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飛地扶貧”托起貧困山村致富夢

張山村位於雨城區合江鎮東面, 是名山區紅岩鄉、前進鄉的結合部, 被稱為雨城區的一塊“飛地村”。 長期以來,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制約等因素, 村內的茶葉、林竹等優勢資源“藏在深山無人問”。 近年來, 當地通過重建脫貧雙攻堅, 探索出“農戶+貧困戶+合作社+村集體+企業”的“飛地扶貧”新模式。 (2017年5月11日 四川日報)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 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四川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指出, 要以消除絕對貧困為目標, 以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為手段,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 採取超常舉措, 拿出過硬辦法,

深入實施“四大片區扶貧攻堅行動”“五大扶貧工程”和“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畫, 貫徹《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嚴格領導責任, 強化社會合力, 加強基層基礎, 堅決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堅決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不落下一個地區一個民族, 這是省委對全省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毫無疑問, 兌現這一承諾, 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幹部都責無旁貸。 就雅安而言, 市委、市政府把精准扶貧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 提出著力抓好脫貧攻堅, 大力實施“五個一批”和九項重點扶貧工程。 盤點雅安脫貧攻堅, 全市首戰首勝, 1.1萬人減貧、45個貧困村退出的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和做法。

筆者以雅安市雨城區合江鎮張山村為例, 該村通過重建脫貧雙攻堅, 探索出“農戶+貧困戶+合作社+村集體+企業”的“飛地扶貧”新模式, 把扶貧幫扶落實到每一個貧困村、每一個貧困戶, 實現扶貧脫貧全覆蓋。 截至2016年底, 全村23戶貧困戶僅剩3戶。 在筆者看來, 雅安市雨城區合江鎮張山村通過組建高山飛地種植專業合作社, 探索“飛地扶貧”, 其目的在於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不斷提升貧困群眾的致富能力影響。 事實上, 張山村組建的高山飛地種植專業合作社非同一般的專業合作社。 因為, 該專業合作社集技術、資金、市場等資源優勢一起, 注重以產業扶貧助推精准脫貧向縱深發展,

做足了產業扶貧大文章, 啟動了精准脫貧的一池春水, 彙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走出了一條有雅安特色的綠色發展、特色發展、生態發展的脫貧攻堅新路子, 成為雅安乃至全省脫貧攻堅典範。

不僅如此, 當地黨委、政府和村“兩委”還特別重視農民夜校作用發揮, 村上依託農民夜校這一載體, 組織開展茶葉種植、養雞、電工等適用技術培訓, 説明貧困地區群眾提高專業技能, 增強就業能力。 報導稱, 根據村民的需求, 村裡的“農民夜校”每月都要組織開展集體學習, 就茶葉種植、養雞、電工等方面開展培訓。 每課參加培訓的40-50人, 從去年至今大概有600人次參與培訓。 事實上, “飛地村”殘疾人羅曉勇就是通過參加“農民夜校”學習培訓走上就業崗位的鮮活例子。

毋庸置疑, 不管是組建高山飛地種植專業合作社, 還是通過農民夜校開展技能培訓, 雅安“飛地村”的“飛地扶貧”經驗再次告訴我們“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雅安“飛地扶貧”點亮了村民致富夢, 創造出可複製可推廣可借鑒經驗和做法, 無疑是全省精准脫貧典範。 全省各地要像雅安“飛地村”那樣, 創新扶貧機制, 下足“繡花”功夫, 打好“組合拳”, 推動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用“飛地扶貧”托起貧困山村致富夢, 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會獻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