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史今說:薩爾滸戰役明朝與後金的天命決戰點評篇(第41期)

編語:17世紀中期一場決定了中國未來之主的命運決戰開始了, 而作為決戰的雙方則是代表中原王朝的明朝和以少數民族建州女真部落為首的部落聯盟後金, 至此開始了史上爭奪最後一個封建帝國王朝天命的戰爭, 而當我們回首數百年前的這場戰爭, 不少國人都難免激奮不平, 為央央大明朝被北方小小部落聯盟打敗而衷訴惆悵的同時, 其實也能側面看出當時的明朝之所以會決定對後金開打實則也是明朝漢族自恢復中華正統以來的最後一滴血性和骨氣!

薩爾滸戰役的始末:

開戰時間:西元1619年

地點:薩爾滸

參展雙方:以明朝為首葉赫部、朝鮮為策應的聯軍VS後金

參戰兵力:明軍主力約11萬;後金以八旗為主力的六萬軍隊

作戰統帥:楊鎬、杜松、劉鋌VS努爾哈赤

戰役結果:明軍及聯盟軍隊死傷約數萬, 後金傷亡不明(畢竟傷亡如果太大寫出來不好看)

影響:使明朝由戰略進攻被動的轉為防守

經過:薩爾滸戰役是西元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 後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間, 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 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伙房水庫附近)以及附近地區在天時地利俱備的情況下, 大敗明軍四路的進攻後從而抓住戰機進行的典型反擊作戰,

也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決定雙方主動權的一次國運之戰。

在這次戰役中, 後金軍在作戰指揮上運用自己的優勢兵力大殺特殺的追擊因明軍統帥的錯誤失當而導致的潰退, 才得以集中自己優勢的八旗騎兵部隊採取高效機動、各個擊破的方針, 5天之內連續擊敗三路明軍, 殲滅明軍約5萬人(其中包含明軍中戚家軍中裝備先進火器的精銳部隊數千人, 值得說的是這支軍隊給予了後金軍隊極大傷亡後被基本全殲, 至此戚家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而此戰役的結局則是以明軍大敗而告終。

小編個人對薩爾滸戰役後的分析:

其實當時明軍當中的主力除了少數的戚家軍等作為最精銳的遠程打擊部隊, 也還有其他有作戰能力的部隊這些本來可以成為對付後金騎兵部隊的“達利摩斯之劍”的, 然而統帥者的眼光局限於想通過一次性圍殲後金主力以及不明敵情就採取的分兵進擊的戰略失當使得後金能抓住機會才使得個個擊破。

而從當時的通訊條件而言, 各部隊的主戰將領是不可能進行之間有效的聯防、阻擊和突然打擊的。 加之當時明朝軍隊中還有著戰鬥力弱成渣渣的朝鮮軍隊作為拖累, 而另一點則是最明顯的就是努爾哈赤在對敵作戰前進行了最詳盡的情報工作安排如:分派斥候散於各處定時來報敵人最新情況、派出奸細擾亂明軍軍心、勘察附近戰場所有的地理優勢好進行排兵佈陣等等;另外就是小編很懷疑的就是作為明軍統帥的楊鎬他的總體作戰方針是:以赫圖阿拉為目標, 分進合擊, 四路會攻, 一舉圍殲。 是不是早就被努爾哈赤通過漢奸的情報洩密了呢?

而他統帥的這支部隊從人數上來說的確不少, 可是士兵的成份太雜,之前又沒有經過很好的戰前磨合就這樣出發了有點挑錯了時間,以致當明軍主力被圍殲後,南北兩路的明軍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處於了劣勢形勢上又深入敵人縱深以致於外無援兵在內則因主力被殲而士氣低落同時相同的情況也出在東路軍這邊,小編試想如果三路大軍如若在事前能夠敲定自己的後備計畫不利時據一要地,讓另外兩路大軍能夠整兵一處從而再以自身的孤軍以守待援給後金部隊造成敵人已然撤出包圍圈只留下了這支孤軍待守的戰略假像,使得後金作為主力的八旗騎兵失去自己的機動性高的優勢吸引後金軍隊,然後南北兩路大軍再從背後迂回後金部隊的薄弱處來個裡應外合那麼薩爾滸之戰則很可能取得勝利,從而使得大明王朝能夠再度掌控遼東的主動權接著大明也許還可以再有一次輝煌也說不定!

可是士兵的成份太雜,之前又沒有經過很好的戰前磨合就這樣出發了有點挑錯了時間,以致當明軍主力被圍殲後,南北兩路的明軍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處於了劣勢形勢上又深入敵人縱深以致於外無援兵在內則因主力被殲而士氣低落同時相同的情況也出在東路軍這邊,小編試想如果三路大軍如若在事前能夠敲定自己的後備計畫不利時據一要地,讓另外兩路大軍能夠整兵一處從而再以自身的孤軍以守待援給後金部隊造成敵人已然撤出包圍圈只留下了這支孤軍待守的戰略假像,使得後金作為主力的八旗騎兵失去自己的機動性高的優勢吸引後金軍隊,然後南北兩路大軍再從背後迂回後金部隊的薄弱處來個裡應外合那麼薩爾滸之戰則很可能取得勝利,從而使得大明王朝能夠再度掌控遼東的主動權接著大明也許還可以再有一次輝煌也說不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