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專訪!不會UI的前端工程師不是好產品經理

編者按:從土木工程畢業的@魔力大熊 , 到現在換了7份工作, 從新東方英語講師到產品經理, 從UI 設計到前端重構工程師, 曾是今日頭條的高級交互設計師, 如今在幣信負責產品設計和前端重構, 技能樹快點滿的他, 究竟是怎麼學習的?來看今天的專訪。

嘉賓介紹

大熊(王磊)幣信產品設計負責人, 前端重構工程師, 曾任今日頭條高級交互設計師

2013 參與巴比特早期創業

2014 創辦美喵、豆包金融

2015 入職今日頭條

2015-至今 幣信(前身 haobtc)負責產品設計

Dribbble:https://dribbble.com/raymond92

Github:https://github.com/rayston92

知乎專欄:https://zhuanlan.zhihu.com/bearpaw

△ 帥氣的個人照

1. 您現在負責的工作是什麼呢?

現在在一家叫幣信的區塊鏈公司工作, 負責產品設計和前端重構。

2. 說說職業生涯重要的轉捩點?

在重慶念的大學, 是土木工程專業, 當時完全是閉著眼睛選的專業, 所以到真正開始接觸工程後, 才意識到自己不喜歡, 覺得大學花在專業課上的時間價值寥寥。 如果條件允許,

建議學弟學妹能在大學入學前申請推遲一年入學, 然後出去走走(比如背包出國), 多接觸不同領域不同國家的人, 看這些國家的年輕人在做什麼。 這些生活和志向上的迥異能讓你思考, 推己及裡, 對於將來的學業規劃會很有幫助。

我真正參加工作的時間跟前輩們比起來, 並不算長。 過去幾年對我改變最大的, 應該是3次關鍵的轉捩點:

第一次是從杭州一家初創來北京, 契機是李笑來老師創辦了比特基金, 拿了基金的投資, 我在孵化器連續做了兩家公司, 一家做寵物社區的叫美喵, 一家做 P2P 金融的叫豆包, 很可惜, 兩個專案最後都很坎坷。 總之隨著2014年這股全民創業的熱潮過去, 初創公司如果沒有摸索出實際可行的商業模式,

看不到增長, 最後的結果只能是關閉清算。 對於這段創業經歷, 我至今心存感激, 能快速從象牙塔走進真實的商業社會, 把想法落地, 這其中能學到實在太多。

第二次是專案結束後, 決定去大公司老老實實上班。 當時拿了Uber Beijing和今日頭條的offer, 覺得頭條的成長性很好, 就去了頭條做了交互設計師。 明顯感覺到, 之前創業小團隊的效率固然很高, 但一旦產品成長為平臺(比如頭條), 開發流程需要兼顧的點就開始迅速變多, 也更需要從協作的角度考慮問題, 這樣的場景在小團隊很難複現。 公司高速成長的過程中, 各個設計師在大部門的話語權要靠產出爭取。 如果是剛參加工作的設計師, 這樣的環境能幫助你快速成長,

但絕不要期望設計團隊中會有其他人放下手中的工作來幫助你, 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 能有一個好的、活躍的設計氛圍已然很難得了。

第三次是從頭條離職加入一家創業公司, 也就是現在的公司, 做的是區塊鏈比特幣方向的創業。 我個人在2013年就有投資, 覺得這個領域依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就沒有猶豫太多, 加入初創團隊了。

3. 今日頭條和幣信工作都學到了什麼?

每段工作經歷帶給我的感受都不一樣, 大公司, 小公司, 自己創業, 各有各的優缺點。 如果算上大學期間在新東方兼課, 我在從事現在這份工作前, 一共換了7份工作。 職業身份從講師到產品經理, 從 UI 設計師到前端重構工程師, 堪比打雜專家, 余不一一。

職位的變化完全是由公司的業務需求決定, 以至於過去長達兩年的這段「職業嘗試期」, 我一直處於一個比較痛苦的學習狀態, 偶爾因為學習帶來的快樂, 也會瞬間被現實擊垮。

後來我意識到很重要的一點, 每個人的社會分工(職位標籤), 都是暫時的。 雇主(或是自己開公司)需要的是找到合適的人, 提供合適的薪酬, 讓 TA 解決問題, 推動公司前進。 作為打工者, 一旦拿職業標籤束縛自己, 只盯著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 就很難真正把事情做好。 設計師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 他們創造了各種形式的美、色彩、形體、節奏、甚至邏輯上的美, 但有時容易忽略沉浸其中, 忽略別的。 尤其是大公司把崗位分的很細, UI 設計師、動效設計師、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 大的 UED 團隊更是會分用研設計師和原型設計師,每個人都被要求把自己手裡的事情做好,做精,做深,但也因此少了跨崗位,乃至跨部門的業務認知。

所以到工作幾年之後,很多設計師就愈發意識到,只是單純做設計,是難將設計落地,最後變現的。

哪怕是有一天決定自己開個 Studio,也會面臨市場、拓新、收支一系列的問題,光是把設計做好等著別人來垂青,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正因如此,每份工作,不論是大小公司,不論具體崗位的工作內容。核心的點是讓自身成長為 T 型的人才,在專注的領域要深耕,對其他領域也一定要瞭解。事無巨細,每樣事情都帶著認真的心態做好,一定會有好結果。

△ 追波作品

4. 您不僅是PPT 高手,還會Lumion/Sketchup、前端,UI 設計、交互設計等,能說說您學習新東西的方法嗎?

學習是一生都要進行的事,它不應當是一種技巧、本領,而應該是伴隨人一生的本能。原始社會一個智人能否生存下來,要看他是不是四肢發達,身手矯健,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到食物。但現代社會早已不是刀耕火種的年代,最值得踐行同時回報率最高的,就是不停的學習。拿我自己舉個簡單的例子,學 Sketchup、Lumion、Revit,都是因為念書時要做老師的一個項目,作為建築設計視覺化整體方案的一部分而去學的。學 UI 是因為創業時找一個好的設計師太難,只好自己硬著頭皮上。學動效是因為沒有專職的交互設計師,只好自己學 AE 和 Framer.js。學前端是因為沒有富裕的前端工程師幫助重構,只好自己實現介面。

所有學習的初始動機,都是由於項目在推,往往這樣學習的效果是最好的,正因為有實操,記憶和理解都比較深刻。

反倒是好好坐下來,慢慢去學習某個你想學的知識,效果卻不理想。這就像學外語,我們中國學生從小學開始學到大學,10多年教育,背單詞背的這麼辛苦,見到老外(更別說工作上溝通),就支吾說不出口。而一旦因為契機去國外工作個幾年,口語就溜的翻天覆地。可見帶著實際需求去學習,效果最好。Get your hand dirty!

如果是要學習專業領域的知識,不建議大家去報各種費用昂貴的線下培訓班。沒有什麼知識是非要去線下學的,科學上網,Youtube 上一堆 UI 設計、動效、前端 JS 的視頻都可以看,還有類似可汗學院、Udacity、Udemy 之類的教育網站可以嘗試。我自己以前經常看lynda的視頻,現在碰到新的概念更喜歡直接 Google,一般稍微流覽都能找到非常棒的相關博文或者視頻,看完感謝偉大的互聯網!

△ 正在做KeyNote 教程的大熊

5. 同時掌握交互/UI/程式設計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跨界給您帶來了哪些好處?

從某種意義上,我認為 UI 設計師(甚至視覺方向)最後一定要會一些程式設計能力,至少是用主流的語言寫介面的能力。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只有真正寫代碼,才知道做設計的正確姿勢,那就是從實現出發。有些剛剛工作的設計師,非常迷戀 dribbble 或者其他設計網站上酷炫的動效,但要清楚,這些如同隻字片語的設計師靈感,往往只停留在概念稿上,不會投入實際項目。原因就是實現成本,有的設計只做到好看,但不實用,經不起推敲。如果一個設計師自己寫網站,打個比方,做個landing頁面,設計稿上可能加了好多修飾性的圖示,用很多漸變和動效,乃至一些 canvas 動畫,自己實現頁面的時候就發現工作量簡直巨大。修飾性的圖示可能要通過偽類的方式實現,複雜的Morph動畫不借助一些 lib 手寫會累死,還要考慮各種螢幕的適配,寫很多 media query。

凡此種種,都是在提醒設計師,不要過度設計,專注最核心的功能點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要說跨界最大的好處,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以最合理的方式交付產出,協作起來效率更高,也更專業。

6. 有哪些設計理念和職場經驗是您會堅持執行的?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好的設計一定是簡潔且符合直覺的。從現實出發,一個人從畢業到45歲,短短20年的職業生涯瞬間過去。你可以選擇得過且過,凡事差不多就行,也可以嚴苛要求自己,不斷挑戰新的高度,好的公司會讓你和它一起成長,差的公司會讓有才華的人最終變得碌碌無為。你無法要求公司改變,但你可以改變自己,還記得曾經心目中遙不可及的設計事務所,大公司,設計院校?從現在開始就準備吧,既然是自己熱愛的事業,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的吧。至於職場,能力是最重要的,其他所謂經驗兼聽則明,公司不是做慈善,只要你的能力能在公司實現價值,其他都是附加的。

7. 有哪些特別喜歡的設計師和作品呢,和大家分享下

喜歡的設計師太多了,感覺可以單獨寫篇文章分享。如果說第一時間想到的話,就不得不提 Ramotion 這家工作室的作品,Ryan Putnam 的手繪作品,以及 Sebastiano Guerriero,他做了兩個項目,一個是 Codyhouse 一個是 Nucleo,我從中受益良多,非常棒!

優設昨天剛發了一期Ramotion 的專訪:優設專訪!為ADOBE 做過品牌設計的頂尖團隊RAMOTION

8. 2017年或未來兩三年內有什麼規劃呢,如果是現在剛入行的設計師,您有哪些建議給到他們?

未來有繼續讀書的計畫,方向是軟體工程,可能是更享受作為一個maker的感覺,自己實現設計的感覺很棒。設計是可以做一輩子的,不要被工作中的各種 title 束縛,若非對設計有一腔熱血,又如何堅持到年暮花甲?堅持學習,永遠不要對過去的自己滿意,也不要作繭自縛,被條條框框的設計規則綁住手腳,這樣堅持幾年,不斷練習和嘗試,你會發現自己的設計能力和設計視野,已經遠遠超過當初,會感激自己做的決定。

9. 您是個經驗豐富的旅行愛好者,都去過哪些地方呢?有沒有什麼獨家的旅行技巧給大家?

我原來特別愛好徒步,念書的時候跟朋友走了很多徒步登山的路線,洛克之路、貢嘎雪山之類的,但現在更愛好輕負重的城市旅行。

正好去年春節一直待在歐洲,如果大家將來有去歐洲旅行的計畫,那麼建議一定提前安排好行程,德國和瑞士都是設計強國,去當地的藝術館片區轉轉,能找到很多靈感。鄰國日本也很棒,飛行時間短,留出更多時間在當地玩,日本有非常多的設計studio,東西做的很好玩。我有個朋友,辦了日本五年多次簽證,每週五傍晚從北京飛日本,週末回京,每次去一個特定的目的地,如此往復近一年還玩不厭,可見日本的魅力!

△ 在瑞士維吉斯清晨6點鐘,起床後看到窗外的湖面,仿佛童話世界

10. 曬出您的EDC 裝備

11. 推薦您認為能提高工作效率/生活品質的利器

收集素材和靈感的話,非常推薦使用 pixave,我之前用了很久的 pixa 和 inboard,還嘗試過一段時間 lightroom,但最頭疼的是現在主力設計工具是 sketch,大量的 sketch 檔偏偏都不支援。pixave 可以完美支持 sketch 格式的設計檔,還可以在 icloud 上同步,解決了大問題。最近淘汰了kindle touch,換了 kindle oasis,看書的頻率大幅度提高,綁定信用卡後買書很方便,確實做的很好。平時工作會使用 HHKB Pro2 作為輸入工具,工作時戴的耳機是Bose Soundlink,最近種草 Airpods,準備儘快入一個。

------

大的 UED 團隊更是會分用研設計師和原型設計師,每個人都被要求把自己手裡的事情做好,做精,做深,但也因此少了跨崗位,乃至跨部門的業務認知。

所以到工作幾年之後,很多設計師就愈發意識到,只是單純做設計,是難將設計落地,最後變現的。

哪怕是有一天決定自己開個 Studio,也會面臨市場、拓新、收支一系列的問題,光是把設計做好等著別人來垂青,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正因如此,每份工作,不論是大小公司,不論具體崗位的工作內容。核心的點是讓自身成長為 T 型的人才,在專注的領域要深耕,對其他領域也一定要瞭解。事無巨細,每樣事情都帶著認真的心態做好,一定會有好結果。

△ 追波作品

4. 您不僅是PPT 高手,還會Lumion/Sketchup、前端,UI 設計、交互設計等,能說說您學習新東西的方法嗎?

學習是一生都要進行的事,它不應當是一種技巧、本領,而應該是伴隨人一生的本能。原始社會一個智人能否生存下來,要看他是不是四肢發達,身手矯健,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到食物。但現代社會早已不是刀耕火種的年代,最值得踐行同時回報率最高的,就是不停的學習。拿我自己舉個簡單的例子,學 Sketchup、Lumion、Revit,都是因為念書時要做老師的一個項目,作為建築設計視覺化整體方案的一部分而去學的。學 UI 是因為創業時找一個好的設計師太難,只好自己硬著頭皮上。學動效是因為沒有專職的交互設計師,只好自己學 AE 和 Framer.js。學前端是因為沒有富裕的前端工程師幫助重構,只好自己實現介面。

所有學習的初始動機,都是由於項目在推,往往這樣學習的效果是最好的,正因為有實操,記憶和理解都比較深刻。

反倒是好好坐下來,慢慢去學習某個你想學的知識,效果卻不理想。這就像學外語,我們中國學生從小學開始學到大學,10多年教育,背單詞背的這麼辛苦,見到老外(更別說工作上溝通),就支吾說不出口。而一旦因為契機去國外工作個幾年,口語就溜的翻天覆地。可見帶著實際需求去學習,效果最好。Get your hand dirty!

如果是要學習專業領域的知識,不建議大家去報各種費用昂貴的線下培訓班。沒有什麼知識是非要去線下學的,科學上網,Youtube 上一堆 UI 設計、動效、前端 JS 的視頻都可以看,還有類似可汗學院、Udacity、Udemy 之類的教育網站可以嘗試。我自己以前經常看lynda的視頻,現在碰到新的概念更喜歡直接 Google,一般稍微流覽都能找到非常棒的相關博文或者視頻,看完感謝偉大的互聯網!

△ 正在做KeyNote 教程的大熊

5. 同時掌握交互/UI/程式設計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跨界給您帶來了哪些好處?

從某種意義上,我認為 UI 設計師(甚至視覺方向)最後一定要會一些程式設計能力,至少是用主流的語言寫介面的能力。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只有真正寫代碼,才知道做設計的正確姿勢,那就是從實現出發。有些剛剛工作的設計師,非常迷戀 dribbble 或者其他設計網站上酷炫的動效,但要清楚,這些如同隻字片語的設計師靈感,往往只停留在概念稿上,不會投入實際項目。原因就是實現成本,有的設計只做到好看,但不實用,經不起推敲。如果一個設計師自己寫網站,打個比方,做個landing頁面,設計稿上可能加了好多修飾性的圖示,用很多漸變和動效,乃至一些 canvas 動畫,自己實現頁面的時候就發現工作量簡直巨大。修飾性的圖示可能要通過偽類的方式實現,複雜的Morph動畫不借助一些 lib 手寫會累死,還要考慮各種螢幕的適配,寫很多 media query。

凡此種種,都是在提醒設計師,不要過度設計,專注最核心的功能點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要說跨界最大的好處,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以最合理的方式交付產出,協作起來效率更高,也更專業。

6. 有哪些設計理念和職場經驗是您會堅持執行的?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好的設計一定是簡潔且符合直覺的。從現實出發,一個人從畢業到45歲,短短20年的職業生涯瞬間過去。你可以選擇得過且過,凡事差不多就行,也可以嚴苛要求自己,不斷挑戰新的高度,好的公司會讓你和它一起成長,差的公司會讓有才華的人最終變得碌碌無為。你無法要求公司改變,但你可以改變自己,還記得曾經心目中遙不可及的設計事務所,大公司,設計院校?從現在開始就準備吧,既然是自己熱愛的事業,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的吧。至於職場,能力是最重要的,其他所謂經驗兼聽則明,公司不是做慈善,只要你的能力能在公司實現價值,其他都是附加的。

7. 有哪些特別喜歡的設計師和作品呢,和大家分享下

喜歡的設計師太多了,感覺可以單獨寫篇文章分享。如果說第一時間想到的話,就不得不提 Ramotion 這家工作室的作品,Ryan Putnam 的手繪作品,以及 Sebastiano Guerriero,他做了兩個項目,一個是 Codyhouse 一個是 Nucleo,我從中受益良多,非常棒!

優設昨天剛發了一期Ramotion 的專訪:優設專訪!為ADOBE 做過品牌設計的頂尖團隊RAMOTION

8. 2017年或未來兩三年內有什麼規劃呢,如果是現在剛入行的設計師,您有哪些建議給到他們?

未來有繼續讀書的計畫,方向是軟體工程,可能是更享受作為一個maker的感覺,自己實現設計的感覺很棒。設計是可以做一輩子的,不要被工作中的各種 title 束縛,若非對設計有一腔熱血,又如何堅持到年暮花甲?堅持學習,永遠不要對過去的自己滿意,也不要作繭自縛,被條條框框的設計規則綁住手腳,這樣堅持幾年,不斷練習和嘗試,你會發現自己的設計能力和設計視野,已經遠遠超過當初,會感激自己做的決定。

9. 您是個經驗豐富的旅行愛好者,都去過哪些地方呢?有沒有什麼獨家的旅行技巧給大家?

我原來特別愛好徒步,念書的時候跟朋友走了很多徒步登山的路線,洛克之路、貢嘎雪山之類的,但現在更愛好輕負重的城市旅行。

正好去年春節一直待在歐洲,如果大家將來有去歐洲旅行的計畫,那麼建議一定提前安排好行程,德國和瑞士都是設計強國,去當地的藝術館片區轉轉,能找到很多靈感。鄰國日本也很棒,飛行時間短,留出更多時間在當地玩,日本有非常多的設計studio,東西做的很好玩。我有個朋友,辦了日本五年多次簽證,每週五傍晚從北京飛日本,週末回京,每次去一個特定的目的地,如此往復近一年還玩不厭,可見日本的魅力!

△ 在瑞士維吉斯清晨6點鐘,起床後看到窗外的湖面,仿佛童話世界

10. 曬出您的EDC 裝備

11. 推薦您認為能提高工作效率/生活品質的利器

收集素材和靈感的話,非常推薦使用 pixave,我之前用了很久的 pixa 和 inboard,還嘗試過一段時間 lightroom,但最頭疼的是現在主力設計工具是 sketch,大量的 sketch 檔偏偏都不支援。pixave 可以完美支持 sketch 格式的設計檔,還可以在 icloud 上同步,解決了大問題。最近淘汰了kindle touch,換了 kindle oasis,看書的頻率大幅度提高,綁定信用卡後買書很方便,確實做的很好。平時工作會使用 HHKB Pro2 作為輸入工具,工作時戴的耳機是Bose Soundlink,最近種草 Airpods,準備儘快入一個。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