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標準的官二代,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不惜被殺頭!

1897年冬, 德國派軍強佔膠州灣, 一時間, 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危機迫在眉睫, 光緒皇帝痛定思痛, 決定變法改制, 不能做了那“亡國之君”。 可是變法僅僅持續了103天, 便宣告失敗, 光緒皇帝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鼎鼎大名的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砍頭。

就義的六人之中, 最有殉道精神的要算譚嗣同(1865—1898)了。 1898年9月21日, 慈禧發動政變, 捉拿維新派。 他本可逃走。 但是他覺得他是新政前鋒, 新政失敗他有殉難的義務。 嗣同告訴勸他逃走的朋友說, 變法就必然會流血, 要流血, 就要從他開始。 所以他就從容就義了。 年僅33歲。

譚嗣同, 湖南瀏陽人。 字複生, 號壯飛。 譚嗣同是時任湖北巡撫譚繼洵之子, 其父後受嗣同牽連被罷官。 從現代意義來說, 譚嗣同是標準的官二代, 可他並沒有流於一般紈絝子弟般吃喝嫖賭、貪贓枉法而是一心為國為民, 是最進步的改革人士。

譚嗣同從小受王夫子思想影響, 便是一個愛國主義者, 讀書廣泛, 仰慕江湖俠義之士, 能文能武, 一身俠肝義膽, 19歲就離家遊歷天下, 瞭解風土人情, 結交天下名士, 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痛心疾首, 對廣大普通民眾悲慘境地非常同情。 後來接觸到的西學思想, 無異於為他點亮了明燈。

1895年, 中日甲午戰爭中清廷戰敗, 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舉朝上憂憤之情溢於言表, 仁人志士們便想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辦報辦學。 譚嗣同時年30歲, 在湖南辦時務學堂, 後又創辦湘報, 宣傳西方政治思想, 呼籲變法圖強。 震驚中外的巨野教案發生後, 德國強佔我膠州灣, 1898年, 光緒帝決心變法, 經翰林院侍讀學士推薦, 譚嗣同被徵召入京, 與楊銳、林旭、劉光弟四人以四品銜在軍機處章京上行走, 處理日常政務, 成為當時實際掌權人物——而此時嗣同少年得志一腔熱血, 難免有些鋒芒畢露, 招人嫉妒, 得罪了不少保守派大臣。

9月初, 光緒皇帝得知月底要去的天津的閱兵是慈禧和榮祿密謀廢帝, 密詔康有為及四章京設法相救,

又另諭康有為南下辦報。 在京的譚嗣同等四人密議認為唯一可以扭轉乾坤的辦法就是說動袁世凱出兵勤王。 袁世凱當時手握7000新式陸軍, 兵力為諸軍最強, 而他平時表現的思想和作風也表明他是個新派人物。 9月18日晚, 譚嗣同深夜來訪袁世凱, 開門見山告訴他太后和榮祿有弑君和廢立的陰謀, 皇上希望其能保駕護國, 出兵誅殺榮祿並包圍頤和園逼太后交權。 袁問太后如何處置時, 譚嗣同說已雇好漢數十人, “去此老朽, 在我而已…”。 袁世凱驚的魂飛魄散, 兩天后便向榮祿洩密。 可其實慈禧與榮祿早已知曉, 19日就從頤和園回宮, 21日臨朝訓政, 下令京師戒嚴, 隨即幽禁皇帝, 緝拿新黨, 廢除新政, 恢復舊法。

隨即譚嗣同, 楊銳等六君子被捕入獄。 據看守過譚嗣同的獄卒劉一鳴回憶, 譚嗣同在獄中, 神色如常, 終日在房中行走, 有時用地上的煤渣, 在牆上寫詩。 可惜最終只留下這一首千古絕唱:

望門投止思張儉, 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

9月28日, 中秋前兩日, 這六人被押往北京菜市口。臨刑前,嗣同高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譚嗣同被殺後,瀏陽會館劉鳳池趁午夜天黑將譚嗣同屍體收回,第二年,譚嗣同親屬進京將其遺骨運回家鄉,葬在瀏陽城外石山下。

縱觀譚嗣同一生,其是一位真正無私的愛國者,不惜放棄本已優渥的生活,是一位真正的君子,為天下蒼生奔走疾呼,竟不惜自己的生命,他高貴的品質值得我們後人永遠去紀念。

這六人被押往北京菜市口。臨刑前,嗣同高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譚嗣同被殺後,瀏陽會館劉鳳池趁午夜天黑將譚嗣同屍體收回,第二年,譚嗣同親屬進京將其遺骨運回家鄉,葬在瀏陽城外石山下。

縱觀譚嗣同一生,其是一位真正無私的愛國者,不惜放棄本已優渥的生活,是一位真正的君子,為天下蒼生奔走疾呼,竟不惜自己的生命,他高貴的品質值得我們後人永遠去紀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