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名將的品格展示

《評注》(解放軍出版社)是資深學者李如龍對成書於北宋年間的《百將傳》進行精心編譯、校勘、評注, 奉獻給廣大讀者的一本表現我國歷代名將的圖書。 該書出版上市以來, 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和追捧。

名將們各自是所在國邦整個國防戰略力量的重要構成因素。 史實可為證:中國兵法不祧之祖姜尚, 周室王朝因了他才有八百年天下;比如趙國前期有了重臣廉頗而能與秦國抗衡, “廉頗一生用與不用, 實為趙國存亡所系”(司馬光)。

歷代王朝的統治者幾乎把軍權都委託給那些名將, 也就把國家的興亡成敗交給了他們。

因而, 他們便決定了王朝的安危, 可謂“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素有“戰神”之稱的秦國大將白起, 一生百戰百勝, 極盡為將之道;韓信統兵作戰, “功無二世”, 垓下一戰全殲楚軍, 幫助劉邦打下了大漢天下;如非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 唐王朝的延續勢必戛然而止。 一個個事例說明:有軍事謀略、忠誠于王朝, 即那些既有謀略智慧又有指揮才能的將領, 是王朝的幸事, 更是天下蒼生之幸。

假如沒有尉遲恭則唐朝恐難以為繼, 遑論“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了。 身為鮮卑人的他常受瓦崗派舊將的擠兌和孤立, 卻讓李世民執政初期的內部矛盾迅速緩和——他改變了魏征等大批賢臣良將的敵對立場, 為朝廷所用, 攜手興唐。 顯然, 這正是我國古代遵循“忠、孝、節、義”的哲學觀與價值觀的體現,

也充分體現了軍事將領修煉成政治家、軍事謀略思想家等, 是古代的思想教育培養機制之故——名將們文韜武略兼修。

該書中的相關章節展現了不少正能量的名將和他們的相關事例。

有道家灑脫一面的李勣對舊主忠心, 深受唐太宗賞識、信任;出身平凡的鄧艾, 滅蜀後妥善對蜀國舊臣作政治安排, 一心為國作長遠打算;雖出身世家大姓, 但東漢的寇恂每為官一任都得到當地百姓愛戴, 有長者之風、宰相器量;十六國時期燕政權的慕容恪強調便利士兵生活有利於軍隊管理平衡, 做到了賢臣與良將的統一。

應該說, 如上這些古代名將身上所具備的品格與素養,

正是需要繼承的, 也是新時期革命軍人所必須具備的。

反觀秦國智將王翦, 他雖足智多謀, 卻沒能輔助秦王實行德政, 致使在他身後, 實現中國大一統不到經年就戰亂再起;而開創中國戰爭史上以步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典型戰例的李牧, 因秦國離間被趙王枉殺, 成為“強趙”變“弱趙”的轉折。 此類情況映射出的是名將與國家盛衰的密切關係, 確實值得深思, 更應成為“用人殷鑒”。

還有些名將的勵志性也為編譯者所關注, 畢竟人生奮鬥、拼搏得以成功在於己身。

一介書生田單——齊國的基層官員, 雖未受朝廷重視但國家危亡之際卻挺身而出, 一舉收復國土, “他不愧是中國讀書人的最佳典範, 值得大家敬佩與效法”;“猛將必發于卒伍”的代表人物、南朝宋的王猛,

出身貧寒, 從士兵一路憑軍功至征南大將軍, 成為著名軍事家。 不過, 儒生領兵典範中唐的唐休璟卻是科舉出仕, 但他靠積累戰功而至宰相之位, 也是古代能出將入相的文臣之一。 透過編譯者的筆觸, 讀者更會瞭解到名將楷模們, 為什麼會受到後世尊崇。 “忠臣的楷模”諸葛亮, 匡扶蜀漢真正做到了一諾千金、鞠躬盡瘁、忠心不貳, 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巨大的功績更受到後人的尊崇。

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原所長約翰·柯林斯評價“兵聖”孫武說:“……他的大部分觀點在我們的當前環境中仍然具有和當時同樣重要的意義。 ”顯而易見, 書中所展現的孫武等百位古代名將, 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正能量仍然值得我們認真品讀和效仿,

強軍進程中官兵們應該汲取哪些優秀傳統軍事文化的養分, 從他們身上也能找到歷史的參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