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道光:中國歷史上最“摳”的皇帝

燒餅就熱茶, 摸黑就睡覺

在中國歷史上, 以天子之尊崇尚節儉, 而且畢其生如一日, 道光皇帝堪稱首屈一指。 這位自幼生長於揮金如土的乾隆盛世的君主能做到這樣,

實在難得。

但是, 史學家論起道光皇帝的節儉, 往往帶些揶揄的色彩。 因為他節儉得過分了, 顯得吝嗇了。 所以, 說他“摳門兒”並不過分。

道光帝的節儉, 在他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 那是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的九月, 道光隨父親嘉慶皇帝前往盛京, 也就是今天的瀋陽祭奠先祖。 晚上就住在瀋陽故宮裡, 雖說是宮廷, 但實際上相當局促簡陋, 不要說無法與北京的紫禁城相比, 就是山西晉商的王家大院, 也不知比瀋陽故宮闊氣多少倍。

嘉慶皇帝特意把道光領到了清甯宮東暖閣, 又叫人從倉庫裡拿來了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用過的遺物:已經沒人會用的糠燈, 牛皮製成的蠢笨的烏拉,

不施油彩、不加雕琢的拐杖。 看著這些簡陋的物品, 聽著父皇的講解, 回想著祖先創業的艱難, 立志要節儉律己。 回京後, 道光與妻子一說, 二人一拍即合, 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間裡除了床鋪桌椅以外的傢俱陳設。 此後, 每日下午四點前後打發太監出官買燒餅。 來回路遠, 太監懷裡揣著燒餅, 一路小跑, 燒餅仍不免冰涼堅硬。 夫妻二人毫無怨言, 沏上一壺熱茶, 啃完燒餅, 立即上床睡覺, 這樣, 連燈都不用點了。

發表節儉宣言書

道光皇帝登上皇位之後, 迅即宣導節儉之風, 並推而廣之。 道光元年, 皇帝發表了一篇節儉的宣言書——《禦制聲色貨利諭》, 表達了節儉的理想:第一, 重義輕利, 不蓄私財。 要為國家省, 為天下省, 為百姓省。 他引用古人的話說;百姓足, 君孰與不足, 百姓不足, 君孰與足?就是說, 百姓不窮, 我這個皇帝能窮嗎?百姓不富, 我這個皇帝能富嗎?但是, 怎樣才能使百姓富起來呢?他說, 我給你們省。 第二, 停止各省進貢。 道光認為各省進貢的多是些土特產, 比如水果、蔬菜、茶葉、藥材等,

地方官每每諂媚地說非珠玉可比, 原不值多少錢。 但一點一滴, 都是民脂民膏, 省一點兒, 百姓就少一點兒負擔。 而且, 不遠千里, 送到北京, 運費太貴, 浪費更大。 第三, 不再增建宮殿樓閣。 經過康、雍、乾幾代經營, 皇室居所已經盡善盡美, 除了日常維護外, 不必再修。 今後那些想拿工程回扣, 想討好皇帝的人再打增建這個主意, 花言巧語, 蠱惑聖聽, 就是大清萬世的罪人, 將立即追究他的刑事責任。

《禦制聲色貨利諭》熱烈討論, 深入領會, 易, 做起來就很難了。 頒發全國, 各級官員認真學習, —片頌揚之聲。 但是, 說起來容 道光帝說停止進貢, 但各省官員誰也拿不准能不能當真, 何況進貢本身對地方官來說也是有利可圖。 於是, 心照不宣,

甯左勿右, 照常進貢。 道光皇帝為難了, 處分送孝敬品的各省官員?古語說得好, 伸手不打送禮的, 而且法不責眾, 如果將這些孝敬退回各省, 運費就會翻番, 想想都心疼, 但如果接受了孝敬, 豈不是出爾反爾。

送孝敬品的官員不厭其煩地勸說皇上, 這些東西本是生活必需品, 您不收, 內務府也得到市場上去買。 不成想, 一提內務府卻立竿見影, 道光帝馬上下令“賞收’。 各省的差官歡天喜地, 忙不迭地叩頭謝恩。

為什麼一提內務府就立竿見影呢?內務府主持皇室家務, 事涉宮闈, 國家監察體制對其不予監管, 由皇帝直接監管內務府。 而皇帝根本管不了內務府, 一來是要倚賴他們, 不得不遷就著點兒:二來以主子之尊, 與奴才們斤斤計較, 開不了口。而且皇上也算計不過內務府。於是皇帝一般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內務府陽奉陰違,所以,一提起內務府就頭疼。一碗打鹵麵為皇后祝壽 收下了各省送來的“孝敬”,道光帝感覺這終究不是個辦法,於是,折中辦理,刪改則例,減少貢品數量、種類,並強調按此落實,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減。

因為削減了貢品,而道光帝又將宮廷每年經費降到二十萬兩。事實上,偌大一個宮廷每年最少需要四十萬兩才能支應得開,於是宮廷生活艱難起來。

道光皇帝帶頭過緊日子,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不過四樣菜肴,除了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

《滿清外史》記載: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什麼叫“三浣”?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分別也叫上浣、中浣、下浣,三浣就是一個月,可見,他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說明衣服不多。又規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節慶不得食肉,嬪妃平時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多虧皇后是個賢內助,苦苦支應,仍感人不敷出,想了很多辦法,平衡多方利益,協調各面關係,才把皇家的日子對付著過下去。

道光帝對皇后的賢慧十分滿意,逢皇后生日,決定為皇后祝壽。滿朝親貴重臣獻上壽禮,拜完壽,自然留下赴宴。眾多文武百官心想皇家禦宴將是何等排場,不料開宴才見一人一碗打鹵麵,後來聽說,為此次壽筵,道光帝特批禦膳房宰了兩頭豬。而皇后更是高興,因為道光帝曾明確規定:萬壽節(皇帝生日)、皇后千秋節(皇后生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節)、冬至的慶賀禮儀筵宴停止舉行,這回算是破了例了。

成天與內務府“鬥智鬥勇”

道光皇帝以身作則,以此轉變官場奢侈腐化的風氣。他一看到官員衣服光鮮,就露不悅之情,甚至規定旗員六品以下,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於不能節儉的官員,他能加以處分。道光十年(西曆1830年),有人舉報盛京將軍經常在家裡演戲宴樂,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職務。

在道光帝的影響下,官場風氣有所轉變,至少北京如此。幾天過後,官員們上朝都穿上打補丁的衣服。議事結束,紅日東升,乾清門內外光明一片,只見滿朝文武個個灰頭土臉,雖不至於衣衫襤褸,但當時的一般中產階層也不致於這副打扮。臨散朝,彼此之間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窮,或者交流節儉經驗,比如哪兒可以買到便宜蔬菜,如何將一斤米煮出五斤飯,等等。

身居宮禁,不瞭解民間物價,道光經常向大臣打聽宮外的物價情況,如一斤肉要多少錢,——斤菜要多少錢,等等。無奈眾臣也不知其詳,奉想緘口不言,無奈皇帝一再追問,逼急了就信口胡謅。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成天與內務府鬥智鬥勇。有這樣一件事兒,道光帝就沒讓內務府得逞。

根據《春冰室野乘》這部書記載:有一天,道光突然想吃“片兒湯”,這是民間一種最普通的麵食,派太監跑去跟禦膳房一說,不料廚師一口回絕,不會做。 禦膳房的廚師怎麼這麼大的譜兒?原來,皇帝誰都敢處罰,唯獨對廚師客氣一些。為什麼?怕廚師挨完處罰以後記仇,報復皇帝——下毒。因此,皇帝的廚師很少受罰,而且都是終身制加世襲罔替,沒辦法,這是皇家傳統。

道光沒吃上片兒湯,也沒當回事兒。不料第二天早上,內務府大臣請見皇帝,說有重要事情請示,道光帝趕緊召見,一問,原來是內務府奏請增設專制“片兒湯膳房”一所,提出了近萬兩白銀的開辦費。

道光帝說前門外飯館一碗片兒湯不過四十文製錢,讓太監去買就是了,何必增設專門的膳房。那就讓太監去買吧!碰了一鼻子灰的內務府大臣扔下一句不陰不陽的話,灰溜溜地走了。下午,去買片兒湯的太監拎著空食盒回來了,報告皇帝前門外飯館倒閉的倒閉,沒倒閉的也不賣片兒湯了。不知這話是真是假,但高價“片兒湯膳房”最終沒開成。

開不了口。而且皇上也算計不過內務府。於是皇帝一般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內務府陽奉陰違,所以,一提起內務府就頭疼。一碗打鹵麵為皇后祝壽 收下了各省送來的“孝敬”,道光帝感覺這終究不是個辦法,於是,折中辦理,刪改則例,減少貢品數量、種類,並強調按此落實,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減。

因為削減了貢品,而道光帝又將宮廷每年經費降到二十萬兩。事實上,偌大一個宮廷每年最少需要四十萬兩才能支應得開,於是宮廷生活艱難起來。

道光皇帝帶頭過緊日子,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不過四樣菜肴,除了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

《滿清外史》記載: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什麼叫“三浣”?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分別也叫上浣、中浣、下浣,三浣就是一個月,可見,他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說明衣服不多。又規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節慶不得食肉,嬪妃平時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多虧皇后是個賢內助,苦苦支應,仍感人不敷出,想了很多辦法,平衡多方利益,協調各面關係,才把皇家的日子對付著過下去。

道光帝對皇后的賢慧十分滿意,逢皇后生日,決定為皇后祝壽。滿朝親貴重臣獻上壽禮,拜完壽,自然留下赴宴。眾多文武百官心想皇家禦宴將是何等排場,不料開宴才見一人一碗打鹵麵,後來聽說,為此次壽筵,道光帝特批禦膳房宰了兩頭豬。而皇后更是高興,因為道光帝曾明確規定:萬壽節(皇帝生日)、皇后千秋節(皇后生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節)、冬至的慶賀禮儀筵宴停止舉行,這回算是破了例了。

成天與內務府“鬥智鬥勇”

道光皇帝以身作則,以此轉變官場奢侈腐化的風氣。他一看到官員衣服光鮮,就露不悅之情,甚至規定旗員六品以下,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於不能節儉的官員,他能加以處分。道光十年(西曆1830年),有人舉報盛京將軍經常在家裡演戲宴樂,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職務。

在道光帝的影響下,官場風氣有所轉變,至少北京如此。幾天過後,官員們上朝都穿上打補丁的衣服。議事結束,紅日東升,乾清門內外光明一片,只見滿朝文武個個灰頭土臉,雖不至於衣衫襤褸,但當時的一般中產階層也不致於這副打扮。臨散朝,彼此之間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窮,或者交流節儉經驗,比如哪兒可以買到便宜蔬菜,如何將一斤米煮出五斤飯,等等。

身居宮禁,不瞭解民間物價,道光經常向大臣打聽宮外的物價情況,如一斤肉要多少錢,——斤菜要多少錢,等等。無奈眾臣也不知其詳,奉想緘口不言,無奈皇帝一再追問,逼急了就信口胡謅。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成天與內務府鬥智鬥勇。有這樣一件事兒,道光帝就沒讓內務府得逞。

根據《春冰室野乘》這部書記載:有一天,道光突然想吃“片兒湯”,這是民間一種最普通的麵食,派太監跑去跟禦膳房一說,不料廚師一口回絕,不會做。 禦膳房的廚師怎麼這麼大的譜兒?原來,皇帝誰都敢處罰,唯獨對廚師客氣一些。為什麼?怕廚師挨完處罰以後記仇,報復皇帝——下毒。因此,皇帝的廚師很少受罰,而且都是終身制加世襲罔替,沒辦法,這是皇家傳統。

道光沒吃上片兒湯,也沒當回事兒。不料第二天早上,內務府大臣請見皇帝,說有重要事情請示,道光帝趕緊召見,一問,原來是內務府奏請增設專制“片兒湯膳房”一所,提出了近萬兩白銀的開辦費。

道光帝說前門外飯館一碗片兒湯不過四十文製錢,讓太監去買就是了,何必增設專門的膳房。那就讓太監去買吧!碰了一鼻子灰的內務府大臣扔下一句不陰不陽的話,灰溜溜地走了。下午,去買片兒湯的太監拎著空食盒回來了,報告皇帝前門外飯館倒閉的倒閉,沒倒閉的也不賣片兒湯了。不知這話是真是假,但高價“片兒湯膳房”最終沒開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