

生於:中國河南省湯陰

評價: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簡介: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中興四將之首,漢族古代十大將。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鬥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其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後來接到十二道“金字牌”命令無奈退兵,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其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嶽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歎,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

75.蒙古四駿-“木華黎”

國籍:大蒙古國

民族:蒙古族

生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紮賚特旗

評價: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

簡介:在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各部的戰爭中,木華黎已經戰功卓著。1206年,大蒙古國建立時,木華黎因功封千戶長兼左翼萬戶長,統汗庭以東至哈剌溫山(今大興安嶺)的廣大地區。與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溫一起,以忠勇輔佐鐵木真,號為“四傑”。世任怯薛之長,為元初十大功臣之一。1211年,隨從征金,大敗金兵於野狐嶺、澮河堡等地,盡殲金軍精銳,進逼中都,此役木華黎率八魯營敢死隊,挺槍策馬,沖入金軍陣中;因為山勢險要,蒙軍全部下馬步戰,憑藉高昂的鬥志和銳氣殺得金軍大敗,木華黎部一路衝殺,直向金軍完顏承裕的中軍指揮部突過去。成吉思汗揮中軍繼進,往來衝殺,金軍45萬精銳一觸即敗,蒙金雙方強弱形勢從此扭轉。之後的木華黎被拜為太師、國王,長期在北方作戰,進取遼西、河北、山西、山東各地數十城。是嚴格意義上的蒙古征服中原的第一人,沒有之一,在中國,蒙古早期留下深刻影響的也就木華黎一個人。

後期還有76-120名的排位,這個大致是按照時間來排列的,作為一個軍事迷,應該還是會喜歡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