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洲際導彈中昔日的霸主:俄羅斯R36M“撒旦之神”洲際彈道導彈

【鐵拳大衛軍事觀察第297期】

約稿:狼蠍

內容提要:自杜魯門主義開始以來, 到蘇聯解體, 美國與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進行了長達50多年的冷戰。 在這期間這兩個國家進行了一場瘋狂的改變世界軍事科技的軍備競賽。 本期介紹的主角R36M彈道導彈(北約代號:撒旦)就是產生於那個時代。

研製背景

由於當時的蘇聯導彈部隊對美國所構成的的威脅日益明顯, 美國方面則越來越重視彈道導彈的發展, 在彈道導彈方面開始逐漸追趕蘇聯並最終製造出至今認為著名的, 如民兵系列等彈道導彈。 而更加加劇美蘇核軍備競賽的事件則是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 1959年由於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彈道導彈雷神導彈和朱比特導彈, 使得蘇聯的重要政治, 軍事, 經濟等目標暴露在美國的導彈打擊之下, 前蘇聯為了扳回戰略劣勢, 而在古巴部署大量的導彈,

戰機, 以及地面部隊。 這個事件雖然在美國和蘇聯的秘密和談下最終解決, 但是同時也使得美國與蘇聯的對抗越來越激烈, 使得美國與蘇聯的核軍備競賽變得白熱化, 加快了蘇聯對大型能攜帶多彈頭並且能夠攻擊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的研發。

確立專案

20世紀60年代末, 為了取代前期性能較差的R36洲際彈道導彈, 蘇聯當局決研製R36M洲際彈道導彈, 命令南方設計局設計此導彈, 當時的南方設計局的領導人正是被尊稱為蘇聯導彈“教父”的弗拉基米爾·費多羅維奇·烏特金。 烏特金和其導師揚格利認為, 應該從最不利的情況出發, 側重報復性的“還擊”, 發展抗打擊能力高的大威力洲際彈道導彈。 這一思想得到了時任蘇聯國防部長的烏斯季諾夫的支持, 為此蘇聯戰略火箭軍提出了分導式彈頭、豎井冷發射的要求。

R36M早期型

R-36M被設計為攜帶分導式多彈頭或單彈頭的二級導彈, 在結構佈局方面基本與SS-9類似, 但採用了更先進的技術和更緊湊的配置, 使導彈結構重量減輕。

1971年蘇聯開始R-36M的冷發射演練.1973年2月成功進行全程飛行試驗, 1975年12月R-36M正式裝備部隊。 初期服役的R-36M為單彈頭, 以後又增加了多彈頭型和大威力單彈頭型, 北約代號SS-18 MOD 1/MOD 2/MOD 3型。

俄羅斯SS-18“撒旦”洲際導彈發射井

多彈頭型

由於早期型採取慣性制導, 打擊精度效果不佳, 蘇聯方面著手於對多彈頭型號的開發。

南方設計局的改進方案採用了平臺—電腦顯示制導方案, 使彈頭打擊精度由500米以上縮小到了350米以內, 這使R-36M可以用更小的彈頭打擊同樣的目標, 從而增加了R-36M攜帶的彈頭數, 因此設計方案中子彈頭數量由8個增加到10個。 1979年11月蘇聯完成了新的分導式彈頭試驗, 1980年北約代號SS-18 MOD 4的R-36M開始服役。 1982~1983年, 新導彈全部替代早期部署的三種導彈, 部署總數達到308枚, 即達到了《美蘇關於限制進攻性武器條約》(SALT I)規定的上限。

內部結構

導彈一級的4個發動機為整體的總成系統,將二級火箭發動機完全浸入推進劑箱,使之融為一體。首次採用了級間氣體分離技術(推進劑貯箱化學增壓技術),從推進劑貯箱釋放出增壓氣體使分離的級減速(將燃燒劑噴入氧化劑箱或者將氧化劑噴入燃燒劑箱燃燒),這樣就可以不必採用專門的制動發動機,並且簡化了增壓系統設備。這些措施使R-36M在保持與R-36同樣的外形尺寸情況下,起飛重量由183噸增加到200.6噸,投射重量由5.8噸增加到8.8噸。

俄羅斯SS-18“撒旦”洲際導彈發射井

設計威力

R-36M本身就是為打擊發射井等加固目標而設計的,因此一開始就將大威力作為目標。在導彈設計中,注重了導彈的巨大推力,其有效載荷接近9噸,這一能力即使是今天的運載火箭也少有能及。巨大的推力使其可以攜帶更大、更多的核彈頭,R-36M單彈頭威力甚至曾達到2000萬~2500萬噸TNT當量,而美國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威力也只不過1.5萬噸,相當於1600多個廣島原子彈。其多彈頭型導彈可以攜帶10個500千噸當量子彈頭,而美國1986年才服役的“和平衛士”導彈攜帶的是10個475千噸當量的子彈頭,唯一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民兵”3攜帶的是3個335千噸當量子彈頭。單從威力上看,能和它相比的只有其前身SS-9。

俄導彈軍

打擊效率

分導式彈頭與集束式彈頭的無法自主打擊目標不同,能夠分別打擊各自的目標,也就是說以1當10,1枚導彈可完成10枚導彈的打擊任務。而且,R-36M在發展到IV型時,其精度已經達到350米以內,而同期的“民兵”3導彈的精度在370米以上。作為核武器,R-36M的打擊精度在今天仍不落後,這使其具有很強的打擊硬目標的能力,被認為是良好的第一次打擊武器。此外,由於該導彈子彈頭多,可以很容易飽和攻擊敵人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因此最終在敵人陣地上空倖存的彈頭比例也會較高。據美國防務專家估計,如果蘇聯對美國發動第一次打擊,用部署的R-36M就足以摧毀美國65%~80%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兩個核彈頭打擊一個地下井),而且還能保留1000枚R-36M導彈彈頭來打擊美其它目標。因此其較高的精度加上分導式的彈頭,使它成為了今天打擊效率最高的導彈之一。

抗擊能力

R-36M在陣地建設中非常重視抗核打擊能力。蘇聯從1974年開始將R-36M部署在升級的SS-的掩體中。由於R-36採用熱發射,發射井下面和周圍都建有排煙道,這大大降低了發射井抗壓強度。而R-36M採用類似潛射導彈的地下井冷發射,因此將排煙道的空間澆鑄上了水泥,縮小了發射井的直徑,顯著提高了發射井的抗壓強度。R-36M的發射井筒深39米,直徑5.9米。這些發射井在80年代初期再度改良,已可承受每平方釐米365千克以上的壓力。同期美國“民兵”導彈發射井的抗壓強度只有每平方釐米175千克。此外,為抗近距離核爆打擊,R-36M的彈上和陣地電子設備都經過抗核爆電磁脈衝加固,使其具有很強的反擊作戰能力。

俄導彈軍

如今現狀

自冷戰結束以後,作為前蘇聯最大的繼承者俄羅斯,與美國簽訂了一系列的協議,雙方大力裁剪核武器等一些列進攻性武器,使得俄羅斯導彈部隊從蘇聯的鼎盛時期逐漸衰弱,當然這與冷戰後期蘇聯經濟衰弱不無關係。R36M當然在這個裁剪範圍。然而隨著普京的上臺和美俄關係的再次出現分歧,核武器等一系列進攻性武器部隊重新受到重視。R36M作為一款重要的具有大規模毀傷能力的武器自然是在這個重視之列。即使是在機動彈道導彈部隊成為進攻性武器主角,發射井導彈沒落的今天,R36M仍然是一款具有巨大威懾力的鎮國重器。由於其設計其思想是在極端條件下發射的毀滅性打擊武器,其抗打擊能力仍然是一個美國頭疼的障礙。依舊是俄羅斯對抗美國的撒旦之神。

被遺棄的撒旦導彈

總結

作為一款誕生於冷戰時期的極端產物,R36M是一款具有第一波次毀滅的打擊和第二波次報復打擊的武器,毀傷範圍廣,震懾能力強等優點。但是由於其設計時期在冷戰時期,不免有些設計思想和一些功能逐漸跟不上現代戰爭的理念,未來需要的是反映更快、戰場環境更加適應的戰術核武器,R36M逐漸成為昔日的霸主。

鐵拳大衛軍事觀察,每天為您解讀和分析新聞中的熱點武器,歡迎大家訂閱和點評。

內部結構

導彈一級的4個發動機為整體的總成系統,將二級火箭發動機完全浸入推進劑箱,使之融為一體。首次採用了級間氣體分離技術(推進劑貯箱化學增壓技術),從推進劑貯箱釋放出增壓氣體使分離的級減速(將燃燒劑噴入氧化劑箱或者將氧化劑噴入燃燒劑箱燃燒),這樣就可以不必採用專門的制動發動機,並且簡化了增壓系統設備。這些措施使R-36M在保持與R-36同樣的外形尺寸情況下,起飛重量由183噸增加到200.6噸,投射重量由5.8噸增加到8.8噸。

俄羅斯SS-18“撒旦”洲際導彈發射井

設計威力

R-36M本身就是為打擊發射井等加固目標而設計的,因此一開始就將大威力作為目標。在導彈設計中,注重了導彈的巨大推力,其有效載荷接近9噸,這一能力即使是今天的運載火箭也少有能及。巨大的推力使其可以攜帶更大、更多的核彈頭,R-36M單彈頭威力甚至曾達到2000萬~2500萬噸TNT當量,而美國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威力也只不過1.5萬噸,相當於1600多個廣島原子彈。其多彈頭型導彈可以攜帶10個500千噸當量子彈頭,而美國1986年才服役的“和平衛士”導彈攜帶的是10個475千噸當量的子彈頭,唯一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民兵”3攜帶的是3個335千噸當量子彈頭。單從威力上看,能和它相比的只有其前身SS-9。

俄導彈軍

打擊效率

分導式彈頭與集束式彈頭的無法自主打擊目標不同,能夠分別打擊各自的目標,也就是說以1當10,1枚導彈可完成10枚導彈的打擊任務。而且,R-36M在發展到IV型時,其精度已經達到350米以內,而同期的“民兵”3導彈的精度在370米以上。作為核武器,R-36M的打擊精度在今天仍不落後,這使其具有很強的打擊硬目標的能力,被認為是良好的第一次打擊武器。此外,由於該導彈子彈頭多,可以很容易飽和攻擊敵人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因此最終在敵人陣地上空倖存的彈頭比例也會較高。據美國防務專家估計,如果蘇聯對美國發動第一次打擊,用部署的R-36M就足以摧毀美國65%~80%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兩個核彈頭打擊一個地下井),而且還能保留1000枚R-36M導彈彈頭來打擊美其它目標。因此其較高的精度加上分導式的彈頭,使它成為了今天打擊效率最高的導彈之一。

抗擊能力

R-36M在陣地建設中非常重視抗核打擊能力。蘇聯從1974年開始將R-36M部署在升級的SS-的掩體中。由於R-36採用熱發射,發射井下面和周圍都建有排煙道,這大大降低了發射井抗壓強度。而R-36M採用類似潛射導彈的地下井冷發射,因此將排煙道的空間澆鑄上了水泥,縮小了發射井的直徑,顯著提高了發射井的抗壓強度。R-36M的發射井筒深39米,直徑5.9米。這些發射井在80年代初期再度改良,已可承受每平方釐米365千克以上的壓力。同期美國“民兵”導彈發射井的抗壓強度只有每平方釐米175千克。此外,為抗近距離核爆打擊,R-36M的彈上和陣地電子設備都經過抗核爆電磁脈衝加固,使其具有很強的反擊作戰能力。

俄導彈軍

如今現狀

自冷戰結束以後,作為前蘇聯最大的繼承者俄羅斯,與美國簽訂了一系列的協議,雙方大力裁剪核武器等一些列進攻性武器,使得俄羅斯導彈部隊從蘇聯的鼎盛時期逐漸衰弱,當然這與冷戰後期蘇聯經濟衰弱不無關係。R36M當然在這個裁剪範圍。然而隨著普京的上臺和美俄關係的再次出現分歧,核武器等一系列進攻性武器部隊重新受到重視。R36M作為一款重要的具有大規模毀傷能力的武器自然是在這個重視之列。即使是在機動彈道導彈部隊成為進攻性武器主角,發射井導彈沒落的今天,R36M仍然是一款具有巨大威懾力的鎮國重器。由於其設計其思想是在極端條件下發射的毀滅性打擊武器,其抗打擊能力仍然是一個美國頭疼的障礙。依舊是俄羅斯對抗美國的撒旦之神。

被遺棄的撒旦導彈

總結

作為一款誕生於冷戰時期的極端產物,R36M是一款具有第一波次毀滅的打擊和第二波次報復打擊的武器,毀傷範圍廣,震懾能力強等優點。但是由於其設計時期在冷戰時期,不免有些設計思想和一些功能逐漸跟不上現代戰爭的理念,未來需要的是反映更快、戰場環境更加適應的戰術核武器,R36M逐漸成為昔日的霸主。

鐵拳大衛軍事觀察,每天為您解讀和分析新聞中的熱點武器,歡迎大家訂閱和點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