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鄭國已經被楚國攻佔,楚莊王為什麼讓鄭襄公複國呢?

南方豪強楚莊王---晉楚對決(2)

經過幾番爭奪, 楚國總算是表面上馴服了鄭國和陳國。 但實際上, 鄭、陳兩國繼續與晉國暗通款曲。 圍繞鄭、陳等國的爭奪, 楚晉之間的矛盾不斷積累上升, 最終在西元前597年爆發了一場大對決。

楚莊王

這一年的春天, 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 楚莊王派出大軍攻打鄭國。 鄭國雖然盡可能在晉楚兩個大國之間左右逢源, 但依然難以擺脫被侵掠的命運。 楚國大軍將鄭國都城圍得水泄不通, 連只鳥都難飛走, 時間長達十七天。 鄭國與楚國的實力相差太遠, 鄭襄公決定將命運將給上天來決定, 他派巫師占卜, 想跟楚國求和, 結果顯示不吉利;巫師再次占卜, 得到上天啟示, 鄭國人要在太廟裡哭泣, 而且要驅車到街巷裡, 就會大大的吉利。 於是鄭國人都跑到太廟中號哭, 連守城的將士們都放聲嚎哭。 楚莊王覺得莫名其妙, 又覺得就這樣攻進城裡,

實在有些勝之不武, 於是撤軍, 讓鄭國修繕城牆。 春秋中早期, 君王對弱者的同情, 是品德修養的重要內容, 若殺戮弱小者會被天下人恥笑。 然而到了春秋末期, 越來越靠武力解決問題, 對於弱者的殺戮日益增多, 到了戰國時, 殺人以萬計的現象隨處可見。 在一個亂世裡, 人性的泯滅與獸性的爆發總是同時出現, 可憐的是千千萬萬堆積如山的白骨。

鄭襄公祈求上天

過了不久, 楚國軍隊又來進攻, 圍城三個月後, 終於將鄭國都城攻陷。 鄭襄公光著膀子, 牽著肥羊前來迎接楚莊王。 這個情節是不是很熟悉?沒錯, 當年周武王攻打朝歌的時候, 宋國的開國鼻祖微子啟就是這樣求見周武王, 表示周朝歸順。 如今鄭襄公也用這種方式向楚莊王投降。

鄭襄公對楚莊王說:“我不能秉承上天的旨意, 很好的事奉君王您, 以致於您帶著怒氣來到我們下國, 這是我的罪過, 怎麼敢不聽從大王您的命令。 如今大王已經攻破鄭國, 就算是把我俘虜到江南, 流放在海邊, 我也聽從大王的。

如果您要滅掉鄭國, 把鄭國土地分封給諸侯, 讓鄭國人成為奴隸, 我也沒什麼意見。 只是請大王顧念楚國和鄭國曾經友好, 向周厲王、宣王和先祖桓公、武公求福, 不滅亡鄭國, 讓我從此侍奉大王, 如同鄭國就是楚國的一個縣。 大王如果答應, 就是大王給我的恩惠, 也是我的願望, 雖然我並不抱有希望, 但還是要跟大王說實話, 不能欺騙大王。 請大王考慮考慮。 ”真是人在屋簷下, 不得不低頭, 楚晉兩強夾縫間的鄭國, 無力保護自己, 也就只能是這樣吧。

楚莊王的大臣們都說:“國君千萬不要答應鄭侯的請求。 ”

楚莊王說:“鄭侯能夠屈居他人之下, 必然能夠取信和讓鄭國百姓為他所用, 恐怕還是很有希望的吧!”於是楚軍退兵三十裡而允許鄭國講和。

楚莊王派潘尪與鄭國結盟, 鄭國將子良派到到楚國作為人質。

其實並不是楚莊王不想消滅鄭國, 將鄭國併入到楚國國土, 而是當時楚國的實力還不足夠併吞一個中型諸侯國。 鄭國是姬姓國家, 假若鄭國被消滅, 其他姬姓諸侯國必定聯合起來, 與楚國拼死抵抗, 何況還有一個強大的晉國在北方虎視眈眈呢?楚莊王想來想去, 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給楚國留下個仁義的名聲。

荀林父

到了這年夏季六月份的時候,晉國軍隊才姍姍來遲,前去救援鄭國。自從晉文公去世後,晉國雖然還是霸主,但越來越沒有了霸主的風範,對於同盟國的苦難愛理不理。楚國春天開始進攻鄭國,晉國竟然到了六月份才去救援,用句俗話就是“黃花菜都涼了”,所以鄭國大夫子良說“晉國和楚國都不講信用,鄭國只能靠自己”是有道理的。

晉國三軍的將領是這樣的,主帥荀林父,兼中軍主將,先縠為中軍副將;士會是上軍主將,郤克作為副將;趙朔為下軍主將,欒書為副將。另外,趙括、趙嬰齊擔任中軍大夫,鞏朔、韓穿擔任上軍大夫,荀首、趙同擔任下軍大夫。韓厥擔任隨軍司馬。

晉國三軍到達黃河邊的時候,鄭國已經投降,跟楚國簽訂了盟約。荀林父得到細作的情報,就想撤軍回晉,認為既然沒有趕到鄭國,勞師遠征是在耗費百姓的財物,還不如等楚國撤走之後再進攻。上軍主將士會表示支持。

士會

士會說:“我聽說用兵之道,在於首先觀察敵人的行動然後再採取相應措施,如果對手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則、禮儀六個方面合乎常道,就能難戰勝了,不能跟他交戰。楚國因鄭國有二心而討伐他,又因他卑下歸順而赦免了他,就有了刑罰與德行;進入陳國和鄭國,百姓們不感覺疲乏,國君沒有受到怨恨,說明政令通暢;楚軍列陣後能井然有序發兵,市井商販都在正常營業,步兵車兵相安無事,事務就互不相犯了;孫叔敖做令尹,制定最好的法令,軍隊紀律嚴明進退有序,將領們能夠按實際情況調度軍隊而不死守教條,這就是合理運用典則;楚莊王選擇人材、賞賜功臣、優待老人和旅客,都能做到按禮行事,這是禮儀合乎要求。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則和禮儀楚莊王都能做到,那麼他的軍隊是很難戰勝的。我同意荀大夫的意見,暫時撤軍,等待時機。”

先穀的祖先先殄

中軍副將先縠表示反對,他說說:“不行。晉國之所以能稱霸諸侯,是由於軍隊勇敢、臣下得力。現在失去了鄭國,不能說是我們得力;敵人就在前方而不去追擊,不能說是勇敢。如果因為我們膽怯而丟掉霸主的地位,還不如去死。而且晉國整頓軍隊不出動,聽到敵人強大就退卻,這不是大丈夫。任命為軍隊的統帥,而做出了不是大丈夫所做的事,這只有你們能辦到,我是不會幹的。”說完,就帶領中軍副帥所屬軍隊渡過黃河。

先縠倒是有其先祖先軫遺風,只不過先軫見識遠遠超過先縠。先縠的冒失行動,給晉國軍隊帶來了滅頂之災。

荀林父

到了這年夏季六月份的時候,晉國軍隊才姍姍來遲,前去救援鄭國。自從晉文公去世後,晉國雖然還是霸主,但越來越沒有了霸主的風範,對於同盟國的苦難愛理不理。楚國春天開始進攻鄭國,晉國竟然到了六月份才去救援,用句俗話就是“黃花菜都涼了”,所以鄭國大夫子良說“晉國和楚國都不講信用,鄭國只能靠自己”是有道理的。

晉國三軍的將領是這樣的,主帥荀林父,兼中軍主將,先縠為中軍副將;士會是上軍主將,郤克作為副將;趙朔為下軍主將,欒書為副將。另外,趙括、趙嬰齊擔任中軍大夫,鞏朔、韓穿擔任上軍大夫,荀首、趙同擔任下軍大夫。韓厥擔任隨軍司馬。

晉國三軍到達黃河邊的時候,鄭國已經投降,跟楚國簽訂了盟約。荀林父得到細作的情報,就想撤軍回晉,認為既然沒有趕到鄭國,勞師遠征是在耗費百姓的財物,還不如等楚國撤走之後再進攻。上軍主將士會表示支持。

士會

士會說:“我聽說用兵之道,在於首先觀察敵人的行動然後再採取相應措施,如果對手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則、禮儀六個方面合乎常道,就能難戰勝了,不能跟他交戰。楚國因鄭國有二心而討伐他,又因他卑下歸順而赦免了他,就有了刑罰與德行;進入陳國和鄭國,百姓們不感覺疲乏,國君沒有受到怨恨,說明政令通暢;楚軍列陣後能井然有序發兵,市井商販都在正常營業,步兵車兵相安無事,事務就互不相犯了;孫叔敖做令尹,制定最好的法令,軍隊紀律嚴明進退有序,將領們能夠按實際情況調度軍隊而不死守教條,這就是合理運用典則;楚莊王選擇人材、賞賜功臣、優待老人和旅客,都能做到按禮行事,這是禮儀合乎要求。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則和禮儀楚莊王都能做到,那麼他的軍隊是很難戰勝的。我同意荀大夫的意見,暫時撤軍,等待時機。”

先穀的祖先先殄

中軍副將先縠表示反對,他說說:“不行。晉國之所以能稱霸諸侯,是由於軍隊勇敢、臣下得力。現在失去了鄭國,不能說是我們得力;敵人就在前方而不去追擊,不能說是勇敢。如果因為我們膽怯而丟掉霸主的地位,還不如去死。而且晉國整頓軍隊不出動,聽到敵人強大就退卻,這不是大丈夫。任命為軍隊的統帥,而做出了不是大丈夫所做的事,這只有你們能辦到,我是不會幹的。”說完,就帶領中軍副帥所屬軍隊渡過黃河。

先縠倒是有其先祖先軫遺風,只不過先軫見識遠遠超過先縠。先縠的冒失行動,給晉國軍隊帶來了滅頂之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