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跟著“對稱狂魔”遊伊斯坦布爾,我看到了這個城市不一樣的光景

說到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人們最常想到的就是代表奧斯曼帝國時代建築和藝術的輝煌傑作藍色清真寺, 延續了一千五百年漫長歷史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或者有無數海鷗飛過的波斯普魯斯海峽, 這些不是不好, 只不過這些古老的甚至過於沉重的歷史, 讓人們形成了對這座城市的刻板印象。 其實伊斯坦布爾這座歷史豐富的城市也還有它活潑、鮮豔, 甚至不為人知的一面。

探尋過程比預想還要複雜

當我逛完了伊斯坦布爾所有旅遊書上景點的時候, 恰好經本地朋友介紹, 認識了一位元已經住在這座城市14年的攝影師葉尼•托倫Yener Torun, 他今年32歲, 兩年前他開始以一名攝影師的身份進行攝影創作。 在這兩年裡, 他一直在伊斯坦布爾尋找風格極簡的建築進行拍攝, 而且還發佈了自己的首個個人攝影展, 在這個展覽裡, 他試圖用相機呈現這座老城獨特的另一面, 引起人們的觀察和思考。

看過托倫的照片後, 我很好奇他是怎麼找到這些地方拍攝的, 要知道很多旅行者甚至本地人都不知道伊斯坦布爾還有這種地方存在。 托倫很熱心, 帶著我和相機用步行的方式, 一起去探尋這個城市的另一面。

△葉尼•托倫在無意間發現了這面紅色背景白色斑點的牆前拍了照片, 並命名為《草莓》

要知道伊斯坦布爾是一個面積不小的城市, 分為歐洲區和亞洲區兩部分, 中間還有一座大橋連接兩個部分。 歐洲區的大部分是遊客區, 也是那些著名景點的所在,

更是老城區的一部分; 而亞洲區主要為工業區和經濟發展區, 更像一座城市的新城。

當我們漫步在亞洲區的時候, 不得不承認, 這裡也和其他世界上的其他大城市一樣, 建築多是密集、乏味、無趣的, 色調也是沉悶的千篇一律的白色或者灰色。 一座座高聳的住宅樓證明了我的猜測, 這裡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睡城”, 很多人每天會開車跨過大橋去歐洲區上班, 晚上則再回到亞洲區睡覺。

△“疊在一起的大小方塊”, 紅色這種“前進色”呼應了牆面的黃, 使畫面有趣起來

跟著托倫行走, 我看著無數大同小異的建築, 竟然也有了無聊的感覺, 才發現城市探索比想像的要複雜, 因為它要求探索者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更強的好奇心去完成一個挑戰, 尤其是在熟悉了一片區域之後, 就更需要探索者保持靈敏的嗅覺去發現新的角度和靈感。

“當我每次發現能吸引到我的建築的時候, 或者可以納入我拍攝計畫的建築後, 我就會不止一次回到這個地方, 觀察光影、周圍的環境和走動的人, 然後回去思考怎麼把建築的幾何感、色彩、走動的人這些元素放進同一個環境裡。有時候還要畫草圖、做筆記。一切都準備好,我才會回到這裡拍攝。”托倫這樣解釋了他每次的拍攝計畫,我才發現之前他給我看的攝影作品每張背後都有不小的功課要做。

鮮豔色彩運用得心應手

△“想家”是托倫看到這個小男孩後的第一感覺,所以他以此命名這張照片

邊走邊聊,一轉彎,突然一棟老式的居民樓映入了眼簾。相比較周圍的其他樓群,這座建築不算有什麼特別,甚至也無亮點可尋,但是細細觀察,就會發現樓體上突出的橘色陽臺,偶爾會有人出現在的陽臺,其實正是他所尋找的拍攝元素。原來,托倫已經來過這裡“踩點”幾次了,這次他馬上支起三腳架和相機開始工作。

托倫用三腳架和水平儀調整好相機的角度,確保它和建築物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他告訴我,之前已經來過這裡幾次了,在不同的時間把陽臺影子投射在樓面上的角度和效果進行了比對。

他又低頭看了看手錶,大概過了20分鐘,太陽開始慢慢西下,陽臺上的柵欄在灰米色的牆上折射出斜長的影子,但是托倫並沒有急於按下快門,似乎在等待著什麼。一會兒,一位土耳其婦女走到陽臺去晾剛洗好的衣服。這時,早有準備的他才滿意地按下快門。

△“小抽屜”中光影和人物的組合成為了他最喜歡的照片

△托倫看到這座大廈,心情顯然不錯,他把這幅照片命名為:《新的一年我很高興在這,讓我們唱歌吧》

隨後,我從取景器中看到,在視覺上暖色的橘黃色陽臺和冷色的牆面形成鮮明的對比,而陽臺折射的細長的影子又使得這種對比更加強烈,那個剛剛恰好出來晾衣服的婦女又使得這張照片充滿生活氣息,靈動了起來。他把這張照片命名為《小抽屜》,因為從遠處看來這些小小的橘色陽臺,確實像是一個個鑲嵌在牆體上的小抽屜。

通過這次和托倫在城市尋找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也是一個攝影師發現自我的過程。當他漫步在城市的街頭巷尾探尋屬於他的城市的時候,他其實也是在探尋他自己。準確來說,在他尋找適合他拍攝地點的同時,也是在他內心中打開一扇屬於自己的窗戶。他以一種好奇的心態來觀察這個城市,在城市和攝影師之間,他用這些鮮豔的顏色作為突破口,連接起了二者。

以自己的角度發現不同

△轉折的臺階就好似“信封”的一個局部

在回到他工作室的路上,我詢問了他未來的工作計畫。要知道現在他的5萬多個粉絲都在Instagram上面等他分享這些與眾不同的照片,這些粉絲有曾經到過這裡的遊客,也有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本地人,他們每天都會讚歎這又是一張他們從不曾看到的伊斯坦布爾。

托倫要改變人們眼中對這座城市的固有印象:“它是一座古老的亞歐文化交匯出來的城市,但是它同時又有著輕快、時髦的一面。”給讀者們呈現伊斯坦布爾的另一面,而且以熱烈、活潑的狀態展現,是他的最大初衷。

△這張照片直接反映了托倫的內心世界:“你好,我叫托倫,我是個對稱狂魔。”

托倫還告訴我,他會繼續把這個項目進行下去。因為伊斯坦布爾每天都在擴大,每天都在改變,還有很多角落等待他的發現。同時,他也把眼光擴展到了全球,會慢慢開始他別的城市的攝影專案。因為對他來說,從自己的角度發現一座和所有人都不一樣的城市,實在是一種無以倫比的美妙感覺。

撰文:喜喜

攝影:Yener Torun

然後回去思考怎麼把建築的幾何感、色彩、走動的人這些元素放進同一個環境裡。有時候還要畫草圖、做筆記。一切都準備好,我才會回到這裡拍攝。”托倫這樣解釋了他每次的拍攝計畫,我才發現之前他給我看的攝影作品每張背後都有不小的功課要做。

鮮豔色彩運用得心應手

△“想家”是托倫看到這個小男孩後的第一感覺,所以他以此命名這張照片

邊走邊聊,一轉彎,突然一棟老式的居民樓映入了眼簾。相比較周圍的其他樓群,這座建築不算有什麼特別,甚至也無亮點可尋,但是細細觀察,就會發現樓體上突出的橘色陽臺,偶爾會有人出現在的陽臺,其實正是他所尋找的拍攝元素。原來,托倫已經來過這裡“踩點”幾次了,這次他馬上支起三腳架和相機開始工作。

托倫用三腳架和水平儀調整好相機的角度,確保它和建築物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他告訴我,之前已經來過這裡幾次了,在不同的時間把陽臺影子投射在樓面上的角度和效果進行了比對。

他又低頭看了看手錶,大概過了20分鐘,太陽開始慢慢西下,陽臺上的柵欄在灰米色的牆上折射出斜長的影子,但是托倫並沒有急於按下快門,似乎在等待著什麼。一會兒,一位土耳其婦女走到陽臺去晾剛洗好的衣服。這時,早有準備的他才滿意地按下快門。

△“小抽屜”中光影和人物的組合成為了他最喜歡的照片

△托倫看到這座大廈,心情顯然不錯,他把這幅照片命名為:《新的一年我很高興在這,讓我們唱歌吧》

隨後,我從取景器中看到,在視覺上暖色的橘黃色陽臺和冷色的牆面形成鮮明的對比,而陽臺折射的細長的影子又使得這種對比更加強烈,那個剛剛恰好出來晾衣服的婦女又使得這張照片充滿生活氣息,靈動了起來。他把這張照片命名為《小抽屜》,因為從遠處看來這些小小的橘色陽臺,確實像是一個個鑲嵌在牆體上的小抽屜。

通過這次和托倫在城市尋找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也是一個攝影師發現自我的過程。當他漫步在城市的街頭巷尾探尋屬於他的城市的時候,他其實也是在探尋他自己。準確來說,在他尋找適合他拍攝地點的同時,也是在他內心中打開一扇屬於自己的窗戶。他以一種好奇的心態來觀察這個城市,在城市和攝影師之間,他用這些鮮豔的顏色作為突破口,連接起了二者。

以自己的角度發現不同

△轉折的臺階就好似“信封”的一個局部

在回到他工作室的路上,我詢問了他未來的工作計畫。要知道現在他的5萬多個粉絲都在Instagram上面等他分享這些與眾不同的照片,這些粉絲有曾經到過這裡的遊客,也有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本地人,他們每天都會讚歎這又是一張他們從不曾看到的伊斯坦布爾。

托倫要改變人們眼中對這座城市的固有印象:“它是一座古老的亞歐文化交匯出來的城市,但是它同時又有著輕快、時髦的一面。”給讀者們呈現伊斯坦布爾的另一面,而且以熱烈、活潑的狀態展現,是他的最大初衷。

△這張照片直接反映了托倫的內心世界:“你好,我叫托倫,我是個對稱狂魔。”

托倫還告訴我,他會繼續把這個項目進行下去。因為伊斯坦布爾每天都在擴大,每天都在改變,還有很多角落等待他的發現。同時,他也把眼光擴展到了全球,會慢慢開始他別的城市的攝影專案。因為對他來說,從自己的角度發現一座和所有人都不一樣的城市,實在是一種無以倫比的美妙感覺。

撰文:喜喜

攝影:Yener Toru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