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的今天:北宋抗遼頭號功臣去世,野史裡功勞卻歸了別人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一:英雄辭世

宋真宗景德二年, 即西元1005年, 是惡仗連年的北宋王朝, 舉國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的年頭, 一場澶州大戰,

叫兇殘遼國心甘情願簽下《澶淵之盟》, 這場持續二十五年的慘烈戰爭, 終於平靜落幕了。 和平的陽光, 正灑滿華夏大地!

但是, 就在這喜氣滿滿的年頭, 3月17日這天, 一位五十五歲老臣的病故的消息, 卻叫剛剛如釋重負的宋真宗趙恒, 悲痛萬分!真宗趕到逝者家中致祭, 當場哭到幾近昏厥!而後親自為他穿喪服服喪!更給他一個榮耀諡號:忠武!所有這一切, 都是一位中國古代武將, 去世後可以得到的最高榮耀紀念!

如此引得舉國沉痛的老臣, 單看身份, 連宋真宗都要稱他一聲舅舅, 響噹噹的國舅爺!但更響亮的, 卻是戰場榮耀:宋遼之間二十五年血戰裡, 他堪稱大宋軍界最叫兇悍遼軍懼怕的戰神級人物, 這位忠勇戰將,

正是北宋初年響噹噹的軍界第一人:大宋名將李繼隆!

二:抗遼亮點

李繼隆, 山西上党人, 父親是北宋開國名將李處耘, 妹妹嫁給了宋太宗趙光義, 也就是歷史上的明德皇后!在資歷很重要的大宋軍界, 這樣的出身, 基本不用上戰場玩命, 只要安分守己, 一輩子妥妥高官厚祿。 但李繼隆, 絕不甘心這樣!

雖有高貴出身, 但從年輕起, 李繼隆就是個上進青年, 不但武功練得好, 學問水準同樣強, 一輩子拿在手裡的, 就是一部《春秋》, 冷靜的作戰風格與謙厚作風, 都來自讀書所得!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 放在李繼隆身上, 更可以加一句:知識造就性格!

如此磨煉出來的李繼隆, 十四歲那年, 主動請纓參加宋朝征討後蜀的戰役, 打後蜀的時候, 由於沖的太猛, 險些掉懸崖下摔死!征討湖南蠻族, 又身中了毒箭, 差點又沒救過來!攻南唐時最險, 竟被射中額頭!才二十多歲, 就在鬼門關前摔了好幾遭!作戰水準越發精進!

待到宋軍掃平了中原, 兵鋒直指遼國幽州時, 一場高粱河大戰, 宋軍第一次嘗到了遼國契丹騎兵大兵團碾壓的厲害,

一下被打的大潰, 連御駕親征的宋太宗, 都狼狽坐驢車逃命。 但李繼隆, 卻第一次上演精彩場面!不慌不忙結陣, 仿佛逆流中一道堅硬的鐵閘, 牢牢擋住遼軍騎兵瘋狂攻擊!二十九歲的他, 就這樣成為那場宋軍恥辱一敗中, 無比燦爛的亮點!

這次亮過後, 李繼隆也一發不可收拾!接下來的滿城之戰, 本來李繼隆只是監軍, 作戰計畫是宋太宗親自定的, 可臨戰時才發現, 宋太宗的計畫就是扯, 可改計畫誰能擔責?

向來謙虛的李繼隆, 這次卻是高調拍桌子:改!我是他大舅子, 我負責!接著拿起陣圖一頓大改, 把宋太宗的“天才”計畫改的面目全非, 然後霸氣開打, 剛剛在高粱河吊打了宋軍的遼國名將耶律休哥, 這次被斬首過萬, 還有三萬人被俘, 一戰被李繼隆教了做人!

而在北宋敗得體無完膚的雍熙北伐上, 各路宋軍都被宋太宗的瞎指揮折騰趴, 但李繼隆卻表現穩定, 再度成了大亮點:, 一路不慌不忙且戰且退, 成功頂住遼軍追擊, 救了宋軍的命!

這幾場大勝,令李繼隆聲譽鵲起,更成了遼軍的眼中釘!特別是彼時遼國軍界第一人,野史裡和楊家將打的天昏地暗的耶律休哥,正史裡卻只認准了李繼隆——打敗宋軍,就必須先打敗李繼隆!

滿懷這個目標,雍熙三年冬,耶律休哥苦心籌畫的君子館戰役開打,但萬沒想到,他這次倒沒打敗李繼隆,卻叫常年扛起宋軍大旗的李繼隆,戰將名聲盡毀,幾乎淪為舉國唾駡的慫包!

三:從慫包到正名

君子館戰役,耶律休哥的算盤有多精?先包圍了宋軍劉廷讓部,引得李繼隆來救,卻是早部署好了包圍圈,就等李繼隆上鉤。可他布的精細,李繼隆也看得准:不去!

不去這事,說的輕巧,被包圍的劉廷讓可慘了,麾下宋軍幾乎血戰而死,堪稱高粱河以來,宋軍又一恥辱戰敗,李繼隆的形象,也是轟然崩塌!官員們的奏摺雪片般砸來,幾乎把他罵成胡吃海喝的膽小鬼!

而且這惡劣影響,也十分嚴重。由於宋太宗袒護了李繼隆,鬧的好些宋朝軍將,也是有樣學樣,比如代州之戰,主將盧漢贊眼看遼軍勢頭大,也嚷嚷要跑,還聲稱是跟李繼隆學。還好被代州知州張齊賢拽住,硬著頭皮一場血戰,還真打贏了!可代州一贏,李繼隆壓力更大,繼續被罵慘!

但所有一切,李繼隆沒有辯解,以他後來給袍澤們的話說,作為主帥,他只對大局與戰士們的生命負責!不能打的仗,哪怕罪責全扣在自己頭上,落到身敗名裂,他也不會屈從!

他不屈從,耶律休哥卻跟著補刀,端拱元年的唐河大戰,耶律休哥又來了,直接和李繼隆在唐河對峙!這次的兵力對比更懸殊,連宋太宗都下令不許出戰!可被罵了兩年慫包的李繼隆,這次卻突然轉了性,再次把宋太宗的命令扔一邊,一句慷慨豪言,更是瞬間燃了全軍:往年河間不即死者,固將有以報國家耳。我忍了那麼久,被罵了這麼多年慫包,就是為了這一次證明的機會!

而且李繼隆選擇這個時機,更不是鬥氣,而是他相信自己忍辱負重兩年,新摔打出的戰士們,這支號稱“靜塞軍”的騎兵,全部選自河北邊民,各個苦大仇深,打遼軍從不動員。於是一開打,就是白熱化場面:李繼隆以靜塞軍為核心的一萬精騎,一下將遼國八萬騎兵撕成兩段,然後仿佛快刀旋風,驕橫的遼國精騎,再度被殺的屍橫遍野,扔下一萬五千具屍體狼狽逃去!

這是自宋遼戰爭開打以來,宋軍第一次以騎兵對沖的方式,硬碰硬磕掉遼國的主力軍團。這不止是一場勝利這麼簡單,更是告訴遼國一個教訓:因為有李繼隆,大宋曾經短板的騎兵戰,此刻起已是殺招!這支李繼隆親手錘煉的鐵血軍團,此後多年,都是遼國最恐懼的力量!

如此正名之戰,也令李繼隆再度名震天下,就連一直罵他的同僚裴濟,仗打完後也是拉著李繼隆的手連連感歎,從此成了莫逆之交!而吃過多次虧的耶律休哥,次年再被李繼隆打敗一次後,也徹底歇了菜,晚年不再主動征戰,算是被打服了!

耶律休哥消停的年月裡,李繼隆也暫時告別了戰場,隨著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登基,這位國舅爺也被解除兵權,做了幾任閒職,可遼國,並未消停!

四:奠定百年和平,不留神卻挖坑

景德元年(1004),真正決定宋遼兩國命運的一戰來了,遼國蕭太后集中傾國二十二萬人馬,一路呼嘯南下,定都開封的大宋,仿佛心臟被人頂在刀尖上。眼看遼軍已經兵臨澶州,生死決戰時刻,李繼隆再次站了出來。

因為種種原因,被宋真宗閒置多年的李繼隆,這次又做了救火隊員,五十四歲的高齡,就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於是這場決戰的總指揮!宋真宗也在寇准的建議下,親自來到了前線。但殘酷較量一開打,就叫李繼隆劃上了圓滿句號:雙方在澶州接戰,李繼隆的出色指揮下,宋軍再度大捷,遼軍主帥蕭撻凜更被射死!一場開門紅,把驕橫的遼軍再度澆醒,然後乖乖簽了澶淵之盟!宋遼百年和平,堪稱他親手打出!

就這樣,這位戎馬一生的戰將,好像拼盡了所有氣血的老兵一般,在宋遼和平歲月開始的溫情年代裡,欣慰的閉上疲勞的眼睛!大宋,從此獲得了百年和平發展機會,實現了富庶文明的成就!這不止是一張條約換來,更是無數李繼隆這樣的鐵漢軍人,浴血奮戰的結果!

但是,比起後來宋初的諸多名將,特別是楊家將們,幾乎在野史裡成神的形象,戰功卓著的李繼隆,卻很不討野史文藝的喜歡,哪怕戰功無可爭議第一,卻在各類評書裡,基本都是跑龍套,相反他諸多傳奇戰功,基本都被文藝工作者張冠李戴,安在了楊家將身上。跟民間文藝較真歷史,確實就輸了!

不過這位常勝將軍,人生裡有沒有敗仗?還真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北宋至道二年,西北黨項酋長李繼遷作亂,李繼隆受命討伐,卻不想黨項騎兵的遊擊打法,和遼軍完全不是一回事,打慣了正規戰的李繼隆,這次拳頭打跳蚤,落得無功而返,也無奈給北宋挖了大坑。李繼遷一族從此蟄伏河套,變成了多年後北宋西北大敵——西夏!

由此可見,用人這事,專業對口多重要,否則哪怕強如李繼隆,也得拳頭打跳蚤!

皇帝與文官:親密的危險關係 張嶔 ¥19 購買

這幾場大勝,令李繼隆聲譽鵲起,更成了遼軍的眼中釘!特別是彼時遼國軍界第一人,野史裡和楊家將打的天昏地暗的耶律休哥,正史裡卻只認准了李繼隆——打敗宋軍,就必須先打敗李繼隆!

滿懷這個目標,雍熙三年冬,耶律休哥苦心籌畫的君子館戰役開打,但萬沒想到,他這次倒沒打敗李繼隆,卻叫常年扛起宋軍大旗的李繼隆,戰將名聲盡毀,幾乎淪為舉國唾駡的慫包!

三:從慫包到正名

君子館戰役,耶律休哥的算盤有多精?先包圍了宋軍劉廷讓部,引得李繼隆來救,卻是早部署好了包圍圈,就等李繼隆上鉤。可他布的精細,李繼隆也看得准:不去!

不去這事,說的輕巧,被包圍的劉廷讓可慘了,麾下宋軍幾乎血戰而死,堪稱高粱河以來,宋軍又一恥辱戰敗,李繼隆的形象,也是轟然崩塌!官員們的奏摺雪片般砸來,幾乎把他罵成胡吃海喝的膽小鬼!

而且這惡劣影響,也十分嚴重。由於宋太宗袒護了李繼隆,鬧的好些宋朝軍將,也是有樣學樣,比如代州之戰,主將盧漢贊眼看遼軍勢頭大,也嚷嚷要跑,還聲稱是跟李繼隆學。還好被代州知州張齊賢拽住,硬著頭皮一場血戰,還真打贏了!可代州一贏,李繼隆壓力更大,繼續被罵慘!

但所有一切,李繼隆沒有辯解,以他後來給袍澤們的話說,作為主帥,他只對大局與戰士們的生命負責!不能打的仗,哪怕罪責全扣在自己頭上,落到身敗名裂,他也不會屈從!

他不屈從,耶律休哥卻跟著補刀,端拱元年的唐河大戰,耶律休哥又來了,直接和李繼隆在唐河對峙!這次的兵力對比更懸殊,連宋太宗都下令不許出戰!可被罵了兩年慫包的李繼隆,這次卻突然轉了性,再次把宋太宗的命令扔一邊,一句慷慨豪言,更是瞬間燃了全軍:往年河間不即死者,固將有以報國家耳。我忍了那麼久,被罵了這麼多年慫包,就是為了這一次證明的機會!

而且李繼隆選擇這個時機,更不是鬥氣,而是他相信自己忍辱負重兩年,新摔打出的戰士們,這支號稱“靜塞軍”的騎兵,全部選自河北邊民,各個苦大仇深,打遼軍從不動員。於是一開打,就是白熱化場面:李繼隆以靜塞軍為核心的一萬精騎,一下將遼國八萬騎兵撕成兩段,然後仿佛快刀旋風,驕橫的遼國精騎,再度被殺的屍橫遍野,扔下一萬五千具屍體狼狽逃去!

這是自宋遼戰爭開打以來,宋軍第一次以騎兵對沖的方式,硬碰硬磕掉遼國的主力軍團。這不止是一場勝利這麼簡單,更是告訴遼國一個教訓:因為有李繼隆,大宋曾經短板的騎兵戰,此刻起已是殺招!這支李繼隆親手錘煉的鐵血軍團,此後多年,都是遼國最恐懼的力量!

如此正名之戰,也令李繼隆再度名震天下,就連一直罵他的同僚裴濟,仗打完後也是拉著李繼隆的手連連感歎,從此成了莫逆之交!而吃過多次虧的耶律休哥,次年再被李繼隆打敗一次後,也徹底歇了菜,晚年不再主動征戰,算是被打服了!

耶律休哥消停的年月裡,李繼隆也暫時告別了戰場,隨著宋太宗去世,宋真宗登基,這位國舅爺也被解除兵權,做了幾任閒職,可遼國,並未消停!

四:奠定百年和平,不留神卻挖坑

景德元年(1004),真正決定宋遼兩國命運的一戰來了,遼國蕭太后集中傾國二十二萬人馬,一路呼嘯南下,定都開封的大宋,仿佛心臟被人頂在刀尖上。眼看遼軍已經兵臨澶州,生死決戰時刻,李繼隆再次站了出來。

因為種種原因,被宋真宗閒置多年的李繼隆,這次又做了救火隊員,五十四歲的高齡,就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於是這場決戰的總指揮!宋真宗也在寇准的建議下,親自來到了前線。但殘酷較量一開打,就叫李繼隆劃上了圓滿句號:雙方在澶州接戰,李繼隆的出色指揮下,宋軍再度大捷,遼軍主帥蕭撻凜更被射死!一場開門紅,把驕橫的遼軍再度澆醒,然後乖乖簽了澶淵之盟!宋遼百年和平,堪稱他親手打出!

就這樣,這位戎馬一生的戰將,好像拼盡了所有氣血的老兵一般,在宋遼和平歲月開始的溫情年代裡,欣慰的閉上疲勞的眼睛!大宋,從此獲得了百年和平發展機會,實現了富庶文明的成就!這不止是一張條約換來,更是無數李繼隆這樣的鐵漢軍人,浴血奮戰的結果!

但是,比起後來宋初的諸多名將,特別是楊家將們,幾乎在野史裡成神的形象,戰功卓著的李繼隆,卻很不討野史文藝的喜歡,哪怕戰功無可爭議第一,卻在各類評書裡,基本都是跑龍套,相反他諸多傳奇戰功,基本都被文藝工作者張冠李戴,安在了楊家將身上。跟民間文藝較真歷史,確實就輸了!

不過這位常勝將軍,人生裡有沒有敗仗?還真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北宋至道二年,西北黨項酋長李繼遷作亂,李繼隆受命討伐,卻不想黨項騎兵的遊擊打法,和遼軍完全不是一回事,打慣了正規戰的李繼隆,這次拳頭打跳蚤,落得無功而返,也無奈給北宋挖了大坑。李繼遷一族從此蟄伏河套,變成了多年後北宋西北大敵——西夏!

由此可見,用人這事,專業對口多重要,否則哪怕強如李繼隆,也得拳頭打跳蚤!

皇帝與文官:親密的危險關係 張嶔 ¥19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