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十大刺客之曹沫

(一)曹沫

春秋早期人, 是魯國的刺客。 在六大刺客中, 年代最早。 古書對他的名字有許多不同寫法, 其中一種是曹劌。 這兩個名字是屬於同一個人(詳拙作《為什麼說曹劌和曹沫是同一人》)。 過去, 我們在《左傳》中見過這位先生, 名作曹劌。 他曾在長勺之戰, 為魯莊公出謀劃策, 用“一鼓作氣, 再而衰, 三而竭”的治氣之術, 出人意外地打敗了齊桓公, 因而受到毛澤東的稱讚。

此人出身卑賤, 但足智多謀, 想為魯莊公獻計獻策。 他的老鄉說, 打仗是人家貴族的事, 你不要多管閒事, 他說, “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左傳》莊公十年),

一定要插手, 結果證明, 他確實是優秀的軍事家。

毛澤東說“卑賤者最聰明”, 舉例很多, 其中就有他。 這是一種記載。

另一種記載, 是《史記·刺客列傳》的記載。 司馬遷筆下的曹沫主要是勇士, 他“以勇力事魯莊公”。 “莊公好力”, 任為將。 魯與齊戰, 三戰皆北, 被迫在柯地簽訂不平等條約。 在莊嚴的儀式上, 曹沫突然用匕首頂住齊桓公, 逼他退還魯國的土地。 在死亡的威脅下, 桓公被迫答應。 一經承諾, 曹沫立刻投其匕首, 下壇, 北面就群臣之位, 臉不變色心不跳, 說話和原來一模一樣。

這些記載, 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 曹沫不是貴族, 而是卑賤者中的聰明人, 他不會像貴族那麼死心眼(如相信“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的宋襄公)。 卑賤者愛使用非常手段, 即貴族不恥的糙招, 特別是在實力懸殊、強弱不敵的戰爭中;第二, 曹沫參加的戰爭, 正是這樣的戰爭, 齊國非常強大, 魯國非常弱小, 他以奇謀僥倖打敗齊桓公, 但三戰皆北, 不能扭轉戰局, 萬般無奈, 才鋌而走險。

他的成功是靠兩點:一是齊桓公地位高, 名氣大,

他老人家怕死, 曹沫不怕死;二是齊桓公“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說話非同小可, 不便在莊嚴的會盟儀式上出爾反爾, 管仲勸他不可背約。 這兩條都是抓住了貴族的弱點。 當然, 在其他古書中, 還有漢畫像石中, 這次劫持, 參加者還有魯莊公。 逼急眼了, 魯莊公也放得下架子。

道理很簡單, 穿鞋的打不過光腳的(當然, 這只是事情的一面)。

現在, 在上海博物館藏楚簡中, 我們發現了曹沫的兵法, 名叫《散蔑之陳》。 它的出土有一個意義, 就是證明了我的看法, 恐怖活動和兵法有不解之緣, 兩者不一定是對立的東西。

正規的戰法是戰法, 不正規的戰法也是戰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