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人迷信的保健品:宋元顯貴盛行喝鹿血

如今, 各種養生保健產品可謂名目繁多、數不勝數。 其實, 中國古人同樣重視養生保健, 當然, 歷史上因“補品”過量導致傷身折壽甚至中毒而亡的也不鮮見。

秦漢人青睞“五色藥石”

從《神農本草經》所記來看, 人參在秦漢時期已被作為保健良品來消費了。 而當時最高級的補品, 要屬以“長生不老藥”為代表的所謂靈丹妙藥。 秦始皇嬴政曾派人率數千童男童女到東海蓬萊仙境尋訪“神藥”。

經考證, 秦漢時期人們迷戀的不老補藥都是些將丹砂、水銀、鉛丹等礦物質燒煉, 經化學反應後所得的物質。 當時最受有錢人青睞的這些“補品”,

有紫水晶、硫黃、雄黃、褚石和綠松石五種礦物質, 被視為“五石之精”, 又稱“五石人參”, 通稱“五色藥石”。 這些“大補品”實際是大毒藥, 成分中大都含有程度不同的有毒物質, 少量服用問題不大, 有時還有益處, 但多了或長期服用, 不僅起不到保健作用, 反而傷身折壽。

魏晉人迷信“五石散”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 服食養生補品成為有錢人、文人雅士的消費時尚。 這一時期, 以藥石為基本成分的這類“補品”最受歡迎。

當時最高級且最流行的是“五石散”, 又名“寒食散”。 據東晉人葛洪《抱樸子·內篇·金丹》所記, 寒食散由丹砂、雄黃、白礬、曾青、磁石五味藥物製成。 魯迅生前對此也有研究, 認為五石散的基本成分是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

五石散的效果立竿見影, 服食後身體發熱, 但也有很強的毒副作用, 服後心中煩躁, 如火燒身, 因此服食五石散是有嚴格講究的:必須寒衣、寒飲、寒食、寒臥, 故名“寒食散”。 當藥力散發時, 一定要寬衣大帽, 出戶散步, 故又叫“行散”、“行藥”。

唐代人熱衷服食“大藥”

中國人對補品的迷信, 到隋唐時代達到了高峰。 這一時期, 煉丹手法花樣翻新, 保健補品種類豐富。 有的用豬牙和十一月采的皂莢, 燒煉取灰霜, 製成名叫“莢天生牙”的保健藥品。 甚至連大小便都曾被唐代人拿來煉製補品, 有一種叫“鉛汞”的丹藥, 便是用童男童女的大小便燒淋取霜而成。 這些丹藥, 唐代人俗稱為“大藥”。

唐朝皇帝更迷信進補“多餌丹藥”。 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等,

都曾召來大批煉丹道士進駐宮中, 為他煉製長生大藥。 李世民甚至找到外國方士、天竺(今印度)人羅邇娑婆為他煉丹。 李治剛當上皇帝便廣征天下奇人入宮, 合煉黃白仙丹, 成為當時皇家最高級的補品。 但李治嘴貪, 服食過量, 致急性中毒而亡。

宋元顯貴盛行喝鹿血

宋元時期, 以動物乳汁、血液為代表的液體補品開始流行。 這種保健品消費趨勢, 其實在唐末已經出現, 當時稱為“飲子”, 即現代所說的保健飲料。 真正的有錢人、貴族中間則盛行喝鹿血。 《清波雜誌》中記載:“士大夫求恣嗜欲, 有養巨鹿, 日刺其血, 和酒以飲。 ”有的人家甚至養了成百上千頭鹿, 由此可見宋元時期的人們對鹿血保健功能的迷信。

明清時的補藥多是壯陽藥

明代, 有錢人的保健品消費觀念似乎有所倒退, 漢唐流行的藥石類固體補品又有了市場, 煉丹之風再起。 明代有錢人服食丹藥成為一景, 從皇帝、大臣到太監, 甚至一般官員, 都相當迷戀燒煉之術, 《明史》、《明實錄》裡都有這方面的記載。 實際上, 明清時的不少大補藥都是壯陽藥, 而歷代皇帝常用的“大補品”其實也多是這類東西。 從孫靜庵所著的《棲霞閣野乘》“圓明園內發現之房中藥”來看, 清朝皇室也是這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