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難得一見的民國總統戎裝照片 能看出哪一個是馮鞏的曾祖父嗎?

第一位,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 名文, 字載之, 號日新, 又號逸仙, 幼名帝象, 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 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 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 三民主義的宣導者, 創立《五權憲法》。 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 “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第二位, 袁世凱執政時間(1912年03月10日—1916年06月06日),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北洋軍閥領袖。 字慰亭(又作慰廷), 號容庵、洗心亭主人, 漢族, 河南項城人, 故人稱“袁項城”

第三位, 黎元洪(1916年06月07日—1917年07月01日)字宋卿, 是湖北黃陂人, 故稱“黎黃陂”, 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大總統。 世居湖北黃陂西鄉、縣城、東鄉與北鄉。

1916年6月, 袁世凱死後, 黎元洪繼任大總統, 宣佈恢復約法, 召集國會。 但實際權力則為國務總理、皖系軍閥段祺瑞所掌握。 黎元洪不甘於受段擺佈, 形成“府院之爭”。 段祺瑞利用張勳將黎驅走, 由副總統馮國璋代行大總統。 1922年6月, 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趕走皖系總統徐世昌, 請黎元洪複職。 黎元洪複任總統後, 無實權。 1923年6月, 黎元洪再度辭職, 退出政壇, 移居天津投資實業。

第四位, 馮國璋(1917年07月06日—1918年10月07日),字華符, 一作華甫, 直隸河間縣西詩經村人.是中國著名藝術家馮鞏的曾祖父。 袁世凱死後, 黎元洪繼任大總統, 經過國會補選馮國璋為副總統, 在南京辦公。 後黎元洪與段祺瑞爆發“府院之爭”, 引發張勳復辟, 為段祺瑞所鎮壓。 黎元洪辭職, 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 段祺瑞複任國務總理。

民國七年(1918年)8月13日, 馮國璋通電辭去副總統, 于民國八年(1919年)返回河間故里。 民國八年(1919年)10月, 馮國璋抵北京, 12月28日病逝, 終年60歲。

第五位, 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1922年06月02日), 徐世昌(1855—1939年), 字蔔五, 號菊人, 又號弢齋、東海、濤齋, 晚號水竹村人、石門山人、東海居士。 直隸(今河北)天津人。

其曾祖父、祖父在河南為官居, 出生于河南省衛輝府(今衛輝市)府城曹營街寓所。

徐世昌早年中舉人, 後中進士。 自袁世凱小站練兵時就為袁世凱的謀士, 並為盟友, 互為同道;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曾任軍機大臣。 徐世昌頗得袁世凱的器重, 在袁世凱稱帝時以沉默遠離之。 民國五年(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 起用他為國務卿 。 民國七年(1918年)10月, 徐世昌被國會選為民國大總統 。 他下令對南方停戰, 次年召開議和會議 。 民國十一年(1922年)6月通電辭職, 退隱天津租界以書畫自娛。

第六位,曹錕(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03日),字仲珊,出生于天津大沽口(今天津市塘沽),是中華民國初年直系軍閥的首領,也是保定王。曾靠賄選而被選舉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1890年,曹錕畢業于天津武備學堂,任毅軍哨官。在1919年的時候,就被擁為直系軍閥首領。1923年6月,曹錕將黎元洪逐走天津。10月5日重金收買議員,賄選為大總統,留下了其人生最大的污點。1927年曹寓居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拒絕日本所請出面組織新政府,保持了民族氣節,保全了民族大義,保住了晚節。曹錕在1938年5月17日因病逝世。1939年12月,國民政府因其民族氣節特追贈曹錕為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第七位,蔣介石( 1948年05月01日—1949年04月24日),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蔣中正受孫中山賞識而崛起於民國政壇,在孫去世後長期領導中國國民黨達半世紀;其於國民政府時代一直居於軍政核心,領導中國渡過對日抗戰與二次大戰,行憲後又連續擔任第一至五任中華民國總統長達27年,但其政治手腕與獨裁統治亦遭受批評。其從政生涯橫跨北伐、訓政、國共內戰、對日抗戰、行憲、民國政府退守臺灣及東西方冷戰,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臺北士林官邸逝世。

民國總統檔案(檔案之1) ¥36.3 購買

第六位,曹錕(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03日),字仲珊,出生于天津大沽口(今天津市塘沽),是中華民國初年直系軍閥的首領,也是保定王。曾靠賄選而被選舉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1890年,曹錕畢業于天津武備學堂,任毅軍哨官。在1919年的時候,就被擁為直系軍閥首領。1923年6月,曹錕將黎元洪逐走天津。10月5日重金收買議員,賄選為大總統,留下了其人生最大的污點。1927年曹寓居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拒絕日本所請出面組織新政府,保持了民族氣節,保全了民族大義,保住了晚節。曹錕在1938年5月17日因病逝世。1939年12月,國民政府因其民族氣節特追贈曹錕為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第七位,蔣介石( 1948年05月01日—1949年04月24日),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蔣中正受孫中山賞識而崛起於民國政壇,在孫去世後長期領導中國國民黨達半世紀;其於國民政府時代一直居於軍政核心,領導中國渡過對日抗戰與二次大戰,行憲後又連續擔任第一至五任中華民國總統長達27年,但其政治手腕與獨裁統治亦遭受批評。其從政生涯橫跨北伐、訓政、國共內戰、對日抗戰、行憲、民國政府退守臺灣及東西方冷戰,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臺北士林官邸逝世。

民國總統檔案(檔案之1) ¥36.3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