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傑代表:“空心病”不容忽視

全國人大代表楊傑認為, 應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攝影:江平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資訊》3月9日訊 記者 王雪銘】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

在物質欲求得到更大滿足的同時, 以精神頹敗為代價的現實卻讓我們不寒而慄。 時代的發展更是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離家出走的學生日益增多、校園欺淩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現象、“空心病”人釀造的悲劇不斷發生……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 全國人大代表楊傑建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重視“空心病”等心理健康問題, 完善和提高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在做好學校德育工作的同時真正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

楊傑指出, 學校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心理安全危機。 很多學生在學習生活中, 遇到困難挫折時不是迎難而上, 而是在心理失衡的狀態下選擇逃避, 其主要表現形式:厭學、翹課、網路遊戲、離家出走、甚至輕生等。

如不及時加以正確引導和疏通, 就會導致他們走向極端甚至犯罪的不歸之路。

許多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小飯桌、培訓機構, 讓他人代替自己管理孩子, 造成親子關係緊張, 又反過來加劇著孩子的學業困難、人際關係惡化等問題, 有些教師職業倦怠, 缺乏激情, 師生關係惡化, 家長與學校的衝突日漸增多。 學生的脆弱、家長的無力、教師的倦怠, 已經成為不可不重視的現實。

楊傑向《中國經濟資訊》記者分析了其中原因。 她認為, 家庭和學校在教育中缺乏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的輸入, 學生沒有在心裡構建起一個合理的心理健康結構, 而廣大的家長和教師, 同樣缺乏這種健康心理結構。 當不良事件發生時, 當事者就按照自己心中那種“想當然”去控制他人,

其結果只能是事與願違, 越做越差。 楊傑認為, 基礎教育的改革, 必須以“全人教育”思想為指導, 強化教育對“人”的培養功能, 糾正“應試教育”存在的弊端。 還要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教育者、家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準。

楊傑建議政府高度重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統籌安排, 劃撥專項經費, 建設市、縣、鄉鎮各級心理輔導中心, 在有條件的地方, 安排有特長的心理教師設立名師工作站、工作坊。 此外, 還要讓廣大教育工作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建設一支專業化較強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加大學校心理健康諮詢室建設, 讓學生除了求助於心理諮詢師外, 可以參加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借助主題班會、有課程特色的教學活動來啟迪心智,

陶冶情操, 真正做到預防為主, 治於“未病”之時。

楊傑告訴《中國經濟資訊》記者:“要使素質教育、德育工作在學校取得更好效果, 就必須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抓起, 教育部門要重視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不斷完善和提高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