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特寫:通民心 天涯近咫尺——“一帶一路”加速小米“通商”路

新華社北京5月6日電 特寫:通民心 天涯近咫尺——“一帶一路”加速小米“通商”路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 劉海燕

“我已經從資深‘米粉’變成‘米工’了!”28歲的俄羅斯小夥兒德羅茲多夫·葉夫根尼美滋滋地說, “小米的產品在俄羅斯越來越受歡迎。 ”

“每到節日我們店都得多備貨, 因為小米已成為迪拜很多‘米粉’節日送禮的第一選擇。 ”迪拜阿爾瓦斯爾小米專營店銷售顧問穆罕默德·裡亞茲不僅自己使用小米手機, 身邊很多人也在他的影響下成為“米粉”。

“電池很耐用, 在睡覺關機的情況下, 平均3天充一次電就行了。 ”去年年底購入紅米3S手機的波蘭青年奧斯卡·格魯什琴斯基希望小米儘快提高在波蘭的知名度,

這樣自己的手機更新換代和售後服務就能更完善了。

“米粉”是對小米科技公司產品忠實擁躉的網路熱稱。 近年來, 隨著小米國際化步伐的展開, 海外“米粉”群體不斷壯大。 在小米產品已經進入的20多個國家裡,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知道中國品牌小米, 使用小米產品, 甚至成為“米粉”。

“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小米國際化步伐的加速器。 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消費者偏好與小米的產品和技術乃至商業模式比較契合, 小米的國際化迎來大發展。

“無論對於企業還是海外消費者, ‘一帶一路’離我們都非常近, ”小米董事長雷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中國企業征戰全球最有力的武器, 不是低成本, 而是有技術、有設計、體驗好的高性價比。 產品打動人心, 距離就不成問題了。 ”

剛剛攜3款智慧手機在俄羅斯進行官方首秀的小米公司高級副總裁王翔不禁發出感慨:“我們已經感受到海外‘米粉’的巨大支持。 ”

作為資深“米粉”的葉夫根尼6年前在朋友推薦下開始嘗試小米交互系統MIUI, 從此便愛上了這個系統, 還慢慢變成了“米粉”。

葉夫根尼當年就自發創立MIUI俄羅斯粉絲論壇, 一年後該論壇成為小米俄羅斯官方的MIUI粉絲站。 目前, 論壇已有11萬註冊粉絲, 每日流覽量達7萬人次。

“我雖然沒有去過中國, 但用了中國產品後, 我感覺中國離我很近。 ”如今已是小米俄羅斯分銷夥伴RDC正式員工的葉夫根尼看著電腦螢幕上打開的小米論壇網站說。

隨著企業國際化戰線的不斷延伸, 如何有效對接海外需求, 實現共同發展, 成為“走出去”企業亮相新拓市場的第一張名片。

阿聯酋是中東地區經濟和金融中心。 面對阿聯酋多元化的消費者層次, 小米積極調整行銷戰略, 既推出性價比高的“千元機”, 也主打黑科技感強的高端手機, 並實現了線上線下聯動銷售, 進駐阿聯酋電信專營店和家樂福超市。

迪拜阿爾瓦斯爾小米專營店面積很大, 橙紅色MI字LOGO背景板格外醒目。 專營店經理伊卜提薩姆·魯巴婭指著陳列櫃中的小米產品說, 在迪拜市場上既有價格親民的紅米3, 也有時尚高端的小米MIX。 阿聯酋小米手機用戶從學生到商務人士,

群體逐漸擴大。 “作為手機經銷商, 接觸了中國產品, 讓我對中國製造很有信心。 ”

“一帶一路”倡議希望通過與沿線各國加強對接合作, 實現共同發展。 小米則把自身發展融入國家倡議, 將市場需求與產品設計結合、本土製造與當地銷售結合, 不僅提升品牌國際競爭力, 更努力打造科技企業“走出去”的升級版。

今年2月, 小米在印尼實現當地語系化生產。 通過與3家印尼當地企業合作, 小米滿足了政策規定, 成功獲得在印尼銷售4G手機的許可。 “印尼製造”使小米實現了從單純產品貿易向實業投資、技術轉移、人員培訓與生產合作轉變。 “這是更高層次的互利雙贏。 ”雷軍說。

回顧海外市場發展歷程, 小米也像很多“走出去”的科技企業一樣,

遭遇過種種挫折。 雷軍曾坦言:全球化急不得, 一著急裡面就全是坑。

因專利侵權而全面禁售、因認證失敗而未能如期推出產品、因法律障礙而試水受阻, 這些都是小米海外遭遇過的“坑”。

對此, 雷軍認為, 中國科創企業“走出去”要“道”“術”並舉, 除了要注重生產、銷售和市場, 更要關注技術突破、領先和創新。

科技企業“走出去”首先要掌握技術的主動權。 一方面要加快專利技術的研發和申請, 同時自主研發要向核心技術方向滲透。 另一方面, 與世界巨頭達成產權交叉授權也是科技企業快速走上國際舞臺的有效途徑。 小米已與高通、微軟等科技公司達成多項技術授權合約。 “這是在一步一步跟世界遊戲規則接軌。 ”雷軍說。

儘管挑戰不斷,但走在“一帶一路”沿線,小米並不孤單。一大批中國科技企業在完成國內佈局的同時,也有國際佈局的需求。科技企業“走出去”帶著高新技術和先進生產力,是對前期傳統產業“走出去”的有益補充,也有效對接了“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需求,兩者結合,深耕市場的同時實現價值共用、互利共贏。

”雷軍說。

儘管挑戰不斷,但走在“一帶一路”沿線,小米並不孤單。一大批中國科技企業在完成國內佈局的同時,也有國際佈局的需求。科技企業“走出去”帶著高新技術和先進生產力,是對前期傳統產業“走出去”的有益補充,也有效對接了“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需求,兩者結合,深耕市場的同時實現價值共用、互利共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