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可以生嚼的“飲品”、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可口可樂”:咖啡

在二戰時期, 美國大兵的經典形象中, 永遠少不了一個關鍵性元素:可口可樂。 而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 同樣有一種飲品, 其受歡迎程度和普及程度, 堪稱南北戰爭時期“可口可樂”。 這就是咖啡。

除了維持生命所必須的糧食和肉類, 對於南北戰爭中的士兵來說, 咖啡無異於上帝的恩賜, 可以說是戰爭中最受歡迎的東西了。 在漫長的行軍、激烈的戰鬥之後, 馬口鐵杯子裡熱騰騰的咖啡會讓身心疲憊的士兵重新真切地感受到幸運——至少自己還活著。 不止一個士兵曾經感歎過, 不論是經歷了多久的夜間行軍, 如果能有水煮些咖啡, 很快就能讓自己重新充滿生機和活力, 仿佛是剛剛從良好的睡眠中醒過來一樣。

▲鹹肉、硬餅乾和咖啡豆是聯邦軍隊贏得戰爭的三大法寶。

作為軍隊的一種定量配給, 咖啡出現在美軍軍隊中的歷史並不長。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不久, 當時大陸軍(美軍前身)的定量配給標準規定, 每個士兵每天的飲料是1夸脫的雲杉啤酒或蘋果酒, 或是每星期為100人提供9加侖的糖漿。 此後半個世紀, 雲杉啤酒或蘋果酒一直是大兵們喜聞樂見的飲料, 劣質的朗姆酒、黑麥威士卡或白蘭地也曾經成為軍隊的配給。

為了打發苦悶無聊又充滿危險的日子, 酗酒幾乎成了最好的消遣。 軍隊配給的烈酒喝光了, 士兵們就去軍營附近的下等酒吧接著喝, 那點兒可憐巴巴的薪水往往都浪費在狂喝濫飲上。 酗酒的士兵簡直成了軍營一景, 視察的官員和政客對此也是無計可施, 畢竟給打仗賣命的士兵提供含酒精飲料是歐洲自古以來就流傳下來的習慣。

當時咖啡還遠不像現在這麼流行, 但轉機恰恰發生在獨立戰爭之後。 由於與英國關係緊張, 茶葉貿易經常中斷, 而從法國、荷蘭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進口咖啡卻方便得多。 為了賣出手裡的存貨, 一些狡猾的商人甚至嚷嚷起了“喝咖啡不喝茶就是愛國”的口號, 咖啡的消費量才有所增加。 日常生活中, 大量飲酒才是平常人家每日必需的, 在美國人的餐桌上, 甚至連半大孩子都有啤酒喝。 直到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 美國禁酒運動廣泛興起之後, 整個社會對於酗酒的危害深惡痛絕, 尋找一種替代飲料提供士兵才變成順理成章的事兒,

價廉物美的咖啡無疑是最佳的替代品。

1832年, 當時的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總統下令用咖啡和糖代替每日基本配給中的酒類。 從此咖啡開始正式進入軍營, 逐步改變了士兵們的生活習慣。 1837年, 美國國會下令停止士兵們每天的威士卡供應。 到1838年,每100份口糧中咖啡的供應標準從4磅提高到6磅,糖也從8磅增加到12磅。

按照官方的說法,咖啡進入軍營,能提神醒腦、讓士兵們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能節制酗酒、改善士兵們的健康狀況;能提高道德水準、維護部隊的光輝形象,乃至培養士兵們對軍隊和國家的忠誠度云云……其實,各種天花亂墜的說法掩蓋不住最最要緊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咖啡比起酒類更便宜!到了需要掏腰包養活軍隊的時候,國會可是非常斤斤計較的,這在美國歷史上也算光榮傳統。另外,裝在麻袋或者木桶裡的咖啡不論運輸、儲存和分發都比酒類更方便,對於那個年月,處處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軍需部門也是個利好消息。

當團裡的軍需官得到一袋咖啡時,他會仔細分給下麵的連隊,連裡的軍士長再把他領到的那一份平均分給連裡所有的人。士兵們對自己分得的那份口糧總是斤斤計較,對咖啡和糖尤其在意。大家最認可的一種分配方法是這樣的:在地上鋪兩塊毛毯或者橡膠雨披,在一塊毛毯上面把咖啡按連裡的人數等分,在另一塊毛毯上用同樣的方法分配領到的糖,然後士兵們依次走過來各拿一堆。為了公平起見,負責分配的軍士長往往走得離連隊和分好的咖啡遠遠的,然後再從花名冊上隨機一個個念出士兵們的名字,讓他們出列到前面雨披那裡自己隨意拿走一份兒。但哪怕軍士長再怎麼品行高尚、公正無私,無論在分配時多麼的小心翼翼,也還是會有士兵吵吵嚷嚷地抱怨自己拿到的那份兒比別人的少——在他們眼中,分好的咖啡堆什麼時候都是有大有小的,一定有人拿到了比自己更大的!領到咖啡之後,許多士兵都喜歡把咖啡和糖混在一起,這樣既方便攜帶,也免得自己忍不住把糖一口氣都吃個精光。在軍隊服役的那些日子裡,如此分配咖啡的場景無數次出現。雖然每次發放的咖啡在口糧當中占的比例非常小,但這種滿懷期待的場面卻是最能令大家開心的時刻。許多老兵回憶多年以前等待著軍士長分發咖啡的情景依然會記憶猶新

行軍途中,哪怕只有一個鐘頭的休息時間,都會有士兵四處張羅著煮咖啡,一些老兵甚至有能耐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裡煮出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這時候附近種植園乃至住宅的柵欄往往就成了最容易到手的柴火。到了晚上宿營時,星星點點煮咖啡的火光遠遠望去,就跟天上的繁星差不多。哪怕是正在行軍路上,附近沒有燃料可用,甚至連乾淨的飲用水也找不到,都抵擋不住他們對咖啡的渴望——一些急不可耐的傢伙甚至把咖啡塞進嘴裡,像馬嚼大麥那樣咯吱咯吱大嚼一通來過過癮。

▲槍托上裝有手搖研磨機的夏普斯卡賓槍

軍隊裡發下來的不是綠咖啡豆,就是烘烤過的咖啡豆,因此還需要士兵們自己動手研磨,這時候經常拿來對付硬餅乾的石頭和槍托就又派上用場了。有好事的發明家覺得,既然大家都對咖啡樂此不疲,那發明一種能隨身攜帶的咖啡磨應該是個能賺錢的門路,於是就有一種微型的手搖研磨機被裝到了夏普斯步槍的槍托上。這種扛在肩上的咖啡磨不光能磨咖啡豆,對付小麥和更硬一點兒的玉米也毫無壓力,一大賣點就是讓勇敢的揚基佬在跑到南方人地盤上掃蕩時再不用發愁沒有麵粉!創意和功能都還不錯,可就是價錢——顯然不是一個月只有十幾個美元軍餉的大頭兵能用得起的,普通的士兵也就只能看看新鮮罷了。

▲“咖啡精華”的罐子看上去還不壞,不過裡面的東西就讓人倒足胃口了。

當然也有一些人看著士兵們喝點熱咖啡很不順眼,他們覺得,作為一名大頭兵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烘烤和研磨咖啡上實在是不務正業,就不應該容許他們做這些和當兵打仗無關的事。於是在諸多“有心人”的鼓噪和推動下,1861年底,一種名為“咖啡精華”的東西出現了。發明者信誓旦旦地說這是咖啡、糖和牛奶濃縮後的產物,只需一湯匙,用熱水甚至冷水攪拌之後就能讓人們品嘗到一杯香濃美味的咖啡!按照他們的說法,這種新產品的優勢是多方面的:供應給相同的部隊單位,它佔用的空間只有綠咖啡豆和糖的40%-48%,重量也減少了近一半。1862年經過國會批准之後,“咖啡精華”開始向軍隊發放,在拿到陸軍部訂單的幾家公司當中,以美國波頓公司也就是著名的紐約煉乳公司的產品價格最令陸軍部滿意——每加侖只有2.66美元!陸軍部的老爺們覺得自己幹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不過在前方打生打死的士兵們對於聽上去這麼神奇的東西卻毫不領情:這種裝在馬口鐵罐子裡黏糊糊的東西看起來和車軸潤滑油差不多,味道也一如看上去那麼糟糕,更讓人無法容忍的是喝完之後經常引起腹瀉——這得感謝那些出售變質牛奶的供應商。不用說,這華而不實的東西很快就從軍隊裡消失了,雖然它的確算是即溶咖啡問世之前一次不成功的嘗試

發戰爭財的商人在任何年代都不缺,南北戰爭時期當然也不例外。不過士兵們對於咖啡的評價都還不錯,因為咖啡豆的外觀很好辨認,往裡面摻雜使假很容易被發現,哪怕是最吝嗇最狡猾的商人對此也會有所顧忌。當然,並不是沒有人嘗試過,一些富有創意的奸商就用黑麥冒充烤過的咖啡豆摻進袋子裡,這兩樣東西確實有點兒相似,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還有腦子不大靈光又急著賺錢的傢伙直接就往咖啡袋子裡摻沙子和泥土。不過總的來說,比起別的口糧,聯邦軍隊平時發放的咖啡豆品質還算是不錯的。

咖啡的價格確實不貴,在內戰前的北方,買一磅上好的咖啡也只需要20美分。但戰爭開始之後,由於聯邦軍隊持續的海上封鎖,南方叛亂地區戰前庫存的那點兒咖啡很快消耗殆盡。冒險走私進來的少量咖啡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奢侈品,價格也一路飆升,一些人口稠密的地區甚至達到每磅60美元以上!當然其中也有邦聯政府濫發紙幣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普通邦聯士兵每月11美元的餉錢根本就消費不起,哪怕就是有錢也很難買到這種稀罕物,軍隊能弄到的少量咖啡也被醫療部門控制起來當精神振奮劑用了。

對咖啡的渴望折磨著所有人,一些人開始絞盡腦汁尋求咖啡的替代品:菊苣根和黃秋葵種子烤焦之後算是比較靠譜;橡子、黑麥、大麥、豆類、甜菜、麥芽、麥麩、栗子、玉米粉、紅薯、豌豆、花生、柿子、大米烤焦了也說得過去;用棉籽、西瓜籽、甘蔗種子、蒲公英根這些東西來冒充咖啡就有點兒腦洞大開了。總的說來,任何能想到的東西都有人嘗試著烤焦之後煮煮當咖啡來喝,南方邦聯官方的報紙上也居然堂而皇之地公開談論這些咖啡代用品的話題,實在是有種自欺欺人的感覺。為了弄到些咖啡,一些腦子活絡的邦聯士兵私下用南方很普遍的煙草去和北方佬做交易,這也算是邦聯士兵手頭唯一比較寬裕的東西。只要雙方還沒上戰場拼個你死我活,當兵的碰面的時候相互打個招呼、淘換點兒東西,軍官們也都很明智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主編原廓,作者鄒濤

到1838年,每100份口糧中咖啡的供應標準從4磅提高到6磅,糖也從8磅增加到12磅。

按照官方的說法,咖啡進入軍營,能提神醒腦、讓士兵們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能節制酗酒、改善士兵們的健康狀況;能提高道德水準、維護部隊的光輝形象,乃至培養士兵們對軍隊和國家的忠誠度云云……其實,各種天花亂墜的說法掩蓋不住最最要緊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咖啡比起酒類更便宜!到了需要掏腰包養活軍隊的時候,國會可是非常斤斤計較的,這在美國歷史上也算光榮傳統。另外,裝在麻袋或者木桶裡的咖啡不論運輸、儲存和分發都比酒類更方便,對於那個年月,處處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軍需部門也是個利好消息。

當團裡的軍需官得到一袋咖啡時,他會仔細分給下麵的連隊,連裡的軍士長再把他領到的那一份平均分給連裡所有的人。士兵們對自己分得的那份口糧總是斤斤計較,對咖啡和糖尤其在意。大家最認可的一種分配方法是這樣的:在地上鋪兩塊毛毯或者橡膠雨披,在一塊毛毯上面把咖啡按連裡的人數等分,在另一塊毛毯上用同樣的方法分配領到的糖,然後士兵們依次走過來各拿一堆。為了公平起見,負責分配的軍士長往往走得離連隊和分好的咖啡遠遠的,然後再從花名冊上隨機一個個念出士兵們的名字,讓他們出列到前面雨披那裡自己隨意拿走一份兒。但哪怕軍士長再怎麼品行高尚、公正無私,無論在分配時多麼的小心翼翼,也還是會有士兵吵吵嚷嚷地抱怨自己拿到的那份兒比別人的少——在他們眼中,分好的咖啡堆什麼時候都是有大有小的,一定有人拿到了比自己更大的!領到咖啡之後,許多士兵都喜歡把咖啡和糖混在一起,這樣既方便攜帶,也免得自己忍不住把糖一口氣都吃個精光。在軍隊服役的那些日子裡,如此分配咖啡的場景無數次出現。雖然每次發放的咖啡在口糧當中占的比例非常小,但這種滿懷期待的場面卻是最能令大家開心的時刻。許多老兵回憶多年以前等待著軍士長分發咖啡的情景依然會記憶猶新

行軍途中,哪怕只有一個鐘頭的休息時間,都會有士兵四處張羅著煮咖啡,一些老兵甚至有能耐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裡煮出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這時候附近種植園乃至住宅的柵欄往往就成了最容易到手的柴火。到了晚上宿營時,星星點點煮咖啡的火光遠遠望去,就跟天上的繁星差不多。哪怕是正在行軍路上,附近沒有燃料可用,甚至連乾淨的飲用水也找不到,都抵擋不住他們對咖啡的渴望——一些急不可耐的傢伙甚至把咖啡塞進嘴裡,像馬嚼大麥那樣咯吱咯吱大嚼一通來過過癮。

▲槍托上裝有手搖研磨機的夏普斯卡賓槍

軍隊裡發下來的不是綠咖啡豆,就是烘烤過的咖啡豆,因此還需要士兵們自己動手研磨,這時候經常拿來對付硬餅乾的石頭和槍托就又派上用場了。有好事的發明家覺得,既然大家都對咖啡樂此不疲,那發明一種能隨身攜帶的咖啡磨應該是個能賺錢的門路,於是就有一種微型的手搖研磨機被裝到了夏普斯步槍的槍托上。這種扛在肩上的咖啡磨不光能磨咖啡豆,對付小麥和更硬一點兒的玉米也毫無壓力,一大賣點就是讓勇敢的揚基佬在跑到南方人地盤上掃蕩時再不用發愁沒有麵粉!創意和功能都還不錯,可就是價錢——顯然不是一個月只有十幾個美元軍餉的大頭兵能用得起的,普通的士兵也就只能看看新鮮罷了。

▲“咖啡精華”的罐子看上去還不壞,不過裡面的東西就讓人倒足胃口了。

當然也有一些人看著士兵們喝點熱咖啡很不順眼,他們覺得,作為一名大頭兵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烘烤和研磨咖啡上實在是不務正業,就不應該容許他們做這些和當兵打仗無關的事。於是在諸多“有心人”的鼓噪和推動下,1861年底,一種名為“咖啡精華”的東西出現了。發明者信誓旦旦地說這是咖啡、糖和牛奶濃縮後的產物,只需一湯匙,用熱水甚至冷水攪拌之後就能讓人們品嘗到一杯香濃美味的咖啡!按照他們的說法,這種新產品的優勢是多方面的:供應給相同的部隊單位,它佔用的空間只有綠咖啡豆和糖的40%-48%,重量也減少了近一半。1862年經過國會批准之後,“咖啡精華”開始向軍隊發放,在拿到陸軍部訂單的幾家公司當中,以美國波頓公司也就是著名的紐約煉乳公司的產品價格最令陸軍部滿意——每加侖只有2.66美元!陸軍部的老爺們覺得自己幹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不過在前方打生打死的士兵們對於聽上去這麼神奇的東西卻毫不領情:這種裝在馬口鐵罐子裡黏糊糊的東西看起來和車軸潤滑油差不多,味道也一如看上去那麼糟糕,更讓人無法容忍的是喝完之後經常引起腹瀉——這得感謝那些出售變質牛奶的供應商。不用說,這華而不實的東西很快就從軍隊裡消失了,雖然它的確算是即溶咖啡問世之前一次不成功的嘗試

發戰爭財的商人在任何年代都不缺,南北戰爭時期當然也不例外。不過士兵們對於咖啡的評價都還不錯,因為咖啡豆的外觀很好辨認,往裡面摻雜使假很容易被發現,哪怕是最吝嗇最狡猾的商人對此也會有所顧忌。當然,並不是沒有人嘗試過,一些富有創意的奸商就用黑麥冒充烤過的咖啡豆摻進袋子裡,這兩樣東西確實有點兒相似,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還有腦子不大靈光又急著賺錢的傢伙直接就往咖啡袋子裡摻沙子和泥土。不過總的來說,比起別的口糧,聯邦軍隊平時發放的咖啡豆品質還算是不錯的。

咖啡的價格確實不貴,在內戰前的北方,買一磅上好的咖啡也只需要20美分。但戰爭開始之後,由於聯邦軍隊持續的海上封鎖,南方叛亂地區戰前庫存的那點兒咖啡很快消耗殆盡。冒險走私進來的少量咖啡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奢侈品,價格也一路飆升,一些人口稠密的地區甚至達到每磅60美元以上!當然其中也有邦聯政府濫發紙幣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普通邦聯士兵每月11美元的餉錢根本就消費不起,哪怕就是有錢也很難買到這種稀罕物,軍隊能弄到的少量咖啡也被醫療部門控制起來當精神振奮劑用了。

對咖啡的渴望折磨著所有人,一些人開始絞盡腦汁尋求咖啡的替代品:菊苣根和黃秋葵種子烤焦之後算是比較靠譜;橡子、黑麥、大麥、豆類、甜菜、麥芽、麥麩、栗子、玉米粉、紅薯、豌豆、花生、柿子、大米烤焦了也說得過去;用棉籽、西瓜籽、甘蔗種子、蒲公英根這些東西來冒充咖啡就有點兒腦洞大開了。總的說來,任何能想到的東西都有人嘗試著烤焦之後煮煮當咖啡來喝,南方邦聯官方的報紙上也居然堂而皇之地公開談論這些咖啡代用品的話題,實在是有種自欺欺人的感覺。為了弄到些咖啡,一些腦子活絡的邦聯士兵私下用南方很普遍的煙草去和北方佬做交易,這也算是邦聯士兵手頭唯一比較寬裕的東西。只要雙方還沒上戰場拼個你死我活,當兵的碰面的時候相互打個招呼、淘換點兒東西,軍官們也都很明智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主編原廓,作者鄒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