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帶著友意出使該國,卻被其伏擊,唐使王玄策異域借兵橫掃印度!

唐朝對外關係中, 和印度的交流算是比較密切的, 而且唐朝與印度的交往, 多為友好的交流, 很少有敵對的交鋒。 但在這其中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縫, 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最為稱奇的還有數王玄策“一人滅掉一國”的故事。

王玄策

王玄策在唐貞觀年間擔任出使印度的使節, 給唐朝帶回大量的佛教文物, 為中印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樣一位優秀的“大使”怎麼會參與戰爭呢?他又有什麼能耐能攻下一國呢?

西元647年, 王玄策在唐太宗的派遣下再一次出使印度, 順便拜訪吐蕃松贊干布, 瞭解文成公主的生活狀況。 可是, 與以往不同的是, 這一次印度的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阿羅順那篡位成為新的國王, 他聽說唐使要來, 便派2000人馬在半路伏擊, 王玄策一行完全沒有任何準備, 除了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被扣押外, 余部全部戰亡。

激烈戰爭

王玄策和蔣師仁在成功逃脫後, 一路騎馬來到尼泊爾, 向尼泊爾借來7000騎兵。 加上松贊干布支援的1200精銳騎兵, 王玄策帶領著接近一萬人馬直奔印度。 在北印度, 王玄策用盡唐代攻城的各種手段, 攻下茶博、羅城兩城, 逼得阿羅順那逃回中印度。

之後, 王玄策又在中印度集結兵力, 活捉了阿羅順那, 滅亡了中印度, 並且在後來又順勢攻打東印度, 東印度惶恐中表示臣服于大唐。

王玄策回國後彙報了戰國, 唐太宗大喜, 頒佈詔書奉上王玄策, 授予他散朝大夫的名號。 一位使節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為大唐揚眉吐氣, 的確值得欽佩。

大唐

這場橫掃印度的戰役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 不僅僅有王玄策等人的英明決斷, 還與大唐帝國在附近附屬國的名望甚高是分不開的。 試想, 如果大唐帝國的名望不高, 尼泊爾、吐蕃又怎會肯借精兵呢?

雖然這場戰爭的記錄已經塵封在了書籍當中,

但是, 每每讀起, 都會頓時自豪感飆升, 唐朝勇敢果斷的大使, 展現了我大唐盛世傲視群雄的姿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