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呂不韋只用四個人,就奠定秦國統一的基石,其中還有一個小孩

雖說呂不韋是靠商人的投機獲得了政治權利, 但是他並不是一個隻懂得經商獲取利益的人, 對於具有遠大政治理想的呂不韋來說, 從西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二十二歲親政以前, 秦國的軍政大權就一直掌握在呂不韋的手裡。

在這十二年中呂不韋為推行統一全國大業制定了的政策可以說遠遠高於商人的水準。 在用人方面, 呂不韋不拘一格, 凡是人才無論背景如何, 都加以任用, 同時他還注意啟用一些老臣宿將以穩定統治集團內部秩序。

老臣燕人蔡澤, 智勇雙全, 曾受人攻擊, 早已經被迫稱病告老還鄉, 秦王嬴政即位以後, 呂不韋又請他出山, 讓他參與朝政, 後來派他出使燕國, 最終促成秦燕連橫。

大將蒙鶩本是齊人, 因在齊國無用武之地, 便跑到秦國效力, 但是秦軍中將領很多, 且毫無背景, 因此遭到其他將領的排斥, 但是呂不韋發現了他,

並任命為秦軍最高指揮官。

後來秦國的宰相李斯本是楚國上蔡的一個平民, 負責掌管鄉里的文書, 年輕的時候抱負就很大, 後來當上了呂不韋的舍人, 提出了很多非常實用的的觀點, 受到呂不韋的賞識。

呂不韋覺得這個人是個幹大事的人, 而且此人文字書寫的相當好,

我們知道後來秦國統一六國的那個小篆就是李斯寫的。 呂不韋就將李斯引薦給了嬴政。

最值得一提的是甘羅, 這甘羅是秦武王左相甘茂的孫子, 從小就顯露出了非凡的才能, 受到呂不韋的重用, 在他十二歲的時候被派出使趙國,

趙王不但親自迎接, 而且在甘羅伶牙俐齒的遊說下, 心甘情願地以五城以事秦。

結果這次甘羅不廢一兵一卒便取得了無座城池, 等甘羅回到秦國便被封為上卿。 這些人在幫助呂不韋實現政治宏願上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時他們也是遇見了自己伯樂, 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