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牢頭子,冒死給西漢續命82年,臨終前才吐露真相

長安天牢裡的劉病已是一名欽定的死囚。

他這輩子連平平安安做個老百姓都是奢望, 卻鬼使神差地成為皇帝。

劉病已登基後改名劉詢, 史稱漢宣帝, 被譽為西漢王朝的“中興之主”。

這個原本與皇位絕緣的孩子, 最後成了一代明主, 作為“長安牢獄中走出的天子”,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監獄中成長的皇帝, 所有的一切都得從西元前92年、漢武帝末年的長安城說起。

那一年, 魯國(今山東曲阜)人丙吉迎來了自己政治命運的重大轉機。

丙(或作邴)吉(?—前55年)

丙吉自幼學習律令, 曾經擔任過魯國的獄吏, 因有功績, 被提拔到朝廷任廷尉右監(廷尉的高級助手, 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檢察院檢察官)。

遺憾的是, 在朝廷中任職, 僅僅需要政績是不夠的。

丙吉顯然不適應中央的複雜關係, 不久因涉案受到株連, 罷官出京, 到外地去擔任州從事(封疆大吏的高級助手)。

現在丙吉毫無徵兆地接到調令回長安任職, 儘管滿懷疑惑, 但也趕緊收拾行囊回京。

這一年, 長安城內發生了“巫蠱之禍”。

這場大禍發生在年老的漢武帝和並不年輕的衛太子劉據之間。

劉據因受敵對勢力和佞臣們的誣陷, 為父皇漢武帝所疑。

他懼禍而被迫起兵討伐江充, 兵敗被迫自殺。

其母武帝皇后衛子夫也隨之上吊自殺。

漢武帝在盛怒之下, 喪失了清晰的判斷力, 嚴令深究衛太子全家及其黨羽。

衛太子全家被抄斬, 長安城有幾萬臣民受到株連。

許多京官被削籍為民。

因“巫蠱之禍”案情複雜, 涉案人員極多, 加上許多京官本身又受到株連, 因此朝廷從地方抽調辦案人手。

丙吉因為擔任過廷尉右監, 與本案沒有牽涉, 因此被調回長安參與案件審理。

在政治高壓和白色恐怖之中, 所謂的案件“審理”完全是一句空話。

一切都已經被定性了, 丙吉等人的工作實際上就是貫徹上意、完成程式、懲罰犯人。

具體到丙吉的任務, 則是主管長安的監獄。

長安的天牢中有一個剛滿月的嬰兒, 因為受“巫蠱之禍”的株連被關入大牢。

他就是衛太子的孫兒, 漢武帝的曾孫。

衛太子劉據納史良娣, 生下了史皇孫劉進。

皇孫劉進納王夫人, 生下了這個嬰兒, 稱為皇曾孫。

小嬰兒剛出生就遭到“巫蠱事”, 太子、良娣、皇孫、王夫人等親人都遇害身亡。

小嬰兒尚在繈褓之中。

政敵們不知道如何處置他, 就將他關在大牢中等待命運的審判。

盡職的丙吉在檢查監獄時發現了這個小皇曾孫。

當時的嬰兒經過長期的啼哭, 又長期缺奶, 早已是奄奄一息。

善良的丙吉於心不忍, 就暗中在牢房中找了兩個剛生育還有奶水、人又忠厚謹慎的女犯人(一個是淮陽人趙征卿, 一個是渭城人胡組)輪流餵養這個嬰兒。

丙吉還給小嬰兒找了一間通風、乾燥的牢房, 提供了冷暖適中、物品齊全的條件。

在接下去的幾個月裡, 丙吉每月得到俸祿, 就先換來米肉供給牢房中的小皇曾孫。

他堅持每天檢查嬰兒的生長情況, 不准任何人驚擾孩子。 有時候, 丙吉實在太忙或者生病了, 也派家人早晚去探望小皇曾孫, 看看被褥是否燥濕、飲食是否得當。

然而監獄中的條件畢竟惡劣, 剛出生的皇曾孫經常得病, 甚至數次病危, 丙吉都及時地命令獄醫診斷,

按時給孩子服藥, 才使孩子轉危為安。

丙吉的俸祿原本就不寬裕, 現在又要照顧一個體弱的嬰兒和兩位奶媽, 但他總是先想著嬰兒, 精心照料。

如果沒有丙吉無微不至的照顧, 小皇曾孫早就死在獄中了。

兩位犯罪在監的奶媽也將小皇曾孫視作自己的孩子, 精心照料。

就這樣, 可憐的孩子在獄中竟然奇跡般地成長了起來。

當丙吉在監獄中細心照顧尚是犯人的皇曾孫的時候, 監獄外的“巫蠱之禍”還在繼續, 連年不絕。

小皇曾孫已5歲了, 還沒有離開過監獄的高牆。

丙吉覺得將孩子終身養在監獄中終究不是辦法, 就試探著請高官貴族收養這個孩子, 給孩子正常的成長環境。

當時的高官顯貴們一知道孩子的來歷, 都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收養。

沒有辦法的丙吉只好繼續照顧著小皇曾孫。

在小孩子一次大病痊癒後,丙吉看著體弱多病的小皇曾孫,替他起名為“病已”。

意即孩子的病已經全好了,以後再也不會得病了。

這個孩子於是就叫做了“劉病已”。

後元二年(西元前87年),漢武帝生了重病,往來于長楊、五柞宮殿之間調養。

有人想在漢武帝病重間再次興風作浪,指示看風水的上書說長安監獄中有天子氣。

多疑的漢武帝竟然派遣使者命令官府說,關押在長安監獄中的犯人,無論罪行輕重,一律殺之。

老皇帝希望通過這樣決絕的做法來掃除一切對自己權力的威脅。

內謁者令郭穰連夜趕到丙吉主管的監獄,要執行皇帝的旨意。

丙吉勇敢地抗拒聖旨,命令關閉監獄大門,拒絕使者進入。

他隔著牆壁高喊:“皇曾孫在這裡。其他人因為虛無的名義被殺尚且不可,更何況這是皇上親生的曾孫子啊!”

雙方僵持到天明,郭穰還是進不去監獄。

他只好返回宮中將情況報告給漢武帝,並彈劾丙吉抗旨。

漢武帝受到這次挫折後,反而頭腦清醒了許多,歎氣說:“這也許是上天借丙吉之口來警示我吧!”

漢武帝沒有追究丙吉的罪過,也沒有繼續下達殺犯人的聖旨,相反卻宣佈大赦天下。

丙吉主管的監獄一下子就空了。

劉病已的兩位奶媽分別回淮陽和渭城去了。

劉病已也不再是犯人了,可以做一個自由的普通百姓,真正算是虎口脫險了。

丙吉忙張羅著給劉病已找一個去處。

他終於打聽到劉病已的父親史皇孫劉進的舅舅史家。

史家的一個女兒嫁給了衛太子劉據,就是史良娣。

當時史家還有劉病已的舅曾祖母貞君和舅祖父史恭,一家人住在長安近郊的杜縣。

丙吉便把劉病已送到杜縣史家。

史恭見到這個外甥的兒子,史老太太見到這個曾外孫,驚喜交加,接過了撫養大任。

老太太對劉病已異常疼愛,不顧年老體衰親自照料他的生活。

只有5歲的劉病已當時還沒有記憶,在新的、舒適的環境中,對之前的監獄生活逐漸淡忘了。

他對長安監獄中的高牆、兩位慈祥的奶媽和那可以自由出入的丙吉的印象越來越模糊。

史家為了孩子的安全考慮,為了給孩子一個正常的環境,也刻意不提長安的監獄。

丙吉回到長安,繼續去做他的官,絕口不提劉病已的事情。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成為過去式。

劉徹(西元前156年7月14日-西元前87年3月29日)

晚年的漢武帝最終知道了“巫蠱之禍”的真相,明白了兒子劉據的苦衷與冤情。

他悔恨不已,下詔罪己,開始為案件平反。

劉病已的命運開始改變。臨終前,漢武帝依然對親自害死兒子耿耿于懷。

他想到劉據這一脈中還保留著一個獨子——劉病已,於是下詔令宗正(主管皇室族系的官員)將他的名字重新載入皇室的牒譜,正式恢復了劉病已的皇室成員身份。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血緣身份是個人非常重要的組成要素。

對於皇室政治來說,血緣尤其重要。

它通常是一個人權力合法性的來源。

對於劉病已來說,在恢復皇室身份之前,儘管他是前太子的孫子,但作為被排除在皇室隊伍外的人,他是毫無政治前途可言的。

相反,他可能成為政治禍害的來源,因此達官貴人們都不願意收養劉病已。

可憐的孩子只能住在舅祖父家裡。

現在,劉病已恢復了皇室身份,不僅上升為貴族階層,而且具備了進入政治核心的可能性。

更值得留意的是,劉病已的血脈出於漢武帝嫡長子劉據,而且是劉據這一脈唯一的後人。

儘管他還沒有封爵,但政治前途無量。

按照制度,未成年的皇室成員由掖庭令看管撫養。

劉病已也從杜縣舅祖父家被接到了長安來接受撫養教育。

巧的是,當時的掖庭令張賀年輕的時候是劉據的家臣。

劉據生前對張賀非常好,張賀也始終念著前太子的恩德。

現在,他很自然地將這種感情轉移到了對前太子的孫子的身上,對劉病已的撫養教育格外上心。

張賀不僅在職權範圍內處處優待劉病已,而且自己資助劉病已讀書遊學。劉病已慢慢長大後,張賀還為他迎娶了暴室的嗇夫許廣漢的女兒許平君為妻。

依靠妻子許家、張賀和舅祖父史家的關心和資助,劉病已接受了系統的教育。

他向東海澓中翁學習《詩經》,喜歡讀書,也非常用功,聞名一時。

同時,劉病已也喜歡遊俠,鬥雞走馬,遊山玩水。

這是當時上流社會的普遍愛好,但劉病已沒有沉溺其中,相反卻利用遊玩的機會,觀察風土人情,深知人民疾苦,接觸到了真實的社會。

劉病已雖然在長安居住受教育,但還是經常回杜縣史家居住。

他終身都非常喜歡杜縣一帶的山水,“尤樂杜、鄠之間,率常在下杜。”

史恭的兒子劉病已的表叔史高、史曾、史玄都和劉病已在一起玩耍長大。史稱他“具知閭裡奸邪,吏治得失。數上下諸陵,周遍三輔”。

年輕的劉病已在關中一帶遊歷學習,小有名氣。

成年後,劉病已居住在長安的尚冠裡。

他繼續交結官民,名聲越來越大。

與劉病已分開後,丙吉轉任了車騎將軍軍市令,後來升遷為大將軍霍光的長史。

霍光很器重他,又將他升遷為光祿大夫給事中。

我們後人不知道共同居住在長安的劉病已、丙吉二人是不是經常遇到。

我們知道的是,丙吉對劉病已恭敬如常,絕口不提當年之事。

劉病已竟然不知道丙吉就是當年那個撫養自己的獄官。

在劉病已18歲的時候,丙吉又給了他一個大恩。

元平元年(西元前74年)四月,漢武帝的兒子、年輕的漢昭帝劉弗陵駕崩,沒有留下子嗣。

大將軍霍光奏請皇后征昌邑王劉賀為新皇帝。

劉賀(西元前93/92年—前59年)

七月,劉賀即位後,荒淫無道。

霍光以劉賀淫亂多罪而廢黜了他。

於是,中國大地出現了短暫的沒有皇帝、又缺乏繼承人選的情況。

霍光與車騎將軍張安世等大臣多次討論繼承人選,都難以決定。

新的皇帝首先要從漢武帝的子孫中挑選,而且輩分不能過高,也不能太低。

劉弗陵沒有子嗣,劉賀已經被實踐排除了;

漢武帝的兒子中在世的還有廣陵王,但是廣陵王無能無德,漢武帝生前就將他排除在皇位繼承人選之外了,現在自然也不能再去迎立他這一支的人選;

燕王一系也出自漢武帝親子,但是燕王劉旦謀反自殺,屬於大逆不道,他的子孫自然也喪失了繼承資格。

現在剩下的就只有同是漢武帝兒子、並曾經是太子的衛太子劉據這一系的人選了。

在這一系人選中,只有剛滿18歲的劉病已一人而已。

丙吉及時抓住機會,向霍光進言說:“將軍您受孝武皇帝繈褓之托,任天下之寄。不幸孝昭皇帝早崩無嗣,之後所立非其人,複以大義廢之,天下莫不服從。方今社稷宗廟群生之命在將軍一舉。我看現在大臣們所討論的人選都是在位的諸侯宗室,忽視了那些還沒有爵位,尚在民間的皇室子孫。將軍,您是否記得,武帝臨終前的遺詔中提到將皇曾孫劉病已認祖歸宗,由掖庭撫養。這個劉病已就是前太子劉據的孫子。我在他幼少的時候見過他,現在已經十八九歲了。劉病已通經術,有美材,舉止有度,名聲在外。希望大將軍先讓劉病已入侍皇宮,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後決定大策,那麼天下幸甚!”

霍光覺得丙吉的建議非常有道理,覺得劉病已不論從血統還是才幹上都適合做皇帝,就下定了尊立皇曾孫劉病已為皇帝的決心。

統攬大權的霍光點頭後,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

於是霍光和眾大臣上奏皇太后說:“按照禮法,大宗無嗣,可以擇旁支子孫中的賢者為嗣。孝武皇帝曾孫劉病已,由掖庭撫養長大,至今已經十八歲。他師受《詩》、《論語》、《孝經》,操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繼嗣孝昭皇帝之後,奉承祖宗,為天子。”

皇太后同意。

皇宮隨即派使節到尚冠裡的劉病已家裡,伺候劉病已洗沐更衣。

太僕以軨獵車載著劉病已,先到宗正府中。

隨即,劉病已進入未央宮拜見皇太后,被封為陽武侯。

之後是群臣奉上璽、綬,恭迎劉病已即皇帝位。

劉病已於是拜謁高廟,向列祖列宗宣佈登基稱帝的消息。

劉病已就是漢宣帝。

劉詢(前91年―前49年)

他即位後,對張賀、史恭等人知恩圖報,加官晉爵,甚至連子孫都大加封賞。

對於丙吉,漢宣帝認為他有擁立的功勞,依慣例晉封為“關內侯”(關內侯不是正規確切的侯爵,而只是表明受封者的侯爵資格)。

劉病已並不知道丙吉在幕後對自己的兩次大恩。

在他心目中,張賀、史恭等人的功勞要比丙吉更大。

朝廷中的官員也都不知道丙吉與新皇帝的關係。

丙吉為人敦厚,依然對過去的事隻字不提。

在爭功奪利早已是常態的政壇上,丙吉的品德顯得格外地高貴,為自己在歷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筆。

過了許多年後,劉病已排除權臣親政。

一個名叫則的老宮婢離開皇宮後,生活困難,於是就讓別人替自己向當時的掖庭令上書請功。

則在上書中說自己曾經有保護養育皇帝的功勞,是自己在艱難困苦中撫育了當今的皇上,要求朝廷照顧自己的晚年生活。

有關部門對這樣的上書不敢怠慢,呈送給漢宣帝御覽。

劉病已看到上書,腦海中許多模糊的印象逐漸彙集起來。

他隱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似乎還有許多故事被遺忘了,自己的童年不應該只局限在5歲之後。但是劉病已已經回憶不起確切的情形了。

好奇、感恩的情緒促使劉病已下令掖庭令親自去詢問宮婢則詳情。

宮婢則陳述了自己對皇帝的養育之恩,並說所有的事情當年的監獄官、現任御史大夫丙吉都可以證明。

掖庭令就把宮婢則帶到丙吉的府中,與丙吉當面確認詳情。

年老的丙吉認出了這個老宮婢。

他說自己的確見過則,但是她根本不是皇帝當年的奶媽。

丙吉指著宮婢則,這才將當年長安牢獄中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述說出來。

宮婢則當年是在牢獄之中,丙吉也曾經讓她照顧小皇曾孫。

但是則並不盡心餵養,有的時候還責打劉病已。

丙吉說:“只有淮陽人郭征卿、渭城人胡組才算是皇上的奶媽。”

丙吉把自己和兩個奶媽當年在獄中共同撫育劉病已的艱難、害怕和無奈動情地告訴了掖庭令。

劉病已聽到後,既震驚又感動。

他腦海中有關童年的點點滴滴全都串聯了起來,一幕幕感人的景象逐一再現。

丙吉有舊恩卻不言功,甘於幕後,令皇帝感歎不已。

劉病已迅速做出決定,下詔免宮婢則為庶人,但念其在自己年幼的時候有過餵養舉動,賜錢十萬給她養老;

下詔地方尋找胡組、郭征卿兩位奶媽。

地方官回報說這兩個人已經死了。

劉病已再下詔尋找兩人的子孫,找到後厚加賞賜。

在這裡,歷史顯得多麼的有情有義。

胡、郭兩位當年的囚犯,忠厚善心,雖然一生備受磨難,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報答。

對於丙吉這位救命恩人和道德君子,劉病已專門下詔給丞相說:“朕幼年卑微之時,御史大夫丙吉對朕有舊恩,功德無量。《詩》曰:‘亡德不報’。朕要封丙吉為博陽侯,食邑一千三百戶。”

使節去丙家授封時,丙吉已經病重,不能起床下地。

劉病已就讓人把封印紐佩帶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

丙吉因為自己的善舉、謙讓和高尚的道德,不僅獲得了皇帝的尊崇,也贏得了朝野的敬佩。

十一

丙吉死後,朝廷追諡他為“定侯”。

長安人伍尊年輕的時候是監獄的小吏,看到了丙吉撫養劉病已的一幕。

劉病已即位後,伍尊勸丙吉向皇帝上書請功,被丙吉謝絕。

後來,劉病已的兒子漢元帝劉奭在位時,伍尊上書說:“先帝(劉病已)在時,臣曾上書向朝廷陳述我看到的一切。結果上書經過丙吉手中,丙吉謙讓,刪去了臣的言辭,都將功勞歸於胡組、郭征卿。”

漢元帝時期,朝野依然對丙吉的高尚行為大為稱讚。

整個西漢王朝都非常尊崇丙家。

丙吉的博陽侯是世襲的,丙吉的兒子丙顯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丙顯行為失措,曾經犯下大罪。

朝廷看在丙吉的功勞上,對丙顯的罪行免於追究。

丙家子孫都世代繼承侯位,直到王莽篡漢。

如果按西元前74年漢宣帝即位到西元後8年西漢滅亡,丙吉一個人給西漢續命82年。對比一下我們現在的社會,也許更能體會這位偉大的牢頭的金子般的心和持續了2000年多的人格魅力。

都避之不及,沒有人願意收養。

沒有辦法的丙吉只好繼續照顧著小皇曾孫。

在小孩子一次大病痊癒後,丙吉看著體弱多病的小皇曾孫,替他起名為“病已”。

意即孩子的病已經全好了,以後再也不會得病了。

這個孩子於是就叫做了“劉病已”。

後元二年(西元前87年),漢武帝生了重病,往來于長楊、五柞宮殿之間調養。

有人想在漢武帝病重間再次興風作浪,指示看風水的上書說長安監獄中有天子氣。

多疑的漢武帝竟然派遣使者命令官府說,關押在長安監獄中的犯人,無論罪行輕重,一律殺之。

老皇帝希望通過這樣決絕的做法來掃除一切對自己權力的威脅。

內謁者令郭穰連夜趕到丙吉主管的監獄,要執行皇帝的旨意。

丙吉勇敢地抗拒聖旨,命令關閉監獄大門,拒絕使者進入。

他隔著牆壁高喊:“皇曾孫在這裡。其他人因為虛無的名義被殺尚且不可,更何況這是皇上親生的曾孫子啊!”

雙方僵持到天明,郭穰還是進不去監獄。

他只好返回宮中將情況報告給漢武帝,並彈劾丙吉抗旨。

漢武帝受到這次挫折後,反而頭腦清醒了許多,歎氣說:“這也許是上天借丙吉之口來警示我吧!”

漢武帝沒有追究丙吉的罪過,也沒有繼續下達殺犯人的聖旨,相反卻宣佈大赦天下。

丙吉主管的監獄一下子就空了。

劉病已的兩位奶媽分別回淮陽和渭城去了。

劉病已也不再是犯人了,可以做一個自由的普通百姓,真正算是虎口脫險了。

丙吉忙張羅著給劉病已找一個去處。

他終於打聽到劉病已的父親史皇孫劉進的舅舅史家。

史家的一個女兒嫁給了衛太子劉據,就是史良娣。

當時史家還有劉病已的舅曾祖母貞君和舅祖父史恭,一家人住在長安近郊的杜縣。

丙吉便把劉病已送到杜縣史家。

史恭見到這個外甥的兒子,史老太太見到這個曾外孫,驚喜交加,接過了撫養大任。

老太太對劉病已異常疼愛,不顧年老體衰親自照料他的生活。

只有5歲的劉病已當時還沒有記憶,在新的、舒適的環境中,對之前的監獄生活逐漸淡忘了。

他對長安監獄中的高牆、兩位慈祥的奶媽和那可以自由出入的丙吉的印象越來越模糊。

史家為了孩子的安全考慮,為了給孩子一個正常的環境,也刻意不提長安的監獄。

丙吉回到長安,繼續去做他的官,絕口不提劉病已的事情。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成為過去式。

劉徹(西元前156年7月14日-西元前87年3月29日)

晚年的漢武帝最終知道了“巫蠱之禍”的真相,明白了兒子劉據的苦衷與冤情。

他悔恨不已,下詔罪己,開始為案件平反。

劉病已的命運開始改變。臨終前,漢武帝依然對親自害死兒子耿耿于懷。

他想到劉據這一脈中還保留著一個獨子——劉病已,於是下詔令宗正(主管皇室族系的官員)將他的名字重新載入皇室的牒譜,正式恢復了劉病已的皇室成員身份。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血緣身份是個人非常重要的組成要素。

對於皇室政治來說,血緣尤其重要。

它通常是一個人權力合法性的來源。

對於劉病已來說,在恢復皇室身份之前,儘管他是前太子的孫子,但作為被排除在皇室隊伍外的人,他是毫無政治前途可言的。

相反,他可能成為政治禍害的來源,因此達官貴人們都不願意收養劉病已。

可憐的孩子只能住在舅祖父家裡。

現在,劉病已恢復了皇室身份,不僅上升為貴族階層,而且具備了進入政治核心的可能性。

更值得留意的是,劉病已的血脈出於漢武帝嫡長子劉據,而且是劉據這一脈唯一的後人。

儘管他還沒有封爵,但政治前途無量。

按照制度,未成年的皇室成員由掖庭令看管撫養。

劉病已也從杜縣舅祖父家被接到了長安來接受撫養教育。

巧的是,當時的掖庭令張賀年輕的時候是劉據的家臣。

劉據生前對張賀非常好,張賀也始終念著前太子的恩德。

現在,他很自然地將這種感情轉移到了對前太子的孫子的身上,對劉病已的撫養教育格外上心。

張賀不僅在職權範圍內處處優待劉病已,而且自己資助劉病已讀書遊學。劉病已慢慢長大後,張賀還為他迎娶了暴室的嗇夫許廣漢的女兒許平君為妻。

依靠妻子許家、張賀和舅祖父史家的關心和資助,劉病已接受了系統的教育。

他向東海澓中翁學習《詩經》,喜歡讀書,也非常用功,聞名一時。

同時,劉病已也喜歡遊俠,鬥雞走馬,遊山玩水。

這是當時上流社會的普遍愛好,但劉病已沒有沉溺其中,相反卻利用遊玩的機會,觀察風土人情,深知人民疾苦,接觸到了真實的社會。

劉病已雖然在長安居住受教育,但還是經常回杜縣史家居住。

他終身都非常喜歡杜縣一帶的山水,“尤樂杜、鄠之間,率常在下杜。”

史恭的兒子劉病已的表叔史高、史曾、史玄都和劉病已在一起玩耍長大。史稱他“具知閭裡奸邪,吏治得失。數上下諸陵,周遍三輔”。

年輕的劉病已在關中一帶遊歷學習,小有名氣。

成年後,劉病已居住在長安的尚冠裡。

他繼續交結官民,名聲越來越大。

與劉病已分開後,丙吉轉任了車騎將軍軍市令,後來升遷為大將軍霍光的長史。

霍光很器重他,又將他升遷為光祿大夫給事中。

我們後人不知道共同居住在長安的劉病已、丙吉二人是不是經常遇到。

我們知道的是,丙吉對劉病已恭敬如常,絕口不提當年之事。

劉病已竟然不知道丙吉就是當年那個撫養自己的獄官。

在劉病已18歲的時候,丙吉又給了他一個大恩。

元平元年(西元前74年)四月,漢武帝的兒子、年輕的漢昭帝劉弗陵駕崩,沒有留下子嗣。

大將軍霍光奏請皇后征昌邑王劉賀為新皇帝。

劉賀(西元前93/92年—前59年)

七月,劉賀即位後,荒淫無道。

霍光以劉賀淫亂多罪而廢黜了他。

於是,中國大地出現了短暫的沒有皇帝、又缺乏繼承人選的情況。

霍光與車騎將軍張安世等大臣多次討論繼承人選,都難以決定。

新的皇帝首先要從漢武帝的子孫中挑選,而且輩分不能過高,也不能太低。

劉弗陵沒有子嗣,劉賀已經被實踐排除了;

漢武帝的兒子中在世的還有廣陵王,但是廣陵王無能無德,漢武帝生前就將他排除在皇位繼承人選之外了,現在自然也不能再去迎立他這一支的人選;

燕王一系也出自漢武帝親子,但是燕王劉旦謀反自殺,屬於大逆不道,他的子孫自然也喪失了繼承資格。

現在剩下的就只有同是漢武帝兒子、並曾經是太子的衛太子劉據這一系的人選了。

在這一系人選中,只有剛滿18歲的劉病已一人而已。

丙吉及時抓住機會,向霍光進言說:“將軍您受孝武皇帝繈褓之托,任天下之寄。不幸孝昭皇帝早崩無嗣,之後所立非其人,複以大義廢之,天下莫不服從。方今社稷宗廟群生之命在將軍一舉。我看現在大臣們所討論的人選都是在位的諸侯宗室,忽視了那些還沒有爵位,尚在民間的皇室子孫。將軍,您是否記得,武帝臨終前的遺詔中提到將皇曾孫劉病已認祖歸宗,由掖庭撫養。這個劉病已就是前太子劉據的孫子。我在他幼少的時候見過他,現在已經十八九歲了。劉病已通經術,有美材,舉止有度,名聲在外。希望大將軍先讓劉病已入侍皇宮,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後決定大策,那麼天下幸甚!”

霍光覺得丙吉的建議非常有道理,覺得劉病已不論從血統還是才幹上都適合做皇帝,就下定了尊立皇曾孫劉病已為皇帝的決心。

統攬大權的霍光點頭後,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

於是霍光和眾大臣上奏皇太后說:“按照禮法,大宗無嗣,可以擇旁支子孫中的賢者為嗣。孝武皇帝曾孫劉病已,由掖庭撫養長大,至今已經十八歲。他師受《詩》、《論語》、《孝經》,操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繼嗣孝昭皇帝之後,奉承祖宗,為天子。”

皇太后同意。

皇宮隨即派使節到尚冠裡的劉病已家裡,伺候劉病已洗沐更衣。

太僕以軨獵車載著劉病已,先到宗正府中。

隨即,劉病已進入未央宮拜見皇太后,被封為陽武侯。

之後是群臣奉上璽、綬,恭迎劉病已即皇帝位。

劉病已於是拜謁高廟,向列祖列宗宣佈登基稱帝的消息。

劉病已就是漢宣帝。

劉詢(前91年―前49年)

他即位後,對張賀、史恭等人知恩圖報,加官晉爵,甚至連子孫都大加封賞。

對於丙吉,漢宣帝認為他有擁立的功勞,依慣例晉封為“關內侯”(關內侯不是正規確切的侯爵,而只是表明受封者的侯爵資格)。

劉病已並不知道丙吉在幕後對自己的兩次大恩。

在他心目中,張賀、史恭等人的功勞要比丙吉更大。

朝廷中的官員也都不知道丙吉與新皇帝的關係。

丙吉為人敦厚,依然對過去的事隻字不提。

在爭功奪利早已是常態的政壇上,丙吉的品德顯得格外地高貴,為自己在歷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筆。

過了許多年後,劉病已排除權臣親政。

一個名叫則的老宮婢離開皇宮後,生活困難,於是就讓別人替自己向當時的掖庭令上書請功。

則在上書中說自己曾經有保護養育皇帝的功勞,是自己在艱難困苦中撫育了當今的皇上,要求朝廷照顧自己的晚年生活。

有關部門對這樣的上書不敢怠慢,呈送給漢宣帝御覽。

劉病已看到上書,腦海中許多模糊的印象逐漸彙集起來。

他隱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似乎還有許多故事被遺忘了,自己的童年不應該只局限在5歲之後。但是劉病已已經回憶不起確切的情形了。

好奇、感恩的情緒促使劉病已下令掖庭令親自去詢問宮婢則詳情。

宮婢則陳述了自己對皇帝的養育之恩,並說所有的事情當年的監獄官、現任御史大夫丙吉都可以證明。

掖庭令就把宮婢則帶到丙吉的府中,與丙吉當面確認詳情。

年老的丙吉認出了這個老宮婢。

他說自己的確見過則,但是她根本不是皇帝當年的奶媽。

丙吉指著宮婢則,這才將當年長安牢獄中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述說出來。

宮婢則當年是在牢獄之中,丙吉也曾經讓她照顧小皇曾孫。

但是則並不盡心餵養,有的時候還責打劉病已。

丙吉說:“只有淮陽人郭征卿、渭城人胡組才算是皇上的奶媽。”

丙吉把自己和兩個奶媽當年在獄中共同撫育劉病已的艱難、害怕和無奈動情地告訴了掖庭令。

劉病已聽到後,既震驚又感動。

他腦海中有關童年的點點滴滴全都串聯了起來,一幕幕感人的景象逐一再現。

丙吉有舊恩卻不言功,甘於幕後,令皇帝感歎不已。

劉病已迅速做出決定,下詔免宮婢則為庶人,但念其在自己年幼的時候有過餵養舉動,賜錢十萬給她養老;

下詔地方尋找胡組、郭征卿兩位奶媽。

地方官回報說這兩個人已經死了。

劉病已再下詔尋找兩人的子孫,找到後厚加賞賜。

在這裡,歷史顯得多麼的有情有義。

胡、郭兩位當年的囚犯,忠厚善心,雖然一生備受磨難,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報答。

對於丙吉這位救命恩人和道德君子,劉病已專門下詔給丞相說:“朕幼年卑微之時,御史大夫丙吉對朕有舊恩,功德無量。《詩》曰:‘亡德不報’。朕要封丙吉為博陽侯,食邑一千三百戶。”

使節去丙家授封時,丙吉已經病重,不能起床下地。

劉病已就讓人把封印紐佩帶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

丙吉因為自己的善舉、謙讓和高尚的道德,不僅獲得了皇帝的尊崇,也贏得了朝野的敬佩。

十一

丙吉死後,朝廷追諡他為“定侯”。

長安人伍尊年輕的時候是監獄的小吏,看到了丙吉撫養劉病已的一幕。

劉病已即位後,伍尊勸丙吉向皇帝上書請功,被丙吉謝絕。

後來,劉病已的兒子漢元帝劉奭在位時,伍尊上書說:“先帝(劉病已)在時,臣曾上書向朝廷陳述我看到的一切。結果上書經過丙吉手中,丙吉謙讓,刪去了臣的言辭,都將功勞歸於胡組、郭征卿。”

漢元帝時期,朝野依然對丙吉的高尚行為大為稱讚。

整個西漢王朝都非常尊崇丙家。

丙吉的博陽侯是世襲的,丙吉的兒子丙顯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丙顯行為失措,曾經犯下大罪。

朝廷看在丙吉的功勞上,對丙顯的罪行免於追究。

丙家子孫都世代繼承侯位,直到王莽篡漢。

如果按西元前74年漢宣帝即位到西元後8年西漢滅亡,丙吉一個人給西漢續命82年。對比一下我們現在的社會,也許更能體會這位偉大的牢頭的金子般的心和持續了2000年多的人格魅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