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為何慷慨割讓臺灣?原來康熙才是罪魁禍首

甲午戰爭失敗之後, 出現了一個謎團: 鐵血大清為何輕易割讓臺灣給日本呢?

不說臺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單說這麼大的一片國土, 說割讓就割讓, 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難以置信的是, 大清就這麼做了。

如果說清朝割讓北方的庫頁島給俄國, 那是因為庫頁島一片荒蕪, 離中原很遠。 但臺灣不一樣呀, 在清末的時候, 臺灣已經很繁華了, 人口眾多, 離內地非常近, 戰略位置可以守護福建、浙江、廣東、江蘇等省份。

既然如此, 為何清政府割讓臺灣呢?或許大家都知道這件事, 認為是清政府腐敗, 但在深層次的原因呢?其實,

這件事有兩個傳統, 也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清朝統治者的性格。

祖宗傳統, 康熙就曾將臺灣“賣給”荷蘭

鄭氏集團時期的臺灣, 康熙千方百計的打擊臺灣勢力, 究竟為了維護國土統一, 還是為了消滅殘餘的明朝勢力?答案是:只是為了消除隱患,

而非為了土地。

最有力的證據是, 康熙曾勾結荷蘭人, 共同消滅臺灣的鄭氏集團。 康熙十八年二月, “特諭荷蘭國王, 令具夾板船二十艘, 載勁兵協力攻取二島。 ”

讓荷蘭人出力, 是需要酬勞的!酬勞是什麼?清廷與荷蘭人協議:“攻取此島(臺灣)後, 清軍應將該島以及一切城堡物件交與荷人, 以供荷人居住”!

臺灣鄭氏集團投降後, 島上的明朝皇帝自殺。 施琅告訴康熙, 如果不收回臺灣的話, 那麼臺灣會成為明朝殘餘勢力的根據地, 所以康熙才沒把臺灣給荷蘭人。 其實, 並非施琅為大清、為中華著想, 而是施琅想霸佔臺灣, 後來施琅家族是臺灣最大的地主, 佔據臺灣一半的耕地。

也就是說, 清政府最崇拜的康熙皇帝, 就沒有把臺灣放在眼裡,

甚至想把臺灣“賣給”荷蘭人。 有了康熙這個榜樣, 後世子孫又怎麼會在乎?

思維習慣, 清朝統治者一直懼怕大海

如果說康熙是“千古一帝”的話, 至少在面對大海的時候, 他明顯不夠格。 在明朝末期, 就有感歎:威脅來自大海。 到了康熙時期, 威脅來自大海的可能性更大了。

荷蘭人的艦隊, 和施琅的水師船隊, 簡直不在一個檔次, 為何聖明君主康熙看不到呢?

其實, 這和清朝統治者的思維傳統相關, 他們懼怕大海。 所以, 也希望中華和他們一樣, 都懼怕大海。 奴才是不能比主子聰明的, 也不能比主子更勇敢!

在清朝還沒有入關之前, 曾經擊敗覺華島, 俘獲了大批明朝水師。 但是, 讓人無語的是, 清軍將水師艦隊全部毀掉了。

無論是清朝前期, 還是清朝後期, 對海軍都不重視。 在北洋艦隊之前, 你聽過清朝有什麼海軍嗎?世界大航海時代, 連腐朽的奧斯曼帝國都有海軍, 堂堂東方第一強國, 領先世界2000年的大清卻沒有海軍!

在懼怕海軍的思維指引下, 日本要求割讓臺灣, 對清朝統治者來說,

不過是一塊化外之地而已, 只要不威脅到統治, 割讓就割讓唄。

在《馬關條約》談判現場, 李鴻章的椅子比較矮, 日本人故意降低李鴻章高度

當然, 還有一些其他原因, 比如慷他人之慨, 臺灣不是清廷統治者的, 而是意外所獲而已等等原因。 列位看官, 對於清朝為何慷慨割讓臺灣,你認為是康熙的榜樣問題嗎?

對於清朝為何慷慨割讓臺灣,你認為是康熙的榜樣問題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