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昆劇團進中學演出《西遊記》 讓學生感受傳統之美

原標題:上海文藝院團深耕校園, 戲曲普及從探索型變成項目型用戲曲讓學生感受傳統之美上海昆劇團昨進中學演出《西遊記》, 同學們反響熱烈頻頻叫好

圖片說明:上昆青年演員在延安初級中學演出《西遊記·借扇》。 上海昆劇團供圖

東方網3月18日消息:昨天, 上海昆劇團在上海延安初級中學演出《西遊記·借扇》, 反響熱烈。 臺上, 孫悟空蹲下身, “跳進”鐵扇公主的肚子, 後排學生紛紛從座位上站起來, 伸長了脖子, “孫悟空去哪裡了?”演員沒有戴麥克風, 也沒有字幕機, 但學生聽昆韻念白毫無阻礙, 聽到孫悟空與鐵扇公主鬥嘴,

全場樂得前仰後合, 頻頻叫好。

京劇、昆劇、越劇、滬劇、淮劇、評彈……上海各戲曲院團在校園中都有落地生根的法寶。

戲曲進校園, 讓學生從欣賞到學唱

昨天, 上海昆劇團還與延安初級中學結成共建關係, 上昆提供昆曲教學師資, 選擇合適劇碼為師生演出, 雙方還將攜手編寫昆曲普及教育讀本。

上海延安初級中學有全市唯一一家市級中學生昆曲社團, 這讓校長許軍深感驕傲。 2010年, 昆曲專案在學校生根發芽, 2012年上昆青年演員胡維露、袁佳開始在該校昆曲團擔任指導, 教授學生《亭會》《拾畫》《百花贈劍》等戲, 兩三百人接受專業訓練, “每年一次學校藝術展演, 昆曲是最亮眼的節目, 我們戲稱‘延安春晚’。 ”許軍說。 一個學校的戲曲種子長成“大樹”,

會給周邊地區帶來“蔭涼”。 2016年, 600多位經過上海京劇院名家指導的“小京繼人”, 通過“我來講、我來寫、我來傳、我來繪”等方式, 深入京劇院周邊社區傳播國粹藝術, 為居民、學生帶去別開生面的京劇課堂、京劇傳唱等。 如今, “小京繼人”已輻射至南洋模範中學、南洋中學、位育中學、上海市第二中學、紫竹園中學等多所學校。 上海市第二中學學生李昕鈺覺得, 京劇課上的《三岔口》最有意思, “在燈火通明的舞臺上, 演員僅憑肢體動作, 就能展現黑暗中打鬥的膽戰心驚。 ”南洋中學的江良辰喜歡“騎馬”演示, “要雙手騰空, 模仿出解開繩結的動作, 再將馬鞭拾起, 朝天一揮, 完成上馬動作;騎馬時左腳蹺起, 右手握住馬鞭, 口中念叨著:駕!時不時甩甩鞭子,
一套酷炫的騎馬動作才算完成。 ”2017年, 上海京劇院攜手龍華街道啟動“國粹好鄰居”項目, “小京繼人”國粹藝術傳承作為了其中重要部分。

在上海淮劇團與浦東浦興街道文化共建中, 浦東模範中學成為重要載體。 滬上首個“淮劇校園傳習實踐基地”落戶於此。 基地揭牌儀式上, 浦東模範中學師生與正在該校訪問的荷蘭哥白尼高級學校學生, 一起向上海淮劇團老師學習化妝、穿戲服、走圓場。 每週上海淮劇團一級演員趙國輝和王琴到校講課, 學校每學期為淮劇教學安排15個課時, 3個學年為一個週期, 完成淮劇藝術特色基礎班、提高班、表演班遞進教育。 上海淮劇團計畫以現有浦興淮劇團為主, 培養一支老、中、小年齡層三體結合的社區淮劇團,

“首先讓觀眾體會到淮劇的精彩, 繼而通過學唱、傳承慢慢傳播開來, 播撒傳統文化的種子。 ”

講座進高校, 交流中完善劇情

戲曲為中小學生啟蒙, 助他們感受傳統之美。 而在挑剔的大學生觀眾中, 它的影響力也在擴大。 2016年, 上海滬劇院推出“滬劇《鄧世昌》上海地區高校巡演季”, 在首站上海海事大學, 學生們揮動旗幟, 以旗語歡迎這部描述海上英雄的戲。 《鄧世昌》主演朱儉、李建華、錢思劍、吉燕萍等走進高校與學生座談。 與大學生的交流, 也促使主創團隊不斷完善劇情, “大學生喜歡看快節奏的美劇、日劇, 開場10分鐘很重要。 《鄧世昌》一開場用驚心動魄的英雄魂兮歸來, 引發觀眾興趣。 ”《鄧世昌》節目冊曾被年輕觀眾反映太直白,

“光看節目冊就知道演什麼。 誰還會來看?”新一版節目冊第一頁變為北洋艦隊歷史照片, “先給觀眾沉重的歷史感, 身臨其境, 再展開介紹。 ”今年上海滬劇院將攜《雷雨》在北京大學演出。

大學生對演出的要求是苛刻的, 可一旦贏得他們的心, 反響也是最為熱烈的。 上海越劇院進京展演, 提前兩個月策劃, 請錢惠麗、王志萍、黃慧、章瑞虹等名家走進北大、清華等高校辦講座。 王志萍在北大講越劇, 介紹《甄嬛》《雙飛翼》, 她特意與錢惠麗、黃慧設計舞水袖、穿高靴、走臺步等互動環節。 王志萍現場表演甄氏哭法創作過程, 並以《紅樓夢》《蝴蝶夢》《盤夫索夫》《甄嬛》中四個角色展示不同的“哭”, “同為無聲的哭, 林黛玉哭起來是怯弱的, 而甄嬛的哭是內心壓抑的撕吼。”中國人民大學古典學專業四年級學生李牧謠聽完講座,當場向工作人員詢問,“哪裡可以買票看演出?”

戲曲普及課,有教材有課本劇

上海京劇院老生演員莊順海從事京劇普及教學近20年。在上海京劇院業餘藝校,如莊順海這樣的老師有十多位,他們都是在職、退休的演員或演奏員,涵蓋青衣、花旦、花臉、武生、老生、丑角等主要行當,這所學校又被稱為“飛行學校”,老師常年“飛行”授課於全市8所中學、16所小學、7所幼稚園、3個街道、1個青少年活動中心。20餘年來,他們每年“飛行”4萬餘公里,創造性地將京劇藝術引入語文、歷史、政治、音樂、美術等多種課堂,結合京劇課本劇等形式完成了2000餘次課程。“過去教京劇很隨機,誰喜歡京劇,找到我們,看時機學幾出有名唱段。現在京劇普及活動計劃性強,有教材、有學校共建計畫,從原來的探索型變成專案型。我們得做備課記錄、教學大綱,形式也更加多樣,京劇進了歷史課、音樂課,還有課本劇、京韻操。”

而甄嬛的哭是內心壓抑的撕吼。”中國人民大學古典學專業四年級學生李牧謠聽完講座,當場向工作人員詢問,“哪裡可以買票看演出?”

戲曲普及課,有教材有課本劇

上海京劇院老生演員莊順海從事京劇普及教學近20年。在上海京劇院業餘藝校,如莊順海這樣的老師有十多位,他們都是在職、退休的演員或演奏員,涵蓋青衣、花旦、花臉、武生、老生、丑角等主要行當,這所學校又被稱為“飛行學校”,老師常年“飛行”授課於全市8所中學、16所小學、7所幼稚園、3個街道、1個青少年活動中心。20餘年來,他們每年“飛行”4萬餘公里,創造性地將京劇藝術引入語文、歷史、政治、音樂、美術等多種課堂,結合京劇課本劇等形式完成了2000餘次課程。“過去教京劇很隨機,誰喜歡京劇,找到我們,看時機學幾出有名唱段。現在京劇普及活動計劃性強,有教材、有學校共建計畫,從原來的探索型變成專案型。我們得做備課記錄、教學大綱,形式也更加多樣,京劇進了歷史課、音樂課,還有課本劇、京韻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