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丹艾哈邁德廣場(土)

拜占庭(現伊斯坦布爾), 曾是古羅馬帝國政治和軍事中心。

西元198年, 羅馬人在此建造了的一座競技場(Hippodrome)。

西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272—337)遷都於此, 將拜占庭更名為君士坦丁堡, 又將此競技場擴建為一座長480米、寬150米、有40排馬蹄形座位, 可以容納8萬人的大賽馬場。

奧斯曼時期(1299—?), 這裡成為了蘇丹及貴族們賽馬娛樂的場所。

歷經風雨滄桑、戰爭和地震災害, 昔日的賽馬場已不復存在了。 作為僅存的古羅馬賽馬場遺跡, 只有兩座石碑和一根無頭的蛇柱孤零零地矗立在廣場中央的東西軸線上, 向人們“敘說”著古羅馬曾經的輝煌。

今天, 這裡是伊斯坦布爾市民的休憩廣場, 並被稱之為“蘇丹艾哈邁德廣場”。

廣場上現存的三座石碑(柱)分別為:古埃及方尖碑(方尖碑是古埃及文明和帝國權威的象徵, 有用以奉獻太陽神、紀念法老豐功偉績等作用), 蛇頭柱和君士坦丁碑等。

埃及方尖碑(Obelisk)。 方尖碑建造於西元前15世紀, 是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Ⅲ, 前1514—前1425)豎在卡爾奈克神廟(karnak)的一對方尖碑之一, 原高32.5米, 重約300噸, 碑體上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 西元390年, 方尖碑被拜占庭帝國狄奧多西烏斯一世(Theodosius I, 346—395)截短後搬遷到了君士坦丁堡, 豎立在賽馬場中央。 自此, 古羅馬人將其稱之為狄奧多西烏斯方尖碑。

埃及方尖碑及基座側面圖案(皇帝及達官顯貴們看神況)

蛇頭柱(Column of the Serpent)。古希臘人將蛇信奉為神,為慶祝戰勝波斯大軍,西元前5世紀,在古希臘城邦共同聖地德爾斐(Archaeological Siteof Delphi)的阿波羅神殿(Appollon pythien),建造了這座身高8米,由3條蛇向上相互纏繞的蛇頭柱。在君士坦丁大帝時期,被搬回了君士坦丁堡。因遭地震破壞,柱子上的3只蛇頭早已遠走他鄉(被收存藏于大英博物館內),在此,只留下了這截無頭的蛇身柱了。

無頭的蛇頭柱(網路圖片)

君士坦丁碑(Column of Constantine)。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e VⅡ,905—959)時期,為紀念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而建此碑。碑體由紫色的花崗岩砌成,碑高32米,碑體上鑲嵌有很多青銅及黃金的浮雕。在1204年遭東征十字軍洗劫,碑體上的金屬浮雕全部被撬走,表面損毀嚴重,裸露出光禿禿的石塊和固定孔。

君士坦丁碑

……

這就是如今伊斯坦布爾古羅馬競技場遺址上的全部遺跡。

另外,日爾曼皇帝威廉二世(William II,1859—1941)於1898年送給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Abdul Hamid II,1842—1918)的噴泉亭,又名德意志噴泉,作為廣場的歷史紀念物也矗立在廣場盡頭。

德意志噴泉亭

這些穿越數以千年時光隧道的遺跡,揭開了古羅馬輝煌的面紗,散發著耀眼迷離的光芒。

(攝影:王永雲)

埃及方尖碑及基座側面圖案(皇帝及達官顯貴們看神況)

蛇頭柱(Column of the Serpent)。古希臘人將蛇信奉為神,為慶祝戰勝波斯大軍,西元前5世紀,在古希臘城邦共同聖地德爾斐(Archaeological Siteof Delphi)的阿波羅神殿(Appollon pythien),建造了這座身高8米,由3條蛇向上相互纏繞的蛇頭柱。在君士坦丁大帝時期,被搬回了君士坦丁堡。因遭地震破壞,柱子上的3只蛇頭早已遠走他鄉(被收存藏于大英博物館內),在此,只留下了這截無頭的蛇身柱了。

無頭的蛇頭柱(網路圖片)

君士坦丁碑(Column of Constantine)。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e VⅡ,905—959)時期,為紀念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而建此碑。碑體由紫色的花崗岩砌成,碑高32米,碑體上鑲嵌有很多青銅及黃金的浮雕。在1204年遭東征十字軍洗劫,碑體上的金屬浮雕全部被撬走,表面損毀嚴重,裸露出光禿禿的石塊和固定孔。

君士坦丁碑

……

這就是如今伊斯坦布爾古羅馬競技場遺址上的全部遺跡。

另外,日爾曼皇帝威廉二世(William II,1859—1941)於1898年送給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Abdul Hamid II,1842—1918)的噴泉亭,又名德意志噴泉,作為廣場的歷史紀念物也矗立在廣場盡頭。

德意志噴泉亭

這些穿越數以千年時光隧道的遺跡,揭開了古羅馬輝煌的面紗,散發著耀眼迷離的光芒。

(攝影:王永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