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狂熱戰爭的日軍作戰到底有什麼特點

眾所周知, 日本部隊 的軍事修養很高, 單兵作戰能力極強, 他們擁有極其堅定的民族信仰, 下面我們從幾方面來看一下日軍的特點:

軍隊作戰特點:日軍的作戰特點大約始于明治維新, 在經歷了當時的日俄戰爭之後, 日軍認識到了製作軍隊條令和規範的重要性。 所以, 當時他們幾乎照搬當時的德國、法國等西歐國家的作戰思想和作戰理論。 他們從德國法國翻譯過來操典和教範等軍事法規。 在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中, 日本的作戰理論在實踐中得到了強化。

一、 戰爭的突然性是極其重要的, 就是所謂的閃電戰。 1941年12月7日淩晨, 從六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第一攻擊波183加飛機, 穿過雲霧, 直撲珍珠港。 7時53分, 發回“虎、虎、虎”的信號, 表示奇襲成功。 此後。 第二波攻擊群再出出發。 倉促應戰的美軍損失慘重, 8艘戰列艦中, 4艘被擊沉, 一艘擱淺, 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

188架飛機被擊毀, 數千官兵傷亡。 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以及幾艘袖珍潛艇。 這次襲擊珍珠港的計畫是由山本五十六策劃和實施, 為了消滅美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而實施的軍事打擊。 次日, 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 他隨後簽署了對日本帝國的正式宣戰聲明。 幾日之內, 納粹德國與義大利向美國宣戰, 而美國也迅即予以了宣戰回應。 這是一個典型的出其不意的閃電戰, 在美國根本想不到或者不在意的情況下發起進攻, 是美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二、 進攻才是摧毀敵方戰鬥力的唯一手段。 日軍歷來突出強調進攻, 到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時期, 日軍把明治建軍以來一直強調的進攻精神和“攻勢主義”, 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使其“只有進攻才能消滅敵人, 取得勝利”和“進攻是摧毀敵戰鬥力的唯一手段”的理論更加系統化、具體化了。 日軍進攻至上的作戰理念。 日本的國土資源十分匱乏, 兵力數量有些差距, 所以,

他們認為, 只有通過高強度的訓練和優秀的指揮能力來彌補這些劣勢, 由於前期借鑒了西歐的作戰特點, 他們總結出了一點:精神力和肉搏也能戰勝強敵, 物質戰鬥力不足是日本的宿命, 所以高強度、機動性、不間斷的進攻是能獲取戰爭勝利的必要保障。

三、 作戰和戰略獨立於政略 。 作戰獨立於政略和政治而不羈, 作戰至上的思想在日本軍隊及高層軍事決策者中根深蒂固。 戰爭一旦爆發, 作戰和戰略就應是獨立不羈的, 宣揚日本軍隊必須世世代代是天皇統率的“皇軍”, 統帥權是神聖的, 文官不能介入統帥等等。 因而, 日本軍隊中, 在作戰問題上, 拒絕政略的指導和影響的傾向日趨嚴重。 明治維新以後, 直至二戰的整個對外侵略擴張的歷史時期中, 日本軍部和政府間時常在國防方針、軍事戰略及作戰計畫等問題上發生齟齬, 正是雙方激烈爭奪領導控制權的具體表現。

說到底, 戰爭都是醜惡的, 任何發起戰爭的國家或人都是應該受到譴責的, 我們應該熱愛和平, 珍惜現在的一切。

珍惜現在的一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