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七載春秋,“金牌解說員”演繹火紅青春

讓紅色的火焰越燒越旺

——記中部戰區陸軍第54集團軍軍史館講解員郭航宇

■張新苗、申冬冬

她是鐵軍英雄文化的傳播者。 七個春秋,

千餘場次的精彩講解, 她默默守候在英雄的“家園”, 從青春韶華的大學生到一名合格的軍史館講解員, 她用千餘次無差錯解說, 為數萬名參觀者打開了一扇扇穿越歷史的天窗。 她, 就是大學生女兵郭航宇, 中部戰區陸軍第54集團軍軍史館的“金牌講解員”。

講好一個革命故事, 就是在聽者心中播下一粒紅色種子

△郭航宇正在為觀眾講解鐵軍歷史。 申冬冬 攝

“大家好, 歡迎參觀集團軍軍史館。 集團軍部隊誕生於不同的革命歷史時期, 經過多次整編, 來自五湖四海, 其中就有被譽為軍旗升起、軍魂發源的英雄部隊。 ”

前不久, 筆者隨某團新兵參觀軍史館, 一進入大廳, 眼前這位吐字清晰、主動熱情的講解員格外引人注目。 她便是軍史館“金牌講解員”, 上士郭航宇。

△郭航宇與戰友一起訓練儀容禮儀。 申冬冬 攝

她用娓娓動聽的故事, 給戰友們講述著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在她的引領下, 官兵們沿著“時光隧道”, 走過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主題展廳……

“聽完講解員的解說, 我對鐵軍革命傳統有了深刻認識, 作為新一代革命軍人, 我要繼承優良傳統, 為實現‘強軍夢’奉獻青春。 ”新兵王國才參觀後感受頗深。 “官兵受到深刻的教育, 離不開講解員的精彩講解。 ”帶隊幹部黃可臣說。

△口銜筷子的微笑練習。 申冬冬 攝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從入行第一天起郭航宇就沒少吃苦。 2010年, 郭航宇憑藉良好的素質被選入軍史館, 可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講解員卻不容易。 面對4萬餘字的解說詞和背景資料, 她夜以繼日反復背記練習, 第一次接待參觀, 就零差錯完成任務。

△解說前的儀容整理。 申冬冬 攝

“講好一個革命故事, 就是在聽者心中播下一粒紅色種子。 解說員多一分講解功力, 官兵就多一分思想洗禮。 ”為提升講解水準, 郭航宇和戰友們反復研究大型慶典的禮儀訓練紀實, 走訪駐地博物館探討解說技藝, 邀請軍事博物館的專業解說員授課指導……

“要把遙遠模糊的歷史拉近,將逝去的歲月和記憶變得鮮活清晰,靠的是真感情。”郭航宇每次講解“飛奪瀘定橋”那段戰鬥歷史時,自己都會淚花閃爍,而許多觀眾聽過她的講解也都不禁潸然淚下。

不僅是軍史宣傳員,更是歷史研究員

△與戰友研究歷史資料。申冬冬 攝

“不僅要當好‘軍史宣講員’,還要當好歷史研究員’。”郭航宇有自己的追求,她也是這麼做的。

有時候為了核准一個單位的前身,理清一次戰鬥經過或一個有爭議的歷史故事,她會反復打電話求證,廣泛查閱文獻資料;每逢有老首長參觀,她還會追著瞭解歷史的細枝末節……就這樣,原本定稿的解說詞也被反復修改了幾十次。

△認真學習整理史料。申冬冬 攝

正是憑著這股精益求精的韌勁,郭航宇對部隊的歷次整編時間、地點、領導人、番號、隸屬關係等資訊做到了“一口清”;對主要革命英烈、英模人物的生卒年月、戰鬥經歷、榮譽稱號、最終去向做到了“問不倒”;對館內布展的2200余張照片、900餘件文物能夠如數家珍,成了名副其實的“軍史通”。

有一次,一位參加過抗戰的老紅軍前來參觀。“一走進抗戰歷史展廳,他就顯得十分激動,滿含熱淚,手都不停地顫抖。參觀結束,他和我聊起了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不知不覺就比計畫參觀時間多了近一個小時。看我對歷史那麼清楚,老紅軍直呼不簡單。”郭航宇告訴筆者,這種成就感總能激勵她更加努力地做好這份工作。

像對待家一樣守著這塊陣地

△細心維護軍史館。申冬冬 攝

2012年,根據計畫,舊軍史館要進行拆除重建。拆除時,郭航宇偷偷地哭了,她說:“就像自己的家被拆了一樣難過,心中十分不舍。”

舊軍史館拆除後,倉庫先後進行了三次搬遷,郭航宇和戰友們一起將1300多件文物和上萬冊書籍登記造冊,沒丟失一片紙張……“這可是我們的寶貝。”每次整理擦拭文物,郭航宇都十分仔細小心,生怕損壞它們,平時更不允許有破壞文物的行為。

△使用平板電腦調試聲光設施。申冬冬 攝

2015年10月,新館建成開館。新展廳需要重新布展,展板的順序、內容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上萬字的解說詞也要重新編寫,對成熟的記憶進行打碎重塑,無疑給講解員們帶來很大挑戰。

“這就是咱的新家,大家更得認真練習,好好展示。”郭航宇與戰友們一起沒日沒夜的背記、加班加點的演練,終於圓滿完成了多次解說任務。

△郭航宇帶丈夫參觀軍史館。申冬冬 攝

郭航宇的愛人也是一名軍人,由於駐地不在一起,兩人見面的機會很少。前不久,老公請假來探親,郭航宇還特意帶他參觀軍史館,讓他感受部隊輝煌悠久的歷史,感受自己為之奉獻青春的“家”。

七年來,在這個“家”裡,先後有數萬名部隊官兵、地方群眾聽過郭航宇的精彩解說,她也獲得了無數的讚譽。對此,郭航宇感到很幸福:“軍史館是大家瞭解鐵軍歷史的視窗,作為講解員,我必須保證這個‘視窗’始終明亮,讓紅色的火焰越燒越旺。”

邀請軍事博物館的專業解說員授課指導……

“要把遙遠模糊的歷史拉近,將逝去的歲月和記憶變得鮮活清晰,靠的是真感情。”郭航宇每次講解“飛奪瀘定橋”那段戰鬥歷史時,自己都會淚花閃爍,而許多觀眾聽過她的講解也都不禁潸然淚下。

不僅是軍史宣傳員,更是歷史研究員

△與戰友研究歷史資料。申冬冬 攝

“不僅要當好‘軍史宣講員’,還要當好歷史研究員’。”郭航宇有自己的追求,她也是這麼做的。

有時候為了核准一個單位的前身,理清一次戰鬥經過或一個有爭議的歷史故事,她會反復打電話求證,廣泛查閱文獻資料;每逢有老首長參觀,她還會追著瞭解歷史的細枝末節……就這樣,原本定稿的解說詞也被反復修改了幾十次。

△認真學習整理史料。申冬冬 攝

正是憑著這股精益求精的韌勁,郭航宇對部隊的歷次整編時間、地點、領導人、番號、隸屬關係等資訊做到了“一口清”;對主要革命英烈、英模人物的生卒年月、戰鬥經歷、榮譽稱號、最終去向做到了“問不倒”;對館內布展的2200余張照片、900餘件文物能夠如數家珍,成了名副其實的“軍史通”。

有一次,一位參加過抗戰的老紅軍前來參觀。“一走進抗戰歷史展廳,他就顯得十分激動,滿含熱淚,手都不停地顫抖。參觀結束,他和我聊起了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不知不覺就比計畫參觀時間多了近一個小時。看我對歷史那麼清楚,老紅軍直呼不簡單。”郭航宇告訴筆者,這種成就感總能激勵她更加努力地做好這份工作。

像對待家一樣守著這塊陣地

△細心維護軍史館。申冬冬 攝

2012年,根據計畫,舊軍史館要進行拆除重建。拆除時,郭航宇偷偷地哭了,她說:“就像自己的家被拆了一樣難過,心中十分不舍。”

舊軍史館拆除後,倉庫先後進行了三次搬遷,郭航宇和戰友們一起將1300多件文物和上萬冊書籍登記造冊,沒丟失一片紙張……“這可是我們的寶貝。”每次整理擦拭文物,郭航宇都十分仔細小心,生怕損壞它們,平時更不允許有破壞文物的行為。

△使用平板電腦調試聲光設施。申冬冬 攝

2015年10月,新館建成開館。新展廳需要重新布展,展板的順序、內容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上萬字的解說詞也要重新編寫,對成熟的記憶進行打碎重塑,無疑給講解員們帶來很大挑戰。

“這就是咱的新家,大家更得認真練習,好好展示。”郭航宇與戰友們一起沒日沒夜的背記、加班加點的演練,終於圓滿完成了多次解說任務。

△郭航宇帶丈夫參觀軍史館。申冬冬 攝

郭航宇的愛人也是一名軍人,由於駐地不在一起,兩人見面的機會很少。前不久,老公請假來探親,郭航宇還特意帶他參觀軍史館,讓他感受部隊輝煌悠久的歷史,感受自己為之奉獻青春的“家”。

七年來,在這個“家”裡,先後有數萬名部隊官兵、地方群眾聽過郭航宇的精彩解說,她也獲得了無數的讚譽。對此,郭航宇感到很幸福:“軍史館是大家瞭解鐵軍歷史的視窗,作為講解員,我必須保證這個‘視窗’始終明亮,讓紅色的火焰越燒越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