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臨陣歸降卻名留青史?三國十大著名的降將

臨陣歸降, 是一件很丟臉的事。 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投降者都會遺臭萬年。 但是, 在三國時期有那麼幾位著名的投降將領, 他們不但沒有為後世所唾棄, 反而做到了名垂青史。 一起來看看他們是誰吧。

一、關羽

關羽(?-220), 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 三國時蜀漢名將, 騎赤兔馬, 手持青龍偃月刀。 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 曾被曹操生擒後歸降, 為報曹操厚恩, 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 後聞之劉備下落, 毅然辭別曹操, 千里尋兄, 成就一段忠義佳話。

二、馬超

馬超(176年-223年1月), 字孟起, 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 漢末衛尉馬騰之子, 東漢末年及蜀漢開國名將, 漢末群雄之一。 早年隨父征戰, 馬騰入京後, 馬超留駐割據三輔。 潼關之戰被曹操擊敗後, 又割據隴上諸郡。 失敗後投靠張魯, 後又轉投劉備。 劉備建立蜀漢後, 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涼州牧。 于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223年1月), 終年47歲, 追諡威侯。 《三國演義》中綽號"錦馬超", 因俊秀容貌與獅盔獸帶、白袍銀甲的非凡裝束而得名, 有"不減呂布之勇"。

三、張遼

張遼(169-222年), 字文遠, 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 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 他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為曹魏的“五子良將”。 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 及呂布敗亡, 歸曹操。 張遼隨曹操四處征討, 戰功累累。 曹操赤壁敗退, 獨任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 成功擊退孫權十萬大軍, 張遼逍遙津一戰威震江東。 黃初三年, 張遼病篤, 卒于江都, 諡剛侯。 卒年五十四歲。

曹操祕史(第1部):少年曹操如何成長發跡 ¥119 購買

四、薑維

薑維, 字伯約, 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 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軍事統帥。 原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將, 後降蜀漢, 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 姜維在諸葛亮去世後繼承諸葛亮的遺志, 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 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

然而由於蜀漢國力弱小等原因, 終究回天乏術。 蜀漢滅亡後, 薑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 詐降魏將鐘會, 打算利用鐘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 但最終鐘會反叛失敗, 薑維也被魏兵所殺。

五、徐晃

徐晃,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為右將軍,于西元227年病逝,諡曰壯侯。

六、魏延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他先事荊州劉表,後投長沙太守韓玄,最後,率部投劉備,深受劉備器重。劉備攻下漢中後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楊儀夷滅三族。魏延的下場有些淒慘,背負叛國的惡名含冤死去,但最終,歷史還給了他清白。

七、張郃

張郃,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官至征西車騎將軍。張郃是魏國的“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合、徐晃)之一。他先後跟隨韓馥、袁紹。官渡之戰中,張郃率部投降了曹操,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時,正是張郃在街亭擊敗馬謖,挽狂瀾於既倒。武藝及策略均不凡,但是始終只是扮演槍筒和炮灰角色,不被重用,不得不多次為曹洪,夏侯淵等昏庸主帥的無能而背書,最後為諸葛所懼而設計除之。儘管如此,張郃還是公認的三國名將。

八、龐德

龐德,先歸馬騰馬超,後隨馬超降張魯,後又降曹操。同樣是忠勇之士卻為時勢所逼不得不累次易主,降曹後並不得重用,最後好不容易爭取了一次出征機會,卻又因於禁所累,被關羽所斬。龐德用他的死,換來了後世對他的敬仰。

九、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卒,終年四十一歲。

十、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權,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魏國和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夏侯淵次子,其母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征西將軍夏侯玄被調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將軍。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從前得到曹爽的厚待,與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馬懿殺死後,他擔心被司馬氏所害,轉投蜀漢,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曾隨姜維伐魏,最後死于洮陽城萬箭之下,堪稱勇烈。

以上就是三國十大著名的降將,這些將領都曾臨陣投降,但是卻沒有被後世所唾棄。他們最終用他們的功績、人品和武藝,征服了後世,名垂青史。

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為右將軍,于西元227年病逝,諡曰壯侯。

六、魏延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他先事荊州劉表,後投長沙太守韓玄,最後,率部投劉備,深受劉備器重。劉備攻下漢中後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楊儀夷滅三族。魏延的下場有些淒慘,背負叛國的惡名含冤死去,但最終,歷史還給了他清白。

七、張郃

張郃,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官至征西車騎將軍。張郃是魏國的“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合、徐晃)之一。他先後跟隨韓馥、袁紹。官渡之戰中,張郃率部投降了曹操,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時,正是張郃在街亭擊敗馬謖,挽狂瀾於既倒。武藝及策略均不凡,但是始終只是扮演槍筒和炮灰角色,不被重用,不得不多次為曹洪,夏侯淵等昏庸主帥的無能而背書,最後為諸葛所懼而設計除之。儘管如此,張郃還是公認的三國名將。

八、龐德

龐德,先歸馬騰馬超,後隨馬超降張魯,後又降曹操。同樣是忠勇之士卻為時勢所逼不得不累次易主,降曹後並不得重用,最後好不容易爭取了一次出征機會,卻又因於禁所累,被關羽所斬。龐德用他的死,換來了後世對他的敬仰。

九、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卒,終年四十一歲。

十、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權,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魏國和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夏侯淵次子,其母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征西將軍夏侯玄被調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將軍。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從前得到曹爽的厚待,與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馬懿殺死後,他擔心被司馬氏所害,轉投蜀漢,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曾隨姜維伐魏,最後死于洮陽城萬箭之下,堪稱勇烈。

以上就是三國十大著名的降將,這些將領都曾臨陣投降,但是卻沒有被後世所唾棄。他們最終用他們的功績、人品和武藝,征服了後世,名垂青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