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說出來不敢相信,隋煬帝亡國並非不理朝政,而是太過勤政

蕭瑀(575年-648年)、字時文, 後樑帝王之冑, 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蕭衍, 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蕭統, 祖父蕭詧, 是後樑宣帝, 父親名巋, 是後樑明帝。

蕭瑀九歲, 他的姐姐(即後來的蕭皇后)嫁給隋文帝次子楊廣為妃, 他也跟隨姐姐到了長安。 因為與楊廣經常可以見面, 二人感情始終很好, 等到蕭瑀長大成人, 隋煬帝便任命他為內史侍郎。 可蕭瑀秉性耿直剛烈, 經常勸諫隋煬帝, 次數一多, 煬帝不勝其煩。 將他貶為河池(今陝西鳳縣)太守, 並要他立即離京赴任。


隋末天下大亂, 李淵在太原起兵, 蕭瑀率領治下士民來歸, 封為宋國公, 成為李淵的心腹近臣。

蕭瑀的妻子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娘家侄女, 李淵是獨孤皇后的親外甥, 李淵與蕭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 因為這層關係, 李世民得稱呼蕭瑀為姑父。 在李世民與李建成奪嫡的時候, 蕭瑀旗幟鮮明的站在李世民一邊, 因此在李世民登基之後仍大見信用。

蕭瑀犯顏敢諫, 幾次當眾令李世民難堪。 李世民也不以為意, 反而對其不吝讚美, 說蕭瑀“不可以厚利誘之, 不可以刑戮懼之, 真社稷之臣也。 ”還賜詩道: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誠臣。


李世民也曾經推心置腹地對蕭瑀說:“卿之守道耿介,

古人無以過也。 然而善惡太明, 亦有時而失。 ”可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蕭瑀左耳朵聽了右耳朵出, 仍然我行我素。

有一次, 唐太宗問蕭瑀:“隋文帝是怎樣的一個君主呢? ”蕭瑀恭恭敬敬回答:“隋文帝十分勤政。 他每次上朝理政總是不知疲倦。 有時廢寢忘食, 過了吃午飯的時候還召見官員, 午飯就簡單吃一點。 他的皇帝當得很辛苦, 也很想把國家治理好。 ”

唐太宗聽完, 淡淡一笑說:“愛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隋文帝是精明過頭了, 又對他人要求太過苛刻。 什麼事情都要事必躬親, 大小政務都必須親自拍板。 這樣一天到晚處理無數的政務, 儘管用心用力, 哪能一一合理、事事妥當呢? 那些朝臣見皇上這樣, 就懶得理會, 只是一味逢迎、稱頌聖明。

即便是煬帝有錯, 也不去勸諫。 所以, 隋朝才二世而亡啊。 ”


言畢, 李世民歎息道:“前車之鑒不遠, 我這皇帝作的如履薄冰。 選擇天下賢能之人擔任官職, 就是要讓他們勇於擔當, 放手去做事情。 有功賞, 有罪罰。 臣子誰敢不盡心竭力呢?何憂天下不到治?”

從李世民、蕭瑀的談話就可以知道, 隋煬帝並不象人們說的荒淫無道, 不理朝政, 而是太過勤奮, 不懂得抓大放小, 事無巨細必須親力親為, 犯了諸葛亮的錯誤。


用現在的話來說, 就是老闆做了員工的活。 有這樣的老闆, 企業註定不會做大做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