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漫畫好不好看,誰說了算

現代人生活節奏很快, 往往都是一件事接著一件事, 但就算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 還是會有一些預料之外的“空擋時間”, 如何利用空擋時間消遣, 就是現代人最主要的休閒方式。

有的人喜歡利用空擋時間聊天, 聽音樂, 而小編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看漫畫”。 說到漫畫, 小編也算是老漫蟲了, 曾經記憶中的海南出版社版的《七龍珠》全套現在還珍藏家中。 不過時代發展了, 漫畫的閱讀也發生了變化,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一聊新媒體漫畫和它們的受眾群。

新媒體漫畫也要服從於閱讀, 要有助於體現內容, 有助於讀者理解, 這才是閱讀的根本

新媒體漫畫的表現形態自由多變, 包括單格、四格、連載等形式, 甚至在形態上還能有更多新奇特的突破。 無論是分鏡運用, 畫面衝擊力, 還是劇情的代入感, 這些都可能出現全新的模式, 但歸根結底都要基於一個根本要求:無論形式上如何變化,

閱讀都是一項目的性很強的行為, 無論是實體書, 還是觸控式螢幕, 最終是以受眾體驗為主, 所以小編認為萬變不離其宗, 只有內容體現完善, 有助於讀者理解了, 才是閱讀的根本。

新媒體漫畫所帶來的互動性

新媒體漫畫是將作品直接搬到新媒體上, 雖然漫畫的基本形式並沒有變化, 但這種形態一般會增加吐槽、彈幕功能, 或者增加評論、留言等功能。 小編總結起來就是互動性, 新媒體漫畫可以極大的拉進和讀者距離, 緊跟時代熱點, 迎合受眾的情感需求、娛樂需求, 追求讀者強烈的代入感。 同時也能最快的收到效果, 在今後, 互動性也會是創作和思考的問題之一。

新媒體漫畫受眾分析

碎片時間化的受眾。

這就回到了小編最初提到的“空擋時間”上了, 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獲取資訊已經每一個人生活中的常態了, 同樣也加劇了受眾時間的碎片化, 影響到閱讀時間、閱讀地點、閱讀媒介的變化。 碎片時間的增多帶來整個市場、整個社會的碎片化, 以時間的碎片化為起始, 媒體碎片化、互聯網碎片化也隨之產生, 這種碎片化也是人們消費習慣、產品使用習慣等個性化的體現。

面對受眾的碎片化傾向, 新媒體漫畫可以根據受眾需求進行調整, 例如控制漫畫的篇幅, 內容上可以單獨成篇, 也可聯結成系列。

如果要贏得碎片時間的讀者, 這就要求在創作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區別於中長篇幅敘事漫畫的特點:在故事設定方面, 簡單直接, 便於受眾在閱讀伊始通過短暫的時間, 能迅速掌握到漫畫背景設定的資訊, 有利於接下來的閱讀理解。 這種情況下通常會要求背景設定多使用一些讀者已知的或已成為共識的設定;在劇情設計方面,情節起伏轉折明顯,對讀者感官刺激較大,在短時間的閱讀過程中,能給讀者留下極深刻的印象,避免綿長委婉的敘事方式;在情緒傳達方面,情緒清晰強烈,人物性格充分臉譜化,有標誌性語言、著裝或動作等,增加讀者閱讀時對主角人物的可辨識度。

淺閱讀式的受眾。

網路的普及使得閱讀媒介層出不窮,資訊查閱變得無比便捷,閱讀範圍擴大,閱讀需求多元化。淺閱讀是新媒體時代新的閱讀方式,它除了與傳統閱讀一樣獲取資訊外,更注重追求閱讀過程中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它具有淺表性、視覺性、娛樂性的鮮明特點。

(淺閱讀式有利有弊)

新媒體漫畫同樣受淺閱讀的影響,漫畫內容與題材方面的選擇也側重於休閒。題材選擇避免過於深刻的政治、人文等題材,趨向於吐槽搞笑、時新話題、娛樂化的冷知識等等。但是同樣淺閱讀帶來的另外一個負面影響就是減少了受眾細緻入微的品味和深刻透徹的理解,這是傳統中長篇敘事漫畫特有的內涵。新媒體漫畫在這方面的缺失可以通過對題材和表現手法的深入推敲琢磨與各種嘗試來彌補一二。例如在表述手法上使用開放式結局,或者迴圈式結局的方式,給受眾以閱讀後深思的空間。

分眾化的結果。

新媒體受眾文化層次、自主意識在提升,使得受眾不再被動接受大眾傳播,急需要能夠滿足他們獲取資訊和娛樂消費的各種心理需求的小眾文化,受眾“分眾化”已是新媒體時代的一個標誌性特徵。

新媒體漫畫作品的定位如果過於泛化,不但得不到大眾的認可,反而會丟失本該被吸引的分眾群體。認識到大眾是由興趣、利益存在差異的分眾組成的,針對不同的受眾進行精准的定位,提供分眾需要的作品內容。

交互性的加強。

受眾發展至今已不再是滿足單純接受作品內容和資訊的簡單物件,受眾開始追求作品的互動性與參與感。

這時創作者不僅僅創作的是一個作品,更是搭建了一個平臺,由受眾與創作者共同完成整個作品的體驗過程,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互動式作品。這樣必然帶來作品的開放性、現場性與過程性。

由此可見,新媒體漫畫和傳統漫畫是存在區別的,今天小編先和大家聊到這裡,下次再針對具體受眾人群劃分和大家進一步分析。

這種情況下通常會要求背景設定多使用一些讀者已知的或已成為共識的設定;在劇情設計方面,情節起伏轉折明顯,對讀者感官刺激較大,在短時間的閱讀過程中,能給讀者留下極深刻的印象,避免綿長委婉的敘事方式;在情緒傳達方面,情緒清晰強烈,人物性格充分臉譜化,有標誌性語言、著裝或動作等,增加讀者閱讀時對主角人物的可辨識度。

淺閱讀式的受眾。

網路的普及使得閱讀媒介層出不窮,資訊查閱變得無比便捷,閱讀範圍擴大,閱讀需求多元化。淺閱讀是新媒體時代新的閱讀方式,它除了與傳統閱讀一樣獲取資訊外,更注重追求閱讀過程中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它具有淺表性、視覺性、娛樂性的鮮明特點。

(淺閱讀式有利有弊)

新媒體漫畫同樣受淺閱讀的影響,漫畫內容與題材方面的選擇也側重於休閒。題材選擇避免過於深刻的政治、人文等題材,趨向於吐槽搞笑、時新話題、娛樂化的冷知識等等。但是同樣淺閱讀帶來的另外一個負面影響就是減少了受眾細緻入微的品味和深刻透徹的理解,這是傳統中長篇敘事漫畫特有的內涵。新媒體漫畫在這方面的缺失可以通過對題材和表現手法的深入推敲琢磨與各種嘗試來彌補一二。例如在表述手法上使用開放式結局,或者迴圈式結局的方式,給受眾以閱讀後深思的空間。

分眾化的結果。

新媒體受眾文化層次、自主意識在提升,使得受眾不再被動接受大眾傳播,急需要能夠滿足他們獲取資訊和娛樂消費的各種心理需求的小眾文化,受眾“分眾化”已是新媒體時代的一個標誌性特徵。

新媒體漫畫作品的定位如果過於泛化,不但得不到大眾的認可,反而會丟失本該被吸引的分眾群體。認識到大眾是由興趣、利益存在差異的分眾組成的,針對不同的受眾進行精准的定位,提供分眾需要的作品內容。

交互性的加強。

受眾發展至今已不再是滿足單純接受作品內容和資訊的簡單物件,受眾開始追求作品的互動性與參與感。

這時創作者不僅僅創作的是一個作品,更是搭建了一個平臺,由受眾與創作者共同完成整個作品的體驗過程,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互動式作品。這樣必然帶來作品的開放性、現場性與過程性。

由此可見,新媒體漫畫和傳統漫畫是存在區別的,今天小編先和大家聊到這裡,下次再針對具體受眾人群劃分和大家進一步分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