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新生兒腹瀉怎麼辦?媽媽們要看的預防和治療常識

正常新生兒環境。 注意腹部保暖, 避免受涼而致胃腸功能紊亂。

出院後用藥

1.治癒出院者不需要再用藥。

2.有些新生兒經治療後一般情況好轉, 僅排便次數稍多或者糞便中含有未消化的乳塊, 出院後可遵照醫囑服用能建立腸道正常菌群的藥物, 直至排便正常為止。 此類藥物用溫水溶化服用。

出院後複查

3.一般不需要複查, 若嬰兒排便的次數和糞便的性狀發生改變時就需要去醫院複診。

如何餵養

1.提倡母乳餵養。 母親餵養前洗乾淨雙手。

2.有原發性乳糖不耐受的新生兒, 應暫停母乳和含乳糖的任何乳製品,

只能餵養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 待年齡稍長, 增加輔助食品後能逐漸獲得對乳糖酶的耐受性。

3.感染性腹瀉後常繼發乳糖不耐受, 應選擇腹瀉奶粉(去乳糖配方)餵養, 視排便情況逐漸過渡到母乳餵養。

4.牛奶過敏的嬰兒只能吃母乳或豆奶配方奶粉, 2歲以上的小兒喝牛奶過敏者較少見。

1.母乳不耐受或母乳量不足, 確需人工餵養時, 宜選擇合適的、營養全面的嬰兒配方奶粉。

2.哺乳時注意:洗手, 奶具必須煮沸消毒, 人工餵養時應按照配方配置, 現配現用, 不宜過熱或過冷, 吃剩餘的奶液應棄掉, 不應留做下次再吃, 以免因餵養不當而造成腹瀉。

出院後家庭護理注意

1.腹瀉容易導致紅臀, 應勤換尿布, 便後清洗臀部, 塗護臀霜。

腹瀉時避免使用一次性尿褲。

2.對經常消化不良的嬰兒可以每天做腹部按摩, 撫觸, 被動嬰兒操等刺激消化功能, 消除腸脹氣。

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送醫院診治:

1.需要引起警惕的異常情況。

嬰兒排便次數增多, 每天達6次以上;糞便性狀異常, 為黃色或綠色水樣便, 呈蛋花湯樣, 含黏液或膿血, 伴有發熱、嘔吐、腹脹、哭鬧或精神食欲差等吃。

2.危險徵兆。

嬰兒因吐瀉丟失體液過多或攝入量不足, 可致脫水, 表現為皮膚彈性差, 前囟及眼窩凹陷, 皮膚口唇乾燥, 哭時眼淚少或無淚。 重度脫水還可導致血容量不足, 出現休克, 表現為面色蒼白或灰暗, 四肢厥冷, 尿量少或無, 皮膚花斑, 反應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